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招生工作对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招考政策的改革及生源的变化,其重要性愈加明显。本文以某高职院校近年来招生的发展趋势为视角,通过分析历年的招生数据、专业设置和生源结构变化,结合高职院的办学特色,探讨了生源多样化背景下招生策略及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并结合教学与管理实际提出了若干对策。
关键词: 招生规模 专业设置 生源
1.引言
在2000年以后,江苏省陆续有一批中等专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和特色,而这段时期正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时期。1996年5月5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次把高等职业教育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1999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做了初次明确。2004年7月,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此后,高等职业教育对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定位基本明确,各院校借助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入模块速发展和全面质量提升阶段。在此背景下,各类高职院在专业建设、办学形式和办学规模等方面经历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本文以某电子信息类高职院为例,通过分析历年的招生数据、专业设置和生源结构变化,结合高职院的办学特色,探讨生源多样化背景下招生策略及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
2.高职院校招生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培养不同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历史重任,由于招生考试制度的设计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导致人们对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偏见,从而给高职院的招生带来巨大的压力。招生工作包括专业设置、计划投放、招生宣传和招生录取等多个环节。下面将按照高职院校招生过程中的招生规模与专业分布、招生多元化与生源多样性,行业需求与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变化高职院办学和生源结构的影响。
2.1招生规模与专业分布
招生规模是高校根据自身办学情况制定的计划招生总数。图1为某高职院2002年—2011年招生规模变化数据,通过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其招生规模一直都处于一个持续增长的过程。在升格初期,学院招生规模仅为950人,2002年—2004年期间招生规模急速上升,但同时这是一个过渡阶段,学院仍然承担初中后的五年制高职教学任务;而在2005年—2006年期间,高职院逐步减少初中后招生人数,招生人数略有下降;2007年之后,招生规模处于平稳上升阶段,至今基本保持在每年招生4300人的规模。
随着招生人数的持续增长,招生专业依据市场的需求和行业的变化,逐步优化、稳步增加。由图2可以看出,该高职院招生专业数从最初的7个增加到目前的58个招生专业。其中2002年招生中电子电工类专业占43%,计算机类占29%,通信类和机电类分别占14%,财会类、市场营销类及艺术类未开设。到了2011年的招生专业中,电子电工类占20%,计算机类占21%,市场营销类占16%,艺术类和机电类各占12%,通信类占10%,语言类占3%,汽车检测、环境和财会各占2%。
2.2多元化招生与生源多样性
2002年学院从中专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的对象仅限于江苏省范围内招生,在招生专业及招生规模急剧增加的情况下,至2011年学院已经在17个省份招生,学院的影响力在不断地扩大。
图1 2002年—2011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规模对比
图2 2002年与2011年专业分布对比
高职院在最初招生时,招生渠道和招生类型相对单一,仅限于普通中学的高考。从2003年开始设置艺术类专业,同时增加了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专业(江苏省对口单独招生考试)。2011年开始作为江苏省高职院的试点,开始尝试单独自主招生。从2009年—2011年这三年的招生专业数看,普通高考招生所占的比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由图3可知,普通高招所占比例从2009年的78%下降到2011年的50%。
高职院的办学依托于地方经济和行业的发展,而招生政策的制定又受生源情况的影响。从2002年到2011年的十年间,从学院招生专业设置的变化,可以看到学院的办学模式在探索中完善和提升。从培养方式看,学院2003年—2006年期间设置双专科专业,学制为四年,同时学习两个专业课程,例如电子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技术/市场营销等,多为理工科 文科的组合,双专业生毕业后可享受本科生待遇。在生源减少,专转本、专接本等升本渠道逐步拓宽的背景下,双专科的优势不再突出,2006年后取消了双专科的招生计划。
图3 2009—2011年不同招生方式下的专业比例
随着培养模式的多样化,2005年学院与加拿大等国合作引进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09年又引入了“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为有意愿有条件的学生提供了出国求学的途径。为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使开办专业紧密跟随行业的发展,学院于2009年引入了“校企合作”项目,在某些专业,例如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等专业在培养过程中嵌入企业课程,缩短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的培训时间,同时也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2.3行业需求与专业设置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依托于行业的变化和发展,同时服务于地方经济。来自麦可思《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2012年度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2011届江苏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行业为“机械设备制造业(含装备制造业)”,就业量最大的职业为“会计”,其次为“文职人员”。2011届江苏省高校高职高专红牌专业为:“法律事务”、“应用韩语”、“商务日语”、“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控制专业”;黄牌专业为“应用电子技术”、“新闻采编与制作”、“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关键词: 招生规模 专业设置 生源
1.引言
在2000年以后,江苏省陆续有一批中等专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和特色,而这段时期正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时期。1996年5月5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次把高等职业教育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1999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做了初次明确。2004年7月,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此后,高等职业教育对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定位基本明确,各院校借助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入模块速发展和全面质量提升阶段。在此背景下,各类高职院在专业建设、办学形式和办学规模等方面经历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本文以某电子信息类高职院为例,通过分析历年的招生数据、专业设置和生源结构变化,结合高职院的办学特色,探讨生源多样化背景下招生策略及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
2.高职院校招生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培养不同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历史重任,由于招生考试制度的设计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导致人们对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偏见,从而给高职院的招生带来巨大的压力。招生工作包括专业设置、计划投放、招生宣传和招生录取等多个环节。下面将按照高职院校招生过程中的招生规模与专业分布、招生多元化与生源多样性,行业需求与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变化高职院办学和生源结构的影响。
2.1招生规模与专业分布
招生规模是高校根据自身办学情况制定的计划招生总数。图1为某高职院2002年—2011年招生规模变化数据,通过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其招生规模一直都处于一个持续增长的过程。在升格初期,学院招生规模仅为950人,2002年—2004年期间招生规模急速上升,但同时这是一个过渡阶段,学院仍然承担初中后的五年制高职教学任务;而在2005年—2006年期间,高职院逐步减少初中后招生人数,招生人数略有下降;2007年之后,招生规模处于平稳上升阶段,至今基本保持在每年招生4300人的规模。
随着招生人数的持续增长,招生专业依据市场的需求和行业的变化,逐步优化、稳步增加。由图2可以看出,该高职院招生专业数从最初的7个增加到目前的58个招生专业。其中2002年招生中电子电工类专业占43%,计算机类占29%,通信类和机电类分别占14%,财会类、市场营销类及艺术类未开设。到了2011年的招生专业中,电子电工类占20%,计算机类占21%,市场营销类占16%,艺术类和机电类各占12%,通信类占10%,语言类占3%,汽车检测、环境和财会各占2%。
2.2多元化招生与生源多样性
2002年学院从中专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的对象仅限于江苏省范围内招生,在招生专业及招生规模急剧增加的情况下,至2011年学院已经在17个省份招生,学院的影响力在不断地扩大。
图1 2002年—2011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规模对比
图2 2002年与2011年专业分布对比
高职院在最初招生时,招生渠道和招生类型相对单一,仅限于普通中学的高考。从2003年开始设置艺术类专业,同时增加了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专业(江苏省对口单独招生考试)。2011年开始作为江苏省高职院的试点,开始尝试单独自主招生。从2009年—2011年这三年的招生专业数看,普通高考招生所占的比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由图3可知,普通高招所占比例从2009年的78%下降到2011年的50%。
高职院的办学依托于地方经济和行业的发展,而招生政策的制定又受生源情况的影响。从2002年到2011年的十年间,从学院招生专业设置的变化,可以看到学院的办学模式在探索中完善和提升。从培养方式看,学院2003年—2006年期间设置双专科专业,学制为四年,同时学习两个专业课程,例如电子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技术/市场营销等,多为理工科 文科的组合,双专业生毕业后可享受本科生待遇。在生源减少,专转本、专接本等升本渠道逐步拓宽的背景下,双专科的优势不再突出,2006年后取消了双专科的招生计划。
图3 2009—2011年不同招生方式下的专业比例
随着培养模式的多样化,2005年学院与加拿大等国合作引进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09年又引入了“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为有意愿有条件的学生提供了出国求学的途径。为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使开办专业紧密跟随行业的发展,学院于2009年引入了“校企合作”项目,在某些专业,例如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等专业在培养过程中嵌入企业课程,缩短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的培训时间,同时也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2.3行业需求与专业设置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依托于行业的变化和发展,同时服务于地方经济。来自麦可思《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2012年度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2011届江苏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行业为“机械设备制造业(含装备制造业)”,就业量最大的职业为“会计”,其次为“文职人员”。2011届江苏省高校高职高专红牌专业为:“法律事务”、“应用韩语”、“商务日语”、“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控制专业”;黄牌专业为“应用电子技术”、“新闻采编与制作”、“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