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殷墟走来,向世界走去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de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殷墟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清末民初的殷墟甲骨文惊现于世,与敦煌石室经卷、西北流沙坠简、明清大内档案,并称“中国近代文化史料四大发现”。如今,这几大发现大都发展成世人为之瞩目的重要学问,甲骨学自然也不例外,已然成为海内外学术界颇为关注的一门国际显学。

◎ 山川献灵见历史


  甲骨文,主要指商代晚期刻契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占卜文字,是我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有系统的古代文字。当然,除了占卜之辞外,甲骨文还包括一些记事刻辞、干支表和家世谱系等。甲骨文中出土最多也最为典型的是殷墟甲骨文,即主要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殷墟遗址的商代后期文字。商灭亡之后,这些占卜文字也随着殷都的焚毁而掩埋在殷墟地下,直到清末才被发现,又重见天日。
  尽管学术界对于甲骨文发现的人物、地点、过程等细节还多有争论,但是殷墟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这个时间,则无可争议。从那以后,在这片古老的殷墟故址,陆续有甲骨文这种异常珍贵的商代晚期文物出土。
  甲骨文发现之后,大约有30年时间是处于被私人盗掘的状态。据记载,小屯村民伙同文物商贩的盗掘,始于甲骨文被学术界认定之后的1900年前后。
  最早在自家田地里挖掘甲骨的是刘家。1900年的春季,刘家在村东北洹河南岸的台地上自家的二十亩地里,一坑挖出了1500多片甲骨。此后二三十年,小屯村民都有私人盗掘,而且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外人知道得很不详细。据统计,村民私自盗掘出的甲骨约在8万片以上。而自甲骨文发现以来,殷墟甲骨共出土了大约16万片。也就是说,私自盗掘所得甲骨占了殷墟出土甲骨总数的一半。
  这种私人盗掘的情况,对于包括甲骨文在内的殷墟遗址文物破坏性很大。
  1928年秋季,刚刚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派董作宾对殷墟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从此之后,史语所考古组每年春秋两季在殷墟进行科学发掘。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十年进行了15次殷墟科学考古发掘,其中也多次发现珍贵的甲骨文材料。比如,第三次发掘收获包括著名的“大龟四版”在内的有字甲骨3012片;第五次发掘出土一片十分罕见的牛肋骨刻辞;第十三次在无意之中发现了一个未经翻扰、蕴藏丰富、内容重要的甲骨窖藏——YH127坑,经过搬迁到南京室内发掘,共清理出甲骨17096片,其中字甲17088片,字骨(牛肩胛骨)8片,完整的龟甲300多版。
  抗日战争期间,处于沦陷区的殷墟遗址又一次陷入无政府的盗掘状态,包括甲骨文字材料在内的大量殷墟出土遗物再一次严重流失到海外。


■ 甲骨拓片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尤其是自1958年之后在安阳设立了殷墟考古工作站,1961年殷墟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殷墟考古发掘走上了正轨。1973年3月至12月,在小屯村南地出土甲骨5041片,后来经过室内整理,又缀合了530片,实际得甲骨4511片。这是自“127甲骨坑”之后,又一次意义重大的甲骨窖藏发现。
  此后殷墟又多次发现甲骨。1991年,在花园庄东地发掘了一个甲骨窖藏坑,共清理了甲骨1583片,其中卜甲1558片,刻字卜甲574片;卜骨25片,刻字卜骨5片,共计刻字甲骨579片。
  对于目前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材料的统计数字,学术界虽多有争议,但一般人都认可约15万余片之数。
  而甲骨文单字约有5000个,其中被考释确识的约有1500字。
  在殷墟商代晚期甲骨文之外,还分别在山东桓台史家遗址发现了岳石文化甲骨文,在河南郑州二里冈遗址发现了商代早期甲骨文字,在山东济南大辛庄遗址发现了商代晚期的甲骨文字,又分别在河南郑州洛达庙、山西洪赵坊堆、陕西岐山凤雏、周公庙、扶风齐家、强家、河北邢台南小汪、北京昌平白浮、房山琉璃河、镇江营等地遗址中,先后发现了西周时代的甲骨文。当然,这些发现于殷墟遗址之外的甲骨文,数量少且不成规模,其文字细微,刻写粗糙,无论从何种角度而言,都无法与殷墟甲骨文字相媲美。


■ 中国文字博物馆外景

◎ 代有学人钻研深


  在120年的甲骨学发展史中,不同时期都有一些学者投身其中,深钻细研,在甲骨学各个分支作出独特贡献。按照甲骨学家王宇信在《甲骨学发展120年》一书中的概括,包括甲骨学“四个第一人”“甲骨四堂”、甲骨学“八老”、“六外国权威”“五资深”“七领军”“九新秀”等数十位学者,他们的光亮照耀了甲骨学的来路,他们的成果为甲骨学的构建和创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尤其是甲骨文发现之后的甲骨学“四个第一人”:甲骨文发现第一人王懿荣、甲骨文第一本著录《铁云藏龟》作者刘鹗、甲骨文研究第一本著作《契文举例》作者孙诒让、甲骨文第一本字典《簠室殷契类纂》作者王襄,开风气之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为甲骨学的诞生和草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再就是影响较大的“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他们都对甲骨学作出了重大贡献,非常凑巧的是,他们的名号中都包含一个“堂”字:罗振玉号雪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王国维号观堂。为此有了“甲骨四堂”的说法。
  在甲骨文研究的早期,罗振玉当属第一位功臣,罗氏在甲骨学上的主要贡献:一是探明甲骨出土之地为安阳小屯村,而非流传的汤阴、羑里等说;二是收藏丰富,为研究甲骨文字提供了较为全面和可信的材料;三是整理与刊布甲骨文字,著录有《殷虚书契前编》《殷虚书契菁华》《殷虚书契后编》《殷虚书契续编》四书;四是首创地上资料与地下资料互证的方法;五是考释出大量甲骨文单字;六是影响和带动王国维开始研究甲骨文,形成“罗王之学”;七是《集殷虚文字楹帖》开创了甲骨学另一分支,甲骨文书法。   王国维利用甲骨文材料研究殷商史地问题,其代表作《殷卜辞中所见先公王考》及《续考》考证殷商王室世系,印证《史记》上古史体系,并纠正《史记》记载的谬误。此外,其《古史新证》通过甲骨卜辞证史,发明了历史研究的“二重证据法”。
  董作宾对殷墟甲骨文的考古发掘和分期断代研究,奠定了他在甲骨学史上的学术地位。他整理、著录经过科学发掘的殷墟甲骨文材料,著录有《殷墟文字甲编》《殷墟文字乙编》等;研究甲骨文例、缀合甲骨材料,奠定了甲骨学基本框架。他对甲骨文进行分期断代,使甲骨文材料有了更加科学的史料价值。其《殷历谱》,利用甲骨文资料研究商代历法和我国古史年代学。此外,他对甲骨学史概括与总结,著有《甲骨学五十年》《甲骨学六十年》等。
  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成就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对甲骨材料的著录,著有《卜辞通纂》《殷契粹编》等,主编《甲骨文合集》;二是其《卜辞通纂》《甲骨文字研究》等对甲骨文字考释,成就非凡;三是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利用甲骨文材料研究中国上古社会生活历史;四是对甲骨学本身的规律和现象进行大胆探索;五是在甲骨的断片缀合和残辞互补方面,也每每发凡起例,多有成功;六是对甲骨文的分期断代,取得了不小收获;七是推崇殷人刀笔文字的艺术水平,对甲骨文书法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 甲骨文書法

  学术研究的基础是史料的搜集、整理与刊布。在这方面,甲骨学界同样有着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成果。
  从刘鹗、罗振玉开始,材料著录工作就一直没有停止,留下许多著名的甲骨著录书。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由郭沫若主编、胡厚宣为总编辑、1978至1982年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的《甲骨文合集》,共有13册,收录殷墟甲骨41956片,是目前收录甲骨最多的一部大型著录书。在此之后出土发现的或未收入《合集》的甲骨文,则又辑录为《小屯南地甲骨》《甲骨文合集补编》《花园庄东地甲骨》。流散于外国和其他地区的甲骨文材料,也陆续著录出版,比如《怀特氏等收藏甲骨集》《法国所藏甲骨集》《英国所藏甲骨集》《苏德美日所见甲骨集》等。
  近年来,又有一些新的著录,如《殷墟甲骨辑佚》《史语所购藏甲骨集》《甲骨缀合汇编》《旅博博物馆所藏甲骨》《笏之甲骨拓本集》《三峡博物馆所藏甲骨集》等,为甲骨文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新颖而丰富的学术材料。

◎ 继往开来天地宽


  回顾以往甲骨学发展的百年历程,前辈先贤做出了巨大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今甲骨学研究已经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视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应该说前景光明,大有可为。
  为迎接和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甲骨文书法展览在各地时有举行。如2018年11月在天津举办的“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2019年6月在山东威海举办的“大美中国古文字国际展览”等。2019年8月底,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甲骨文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大美甲骨文国际书法大赛颁奖展”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举行,仅中国书法家协会就有一百余名会员参赛,使之成为一次反映当前甲骨文书法水平的重要展览。不断举办的甲骨文书法展览,让大众在怡情养志中感受甲骨文化的博大精深。
  不宁唯是,甲骨书法家们在展览提供的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并在交流观摩中提高了书艺水平。《二十世纪甲骨文书法研究》(2016年)、《殷墟甲骨文书法探赜》(2017年)、《王宇信甲骨文书法论序集》(2014年)等甲骨文书法理论著作的推出,使“无法可依”的甲骨文书法,向“回归甲骨,走出甲骨”的正确方向前行。不少外国朋友也为甲骨文书法内在的张力和灵动深沉的线条美所打动。
  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日本、美国、韩国等不少国家都举办过不同规模的甲骨文书法展览。甲骨文书法展所到之处,都受到渴望认识和了解中国神奇甲骨文化的外国朋友的追捧,其求知求真的“心弦”,无不为甲骨文隽永的线条所拨动。
  甲骨文作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于2018年10月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就使甲骨文的价值更为突显。甲骨文已不仅是中国的,而且还是世界的。2016年10月,“甲骨文记忆展”远渡重洋,抵达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市。其后不久,“甲骨文记忆展”又抵达澳大利亚,在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传承与创新——中国非遗文化周”上亮相,加深了当地观众对汉字文化的理解。
  120年前,甲骨文发现之初,正值积贫积弱的晚清,当时出土的不少甲骨被外国人巧取豪夺,蒙尘异国他乡,给我们留下无尽的伤痛和遗憾。


■ 观众在参观“大美甲骨文国际书法大赛颁奖展”

  而今天走出国门的甲骨文实物和书法,不仅带着文化自信,而且担负着文化使者的重任,底气十足地向世界展示3000多年前的殷商文明,讲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故事。
  总之,甲骨文研究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有一系列重要课题有待进一步开掘与探讨。可以预期,随着甲骨文研究在各个分支领域不断取得的重要成就和重大突破,甲骨文研究必将会有一个飞跃性发展。甲骨学作为一门举世瞩目的国际性学科,必将吸引更多的中外学者投身其中。(资料来源:《光明日报》)
其他文献
豪勋爵群岛属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位于悉尼东北方700多千米的南太平洋上,由2000多米深处的海底火山不断活动造成。原来与澳洲大陆相连,后来因为陆地下沉而与大陆分离成为岛屿。岛上有相当完美的生态环境和错落有致的地形地貌,更有多种当地独有的动植物,尤其是有丰富多样的鸟类。1982年该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豪勛爵群岛18世纪时被发现,总面积约15.4平方千米,其中主岛豪勋爵岛约14.5平方千
期刊
台北市重庆南路曾是闻名海内外的书街,鼎盛时期光一楼店面就汇集了100多家书店,如今仅剩下6家,书街近乎名存实亡。  在幸存的6家中,有3家是沈荣裕的天龙书店。作为在图书出版界摸爬滚打40多年的“重南书街灵魂人物”,沈荣裕近些年积极转型,将书店化“繁”为“简”,大量引进大陆简体字图书,终于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书街已名不副实  记者近日途经台北市重庆南路,发现这条书街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记得五年前,记者
期刊
大多数人对澳门的印象,都是豪华大气的赌城,许多人在这里千金一掷,却极少有人探访这座袖珍城市的细节:纸醉金迷的奢华气息,街坊邻里的人情味,看似毫不相关,却在这里奇妙地融为一体。用心体会这座城市,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交融,现代和历史的矛盾冲击,个性之复杂,一言难尽……  这片仅3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隐藏着众多历史遗迹,无愧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之一。◎ 温柔地走进那“静土”  1553年,葡萄牙人取
期刊
一片片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龟甲兽骨,刻着或深或浅、或遒劲或娟秀的各式文字符号,穿越3000多年的时空,等待研究者一一破解其中的奥秘……中华文明的瑰宝甲骨文,终于与广大观众见面了。10月22日下午,“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近190件甲骨、青铜、玉石、书籍实物,在此迎候中外观众前来一睹真容。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殷墟也因之成为可与历史记载相对应的最早
期刊
一   赵二娃要回四川老家过年,赵二娃说:老婆跟我一起回吧,我已经二十多年没和父母一起过年了,两“老格篼”都上了八十,也过不了几回了。   我说好啊,那我得和我妈说一声,要不然她肯定会去土特产市场给你买清溪花椒。   赵二娃在他们家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一弟,“二娃”就是这么来的。四川人的叫法,最后还得加个“儿”字,没有翘舌音,川语特有的腔调,就是“枣二娃儿”。   赵二娃大名赵肖物,通
期刊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往何处去?当甲骨文面对“哲学三问”时,该如何作答?  1899年,清代学者王懿荣患痢疾,大夫开出一剂药方,药方上有一味叫“龙骨”的药。在从药铺抓来的“龙骨”上,他目光锐利地发现上面刻画有奇异的纹络。  一片甲骨惊天下。这就是汉字鼻祖——甲骨文。它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了1000年。王懿荣之后,甲骨文研究代代相承,与敦煌学、红学并称为20世纪中国文史“三大显学”。距今300
期刊
穿越回古代,还能任性地买买买吗?答案是肯定的。虽然古代没有手机和互联网,实体店却遍地开花。所谓的实体店,就是古代集市。商周时期,集市有了雏形,按照开设的时间、地点和商品种类划分,名目繁多。  去集市的叫法也有好几种,“赶闲集”便是其中之一。唐宋时期的集市,有了质的改变。唐朝都城长安的西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交易中心,有“金市”的美称。宋朝的集市,则没有了开设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是大繁荣时期。此外,古
期刊
当日出撒下温暖,花儿缓缓绽放,美人鱼唱起动听的歌,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公主和王子幸福生活在一起……在童话大师安徒生笔下的故事中,难题总会获得意外而神奇的解决办法,故事中主角乐观又坚定的信念也感染着人们。构建了童话世界的安徒生,他的故乡也正如其笔下描绘的世界一般美好。童话照进现实  我自觉很幸运,在最美的夏天,第一次丹麦之行就是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它是位于丹麦第二大岛菲英岛上的古老城市。这次把悠
期刊
两个月前,柳青在网络综艺《七嘴八舌吐滴滴》中,狠狠“自黑”了一把。  “打滴滴打不到车,确实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在吐槽。特别是高峰期,乘客呢,觉得我们把司机给藏起来了。司机呢,觉得我们把乘客给藏起来了。我就奇了怪了,你们觉得我们把他们给藏哪了呢?”柳青在节目中说。  滴滴出行CEO程维转发微博并评论,“我们是第一家花钱让人来狠狠吐槽的公司”。  在节目中,作为滴滴出行总裁的柳青只在谈到一个问题时表情变
期刊
11月13日,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这也意味着,离家一个半世纪有余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正式“回家”。  在捐赠仪式结束之后,马首与其他六尊已经回家的兽首铜像一起在国家博物馆“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上与公众见面。  这场展览汇集了来自13个省市、18家文博单位的600余件回归文物,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流失文物回归的历史性成就的全面总结展示。展品包括大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