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高中体育课的一些策略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al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以生为本。”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理性思考与勇气,进行着一次教育变革。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对我们走在教改前沿的教师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它迫使我们打破传统和常规,继承中求发展,求创新。在此背景下,体育课程的改革既要考虑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又要结合体育课程本身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体育课程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培养现代建设的高素质、健康型的人才。
  一、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老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上好体育课的策略关键在老师。体育教学有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特点。由专业特点决定教师经常要手把手教授学生动作,与学生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具体。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暗示、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变化。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学的全过程中,教与练习必须密切结合,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且须配合默契。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真挚的热爱。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它最能激起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最能激励教师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这种情感驱使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对学生诲人不倦。使教师以更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挖掘出自身最大潜能,创造最好的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也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有了这种爱,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亲人、知心朋友,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上。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了这一点:“人们总是趋向于模仿他所爱的人,而不愿模仿他所嫌弃的人。”可见教师这种爱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渴望获得知识,主动模仿教师所教授的动作,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缺乏这种爱,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动不动就严加训斥,学生就会紧闭心灵的大门,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教育活动受阻甚至中断,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创伤,最终导致教学的失败。乌申斯基说得好:“如果你厌恶学生,那么,教育工作刚刚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教师的教育只有溶解在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需要,引起学生积极反应。
  1.带着爱心去上课。要保证师生感情融洽,教师自己必须带着爱心去上课,并把这种感情体现在行动上。带着爱心去上课,教师要处处关心、爱护学生。比如,上课时天气较热,教师就要想到减少学生活动量;天气较冷时,教师就应想到学生衣着的厚薄,出汗后是否会感冒;遇到学生头疼脑热,教师就应让学生休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处理得当,就能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次,上课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学生直捂着眼睛,我马上让学生向后转,背对风站,自己却走到学生面前顶风而立。这虽然是件小事,但是学生从教师的行动上体会到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尊师之情。
  3.宽容。宽容是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消除师生间隔阂的良药。体育教学活动复杂多变,学生又活泼好动,比较难于组织,学生经常违犯纪律,要求体育教师要豁达大度,对学生有宽容之情,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宽容之情能卸去学生的心理负担,给其改正错误的机会,使其有勇气纠正错误,教育效果明显。对待学生的错误应采取冷静的态度,不应横加指责,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替他们想一想,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改正。这种豁达大度的宽容之情使学生感到教师富有人情味,对教师产生一种既崇敬又敢于接近,友好相处的心理相容的亲近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行为,唤起学习激情。对学生有宽容之情,不但能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还能使教师本身从严要求自己,在教学中根据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
  二、培养学习兴趣
  采取不同起点的灵活方式提高学习兴趣。所谓不同起点,就是使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在比赛初就比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占有一定优势,让距离上的优势来弥补两者在体能上的差距。如在快速跑的教学比赛中,我按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将学生分为两组,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的起点,设置在身体素质差的学生的起点之后若干米处,但终点不变。在比赛中要求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尽力保持这段差距,同时要求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尽力缩短这段差距,使双方学生都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取得胜利,从而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解决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又消化不了的状况。在其它内容的教学中也可采用此法。如在跳高、跳远课中采用让高度、远度等,球类课中的让分及支撑跳跃中的降低高度等方法。此法也适用于男女同学之间的比赛。但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差距的设置必须符合学生的体能实际,否则将适得其反;此法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使用次数不宜过频,应把握好尺度;此法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考核的标准不变。
  实际教学中,上好体育的策略可借鉴、参考的实践经验少。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是挑战,更是機遇,我们去探索、尝试,所形成的做法、思想,也就是课改的经验和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提倡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本文介绍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的艺术、课堂设计的艺术性、优化时间,加快节奏、教师语言的艺术等.  关键词:高中英语;艺术;课堂教学  一、课堂设计的艺术性  教学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参与性和愉悦性,教师即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认真组织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数学本身的特点和价值,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課程,掌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体现以人为本,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 教学能力  课
期刊
摘要: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是一般化的,成绩总是平平。坚决的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率,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农村;数学教学;课堂质量;教法;作业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是不容乐观的,成绩总是不高,及格率一般在百分之五十上下,而且高分也不多,优秀率在百分之二十上下。这样的效果与城区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成绩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既不是农村孩子笨,也不是城里学生多聪明,主要是因为城乡孩子生活环境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工作应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发挥课程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分析  新课程理念
期刊
摘要:著名的语言学家里弗(River)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平时常常鼓励学生通过多听、多说、多读和多写来提高英语,但有时会忽略教他们如何多记单词,怎樣构建和巩固词汇大厦。本文从如何进行英语单词的输入和如何通过词汇的输出来巩固词汇量这两个大方面来阐述本文的论题: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和巩固词汇大厦。  关键词:词汇输入;词
期刊
摘要:本文以《初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为指导,以新课改思想为理念,以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为原则,围绕以创设教学情境为中心,着重阐述如何创设初中英语新教材课堂教学情境的教学策略,以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实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情境化,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情境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感受·鉴赏”能力进行了描述: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逐步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感觉·鉴赏”能力呢?我想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几个阅读习惯入手。  一、学会摘录  古今中外的名人在阅读中对摘录的方法是非常重视的。像司马迁在下笔写《史记》前,广泛阅读了大量的历史文献、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发展,如果数学学不好,物理、化学有很多计算问题就算不好。与以往的教育目标不同的是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特长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并且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不难发现,较之从前,新课程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更注重对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它的实施必然要求
期刊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
期刊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学会教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