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人才质量,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理论,以期发展全民性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后,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新的变化,艺术教育成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我国教育部门积极努力,改善了艺术教育的落后面貌,使其成为高雅的代名词。但艺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艺术教育的发展,所以探究艺术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是伴随素质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由于起步较晚,沿用的教育方式也和其它学样大同小异,而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艺术教育除了学科差异外,并无多少新颖之处。
然而艺术教育的提出又是学生和高校十分关注的,对于学生来说,艺术教育的出现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另一条发展的道路。而对于高校来说,艺术教育的出现也是高校发展的又一机遇,如果能好好把握这个机遇,那么高校未来的发展将是令人期待的。为此各地高校纷纷开办了艺术院校,并设置了大量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类专业,这种设置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选择范围,另一方面艺术类生源的扩张也就造成了“艺考热”。而在吸引了大量生源后,积极的教育就成为了高校教育的任务,为保证艺术教育的有效性,艺术教育的教学方式、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等都出现了转变。艺术教育吸收了其他学科教育的精华,也发展了与专业自身相符的创作教育,形成了教学与创作的互相促进。可以说,艺术教育不再照本宣科,而是在强调学生基本功的同时,也加强对学生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艺术教育要求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师生观和人才观,以保证培养的人才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上,部分高校摒弃了传统的固定课程的安排,而将其课程分为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然后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保证学生接受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艺术教育。
当艺术专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时,艺术教育也变得如火如荼。许多家长开始重视学生的艺术素养,主张学生素质的全面性,即不仅要求孩子有一个优异的成绩,还要有其他具有的艺术特长。因而有的家长放松了对孩子的限制,并鼓励孩子积极发展自己的特长;也有的家长则开始着手培养孩子的特长,例如将孩子送到艺术培训机构等,并不断的鼓励以提升孩子自信心,增加孩子的学习动力。学生的教育除家庭外,学校的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尽管学生在学校已经学习了许多课程,但艺术课程的增加也不能忽视。为保证艺术教育的有效性,艺术课程的设置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工具也出现在了课堂上,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除此之外,为提高学生兴趣,部分院校在进行课堂艺术教育的同时,还开展了艺术讲座活动,利用艺术名家大力宣传艺术内涵。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展了艺术表演大赛、艺术节等活动,加大了对于学生的艺术熏陶。在社会上,一些有利于提升艺术素养的机构越来越受欢迎,很多学生利用假期时间经常到一些展览馆、美术馆、剧院之类的场所进行参观学习和观赏,接受艺术的熏陶。艺术是一个时代的标签,一个时代的文化可以通过艺术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说艺术也要与时俱进。虽然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但艺术一直都是吸引大众的亮点。对于我国艺术文化的发展,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掘出带有我国特色的艺术文化。当然国外的先进理论也是不能抛弃的,这样才能从更多优秀的艺术教育中找出适合我国教育具体情况的艺术教育方案。
我国目前的艺术教育现状令人十分担忧。虽然当前的艺术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大方向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面前的,但其发展仍出现了许多问题。
首先,艺术教育的目的性十分突出。就拿“艺考热”现象来说,它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学生对艺术的爱好增强了,而是现实所迫。在素质教育的旗号之下,人才选拔的门槛仍然是高考制度,对于那些文化课学得不好,但短时间又很难提高的学生来讲,艺考之路只是为了让他们更容易进入大学之门。因为近些年招收艺术考生的学校不断增多,它们对高考成绩的要求往往比别的专业低二三百分,很多学校、家长、学生认为艺考之路是进入大学的一条捷径,因而不少学生选择艺考的原因本质上不是出于对艺术的强烈爱好。虽然素质教育的大旗仍在迎风飘扬,但实际上“如今中国的教育,是一个以高考成败来论英雄的时代。因此衡量一个学校的优或劣是取决于该学校的升学率;而看培养一个学生是否成功,也是以他是否能考上大学为依据的。”所以艺术教育出发点仍然具有很强的功利色彩。艺术是一门很梦幻的学科,有的艺术专业可能很实用,但有的不是。学生学习艺术也是为了能够在社会上生存,而随着艺术作品的增加,其作品的真实性就需要进行判定,对于专业性不是很实用的学生来说,理论性的工作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也可以说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它是针对社会对于艺术的需求而开设的。
其次,艺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艺术教育的资源主要出现在发达地区,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地区所接触到的都是比较流行的事物。虽然近几年来艺术教育进行了全国普及,但欠发达地区的艺术教育资源还是很少,因此经济发达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性。即经济发达的地区比欠发达地区的艺术教育师资要好,同一地区中,城市学校又比农村的艺术教育师资好。在一些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教师老龄化问题突出,面对着学生的是一群用落后的、单一的方法教学的老师,知识的单一和贫乏、教育方法的落后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形势。有很多这样的学校,学生连古琴和古筝都分辨不出来,很多孩子连萨克斯、小提琴这样的乐器都没见过,而学校也不会出资请名家到学校讲艺术教育如何作用于学生的发展,就连很多老师自己都不知道艺术教育对人的发展到底有什么作用。在一些穷僻的山村里,让能接受教育的孩子考个好分数,走出大山,他们就知足了。
再者,不同级别的学校其教育资源也不平衡。具体来说,各级别学校的学生是不同的,对于教育资源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举例来说,高中和大学所追求的艺术教育目标是不同的,高中艺术教育对于教育资源的要求不高,只有基础的即可。而大学对于艺术教育资源的要求很高,他们对于艺术已经由学习转向了研究阶段,其全身心都投入到了艺术学习中,因此对于教育资源的要求十分明显。而高中生由于高考制度的存在,一考定终身的现实让高中不得不更加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自然也不会在艺术教育上下太多的功夫,有些学校只是为了响应一下素质教育的号召,而象征性地开设一些艺术教育的选修课,并不会给予这些课真正的重视。
最后,我国的教育理论还不完善。鉴于我国艺术教育起步晚、发展快,忽视了艺术教育中理论的完善,再加上其与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不紧密,致使我国的艺术教育没有得到完善的发展。为此我国还需要引进国外一些先进的理论知识,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改革方案。所以说,素质教育制度之下,中国的艺术教育之路任重道远。
综上所述,我国艺术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探究我国艺术教育形成的成因,找出问题所在,才能解决我国艺术教育前进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经过分析得出,我国艺术教育是基于某种目的而提出的,因而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而且起步较晚,其教育资源不多分布也不平衡,最重要的是我国的教育理论还不完善,这将直接影响整个艺术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
| 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
编校:丁 鸽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是伴随素质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由于起步较晚,沿用的教育方式也和其它学样大同小异,而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艺术教育除了学科差异外,并无多少新颖之处。
然而艺术教育的提出又是学生和高校十分关注的,对于学生来说,艺术教育的出现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另一条发展的道路。而对于高校来说,艺术教育的出现也是高校发展的又一机遇,如果能好好把握这个机遇,那么高校未来的发展将是令人期待的。为此各地高校纷纷开办了艺术院校,并设置了大量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类专业,这种设置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选择范围,另一方面艺术类生源的扩张也就造成了“艺考热”。而在吸引了大量生源后,积极的教育就成为了高校教育的任务,为保证艺术教育的有效性,艺术教育的教学方式、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等都出现了转变。艺术教育吸收了其他学科教育的精华,也发展了与专业自身相符的创作教育,形成了教学与创作的互相促进。可以说,艺术教育不再照本宣科,而是在强调学生基本功的同时,也加强对学生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艺术教育要求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师生观和人才观,以保证培养的人才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上,部分高校摒弃了传统的固定课程的安排,而将其课程分为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然后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保证学生接受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艺术教育。
当艺术专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时,艺术教育也变得如火如荼。许多家长开始重视学生的艺术素养,主张学生素质的全面性,即不仅要求孩子有一个优异的成绩,还要有其他具有的艺术特长。因而有的家长放松了对孩子的限制,并鼓励孩子积极发展自己的特长;也有的家长则开始着手培养孩子的特长,例如将孩子送到艺术培训机构等,并不断的鼓励以提升孩子自信心,增加孩子的学习动力。学生的教育除家庭外,学校的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尽管学生在学校已经学习了许多课程,但艺术课程的增加也不能忽视。为保证艺术教育的有效性,艺术课程的设置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工具也出现在了课堂上,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除此之外,为提高学生兴趣,部分院校在进行课堂艺术教育的同时,还开展了艺术讲座活动,利用艺术名家大力宣传艺术内涵。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展了艺术表演大赛、艺术节等活动,加大了对于学生的艺术熏陶。在社会上,一些有利于提升艺术素养的机构越来越受欢迎,很多学生利用假期时间经常到一些展览馆、美术馆、剧院之类的场所进行参观学习和观赏,接受艺术的熏陶。艺术是一个时代的标签,一个时代的文化可以通过艺术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说艺术也要与时俱进。虽然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但艺术一直都是吸引大众的亮点。对于我国艺术文化的发展,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掘出带有我国特色的艺术文化。当然国外的先进理论也是不能抛弃的,这样才能从更多优秀的艺术教育中找出适合我国教育具体情况的艺术教育方案。
我国目前的艺术教育现状令人十分担忧。虽然当前的艺术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大方向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面前的,但其发展仍出现了许多问题。
首先,艺术教育的目的性十分突出。就拿“艺考热”现象来说,它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学生对艺术的爱好增强了,而是现实所迫。在素质教育的旗号之下,人才选拔的门槛仍然是高考制度,对于那些文化课学得不好,但短时间又很难提高的学生来讲,艺考之路只是为了让他们更容易进入大学之门。因为近些年招收艺术考生的学校不断增多,它们对高考成绩的要求往往比别的专业低二三百分,很多学校、家长、学生认为艺考之路是进入大学的一条捷径,因而不少学生选择艺考的原因本质上不是出于对艺术的强烈爱好。虽然素质教育的大旗仍在迎风飘扬,但实际上“如今中国的教育,是一个以高考成败来论英雄的时代。因此衡量一个学校的优或劣是取决于该学校的升学率;而看培养一个学生是否成功,也是以他是否能考上大学为依据的。”所以艺术教育出发点仍然具有很强的功利色彩。艺术是一门很梦幻的学科,有的艺术专业可能很实用,但有的不是。学生学习艺术也是为了能够在社会上生存,而随着艺术作品的增加,其作品的真实性就需要进行判定,对于专业性不是很实用的学生来说,理论性的工作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也可以说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它是针对社会对于艺术的需求而开设的。
其次,艺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艺术教育的资源主要出现在发达地区,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地区所接触到的都是比较流行的事物。虽然近几年来艺术教育进行了全国普及,但欠发达地区的艺术教育资源还是很少,因此经济发达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性。即经济发达的地区比欠发达地区的艺术教育师资要好,同一地区中,城市学校又比农村的艺术教育师资好。在一些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教师老龄化问题突出,面对着学生的是一群用落后的、单一的方法教学的老师,知识的单一和贫乏、教育方法的落后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形势。有很多这样的学校,学生连古琴和古筝都分辨不出来,很多孩子连萨克斯、小提琴这样的乐器都没见过,而学校也不会出资请名家到学校讲艺术教育如何作用于学生的发展,就连很多老师自己都不知道艺术教育对人的发展到底有什么作用。在一些穷僻的山村里,让能接受教育的孩子考个好分数,走出大山,他们就知足了。
再者,不同级别的学校其教育资源也不平衡。具体来说,各级别学校的学生是不同的,对于教育资源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举例来说,高中和大学所追求的艺术教育目标是不同的,高中艺术教育对于教育资源的要求不高,只有基础的即可。而大学对于艺术教育资源的要求很高,他们对于艺术已经由学习转向了研究阶段,其全身心都投入到了艺术学习中,因此对于教育资源的要求十分明显。而高中生由于高考制度的存在,一考定终身的现实让高中不得不更加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自然也不会在艺术教育上下太多的功夫,有些学校只是为了响应一下素质教育的号召,而象征性地开设一些艺术教育的选修课,并不会给予这些课真正的重视。
最后,我国的教育理论还不完善。鉴于我国艺术教育起步晚、发展快,忽视了艺术教育中理论的完善,再加上其与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不紧密,致使我国的艺术教育没有得到完善的发展。为此我国还需要引进国外一些先进的理论知识,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改革方案。所以说,素质教育制度之下,中国的艺术教育之路任重道远。
综上所述,我国艺术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探究我国艺术教育形成的成因,找出问题所在,才能解决我国艺术教育前进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经过分析得出,我国艺术教育是基于某种目的而提出的,因而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而且起步较晚,其教育资源不多分布也不平衡,最重要的是我国的教育理论还不完善,这将直接影响整个艺术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
| 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
编校:丁 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