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杨早,记录这个时代的情绪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杨早,1973年生于四川富顺,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著有《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民国了》等著作。
  英国政治哲学家以赛亚·伯林将学者分为两类:“狐狸型”学者和“刺猬型”学者。简单地说,前者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是对很多个别事物都有独到研究的人;后者则思想深邃、善于集中,是要找准一个点钻研毕生的人。按这个划分,学者杨早无疑偏向于“狐狸”——他关注的东西很博杂:从文学到历史,从传统到现代,都作文著述,快意评点。
  学术研究以外,杨早在公众媒体平台上也很活跃。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和他约采访时,他一开始建议用微信进行访谈,倒是记者不够新潮,保守地选择了当面对话。采访过程中,他还向记者展示了他新近下载的一些热门App运用,分析它们爆红背后的社会心理,兴致盎然。
  从2005年起,杨早与他的同事萨支山一起,针对每一年的热点事件和公共话题,约请专门作者进行深入浅出的归纳和解读,主编了年度书系《话题》。到2014年,《话题》已连续出到第九本。这套书既有学养,又不艰深,慢慢积累了大批固定读者。
  《话题》的缘起
  《话题》的缘起要追溯到2005年12月17日。那天,杨早和同事萨支山、施爱东一起,在北京通州区的一家咖啡馆聊天,讨论2005年的一些热点事件,如台海局势、中日关系、房价上涨,等等。三人越聊越有兴致,碰撞出不少火花,后来觉得,这些观点白白流失了太可惜,应该把它们记录下来。杨早就建议:为什么不把它弄成一个年度的文化评论集呢?
  第二天,他们便行动起来,先是拟定大概的选题。定位很明确:这不是一本年度文化盘点,不会像新闻报道一样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要选择一些令他们有感而发的切入点,从个人角度探讨出一些新意来。在这个订计划打草稿的阶段,杨早在心里画了一张蓝图,要把未成形的这套书做成一个系列,每年出一本,一直弄下去。
  想法和选题有了,找谁去写呢?一开始,施爱东提出一定要是博士,而且是文学博士。这在后来的操作过程中虽然没有成为绝对的准则,却为选择《话题》作者立下了参考标准:必须是一群有学养,经受过学术训练,思想立场都有见地的人士。
  《话题2005》新鲜出炉时,已经到了2006年夏季。全书由9位作者写作,其中包括了“超女”、芙蓉姐姐、房价等一系列问题。这些2005年轰轰烈烈的热点,到此时已成明日黄花。无论从新闻还是出版来说,这都是大忌,但杨早却对这种“反季节行动”充满信心。因为他坚信,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资讯”,更重要的是“看法”。比如,《“芙蓉姐姐”的迷思》一文作者张慧瑜是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的博士,他把“芙蓉姐姐”当成研究对象,梳理她的诞生及其流行过程,分析不同媒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结这个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并深层次地归纳出“芙蓉姐姐”爆红所反映的中国权力关系的变化。文章像博士论文一样扎实,却不像论文那么晦涩和难以理解,全文行云流水,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解读”。
  照杨早的话说,“《话题》系列,实际上就是一批学者在观察与记录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独立的立场是《话题》团队一直坚持的写作原则,“没有利益集团收买一批‘无用的’博士”,杨早打趣,“这反而造成了我们的独立立场。”
  绘制“感受”的时代拼图
  《话题》系列每本封底上都会有一句话:“列谱系,破虚妄,播新知。”这是杨早他们编写这套书最强调的东西。
  “列谱系”,把一个事件放到历史中去观照,追根溯源,挖掘“动态事件背后的静态过程”;“破虚妄”,即打破一些大众媒体生产的神话和偏见;“播新知”,有些问题在专业学术领域已成为常识,但在公共领域完全还是陌生的,他们就去努力打破这堵“墙”。最能表现这九字要求的是2010年曹操墓事件。杨早他们调查后认为,曹操墓确定是真的,但在媒体上,质疑的声音却占据上风,为什么?《话题》中作者归纳的观点是:因为地方政府过度介入,加剧了官民对抗的情绪,专业知识和理性判断反而缺席。
  2012年,《话题》写作团队开始提炼“年度关键词”,那一年是“去魅”,2013年是“观弈”。“2012年,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到韩寒被质疑,甚至《甄嬛传》引发的后宫文化流行,等等,很多东西都在褪去光环,露出本色。”杨早对记者这样解释“去魅”一词的含义。至于2013年的“观弈”,“其实就是一种社会心态——大家都如同在看别人下棋,有很强的无力感。”而对于年度词汇的选择标准,杨早说:“当然没有词可以规范所有事件,但有一个词也许可以代表大多数事件。在选择年度词汇的时候,其实就代表了我们这个团队对社会情绪的大致认知。”
  《话题》也分“大小年”,比如2008年就是一个大年, 奥运、抵制家乐福、汶川地震、金融风暴等,都发生在这一年。而《话题2009》则被网友评论为“最没劲的一年”。
  在记录大事件时,杨早他们有着自己的角度。比如《话题2008》中,写奥运重点在于“错位的想象”,讲述西方媒体怎么报道奥运,中国媒体怎么看待这些报道,在不断地互动之中,文化的错位被放大。再比如,书写因奥运火炬传递引发的抵制家乐福事件时,《话题》选择了《中国抵货运动103年》这个角度,从1905年中国第一次抵制洋货运动开始,追溯了历次运动的“成效”。得出的结论是:“抵制洋货对外国经济影响并不大,甚至马上就会有一个反弹。最后落到实处的往往是中国人和中国人的矛盾,而不是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矛盾。”杨早说,“我们的预言是正确的,2013年钓鱼岛事件后出现了‘砸车’现象。最终损害了谁的利益?谁来承担这种成本?其实很明显。”
  在连续9年的《话题》编写中,杨早越来越强调情绪的把握,对于大事件引发的公众反应和思想撞击,他概括出“哀恸、愤怒、骄傲、惶惑、反讽”5种情绪。事实上,关注并记录大众思想情感的轨迹,正是《话题》的初衷。杨早他们在最初策划时就发现,以往媒体平台稀缺,能在媒体上说话的往往都是知识分子和精英,找不到普通人对事件的即时反映。“事件留得下来,但大众情绪很难把握。所以,我们其实是在为后人留一份资料,以此来观察我们这个时代的心态和情绪。一人之见闻,当然偏颇,然而汇集起来,或许就是一张有关情绪的时代拼图。”杨早说。   在杨早看来,历史真实永远不可能追寻到,但学者可以记录情绪,把媒体和公众对事件的反应留下来,“也许一年两年,你还看不出它的价值。但今天,当我再回头看这9年,就觉得很有意思,整个社会对很多事情的宽容度不一样了,时代已经发生了很鲜明的变化。”
  不忽悠学问
  从连续9年编《话题》就能看出,杨早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者,他不想写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学术论文,而是要让学术文章和大众文章有所结合——他希望自己写出的学术文章不枯燥,大众文章有深度。“静坐书斋的知识分子,是非常寂寞、尴尬的,呕心沥血写出来的论文,可能面临着无人欣赏、无人回应的境遇。而写一篇博客、一条微博,马上有读者回帖,你就能获得一些满足感。”但是,他又反思:“不得不承认,微博让人太快得到满足,缺乏一个沉淀的过程。”
  杨早出生于四川,父母都是高校知识分子,父亲是教文学的,母亲在图书馆工作。小时候,杨早常常看到父亲写论文时的痛苦情状,抓耳挠腮拍脑袋,最后耗尽心力钻研出来的学术成果,却总是局限在很小的圈子里头,能影响到的人着实有限。父亲从来不劝儿子继承自己的衣钵,倒是希望杨早以后多干一些实事,从事经济或法律的工作,真正和社会紧密相连。所以,尽管杨早有学术理想,但从中山大学毕业后,并没有继续读研,而是先从事了几年媒体工作,这段经历也影响到他后来做学问的方向:把新闻和历史相结合,带着明显的媒体思维。
  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时,杨早师从中国现代文学领域的著名学者陈平原教授。导师要求他写文章要“能够把一些重要的东西压在纸背下”。当研究生快毕业时,杨早提出要考博,陈平原并没有立刻同意,而是对他说:“从事社会批评,当一个评论家,对社会也是很重要的,并不一定要搞学术。只是,如果读了博士,又不从事学术研究,未免有点可惜。”
  杨早最终还是坚持选择了学术之路,跟着陈平原教授学了7年,“导师不仅在知识、眼光等方面影响到我,最让我受益的,是他对待学术问题始终保持冷静、怀疑的态度。”2005年毕业后,杨早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有一次,在电梯口碰到一位老学者。他问起杨早从哪儿毕业、是谁的学生,末了淡淡说了一句话:“陈平原的学生,想来不会忽悠学问喽!”这句话,杨早一直铭记多年。
  看杨早自己撰写的作品,也能感受到这位才子的功底与个性。他以高芾为笔名写作的《野史记》瞄准了近代中国,全书分为“政事本纪”“报人世家”“大学列传”“文坛行状”四辑,似乎有意和司马迁开玩笑。他力求将旧史写出新意,如写一件奇事,多用旁观者视角;写一段逸闻,会借两人对话来交代,新闻报道体、回忆录体、民间故事体、独白体、小说体,交互着使用,绘声绘色,让人感觉那个逝去的年代依然与我们骨肉相连。
  杨早的另一本著作《民国了》,则以新闻特写的方式写辛亥革命,尽可能地让笔贴近现场,还原氛围。读这本书,仿佛在读杨早从1911年发回来的关于辛亥革命的现场报道。
  《民国了》出版时,正好赶上了方兴未艾的“民国热”,对于两年前那场席卷全国新闻界和学术界的热潮,杨早说:“中国人对那段历史感兴趣不奇怪。民国是中国人的第二次童年,就像马克思说过希腊是人类的童年。民国的知识分子待遇高,政治局势变化快,战乱频繁,但它的魅力就在于乱,充满无限的想象力和可能性。”
  研究民国,杨早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他在图书馆里专门抄报纸,抄了1912年整整一年的《申报》,共100多万字。之所以那么做,是他不相信仅仅通过已经出版的那些历史书籍,能够真正触摸到当年的精神脉搏。而当年的新闻纸片,反而让他感到更为鲜活、更为真实。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1912年的普通知识分子,通过翻阅当时的报纸,去“部分抵达”百年前的情境之中,体味普通人的心态和感受。“有时我觉得我简直像一个穿越者,在文字构成的世界中穿行摸索。”
  杨早不太希望遵循一条现在学者发展的通常轨道:多写论文、多参会,慢慢变成权威。他更愿意选择自己钟爱的研究课题,哪怕走的是一条更具风险的道路。“我最怕重复的生活,每天感到很强的无力感。”在他的博客上,偶尔会见到一些诗句,他自己写的也好,引别人的也好,都是“民气昂昂狂若旧,岛图汲汲议难休”“更能消几番风雨?最可怜一片江山”这种慷慨激昂型。他写过一句话:“吾之大患,在吾有身。如果人生不追求意义感,过得浑浑噩噩,或许也很幸福吧?”看来,相比起幸福,杨早追求的更是人生的意义。
其他文献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第五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近300名行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指出在当前国情下,原料价格和供应量
又到清明节。春天就这么一夜之间染绿了千山万壑,人们在这样的时节踏青栽柳放风筝,尽吸这草木吐翠、姹紫嫣红的阳春气息。而我却没有如此闲适散淡的浪漫心境,迎着淅淅沥沥的
最近翻看报纸,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一段历史公案:爱因斯坦曾被邀请出任以色列总统。据说事情是这样的,上世纪50年代,以色列建国之初,鉴于爱因斯坦在国际上的巨大声望和作为犹太人的身份,以色列曾多次邀请他担任该国总统,但都被爱因斯坦一次次拒绝了。他可不是沽名钓誉,故作姿态,他在婉拒的声明中坦率地说:  “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的能力
据中国·常熟男装行业景气度指数显示,2017年3月,男装行业景气度指数继续下滑,指数值收于47.73点,环比下降0.91个百分点,同比上升0.12个百分点。3月春装总体销售情况不佳,由
苗家人的房屋很有特点,一所不大的屋子里可能有几十个房檐和门槛。平日里,苗寨的乡亲们就背着沉甸甸的大背篓,从外面穿过这些房檐和门槛走进来。虽然有这么多的障碍,但从来没
如今,“低碳”已经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的生活标准,以及厂商宣传的噱头,那么到底何为低碳呢?低碳首先就要节约能源,所以很多家庭都采用太阳能热水器,环保节能而且比较安全。1太
潮迪来打自潮上造海迪笕牛时尚仔实去尚业年股牛首份次有仔参限公展的司CH、I风广C州收向市获亚颇标勒丰服。饰有限公司等各地的实力客商不断涌来洽谈合作事宜,其中有不少客
趁太太不在家的时候,我得干点儿事出来,那是一个男人内心深处的小秘密——在浴缸里洗个花瓣浴。  这是我搬进新房之前、结婚之前很久就有的梦想,电影里那种将身体泡在洒有花瓣的浴缸中的情景,让人艳羡不已。新房有两个卫生间,其中一间有一个大而洁白的浴缸,而我一直用有淋浴的那个客卫。在我的想象中,泡花瓣浴是件很贵族的事儿,上班族嘛,淋浴一下就可以了。太太不在家的那一天,我有了大把的时间,正好可以体验一下贵族的
“不愧是产业基地、时尚源头,你们的产品very good!”一位只会简单中文的外国客商在签下订单后,竖起了大拇指,并通过随行的翻译员表达了自己对富民服装的赞赏。据悉,在为期3
深秋的丛林异样萧条,寒风浮起,树枝唰唰随风摇曳着,伴随着云雾的沙粒,飒飒秋风掠过,枫叶似个个翩然起舞的精灵,在空中轻盈地婆娑着美丽倩影,又如只只美丽的红蝶,在风中欣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