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社会生活中使用最频繁最需要的一门课程。要学好用好数学离不开数学课堂的主阵地。因而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既要重视知识传播,更要重视教学艺术和学法指导,那么,如何构建魅力四射的数学课堂,本文从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数学;高效;课堂;探究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有着抽象性、逻辑性、实用性的特点,然而要学好数学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我们身边,一些老师忽视了数学枯燥难学的特点,要么“满堂灌”,要么“满堂练”或“满堂问”,课堂毫无生气,教师夸夸其谈,味飞色舞,学生学得机械沉闷,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了。那么,在课堂中如何驾驭课堂,整节课牵着学生鼻子走,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构建出高效课堂,笔者认为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诱发动机的情景
创设直观易学的探索性情景,是激发学生动机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如,教“循环小数”这一课时,我通过演示为学生解答了“循环”的含义。先出示一个时钟,让学生回答:“时钟是怎样转动的?”再出示一张课程表再问:“你们的课程表为仕么每星期都可以用?”教师边演示边提问,使学生看到,时钟始终按照一个方向从1至12重复出现,课程表是按照表上的课程重复使用的。这种直观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便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其次,可以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虚拟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笔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手拉手”的游戏牵成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引导学生边看“人流”,边说出人组成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指定学生举起不同长方体的模型,使学生在演、看、说、辩等的活动中认识长方体,使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不但掌握了知识点,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这种情景是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比拟的。
二、激发主动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在生活中选取了许多学生熟悉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四人一袋,问学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东西后,笔者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你们看一看,又摸一摸,会发现什么?”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其次,应为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笔者事先制作了一些天鹅头饰,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小朋友戴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例题”,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愉快的接受教育,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还有利于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中,笔者就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羊羊在草地上给小羊们分青草面包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下面这样一一个故事:有一天,喜羊羊给小羊们分青草面包。 喜羊羊说:“给你8个青草面包,平均分给你们4只小羊吧。”小羊一想,自己只能得到2个青草面包,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 ”这时喜羊羊又说:“好吧,那就给你80个青草面包,平均分给40只小羊,怎么样? ”小羊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哥,再多给点行不行啊?”喜羊羊一拍桌子,显示出一幅慷慨大度的样子,说:“那好吧,给你800个青草面包,平均分给400只小羊,总该满意了吧?”小羊听到喜羊羊要给800个青草面包,开心地笑了,喜羊羊也笑了。这时,学生们仿佛就是一个个“喜羊羊了”。这时我抛出另一个问题:“谁的‘笑’是聪明的‘笑’? 为什么?”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深层思考:为什么青草面包的数量在变化,可每只小羊得到的仍是2个呢?难道这中间有什么秘密吗?这样,把《商不变性质》这节课的内容在“喜羊羊分青草面包”的故事中掌握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不仅学得轻松,还非常难忘。
四、形成合作交流的合力
合作交流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而现在的小学生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保护意识比较强,使得许多学生失去与同龄人相处、交流的机会,缺乏合作的经验,但多数的学生是乐于交流的,因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形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的生活圈子相对较狭窄,我们可以先从与同桌合作开始。如,教《数一数》一课时,笔者就让同桌小朋友合作一起完成,让他们感受到合作成功在带来的喜悦。而在《认物体》等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桌椅改成马蹄形,全班分成几大组,便于学生间的交流,为合作学习创造环境和氛围。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相信这对他们今后与人交往,学会共同生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在传统的课堂上,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往往把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压抑下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比如,在教学“分类”时,充分利用主題图启发学生:“来到商店,你们发现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毛巾是生活用品,不应放在卖文具的地方。”另一个学生马上发现:“皮鞋也应放在卖鞋的地方,放在这里不方便卖也不方便买。”还有的学生说:“墨水瓶太小,放的位置太高不好拿,应该与地球仪的位置对换。”……通过创设这样的空间,学生不仅懂得了分类的实用性、多样性,还体验到了探索者发现奥秘的乐趣。
俗话说:“我的地盘我作主。”课堂是学生涉取知识养分的主阵地,作为教师应该多想办法,当好“导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当家作主”,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邵斌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J].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
[2]陈俊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
【关键词】数学;高效;课堂;探究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有着抽象性、逻辑性、实用性的特点,然而要学好数学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我们身边,一些老师忽视了数学枯燥难学的特点,要么“满堂灌”,要么“满堂练”或“满堂问”,课堂毫无生气,教师夸夸其谈,味飞色舞,学生学得机械沉闷,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了。那么,在课堂中如何驾驭课堂,整节课牵着学生鼻子走,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构建出高效课堂,笔者认为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诱发动机的情景
创设直观易学的探索性情景,是激发学生动机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如,教“循环小数”这一课时,我通过演示为学生解答了“循环”的含义。先出示一个时钟,让学生回答:“时钟是怎样转动的?”再出示一张课程表再问:“你们的课程表为仕么每星期都可以用?”教师边演示边提问,使学生看到,时钟始终按照一个方向从1至12重复出现,课程表是按照表上的课程重复使用的。这种直观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便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其次,可以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虚拟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笔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手拉手”的游戏牵成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引导学生边看“人流”,边说出人组成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指定学生举起不同长方体的模型,使学生在演、看、说、辩等的活动中认识长方体,使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不但掌握了知识点,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这种情景是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比拟的。
二、激发主动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在生活中选取了许多学生熟悉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四人一袋,问学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东西后,笔者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你们看一看,又摸一摸,会发现什么?”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其次,应为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笔者事先制作了一些天鹅头饰,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小朋友戴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例题”,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愉快的接受教育,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还有利于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中,笔者就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羊羊在草地上给小羊们分青草面包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下面这样一一个故事:有一天,喜羊羊给小羊们分青草面包。 喜羊羊说:“给你8个青草面包,平均分给你们4只小羊吧。”小羊一想,自己只能得到2个青草面包,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 ”这时喜羊羊又说:“好吧,那就给你80个青草面包,平均分给40只小羊,怎么样? ”小羊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哥,再多给点行不行啊?”喜羊羊一拍桌子,显示出一幅慷慨大度的样子,说:“那好吧,给你800个青草面包,平均分给400只小羊,总该满意了吧?”小羊听到喜羊羊要给800个青草面包,开心地笑了,喜羊羊也笑了。这时,学生们仿佛就是一个个“喜羊羊了”。这时我抛出另一个问题:“谁的‘笑’是聪明的‘笑’? 为什么?”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深层思考:为什么青草面包的数量在变化,可每只小羊得到的仍是2个呢?难道这中间有什么秘密吗?这样,把《商不变性质》这节课的内容在“喜羊羊分青草面包”的故事中掌握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不仅学得轻松,还非常难忘。
四、形成合作交流的合力
合作交流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而现在的小学生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保护意识比较强,使得许多学生失去与同龄人相处、交流的机会,缺乏合作的经验,但多数的学生是乐于交流的,因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形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的生活圈子相对较狭窄,我们可以先从与同桌合作开始。如,教《数一数》一课时,笔者就让同桌小朋友合作一起完成,让他们感受到合作成功在带来的喜悦。而在《认物体》等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桌椅改成马蹄形,全班分成几大组,便于学生间的交流,为合作学习创造环境和氛围。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相信这对他们今后与人交往,学会共同生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在传统的课堂上,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往往把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压抑下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比如,在教学“分类”时,充分利用主題图启发学生:“来到商店,你们发现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毛巾是生活用品,不应放在卖文具的地方。”另一个学生马上发现:“皮鞋也应放在卖鞋的地方,放在这里不方便卖也不方便买。”还有的学生说:“墨水瓶太小,放的位置太高不好拿,应该与地球仪的位置对换。”……通过创设这样的空间,学生不仅懂得了分类的实用性、多样性,还体验到了探索者发现奥秘的乐趣。
俗话说:“我的地盘我作主。”课堂是学生涉取知识养分的主阵地,作为教师应该多想办法,当好“导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当家作主”,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邵斌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J].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
[2]陈俊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