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优秀、朴实的教育哲理。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启迪作用,还有利于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关注学生主体性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启迪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教师是绝对的权威,不允许他人质疑,学生只是被动接收知识,缺乏一定的参与感,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这样的教育理念:教育要从实际出发,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发挥出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这一理念与新课改要求不谋而合,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给予学生相应的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明白读书是为将来的自我发展做准备,而不只是为了得到家长、教师的肯定。除此之外,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学习、做事、做人的方法,培养健全的人格。
为了让学生发挥出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在教学《树和喜鹊》这篇课文时,我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从课题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很快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逐步深入。
二、生活教育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启迪
知识体现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最终也会由学生应用于生活中,成为国家建设的一部分。由此可见,生活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教学时,通常会忽视生活与教育的联系,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储存很多知识,但是学生无法将其灵活应用,遇到问题时不知道从何下手。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这种教学方式只达到了“教书”这一目标。那么应该怎样“育人”呢?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他将生活与教育挂钩,并提出生活是教育的根本,兩者互相推进、互相适应,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
在教学“家乡的春”的写作时,我先布置学生利用假期到户外切身体会春天的各种景色,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资料,如嫩绿的小草、发芽的柳树、碧蓝的天空、耕耘的农民等,引导他们感受春天的温度。上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各种春天的景色和音乐,让学生体会。这样一来,春天的美和温暖之感都能够在学生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学生的写作思路也会越来越清晰。最重要的是这一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写一种水果”作文时,与其讲得头头是道,倒不如把课桌变成餐桌,课前教师多准备几种水果或让学生自己准备喜欢吃的水果。课上,学生通过观察各种水果,闻一闻、削削皮、尝一尝,在品尝水果大餐中积累了生活经验,学到了知识,增添了学习乐趣,写作思路也会越来越清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课堂的主导者与组织者,教师的自身习惯、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开阔眼界,丰富知识面。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主动学习、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育技术,主动了解学生的特点与思想变化,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要遵循生活教育理念,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发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方法。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生活与学习融会贯通。
三、创造教育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启迪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创造教育”理念大大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改变了教学方式,解放了学生思想,使得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生活环境、遗传因素的不同使得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只有给予学生学习自由,让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大胆交流、设疑辩难,才能让学生更加全面、详细地掌握知识。不过也正是因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所以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因材施教与由学而教的理念,它们都是创造教育的一部分。
低年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好奇多问,还会积极勇敢地尝试,他们喜欢用最敏感、最直接的方式来感知周围的事物。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后,我知道创造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我放弃了过去让学生边读边想或进行课本剧表演的教学方法,而是给学生半瓶水和石子,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学生在动手实验后得到的收获远比讲、读、想来得多。
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创造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的要求,我觉得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1.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的想象力要比成人更加丰富,创造力也比成人要高。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过多地打压学生的思维与想法,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给予学生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注重因材施教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天资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3.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需要将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好,要遵循由学而教的理念,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
教师要适时重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找寻陶行知先生提供的教学新思路与教学新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不过,每个班级的情况不同,教师要结合本班级的情况、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关注学生主体性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启迪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教师是绝对的权威,不允许他人质疑,学生只是被动接收知识,缺乏一定的参与感,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这样的教育理念:教育要从实际出发,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发挥出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这一理念与新课改要求不谋而合,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给予学生相应的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明白读书是为将来的自我发展做准备,而不只是为了得到家长、教师的肯定。除此之外,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学习、做事、做人的方法,培养健全的人格。
为了让学生发挥出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在教学《树和喜鹊》这篇课文时,我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从课题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很快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逐步深入。
二、生活教育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启迪
知识体现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最终也会由学生应用于生活中,成为国家建设的一部分。由此可见,生活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教学时,通常会忽视生活与教育的联系,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储存很多知识,但是学生无法将其灵活应用,遇到问题时不知道从何下手。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这种教学方式只达到了“教书”这一目标。那么应该怎样“育人”呢?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他将生活与教育挂钩,并提出生活是教育的根本,兩者互相推进、互相适应,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
在教学“家乡的春”的写作时,我先布置学生利用假期到户外切身体会春天的各种景色,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资料,如嫩绿的小草、发芽的柳树、碧蓝的天空、耕耘的农民等,引导他们感受春天的温度。上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各种春天的景色和音乐,让学生体会。这样一来,春天的美和温暖之感都能够在学生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学生的写作思路也会越来越清晰。最重要的是这一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写一种水果”作文时,与其讲得头头是道,倒不如把课桌变成餐桌,课前教师多准备几种水果或让学生自己准备喜欢吃的水果。课上,学生通过观察各种水果,闻一闻、削削皮、尝一尝,在品尝水果大餐中积累了生活经验,学到了知识,增添了学习乐趣,写作思路也会越来越清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课堂的主导者与组织者,教师的自身习惯、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开阔眼界,丰富知识面。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主动学习、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育技术,主动了解学生的特点与思想变化,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要遵循生活教育理念,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发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方法。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生活与学习融会贯通。
三、创造教育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启迪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创造教育”理念大大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改变了教学方式,解放了学生思想,使得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生活环境、遗传因素的不同使得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只有给予学生学习自由,让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大胆交流、设疑辩难,才能让学生更加全面、详细地掌握知识。不过也正是因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所以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因材施教与由学而教的理念,它们都是创造教育的一部分。
低年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好奇多问,还会积极勇敢地尝试,他们喜欢用最敏感、最直接的方式来感知周围的事物。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后,我知道创造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我放弃了过去让学生边读边想或进行课本剧表演的教学方法,而是给学生半瓶水和石子,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学生在动手实验后得到的收获远比讲、读、想来得多。
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创造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的要求,我觉得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1.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的想象力要比成人更加丰富,创造力也比成人要高。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过多地打压学生的思维与想法,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给予学生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注重因材施教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天资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3.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需要将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好,要遵循由学而教的理念,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
教师要适时重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找寻陶行知先生提供的教学新思路与教学新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不过,每个班级的情况不同,教师要结合本班级的情况、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