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妻子的皱纹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kp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深人静,与妻闲坐。妻织毛衣,棒针“的的”有声,闲散的话题絮絮绵绵。这时便有一种心动,柴米油盐的日子,已然刻骨铭心,这样延续了三十多年的交流已经出神入化。
  读妻的脸,那行行道道条条的皱纹,每一条都是一个故事,每一条都流淌着爱的奉献和痴情。
  妻初嫁我家,父母双双卧病在床,要她去伺候,几亩责任田等着她去耕种。妻没有犹豫,毫不动摇,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担起这副全家的重担,从此,这个面临崩溃的家,便有了生机,有了欢乐,有了主心骨。但妻子却要内外筹划,备受艰辛。
  几年后,随着孩子的降生,妻的担子就更重了,背着孩子下地,坐在地边喂奶,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带大。上学,给孩子挂上书包,出远门了,送儿走,又盼儿归……此时,对老人和孩子来说,她是大树,为他们遮风挡雨,她是太阳,为他们带来光明……
  春去秋来,她忙完家里忙地里,春播、夏锄、秋收、冬藏,全靠她一人去奔忙。我吃着“皇粮”,心系公务,一来抽不开身,二来即使碰上假期,一个文弱书生也帮不上她多少忙……“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心力交瘁,怎能不让皱纹刻写在她的脸上?
  然而,妻子的皱纹在我的眼里却是美丽的,它美化了世界,美化了心灵。条条皱纹记载着深深的爱恋,条条皱纹都见证着浓浓的亲情。妻子的皱纹是我心里的歌,是永不褪色的青春!
其他文献
岳父是山东人,生性耿直。转业到地方做了一家单位的保卫科长。去年退休后,小儿子举家移民去了国外,他把老房子卖了,带着老太婆“投奔”到我这个女婿家养老来了。  六十有二的岳父身板硬朗,说话生就一副大嗓门,啥事也掖不住,脾气还犟。猛地闲下来,老爷子还真憋不住,就在街头乱转,看有没有发挥余热的地方。  那天,老爷子回来后,兴奋地说:“女婿,给我筹万把块钱,我要把路边那家杂货店‘盘’下来,当老板。”这话让我
期刊
为了过好夕阳美的晚年生活,让夕阳更美,我每天以书报为伴,特别钟情领教民间谚语中的养生之道。在民间谚语引领下,养生保健是一门学问,充满了科学和智慧,对每个人来说,虽无定式可循,但可各领其能展一招,不可否认,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心理养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巴金老人有句名言:“精神快乐是人类最好的滋补品。”多年来,我得以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潜心拜民间谚语为师,我的健身秘
期刊
寒冬一到大家就喜进补,无论是从超市买来的药膳,还是自己寻找材料,只要加上巧思,都可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四种体质 进补秘诀  手脚冰冷:手脚冰冷的原因可能是血液循环不良,可多吃肉桂、姜、黑木耳等食材,但若是因为维他命B群不足,则应吃坚果类或菇类食品。年轻人手脚冰冷通常是因为运动量不足,老年人则可能是血液太浓稠,不利流通,可多吃青菜、生姜、山药、黄芪等药材入菜或炖汤来改善。寒性体质的人则不宜多
期刊
照顾高龄老人与“精神养老”  高龄老人去不去住养老院?是很多家庭的两难选择!下面三者对入住养老院的看法,也许是一家之言,但愿能抛砖引玉,请读者告诉我们更多新颖意见和建议。  ——编者    美国曾做过研究,老人在入住养老机构的头3个月内过世的比例很高,其中“了无生趣的居住环境”是关键因素。  前几年,一个邻居脑部手术后,生活不能自理,家人把他送去养老院,不出半个月他就去世了。去年,我的一个远房表姨
期刊
国庆长假过后,医院病房里出现了数位因褥疮收治入院的病人。稍加留意,我发现这些病人年龄几乎都超过了70岁,患有老年痴呆或者帕金森症,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还有一点让人唏嘘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来自养老院。  我并不是想说养老院有什么不好,相反的我认为养老院是一个可以改善老人生活状态的公共机构。只是有时候,我发现多数养老院似乎并不适合一些需要“特殊照顾”的老人。  这些褥疮病人多是因为照料不周造
期刊
有一天你已经病魔缠身、生活已经不能自理、行动已经开始不便的那个时候——该不该去住养老院?以前,我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母亲的经历却让我深思。  85岁的母亲在养老院生活半年了。上半年母亲病重,入院治疗一个半月后命保住了,但人也“废”了:戴着氧气罩,插着尿管,意识不清,不能下床。如果出院回家,就算有保姆精心照顾,但换尿管、打针这样的专业护理工作,保姆干不了。我对比了几家养老院,总算相中一家。我不太
期刊
前天几位老友闲聊,他们知道我坚持读书看报写文章,练单杠又上互联网。有人就说:“你真是70岁年龄,60岁面容,50岁身体,40岁的心态啊!什么诀窍?”我笑答:“从《新天地》中学来的。你们也订一份读后就知道了,真是获益匪浅啊!”  我与《新天地》(原名《老人天地》)结缘于20年前,那是1989年的第9期,我还是个中年人。后来,我就自费订阅《老人天地》。当《老人天地》改为《新天地》后,我为之一振:这刊名
期刊
2009年是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10年,也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老年人年”10年。10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矛盾和问题也凸显出来。  与此同时,2009年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年,也是老龄事业突飞猛进的一年。全社会对老龄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较好保护,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我们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
期刊
职工退休了,常常会有依依不舍之情。单位为他们举行欢送茶话会,为他们送上一份珍贵的纪念品,更能使退休职工终身难忘。时下有的社区每隔4个月就要召开一次退休人员欢迎会。笔者认为,这种方式值得推广。  此举不仅能显示出社区领导欢迎退休人员进社区的诚意,使他们有一种置身于家中的温馨感觉,也能激发退休人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从某种意义上讲,社区召开的“退休人员欢迎会”,就是一个密切彼此感情、加深友谊的“连
期刊
唐志龙是个做事执着认真的人。他是长沙最早的一批知青,1963年就下放到了江永回龙墟农场。其实当时他已考上高中,可他硬是响应党的号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放弃了升学机会 ,上山下乡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别的知青下农村,大多是抱着锻炼几年再回城的想法,可唐志龙却决心在农村扎根一辈子。他向老农工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咬着牙关克服一切困难,很快过了劳动关、生产技术关,成了一个合格的新型农民,得到全场农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