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下丘脑性肥胖1例

来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con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肝脏及基底核损害为主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椎体外系症状、肝硬化、肾损害及角膜 K-F 环等.下丘脑性肥胖,是指下丘脑能量调节系统功能和/或结构受损所导致的,以食欲亢进、体质量短期内迅速增加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中食欲亢进是其最重要的临床特征之一,临床可表现为难以控制的饮食增多,食欲亢进或饱腹感减退等.有关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下丘脑性肥胖临床报告较为罕见,本文主要通过回顾性分析 1 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下丘脑性肥胖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其他文献
目的 运用眼动技术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眼动特点及区别,建立两者眼动诊断模型,为临床提供客观的诊断指标.方法 招募6~12岁的首诊首治ASD患儿19例、ADHD患儿33例,以及31名年龄、性别与ASD、ADHD患儿相匹配的正常发育(typical developing,TD)儿童.所有被试在观看视觉搜索视频和共同注意视频的同时收集眼动数据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治疗,其社会认知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 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n=40)和伪刺激组(n=40),在原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iTBS真、伪刺激,每天1次,每周5天,4周共20次.采用中国人面孔情绪测验系统(Chinese facial emotion recognition test,CFERT)、隐喻任务(hinting task,HT)、阳性与阴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