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高效课堂;课前准备;师生关系;课堂提问;課堂节奏;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5—0065—01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硬塞知识的方法经常会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难以实现人的自学能力的发展,反而会制约人的自学能力的发展。”基于此,要想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必须要改变传统课堂知识灌输的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根据自我需求进行学习,张扬自己的个性,在实践中掌握学习方式,获得知识与自学能力的提升。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工作不仅是教师做好备课工作,也指学生要做好预习工作,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他们才能积极地思考问题。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在一节课之前,要认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下堂课的整体节奏。此外,教师在认真备课后,应根据备课的知识点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课下思考,然后在课堂上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活跃度,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认真地预习课文,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参与感,感受到自己和课堂的紧密联系,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例如,在学习《小小的乡村》时,可以让学生用字典去查自己不认识的字,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小老师,还可以让农村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上台描述自己的乡村。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走进课堂。
二、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课堂上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再存在老师居高临下的局面。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三、认真研究并设计好课堂提问
1.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学生认真思考。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能引导他们快乐地学习,能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的方式必须有效。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
3.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语文教学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
四、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课堂节奏把握的好坏是一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语文课堂上,有的教师给学生提出了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五、采用良好的教学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信心
教学评价机制对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对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均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喜好、特长、学习状态等,采用以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评价机制,在进行同一教学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应当给予鼓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热情,让学生在教师鼓励的评价中找到自身的发光点,激发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5—0065—01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硬塞知识的方法经常会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难以实现人的自学能力的发展,反而会制约人的自学能力的发展。”基于此,要想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必须要改变传统课堂知识灌输的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根据自我需求进行学习,张扬自己的个性,在实践中掌握学习方式,获得知识与自学能力的提升。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工作不仅是教师做好备课工作,也指学生要做好预习工作,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他们才能积极地思考问题。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在一节课之前,要认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下堂课的整体节奏。此外,教师在认真备课后,应根据备课的知识点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课下思考,然后在课堂上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活跃度,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认真地预习课文,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参与感,感受到自己和课堂的紧密联系,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例如,在学习《小小的乡村》时,可以让学生用字典去查自己不认识的字,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小老师,还可以让农村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上台描述自己的乡村。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走进课堂。
二、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课堂上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再存在老师居高临下的局面。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三、认真研究并设计好课堂提问
1.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学生认真思考。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能引导他们快乐地学习,能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的方式必须有效。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
3.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语文教学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
四、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课堂节奏把握的好坏是一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语文课堂上,有的教师给学生提出了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五、采用良好的教学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信心
教学评价机制对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对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均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喜好、特长、学习状态等,采用以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评价机制,在进行同一教学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应当给予鼓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热情,让学生在教师鼓励的评价中找到自身的发光点,激发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