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实质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来源 :健康大视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国古代医学发现经络现象以来,在探讨经络运行机制和结构基础的道路上,祖国医学已经艰难地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为了经络实质研究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过去的经络研究方法进行反思,对经络研究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应该正确把握的几个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1 经络的内涵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正确理解把握经络的内涵,是进行经络研究的最根本的基础。经络系统是人体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表里的组织结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通过经络系统连接沟通。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包括奇经八脉、十二经脉,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及别络和孙络。
  《灵枢·本藏篇》:“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素问·调经论》:“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奇经八脉考》曰:“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古人所指经脉,从生理作用来看是运行血气、营养组织的通道,也是通调五脏血气的通道,经脉不通、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正如《中国针灸学》一书中所说的“经络学说是以十二经脉为主,分布于全身内外,运行气血、濡养脏腑和皮肉筋骨,使各部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并保持相对的平衡。”自《内经》成书以来,经络学说在不断丰富发展,但经络运行气血、营养组织器官和协调阴阳即调节各部分机能活动的功能则始终是贯穿在历代经络著作中的主流。在这三种功能之间,运行气血是营养组织器官、调节机体活动的物质基础。因而探讨任何经络的问题时都必须抓住这个关键,离开了这个核心也就无所谓经络了。
  
  2 经络现象与经络实质
  
  现象与本质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经络现象一定是经络实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形式。循经感传、循经性感觉病(循经性疼痛与循经性异感)、循经性皮肤显痕(红色或白色显痕,隆起性显痕)与循经性皮肤病。同时具有低电阻性、高震动声线、感传可阻滞性等不同神经、肌肉、骨骼、大血管的生物物理特性。在这些特殊现象的背后肯定有产生这些现象的特定物质结构基础,也就是“经络实质”,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没有离开“物质结构”而独立存在的“功能”,这种经络的“物质结构”的运动才产生了“经络现象”。从“经络现象”人手,通过研究“经络现象”,沿着“肯定现象、掌握规律、提高疗效、阐明本质”的道路,就一定能揭示出“经络实质”。
  现代医学对人体解剖、生理、组织学的研究已经到了细胞、分子水平。象经络系统这样庞大,功能如此基本,既有宏观内容又有微观内容的组织系统,不可能超出电子显微镜等现代化仪器的视野,“经络现象”肯定是已知结构的未知功能。“长期以来,一些学者一直寄希望于在神经血管之外,能找到经络独特的形态学基础,结果一无所获”“要想发现特殊的经络形态结构,迄今均告失败。”
  
  3 经络系统与十四经脉外行线的关系
  
  经络系统与十四经脉外行线的关系也就是研究工作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经络学说在形成过程中,首先发现了经络感传、个别部位能够治疗疾病,进而发现了其中的联系,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加深了认识,把握了经络与脏腑、经筋、皮部的关系,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经络学说。经络与构成经络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互相联系,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经络系统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它包括经脉、络脉、经筋、皮部等,而现代经络研究往往只对十四经脉的外行部分进行研究、探讨,忽略了经络系统的整体性及与其他系统的联系,由此得出的结果往往无法圆满地解释经络现象。经络研究必须在整体性的指导下,对经脉和络脉现象进行全面的探讨,任何“瞎子摸象”的做法只会导致走更多的弯路。由此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代表当今经络研究成果的“三派两流”。
  经络(生物)物理学派:这一学派主张,经络是客观存在的,“它理应具备与自然界完全统一的物理属性。正象一条金属线,它即中导电,又能反射光、导热、传声一样”(祝总骧,攀登计划咨询专家)。这一学派以其“十大突破性进展”(隐性感传线、低阻线、高振动声线、截肢与动植物的低阻高振动声线、循经表皮菲薄沟槽、三维立体结构等)而得以宣布“证实经络系统客观存在”。这一学派出版有专著两种,即《千古之谜·经络物理研究》(1988)与《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中国第一大发明的科学验证》(1989)。在这一学派的研究中虽然说的是“经络系统”,但研究的对象仅仅是十四经脉外行线,丝毫没有涉及络脉,更没有探讨与经筋皮部的关系。是在“瞎子摸象”。
  经络实验生理学派:这一学派主张,经络系统是人体中的一个复杂系统、机能联络系统、调节系统和反应系统。在功能上,它具有稳定的循经络穴位线性,10厘米每秒级的传导速度,有潜伏期、乏感传期(不应期)以及可阻滞性与效应性等生理学特征。在结构上,它可能是人体皮肤表面游离神经末梢或轴索分支沿循经络穴位线的特异定位或特殊构型。这一学派的代表性专著是《中医经络现代(实验生理学)研究》(主编胡翔龙、攀登计划首席科学家,1990)。这一学派的结构距离“经络系统”的原意更远,研究的对象仍然是十四经脉的外行线,依然是在十四经脉的外行线上找。甚至没有考虑经络最基本的运输功能,把早已证明不是经络实质的神经硬用“特异定位”和“特殊构型”联系起来。上记两大学派在攻关与攀登过程中结合成为一个“正常生命现象论流派”。他们的共同观点有“正常生命现象论”、“唯经络穴位线论”(把穴位线充任循行线),“自然显示论”(在无外加刺激的条件下显示体表上的经络轨迹)与“外周论”(感传的实质过程在外周)。其当前的任务是显示十二经脉的轨迹,寻找物质基础(经络实物)。
  临床经络现象学派,或称高等临床神经学派,主张循经感传及其它经络现象都属于临床现象,它们和疾病之间存在着规律性的因果关系,主要研究未受穴位干扰的经脉循行线及临床患者,主张经络现象的主要过程在中枢,与大脑皮层的功能障碍有关。其代表性专著是《临床经络现象学》(1995)。该学派把经络现象归结为“高等临床神经现象”,又把神经拿了来,不知道是经络研究的进步还是后退。
  
  4 经络实质的微循环学说
  
  通过对经络与微循环的对比研究认为,古人描述的十四经脉是微循环集中开放的区带,络脉是较细小的微循环集中开放的区带及经脉区带以外的微循环。穴位是微循环密集开放的集中点。经络现象是人体微循环系统与包围微血管的肌肉、支配微循环的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功能表现。其主要的根据有:
  第一,经络系统与微循环系统在形态位置上相似,在生理功能上一致。从古人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古人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营养机体的管道状系统,其形态基础是脉,担从现代研究看十四经脉并不是大的血管。微循环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环,也包括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流动,安静时大约有20%的微血管处于开放状态,其余只在应激或其他条件下才转入开放状态。微循环结构是遍及全身的网状管腔系统,是分布于机体各组织,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物质交换的体液循环单位,它不仅分布于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起着濡养作用,而且是许多脏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是布满无数血管的海绵体。古人描述的经络与微循环的形态位置极其相似。微循环系统是全身唯一同时具有“运输、营养、调节”功能的组织。
  第二,微循环理论可以全面解释循经感传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刺激一定的穴位,能发生沿经络的感传现象。通过局部血流图的观察表明,在刺激心包经、心经、肺经的井穴后,感传者本经经线与旁开线局部血流图的变化有明显差异,在诱发感传后,首先引起本经经线循行部位的血液循环的变化。感传速度一般为1.0~16.8厘米/秒不等。国外有人测出血管壁上的平滑肌兴奋传导速度约为10厘米/秒,与感传线传导速度比较接近。
  第三,微循环理论可以解释经络的生物物理特征。由于在经络线上微血管的开放密集,代谢运动活跃,聚集了较多的电解质,对电、光、声都有较好的传导性。
  第四,微循环理论解释经络现象的基态和激发态。曾报道在肌肉完全放松时,微血管血流量比平时增加16倍,人体在入静状态下,微血管处于相对舒张状态,易接受上来刺激而出现感传。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对上腹部脏器钝性伤的诊断价值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上腹部脏器钝性伤病例,将CT所见与手术、临床结果对照。结果:32例患者中,共发生脾脏损伤22例,肝脏损伤4例,胰腺损伤2侧,肾脏损伤2例,肾上腺损伤1例,肝肾复合伤1例。结论:CT对上腹部脏器钝性伤的诊断是一种高效、准确、迅速的检查方法,通过CT检查与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的结合,正确认识CT征象能及时作出诊断,有
期刊
[摘要]目的:发挥护理都与感染控制科的协同作用,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方法:护理部主动配合医院感染控制科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规范护理技术操作及护士行为,对医院感染知识进行全员培训,使其提高认识,并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纳入护理管理的全过程。结果;有效的协同作用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协同作用;护理部;感染控制科    医院感染是当今全球
期刊
[摘要]目的:科室内护士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实行“大锅饭”劳动报酬分配体制的不科学、不合理造成的。为了切实解决这个问题,科室实行在劳动报酬分配中实行量化管理,从而达到体现劳动差别以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方法:护士长组织调研,讨论后形成初步方案,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结果:提高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认同感,增强了管理效能。  [关键词]量化管理;手术室护士;劳动报酬;应用
期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医疗保险市场的逐渐开放,医院门诊工作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导医,作为一个新型的行业,是医院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其职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她们真诚自然的微笑,关怀亲切的话语,训练有素的动作,架起了一座座病人与医院的爱心桥梁,也处处树立着医院的良好形象。因此,培养导医护士的专业素质,建立全新的导医工作模式,是目前医院护理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    1 仪容、仪表、仪态的规范  
期刊
[摘要]以医院会计与医院统计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性质为突破口,以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为基点,分析医院财务管理中会计工作与统计工作的工作协调关系,提出加强医院统计与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使两者的业务素质提高,从而更进一步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会计;统计;管理工作    1 医院会计、医院统计的含义    医院会计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性的基础性工作,与其他行业会计一样,也是以货币为
期刊
[摘要]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是市场经济中一种与国际接轨的全新管理模式。它的初衷是完善企业设施,提高卫生管理水平,同时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体现卫生监督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是一项社会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为此,加强领导,开展舆论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是积极稳妥地开展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颈部淋巴结的超声表现,以提高超声诊断率,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167例,将其分为4组:反应性淋巴结、淋巴结炎、结核性淋巴结、恶性淋巴瘤,对淋巴结分布范围、形态、内部回声、质地、纵横比及CDFI血流特征等指标分析,同时结合临床表现等作综合分析。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防止医疗器械引发的医院交叉感染。方法:落实规范消毒供应室工作,加强科学管理。结果:保证了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质量,防止和控制了医院交叉感染。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科学质量管理;院内感染    医院供应室是承担消毒灭菌工作,提供无菌器材的部门,供应室条件的好坏,环境的优劣,与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的安危息息相关,因此,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及医院的声誉;供应室的规范管理
期刊
供应室是医院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关键部门之一,近年来,随着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视,供应室的工作成为医院工作的重点,加强医院的感染管理,应该首先加强消毒供应室的感染管理。因为消毒供应室与临床科室联系最为密切,所使用的各种无菌物品都是由消毒供应室统一回收、分类、清洗、包装、最后经灭菌后集中发放到临床各个科室使用,所以其工作质量的优劣与医院感染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的安危直接相关,为确保灭菌物品的质量,
期刊
2009年淮安市党代会和市人代会的两大报告,都明确地提出了“以开放的理念发展卫生事业”的总体要求,这不但是市委市政府的既定方针,而且是淮安人民的需求期待,同样也是医院求生存、求发展的迫切需要。卫生系统正以“瞄准上海、弘大淮医”的开放发展战略,全面开创卫生事业跨越发展的新局面。医院的一切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跨越发展这个主题,工会要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充分利用工会组织团结职工、组织职工、依靠职工这个优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