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望的土上,人们用希望疗伤,奇迹般重建对家的渴望。
渴望,像种子般生长,只因,落地的种子不死。
登上北川县城口公路旁的羌寨顶,可以鸟瞰整个县城。 “5.12”大地震之后数月,“9·24”泥石流让北川县城再遭重创,很多未倒的楼房被泥沙掩埋得只剩一层。太阳照耀下的空城破碎而孤寂,像一块巨大的伤,顽固地寄存在废墟之上。
废墟之下是消逝的生命。生命之上,是那些曾经平凡而鲜活的爱情。北川羌族自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建告诉《家人》记者,地震后,北川县70%的家庭失去了配偶。
爱总会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创造奇迹。半年后,灾区丧偶家庭陆陆续续再婚、重组。人对生存、家庭、生活的希望,战胜了恐惧和流言。
悲伤是一种缓慢的痛
2008年5月12号早晨,谢德平天不亮就起床了。他在大哥开的矿厂里管工,平时还要帮忙跑运输。家里刚添了一辆货车,比从前拉煤时用的拖拉机趁手多了。谢德平喜欢开车,也喜欢开车的时候,同镇人羡慕的眼光。生意很好,他曾对妻子说:隔段时间,再买个拉货的,一个不够。
谢家是擂鼓镇一带小有名气的小康之家,兄弟姊妹一共8个人,其中有3人的家庭在地震中丧失了至亲。
地震那天,他没有走到小儿子床前亲吻一下,也没有注意还在梦中的大儿子,“媳妇在灶前念念念”,他也没听清念了些什么。5月12之前,他们的家庭就像这个国家乡镇的大多数一样,质朴,没有很多花哨的,语言或肢体上的感情表白。5月12号之后,他也没有更多的宣泄方式,唯有买醉。
有两个月时间,他每天都处于一种“麻”的状态。“在九州体育馆住起的时候,天天喝酒。喝白酒、枸杞酒,啤酒也喝。”
谢德平本来是不喝啤酒的,但为了尽快地“麻”,他什么都喝。他和发妻1999年结婚,共同生活近10年。妻子去的时候,只有32岁。那时他在开车,妻子带着小儿子在擂鼓镇上玩。“想都没想过他们要走,更没想到,是这种方式。”全国哀悼日那几天,谢家兄弟“喝得最厉害”,姐妹则“哭得最厉害”。
谢小军不哭。在安昌镇读小学三年级的他逃过一劫,“他妈死那晚上,拉着我伤伤心心哭了一夜。”谢德平说:“后来娃再也不说这事了。我也不晓得咋说(安慰)。”谢小军才9岁。
擂鼓镇的何蓉如今“出名了”,因为她是地震后该镇第一个再婚、领结婚证的。《家人》记者在她的板房前看到铁将军把守。冬日下午的阳光很好,社区工作人员带领妇女们在山脚下的板房区广场上跳舞,山色青黛,映得她们的腰带格外鲜红。至少在这一刻,她们是快乐和充实的。但这些与何蓉无关,她在绵阳亲戚家里,拒绝接受采访,拒绝见生人,“我们这种人,是最惨的人了……我不想说,说一回哭一回。”48岁的她在地震中失去了丈夫和儿子。
悲伤是一种缓慢的痛。没有亲身经历的人,很难感受灾难带给人的巨痛和创伤。《家人》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幸存者20%存在心理创伤,心理重建比重建家园更为急迫。
爱可以治疗创伤
12月6日,都江堰一场婚礼轰动全国。这是整个四川地震后举办婚礼的第一对新人,新娘姬艳丽和加拿大籍华人马建强在幸福家园安置点C区接受了上千人的现场祝福。这场婚礼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一对恋人的结合,它传达给灾区人民的不仅是久违的感动,还有希望和鼓舞,昭示了灾区震后重建的另一条脉络——心灵的修复与家庭的重构。经历过生死考验,最寻常的生活都是一种幸福,而家庭和亲人,始终是最能慰藉人生的温暖。
时间可以稀释伤痛,爱也可以。对于失去配偶的家庭,爱或许是比时间更有效的良药。
邓阳春不常回忆过去,他忙。他是北川县板房区擂鼓镇回龙社区支部副书记,“行政工作千头万绪,灾后更是没有空闲时间想那些事情。”
这样的忙碌,搁以前,妻子该抱怨了。从前他不是工作狂,吃完晚饭,总爱和爱人去北川县城的龙尾公园逛一逛,绕河坝走一圈。现在,忙碌反而成了一件幸事:忙点,伤心事就少想一些。5月12日,他的妻子到北川县医院办事,不幸遇难。儿子在北川中学上高二,突然间三楼变一楼,他是从废墟里爬出来的。儿子无恙让邓阳春在丧妻的伤悲中略感到一丝庆幸。
2008年9月7日,一个朋友聚会上,他被一个一瘸一拐的身影吸引。
刚从重庆三军医大养伤归来的梁小蓉腿里还钉着钢板。地震中,她和丈夫在县城步行街的商铺里照看生意,“墙壁轰地一下往我砸过来。”梁小蓉腿部重伤,离她近在咫尺的丈夫则“眼睁睁看到没了呼吸”。
邓阳春觉得这个女人很亲切,“一看就是遭(地震中受伤)了的。”之后邓阳春就经常给她打电话,看能否为她帮上一些忙。同病相怜让两个人靠近,自然而然地,仅仅一个多月,两人就确定了关系。经历过大恸的人对家庭的温暖有着比常人更多的渴望,邓阳春的儿子和梁小蓉的女儿懂事地接受了这个现实。梁的女儿14岁,地震当日在绵阳上学躲过一劫。
邓阳春的一位女同事,30多岁,丈夫和儿子遇难,孑然一身,每天靠机械地工作来麻痹自己。最近,她和一个小她几岁的未婚男子谈起了恋爱。邓阳春告诉《家人》记者,在回龙社区,八成丧偶干部都在处对象。“不然怎么办?总要生活下去。”
人和人最亲密的情感,是黑夜里的一簇亮光。
北川婚姻模式
谢德平原本没有想过再婚。对于这个木讷的男人,感情是不好描述的东西。但妻子这样一种惨烈的离开方式,让他觉得,再婚,连想一想都觉得对不住可怜的女人。
在九州体育馆醉了两个月之后,他回到了矿上。好几次,谢德平恍惚看到“她还在”,待回过神,冷清和孤独重又纠缠着他。更要命的是,从前他生活中所有一切都是妻子料理,他不会做饭、洗衣服、照顾孩子。没有女人的家不像个家。谢德平接受了姐姐们的建议,开始相亲。和刘厚桦见过一次面后,彼此感觉不错,便开始了恋爱。
2008年10月,谢德平和刘厚桦谈了差不多半个月恋爱了。其实,这所谓的“谈恋爱”,不过就是拉拉手、女的给男的做个饭。
谢德平说刘厚桦的饭烧得一般,农活儿“也不如以前那位强”。不过,她“比以前那位温柔”,“她对我娃好”。
入秋后,儿子谢小军的身体嗖嗖蹿起来,去年母亲给他买的衣服,一大半都穿不得了。刘厚桦默默地给谢小军买了一件外套,两条秋裤。这件事让谢德平动了心。后来又看到谢小军和刘厚烨的女儿追打嬉闹,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就下了决心再婚。
10月23日,谢德平带着刘厚烨,请亡妻娘家人在安县安昌镇吃了一顿饭。地震过后,安昌是他们能够到达的最近、最繁华的地方。只是吃饭,互相劝点酒、夹点菜,没有多余的话。老岳父面色悲凄、不满,但不说出来。这顿饭,谢德平觉得非常必要,“给她家人一个交代”。而且,他和儿子跟这个家庭的联系,不会因为妻子去世发生变化。他就是要让他们明白这一点。
之后他们悄悄办理了结婚证,把家安在了安昌镇上,准备春节就办酒。
在擂鼓镇边矿山昏暗的房间里,刘厚烨的漂亮还是让记者吃了一惊。刘厚烨是县城姑娘,对现在成天在矿山上忙活,“自己都没想通”。 女儿一岁时她离了婚,12年来一直单身,“不愿意再结”。但只见过谢德平一面,她就决定进入这个家庭。30多岁带个孩子的女人,通常只能找离异的男人,她不愿意。丧偶的就不一样了,而且是地震中丧偶,至少这个男人不像离异男人那样或多或少有点问题。
持这种想法的不独她一人。邓阳春也坦言,有不少人给他介绍对象,但他有自己的原则, “大城市的不找,离过婚的不找,最好是经历过地震的”。在他看来,同样经历过地震、经历过丧偶的人更懂得珍惜。“因为这种经历,一辈子只有一次,任谁都无法理解。”
梁小蓉跟亡夫感情很好,她和邓阳春在一起,不知不觉就会提到前夫。邓阳春不介意,“不提才不正常”,他觉得这恰恰说明她是个重情重义的女人。梁小蓉经常忍不住流泪,每一滴眼泪,都让邓阳春增加一分怜惜。
听上去有些奇怪,但这就是北川的爱情,以一种不忘旧人的方式,重生。
特殊的婚姻,在震后半年的北川、在整个地震灾区陆续出现。为爱情也好,为生活也好,每一个新家庭的诞生,都像一朵花儿在废墟上闪耀。
擂鼓镇社会事务办公室简陋的板房办公室里,陈继友每天认真地接待前来咨询和登记的群众。地震之后,从9月开始,就有人登记结婚,截止11月底,已有89对新人登记,其中有5对一方或双方在地震中丧偶。陈继友比任何时候都喜欢看到新人登记,那意味着又有两个甚至他俩背后更多的人走向新生活。
重组家庭的明天
擂鼓镇板房区的很多居民都知道何蓉,“就是那个死了老公和娃,又结婚那个”。这种议论让她倍受折磨。半年的时间不长,但对她来说,却像半个世纪那么漫长,如果仍然一个人,她觉得自己活不下去。
然而更多的是理解。一个庆幸自己小家庭人员完好的居民说,现在是非常时期,特事特办,一切都是合理的。
邓阳春认为自己恢复的速度“不算太快”。生活总要继续下去,他淡淡地笑了一下,不能因为我经历的痛苦比较大,就规定我必须拿很多时间来复原,“现在他们都看我呢”。“他们”,是指那些丧偶后重新恋爱的人。他说,这样的人很多,但真正办结婚登记的人不多,一是担心人言可畏,待时间长一点再登记;二是因为对丧偶家庭重新组合之后,相关政策是否有变、是否有新政策出台等问题有所顾虑。邓阳春不怕,反而觉得自己作为干部、共产党员,有责任带这个头。
他对新组合的家庭很满意,有儿子,又多了个女儿,过了年,等梁小蓉的腿复原,他准备拿出积蓄让妻子做点生意。
不过他也承认,这个家庭未来如何,还有待时间去检验,“我有信心。”
不是每个人都像他这么幸运,震后重组家庭存在的问题远未暴露出来。至今,邓阳春偶尔会把梁小蓉叫成亡妻的名字,梁小蓉更是不由自主把他和死去的丈夫作比较。“我能理解,时间会解决这个问题。”一场巨大的灾难让从前的感情变得刻骨铭心,再婚后如果不调理心态,新家庭就存在情感隐患。
也有一些失去亲人的人,走出阴影心切,和新对象匆忙走进婚姻,诸多问题在婚后旋即暴露。擂鼓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陈继友提起桥梁村2组的魏光英仍然颇为惋惜。魏在地震中失去丈夫,听从父母的安排,和一个山里的大龄单身汉结了婚,仅仅一个星期,就发现彼此不合适,办理了离婚。
此外对象的选择也是问题。相比而言,男性比女性容易找到合适的对象,那些失去丈夫、孩子还在上学的妇女,就困难一些。在绵阳郊外永新板房区的墙上,记者看到一张征婚广告,上面用红色的字写着等待择偶的男女的信息。这样的广告,在其他板房区也有不少。社区工作人员说,这是外面的婚介所张贴的,有人来为需要家庭的人们牵线搭桥,是功德无量的事。
财产问题、子女问题、遇难配偶的家族、再婚配偶的家族……任何一个都可能引发新家庭的危机。邓阳春的态度是“顺其自然”。除非孩子们愿意,他不强求继女改口,儿子也是称呼妻子“梁阿姨”,他们应该永远记住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灾区重组家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他认为任何再婚家庭都会遇到,“你只能去适应,把新家庭建设好”。
这,是对故去亲人最好的告慰。
邓阳春和梁小蓉的婚礼在2009年1月3日举行。本不想张扬,但觉得震后需要喜事鼓舞,因此选了比较好的绵阳思源鸿酒店,办一场简单的婚礼。
新的一年就这样来了。从安县到北川的路旁,到处都是在建的永久性安置点,它们三三两两分布在公路沿线,高不过3层。公路两旁长着许多蒲公英,空中飞舞的杨絮,就是蒲公英的种子。向死而生之人的希望,像种子一样,撒播到四方。
落地的种子不死。
(谢德平、刘厚桦、谢小军系化名)
渴望,像种子般生长,只因,落地的种子不死。
登上北川县城口公路旁的羌寨顶,可以鸟瞰整个县城。 “5.12”大地震之后数月,“9·24”泥石流让北川县城再遭重创,很多未倒的楼房被泥沙掩埋得只剩一层。太阳照耀下的空城破碎而孤寂,像一块巨大的伤,顽固地寄存在废墟之上。
废墟之下是消逝的生命。生命之上,是那些曾经平凡而鲜活的爱情。北川羌族自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建告诉《家人》记者,地震后,北川县70%的家庭失去了配偶。
爱总会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创造奇迹。半年后,灾区丧偶家庭陆陆续续再婚、重组。人对生存、家庭、生活的希望,战胜了恐惧和流言。
悲伤是一种缓慢的痛
2008年5月12号早晨,谢德平天不亮就起床了。他在大哥开的矿厂里管工,平时还要帮忙跑运输。家里刚添了一辆货车,比从前拉煤时用的拖拉机趁手多了。谢德平喜欢开车,也喜欢开车的时候,同镇人羡慕的眼光。生意很好,他曾对妻子说:隔段时间,再买个拉货的,一个不够。
谢家是擂鼓镇一带小有名气的小康之家,兄弟姊妹一共8个人,其中有3人的家庭在地震中丧失了至亲。
地震那天,他没有走到小儿子床前亲吻一下,也没有注意还在梦中的大儿子,“媳妇在灶前念念念”,他也没听清念了些什么。5月12之前,他们的家庭就像这个国家乡镇的大多数一样,质朴,没有很多花哨的,语言或肢体上的感情表白。5月12号之后,他也没有更多的宣泄方式,唯有买醉。
有两个月时间,他每天都处于一种“麻”的状态。“在九州体育馆住起的时候,天天喝酒。喝白酒、枸杞酒,啤酒也喝。”
谢德平本来是不喝啤酒的,但为了尽快地“麻”,他什么都喝。他和发妻1999年结婚,共同生活近10年。妻子去的时候,只有32岁。那时他在开车,妻子带着小儿子在擂鼓镇上玩。“想都没想过他们要走,更没想到,是这种方式。”全国哀悼日那几天,谢家兄弟“喝得最厉害”,姐妹则“哭得最厉害”。
谢小军不哭。在安昌镇读小学三年级的他逃过一劫,“他妈死那晚上,拉着我伤伤心心哭了一夜。”谢德平说:“后来娃再也不说这事了。我也不晓得咋说(安慰)。”谢小军才9岁。
擂鼓镇的何蓉如今“出名了”,因为她是地震后该镇第一个再婚、领结婚证的。《家人》记者在她的板房前看到铁将军把守。冬日下午的阳光很好,社区工作人员带领妇女们在山脚下的板房区广场上跳舞,山色青黛,映得她们的腰带格外鲜红。至少在这一刻,她们是快乐和充实的。但这些与何蓉无关,她在绵阳亲戚家里,拒绝接受采访,拒绝见生人,“我们这种人,是最惨的人了……我不想说,说一回哭一回。”48岁的她在地震中失去了丈夫和儿子。
悲伤是一种缓慢的痛。没有亲身经历的人,很难感受灾难带给人的巨痛和创伤。《家人》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幸存者20%存在心理创伤,心理重建比重建家园更为急迫。
爱可以治疗创伤
12月6日,都江堰一场婚礼轰动全国。这是整个四川地震后举办婚礼的第一对新人,新娘姬艳丽和加拿大籍华人马建强在幸福家园安置点C区接受了上千人的现场祝福。这场婚礼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一对恋人的结合,它传达给灾区人民的不仅是久违的感动,还有希望和鼓舞,昭示了灾区震后重建的另一条脉络——心灵的修复与家庭的重构。经历过生死考验,最寻常的生活都是一种幸福,而家庭和亲人,始终是最能慰藉人生的温暖。
时间可以稀释伤痛,爱也可以。对于失去配偶的家庭,爱或许是比时间更有效的良药。
邓阳春不常回忆过去,他忙。他是北川县板房区擂鼓镇回龙社区支部副书记,“行政工作千头万绪,灾后更是没有空闲时间想那些事情。”
这样的忙碌,搁以前,妻子该抱怨了。从前他不是工作狂,吃完晚饭,总爱和爱人去北川县城的龙尾公园逛一逛,绕河坝走一圈。现在,忙碌反而成了一件幸事:忙点,伤心事就少想一些。5月12日,他的妻子到北川县医院办事,不幸遇难。儿子在北川中学上高二,突然间三楼变一楼,他是从废墟里爬出来的。儿子无恙让邓阳春在丧妻的伤悲中略感到一丝庆幸。
2008年9月7日,一个朋友聚会上,他被一个一瘸一拐的身影吸引。
刚从重庆三军医大养伤归来的梁小蓉腿里还钉着钢板。地震中,她和丈夫在县城步行街的商铺里照看生意,“墙壁轰地一下往我砸过来。”梁小蓉腿部重伤,离她近在咫尺的丈夫则“眼睁睁看到没了呼吸”。
邓阳春觉得这个女人很亲切,“一看就是遭(地震中受伤)了的。”之后邓阳春就经常给她打电话,看能否为她帮上一些忙。同病相怜让两个人靠近,自然而然地,仅仅一个多月,两人就确定了关系。经历过大恸的人对家庭的温暖有着比常人更多的渴望,邓阳春的儿子和梁小蓉的女儿懂事地接受了这个现实。梁的女儿14岁,地震当日在绵阳上学躲过一劫。
邓阳春的一位女同事,30多岁,丈夫和儿子遇难,孑然一身,每天靠机械地工作来麻痹自己。最近,她和一个小她几岁的未婚男子谈起了恋爱。邓阳春告诉《家人》记者,在回龙社区,八成丧偶干部都在处对象。“不然怎么办?总要生活下去。”
人和人最亲密的情感,是黑夜里的一簇亮光。
北川婚姻模式
谢德平原本没有想过再婚。对于这个木讷的男人,感情是不好描述的东西。但妻子这样一种惨烈的离开方式,让他觉得,再婚,连想一想都觉得对不住可怜的女人。
在九州体育馆醉了两个月之后,他回到了矿上。好几次,谢德平恍惚看到“她还在”,待回过神,冷清和孤独重又纠缠着他。更要命的是,从前他生活中所有一切都是妻子料理,他不会做饭、洗衣服、照顾孩子。没有女人的家不像个家。谢德平接受了姐姐们的建议,开始相亲。和刘厚桦见过一次面后,彼此感觉不错,便开始了恋爱。
2008年10月,谢德平和刘厚桦谈了差不多半个月恋爱了。其实,这所谓的“谈恋爱”,不过就是拉拉手、女的给男的做个饭。
谢德平说刘厚桦的饭烧得一般,农活儿“也不如以前那位强”。不过,她“比以前那位温柔”,“她对我娃好”。
入秋后,儿子谢小军的身体嗖嗖蹿起来,去年母亲给他买的衣服,一大半都穿不得了。刘厚桦默默地给谢小军买了一件外套,两条秋裤。这件事让谢德平动了心。后来又看到谢小军和刘厚烨的女儿追打嬉闹,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就下了决心再婚。
10月23日,谢德平带着刘厚烨,请亡妻娘家人在安县安昌镇吃了一顿饭。地震过后,安昌是他们能够到达的最近、最繁华的地方。只是吃饭,互相劝点酒、夹点菜,没有多余的话。老岳父面色悲凄、不满,但不说出来。这顿饭,谢德平觉得非常必要,“给她家人一个交代”。而且,他和儿子跟这个家庭的联系,不会因为妻子去世发生变化。他就是要让他们明白这一点。
之后他们悄悄办理了结婚证,把家安在了安昌镇上,准备春节就办酒。
在擂鼓镇边矿山昏暗的房间里,刘厚烨的漂亮还是让记者吃了一惊。刘厚烨是县城姑娘,对现在成天在矿山上忙活,“自己都没想通”。 女儿一岁时她离了婚,12年来一直单身,“不愿意再结”。但只见过谢德平一面,她就决定进入这个家庭。30多岁带个孩子的女人,通常只能找离异的男人,她不愿意。丧偶的就不一样了,而且是地震中丧偶,至少这个男人不像离异男人那样或多或少有点问题。
持这种想法的不独她一人。邓阳春也坦言,有不少人给他介绍对象,但他有自己的原则, “大城市的不找,离过婚的不找,最好是经历过地震的”。在他看来,同样经历过地震、经历过丧偶的人更懂得珍惜。“因为这种经历,一辈子只有一次,任谁都无法理解。”
梁小蓉跟亡夫感情很好,她和邓阳春在一起,不知不觉就会提到前夫。邓阳春不介意,“不提才不正常”,他觉得这恰恰说明她是个重情重义的女人。梁小蓉经常忍不住流泪,每一滴眼泪,都让邓阳春增加一分怜惜。
听上去有些奇怪,但这就是北川的爱情,以一种不忘旧人的方式,重生。
特殊的婚姻,在震后半年的北川、在整个地震灾区陆续出现。为爱情也好,为生活也好,每一个新家庭的诞生,都像一朵花儿在废墟上闪耀。
擂鼓镇社会事务办公室简陋的板房办公室里,陈继友每天认真地接待前来咨询和登记的群众。地震之后,从9月开始,就有人登记结婚,截止11月底,已有89对新人登记,其中有5对一方或双方在地震中丧偶。陈继友比任何时候都喜欢看到新人登记,那意味着又有两个甚至他俩背后更多的人走向新生活。
重组家庭的明天
擂鼓镇板房区的很多居民都知道何蓉,“就是那个死了老公和娃,又结婚那个”。这种议论让她倍受折磨。半年的时间不长,但对她来说,却像半个世纪那么漫长,如果仍然一个人,她觉得自己活不下去。
然而更多的是理解。一个庆幸自己小家庭人员完好的居民说,现在是非常时期,特事特办,一切都是合理的。
邓阳春认为自己恢复的速度“不算太快”。生活总要继续下去,他淡淡地笑了一下,不能因为我经历的痛苦比较大,就规定我必须拿很多时间来复原,“现在他们都看我呢”。“他们”,是指那些丧偶后重新恋爱的人。他说,这样的人很多,但真正办结婚登记的人不多,一是担心人言可畏,待时间长一点再登记;二是因为对丧偶家庭重新组合之后,相关政策是否有变、是否有新政策出台等问题有所顾虑。邓阳春不怕,反而觉得自己作为干部、共产党员,有责任带这个头。
他对新组合的家庭很满意,有儿子,又多了个女儿,过了年,等梁小蓉的腿复原,他准备拿出积蓄让妻子做点生意。
不过他也承认,这个家庭未来如何,还有待时间去检验,“我有信心。”
不是每个人都像他这么幸运,震后重组家庭存在的问题远未暴露出来。至今,邓阳春偶尔会把梁小蓉叫成亡妻的名字,梁小蓉更是不由自主把他和死去的丈夫作比较。“我能理解,时间会解决这个问题。”一场巨大的灾难让从前的感情变得刻骨铭心,再婚后如果不调理心态,新家庭就存在情感隐患。
也有一些失去亲人的人,走出阴影心切,和新对象匆忙走进婚姻,诸多问题在婚后旋即暴露。擂鼓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陈继友提起桥梁村2组的魏光英仍然颇为惋惜。魏在地震中失去丈夫,听从父母的安排,和一个山里的大龄单身汉结了婚,仅仅一个星期,就发现彼此不合适,办理了离婚。
此外对象的选择也是问题。相比而言,男性比女性容易找到合适的对象,那些失去丈夫、孩子还在上学的妇女,就困难一些。在绵阳郊外永新板房区的墙上,记者看到一张征婚广告,上面用红色的字写着等待择偶的男女的信息。这样的广告,在其他板房区也有不少。社区工作人员说,这是外面的婚介所张贴的,有人来为需要家庭的人们牵线搭桥,是功德无量的事。
财产问题、子女问题、遇难配偶的家族、再婚配偶的家族……任何一个都可能引发新家庭的危机。邓阳春的态度是“顺其自然”。除非孩子们愿意,他不强求继女改口,儿子也是称呼妻子“梁阿姨”,他们应该永远记住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灾区重组家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他认为任何再婚家庭都会遇到,“你只能去适应,把新家庭建设好”。
这,是对故去亲人最好的告慰。
邓阳春和梁小蓉的婚礼在2009年1月3日举行。本不想张扬,但觉得震后需要喜事鼓舞,因此选了比较好的绵阳思源鸿酒店,办一场简单的婚礼。
新的一年就这样来了。从安县到北川的路旁,到处都是在建的永久性安置点,它们三三两两分布在公路沿线,高不过3层。公路两旁长着许多蒲公英,空中飞舞的杨絮,就是蒲公英的种子。向死而生之人的希望,像种子一样,撒播到四方。
落地的种子不死。
(谢德平、刘厚桦、谢小军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