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提高竞争力、实现发展目标的核心,其中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师资水平提高的关键。加强以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强校的重中之重。文章在分析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队伍现状的基础上,从转变观念、完善制度、激励机制、营造气氛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高素质
中图分类号:C961;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8-0001-02
当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而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拥有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队伍。
一、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定位
所谓“拔尖”是指一个人要在团体乃至社会中,起引领先行、表率示范作用,相当于“领头羊”的角色;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敏锐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是指高职院校中具有本专业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和拔尖的业务水平,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鲜明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较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高尚的人格修养素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组织领导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进行创造性和开拓性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的重要岗位、紧缺岗位的人员。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职院校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是从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的,在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直接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1.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数量不足。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数量迅速增加,导致高职院校的师资数量严重不足。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169所,占高校总数的61%以上。2007年,高职在校生为861万人,约占普通高校的50%;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599万人,其中普通本科30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299万人,约占普通高校的50%。2008年6月28日,在天津举行的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坦言,我国职业教育当前的两大突出问题是投入不够与师资不足。“这几年,职业院校扩大招生达到了810万人,2002年时还不到400万人,如今翻了一番。但是教师的数量还基本上维持在20世纪末的水平。大体上换算,缺40万人左右。”他还说,从事职教的教师不仅数量少,而且专业知识、实践教学能力相对还比较弱,这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确实明显不相适应。
(2)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在专任教师职务结构比例中,高级职称教师偏少,学术带头人缺乏,并且许多高职院校出现两头重的现象,年轻教师比例过大,有的高职院校高达60%;聘请的退休教师比例过高,最高的达45%。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严重缺乏年龄层次在40岁~55岁之间、能担当教学与科研重任的骨干。
(3)“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远低于实际需求,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如教学过程中考试试题“标准化”,教学方法单一化,课堂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现象在许多高职院校仍然普遍存在。
2. 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现状
(1)拔尖创新人才紧缺,人才断层现象日益显现。随着近几年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进入了新老交替期,人才断层现象日益显著,新的前沿性人才、高水平的人才补充比较困难,缺乏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问题十分突出。
(2)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引进制度不够健全。在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引进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的规章制度比较陈旧,对相关政策不能灵活掌握,常常由于身份、职称、户口、编制等因素的限制,失去了优秀人才。
(3)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制度不够健全。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引进之后重使用、轻培养,没有把握住对本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机会。
(4)管理水平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人事分配制度不完善,对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激励不够,没有建立起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机制;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的基础条件相对薄弱,教学科研设备相对落后,学术底蕴淡薄,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缺少必要的学术条件和环境,做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存在一定的困难,很多拔尖创新人才队伍难以找到用武之地,极大地浪费了人才。
可见,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够合理的矛盾还比较突出,这就阻碍了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构成,是决定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要始终把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建设的核心,作为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最终实现“人才强校”的战略。
1. 转变观念,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前提
人才推进教育事业,事业发展依靠人才。要建设一支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必须观念更新,创新理念。
(1)转变高学历、高职称等于高素质的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也已经成为共识。高学历、高职称成为高职院校招聘高素质教师的主要指标,要更新那种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双高”人员才称得上是高素质的人才,就算个人能力再强,本事再大,如果不在“双高”范围,要想进入高素质人才队伍也不容易的标准。要更新只看重那顶博士、硕士帽,只看重教授、副教授等所谓的高职称头衔,对高学历、高职称的“双高”人才,敞开大门,而把其他人才拒之门外的观念。
关键词: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高素质
中图分类号:C961;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8-0001-02
当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而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拥有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队伍。
一、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定位
所谓“拔尖”是指一个人要在团体乃至社会中,起引领先行、表率示范作用,相当于“领头羊”的角色;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敏锐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是指高职院校中具有本专业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和拔尖的业务水平,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鲜明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较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高尚的人格修养素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组织领导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进行创造性和开拓性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的重要岗位、紧缺岗位的人员。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职院校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是从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的,在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直接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1.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数量不足。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数量迅速增加,导致高职院校的师资数量严重不足。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169所,占高校总数的61%以上。2007年,高职在校生为861万人,约占普通高校的50%;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599万人,其中普通本科30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299万人,约占普通高校的50%。2008年6月28日,在天津举行的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坦言,我国职业教育当前的两大突出问题是投入不够与师资不足。“这几年,职业院校扩大招生达到了810万人,2002年时还不到400万人,如今翻了一番。但是教师的数量还基本上维持在20世纪末的水平。大体上换算,缺40万人左右。”他还说,从事职教的教师不仅数量少,而且专业知识、实践教学能力相对还比较弱,这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确实明显不相适应。
(2)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在专任教师职务结构比例中,高级职称教师偏少,学术带头人缺乏,并且许多高职院校出现两头重的现象,年轻教师比例过大,有的高职院校高达60%;聘请的退休教师比例过高,最高的达45%。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严重缺乏年龄层次在40岁~55岁之间、能担当教学与科研重任的骨干。
(3)“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远低于实际需求,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如教学过程中考试试题“标准化”,教学方法单一化,课堂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现象在许多高职院校仍然普遍存在。
2. 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现状
(1)拔尖创新人才紧缺,人才断层现象日益显现。随着近几年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进入了新老交替期,人才断层现象日益显著,新的前沿性人才、高水平的人才补充比较困难,缺乏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问题十分突出。
(2)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引进制度不够健全。在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引进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的规章制度比较陈旧,对相关政策不能灵活掌握,常常由于身份、职称、户口、编制等因素的限制,失去了优秀人才。
(3)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制度不够健全。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引进之后重使用、轻培养,没有把握住对本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机会。
(4)管理水平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人事分配制度不完善,对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激励不够,没有建立起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机制;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的基础条件相对薄弱,教学科研设备相对落后,学术底蕴淡薄,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缺少必要的学术条件和环境,做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存在一定的困难,很多拔尖创新人才队伍难以找到用武之地,极大地浪费了人才。
可见,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够合理的矛盾还比较突出,这就阻碍了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构成,是决定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要始终把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建设的核心,作为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最终实现“人才强校”的战略。
1. 转变观念,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前提
人才推进教育事业,事业发展依靠人才。要建设一支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必须观念更新,创新理念。
(1)转变高学历、高职称等于高素质的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也已经成为共识。高学历、高职称成为高职院校招聘高素质教师的主要指标,要更新那种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双高”人员才称得上是高素质的人才,就算个人能力再强,本事再大,如果不在“双高”范围,要想进入高素质人才队伍也不容易的标准。要更新只看重那顶博士、硕士帽,只看重教授、副教授等所谓的高职称头衔,对高学历、高职称的“双高”人才,敞开大门,而把其他人才拒之门外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