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线易,转人难

来源 :中国化妆品(行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o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容院线品牌转线日化线市场,早从2005年起就逐渐形成争前恐后之势。五年过后,回望那些跨界“跳槽”的专业线企业大军,除去当年领军的那几个品牌(如:美素,丸美、美肤宝),至今尚未见过那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品牌登上了台面。究其缘故,诱因多多。本工作室曾就此发表过专题论述。包括那些未曾上阵便跳进“药妆”“蓝海”的鼓噪,年年跟进的不少,留下痕迹的实在屈指难数。这便不由得令人深思:美容院线品牌转日化线渠道就这么难吗?我们通常说,企业的经营发展有三大要素:老板、团队和经营机制。倘若这三个环节存在障碍,其诱因无疑是根源性的。我们倒过来论述。
  
  一、经营机制:项目体制,收“租”心态,缺失长线目标
  
  在本土专业线企业群体中,将品牌作为“项目”经营的格局,是常见的市场系统体制。
  所谓“项目”,通常是以某个品牌为一个经营核算单位,交由职业经理人(俗称“操盘手”)为代表的销售机构(或日事业部,或品牌公司)负责操作。为其“配套”的是对该项目部门实施经营指标效益考核。所谓考核,说到底,实质上就是“自负盈亏,效益承包”。
  此类体制重要特征是,由于以品牌业绩为项目考核单位,除自负盈亏之外,公司的经营管理成本按比例分摊,由此品牌部门自身的职能机构多是尽可能“压缩”的。各“项目”之间因此也是“封闭”的。企业市场的整体资源可兼容的部分不多,基本上无法共享。
  这类体制在运营环节上,较为普遍的潜规则是,至少在眼下某个相对有“声势”的品牌“项目”,由老板亲自把控。其它哪一个项目赚钱了,老板就会倾向性过问那个项目;哪一个项目“疲软”了,老板自然是限制那个“项目”的费用发生。无论你针对“疲软”现状谋划出了怎样的整合策略,都会受到“疑问”。即便被勉强同意,也会遭到大打折扣(甚至干脆“外包”出去)。在这类“规则”下,转日化线的“项目”在实际运行中,能多赚就多“转”,少赚就少“转”。加上“一对一”的效益考核机制,于是“转线项目”的部门大多突出的共性是:对外想方设法的忽悠圈钱(这也是这类企业老板普遍的心理),对内就是两个字:一一算账。对上(公司)算,对下(团队)算,账未算清,免开尊口。所谓的品牌战略,所谓的市场营销,一切不过是口号而已。
  由上可见,在做买卖还是做品牌的问题上,企业的经营机制是转线品牌的根源性障碍。
  其次,这种机制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忽视了能够支撑转线品牌在日化线市场内立住脚跟的最根本的“保障”,并非来自于内部算账。在面临角逐一个新市场渠道的现实情形下,相对于日化线内的“原生态”品牌,它们缺少的是最基础的条件性资源:(1)渠道通路的相对熟悉;(2)终端客户的相对信赖;(3)目标消费者相对认知;(4)操作团队业务技能的相对熟练;(5)对这个渠道“原生态”品牌竞品对手的相对把握。而等等这一切,都是拓展市场的最基础条件。
  直观的现实是,日化线的消费者决不是躺在美容床上那么乖乖的“可控”。在她进场(店)后,决定她从浏览到购买的动机可谓瞬息万变。在同一个城市内,不同等级的百货商场和超市卖场,品牌和单品无以计数。即便是一家再小的化妆品专卖店少则也要有十几个品牌、上百个单品于同店销售。这就决定了在日化线市场有别于美容院市场最典型的差异:要让自己的品牌在众多的品牌阵营中获得瞩目,在品牌推广的界面上,绝不是摁在美容床上“先洗脸,后洗脑”那么简单。
  不难发现,转线企业的“项目”体制,从根子上就注定了“跳槽”品牌的局限性。而针对这类习惯于内部“收租”生意经的老板,寄希望于让他放弃项目体制,在做买卖还是做品牌的根源性问题上作出抉择,通常是难以点解的“死穴”。
  
  二、营销团队:隔山打鸟,细节错位,专业技能临水翻船
  
  转线企业的营销团队,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空降兵,一类是“原部整编”。两类团队易发两个极端局面。往往成立转线品牌不知所措的常态。
  空降兵部队常常遭遇的是企业内原有“班底”的抵抗。尤其是此前分工操盘市场的核心角色,对外,手握生意大权;对内,座拥“八旗子弟”;俗称“三朝元老二老板”。只要他在那个位子上座着,不论“空降”部队,还是资深专家,踏进这家的门槛儿,都得给足他面子。
  其次,一些企业在引进所谓人才的过程中,只要来自目标品牌的企业,不分将帅,都是“总”字号的职位“礼贤下士”。这种做法致命的隐患是,难免会导致某些“水货”侥幸上岗。他们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下,照葫芦画瓢,总是拿着成功企业的“过去时”来演绎企业“现在时”的节目,弄得画虎不成反类犬,自然会引发“二老板”阵营的强烈反弹。如此一来二去,所谓的团队,不得不在明打市场暗斗同僚中往前行进。不知不觉间,企业的市场系统实际已演变为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表演舞台。
  另一面,“原部整编”的团队在转向日化线市场作战后,频频遭遇“隔行如隔山”,临水翻船的尴尬,致使许多转线企业的自尊心大受挫伤。
  例如培训讲师:
  众所周知,专业线企业,培训是市场营销系统的中流砥柱。无论会议营销还是品牌推广,讲师们走秀产品、演绎文化,政策讲解、气氛造势;可谓时时聚焦,处处“抢眼”。但是在与日化线市场打交道时,就频频遭遇细节错位的尴尬。
  以销售话术为例。在专业线终端销售环节中,只要顾客进了美容院,躺在床上,BA小姐就有足够的时间把话题引导到产品“介绍”上来。而讲师们对BA小姐“销售话术”的培训,都是本着循序渐进,“自然天成”的逻辑路径,请君入瓮。她们可以内说月经周期,外谈婆媳关系;低俗的能聊情人艳史,高雅的可以侃“女人如何成功”。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实可谓包罗万象。只要在最后“拐回”到购买产品(或包月卡)上来,并务必达成消费,即为“话术”的目的。这也是讲师们培训的核心。
  相形之下,日化线终端的“销售话术”就没有这般从容。首先是环境不允许。日化线的BA小姐们必须在终端(商场或专营店内)纷扰的客流中捕捉“猎物”。在极短的时间里判断出不同年龄段“猎物”的购物欲望、消费能力、时尚水平、乃至文化品位……例如:在日化线的培训教材里有个“3秒钟效应”,要点是,对某个处于人流中的“目标”顾客,如何在3秒钟内释放出最简洁的语言信息,以达到她在品牌柜台前留步的效应。在她的脚步迟疑下来之际再不失时机的跟上第二句,直至给BA一个介绍产品的机会。这门“技术”至少在时间和空间条件上,与专业线恰恰相反。无疑是专业线讲师们所不专业的。
  更加不同的是,专业线的消费者是躺在美容床上通过“体验性”服务产生消费的。而日化线的产品销售,则是要在众多 品牌相互竞争的终端环境内展开(无论商场、超市、便民连锁、化妆品专卖店等等)。这里品牌林立,促销激烈。推广手段眼花缭乱,各家导购如在弦之箭。就是说,她们不仅仅要在人流中“捕捉”,还要横向里与竞争品牌的导购人员作“暗斗”(明争违规,不允许)。显而易见,试图在这种环境内大谈“女人如何成功”之类的话题,无疑是啼笑皆非的。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正是体现在这些环节中。尽管买卖的同是美容商品,不同的终端环境对销售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就存在截然不同的要求。由此频频出现专业线培训讲师在日化线市场一时问“派不上用场”的现象,就实属正常了。
  须要看到不正常的是,无论日化线还是专业线企业,终端销售话术仅仅只是终端BA岗位的一个常规技能。应用和优化普通岗位的工作技能,表面看上去,是岗位上端的部门须要具备的基本职能。但实际上,一个企业在实施渠道转移重大决策之前,有否对企业的营销和管理两大系统做足“功课”,是对企业决策层和操作班底专业素质的拷问。因此,当岗位技能遭遇“隔行如隔山”的窘境时,与其说是所在岗位本身的技能差异影响了转线品牌的成功,不如说是转线企业在重大决策环节上,高层班底的应对能力存在缺失。
  
  三、“精英”老板:固步自封,源于洗脑者自洗
  
  上面说过的“先洗脑,后洗脸”,是业界对专业线品牌“游戏规则”的绝妙概括。所谓“洗脑”,即是冠以“品牌文化”或“企业文化”为名头,给不同类型的合作者(包括消费者)洗脑;这也是专业线领域内被普遍依赖的“营销”手段。
  但是,细心者不难发现,以洗别人脑为目的的“营销”手段,于潜移默化间,大多缔造了专业线企业掌门人的“教父”心结或领袖情结。并且这种心结的幻觉感,通常表现的相当偏执。调研显示,常见的领袖情结有两类。一类是,专家技术型;另一类是“企业文化型”。
  所谓“专家技术型”,大多是这类当家人原本出身于技术专业,或热衷于技术研发。
  但在专业线领域内,“技术研发”又有两种层面涵义的划分。一种涵义是直观上的产品技术配方应用和研发;另一种则是对“产品理念”领域内的理论探究和“发掘”。尤其是后者,所谓“产品理念”,视企业当家人的文化背景和兴趣所致而定。它所“辐射”的领域可以说是无所不包的。市场上常见的依如:一—人体与宇宙,生理与星象;中医中药、易经八卦;甚至风水运势,手相占卜都可能与美容有关。这类企业领袖可著书立说,逢人布道。话题所及,高深莫测,俨然一副大师的气派。
  所谓“企业文化型”,即动辄便以“梦想、成功”之类的格言,与人大谈“人生励志”。企业的集会上,唱歌、跺脚、喊口号,大有随时随地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决然。老板对员工、对客户、对朋友无时无刻的开口便是“不经历风雨,曾能见彩虹”的告诫。俨如一位不厌其烦谆谆教诲的牧师,给人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凝重感。这是美容院线“圈”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无论这两类“领袖”的主观意图怎样,客观上,他们已经习惯了把与自己交流的对象当听众。所谓“教父”或领袖,在心态上,他所主张的认识和观点,是不容质疑的;更是不可撼动的。这就奠定了一个客观现实:在企业面临重大抉择的探讨和实践中,有许多“禁区”是不可触碰的。无论你是优化还是理顺,(且不谈改革或改造)只要你稍不留神触碰了他的某些清规戒律,那都是一种演变,一种否定,甚至是一种颠覆的企图。这是决然不可以容忍的。
  例如某院线企业,在转战日化线渠道后,召开经销商会议时,是一定要全体起立高唱“企业歌”的。这对众多手里经营着P&G或欧莱雅、资生堂品牌,受过“洋鬼子”培训的区域代理商而言,他们觉得这种做派是匪夷所思的。有客户戏言,甚至,怀疑自己不留神入了“邪教”。依此类推,在这类企业内,如果你寄希望通过重塑团队的职业技能,果断拆解企业的“项目”作业格局,以符合日化线的品牌营销策略为宗旨而进行市场拓展,其难度系数是决然不可低估的。
  综上所述,在民营企业中,出现新老事物的冲突,客观的说,是常见的现象。但是,常见的未必是正常的。转线企业表面看上去是在作渠道转移,实际上首先要转的是企业的人。在转人的问题上,不仅仅只是团队问题。老板的行为价值取向,决定了企业的行为价值取向。没有脱胎换骨的精神,无异于新瓶装旧酒。创新,在营销硬件上,首要是机制创新。因此就势必要求企业的决策班底具备创新的决心。换言之,唯有打破陈规,才能走出自我。走出自我,你就能融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其他文献
(本刊讯)亚太区美容展将于2010年11月10-12日踏入15周年。作为亚洲首席美容商贸展览,今年展会将吸引逾1,500名来自近40个国家及地区的参展商参与,18个国家及团体展馆强势列阵: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德国、香港地区、以色列、意大利、日本、韩国、中国内地、波兰、新加坡、西班牙、瑞士、台湾地区、泰国、英国及美国,覆盖多达54,000平方米展览场地。预料41,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买家将
期刊
化妆品的初级包装必须经过非常严格的开发过程,或者是从市面上的材料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对于化妆品包装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保护包装内的物体安全不受损害,比如不受水蒸气、紫外线侵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侵害。除此之外,要保证包装中的成分和配料不会漏到内装的产品中,包装材料也不能吸附或吸收内装化妆品中的成分。  另外,所用材料必须是无害的,比如不能够含有有毒物质,也不应该含有任何能将所含物质具有传导到化妆品内从而
期刊
一款浓缩油式的香水,如果储存得当,其稳定性常常会保持多年。当一款香水用到一种化妆品上时,事情则变得不那么简单。  香水最常见的问题是颜色。香水会导致即刻褪色或长期变色问题。香水还会引发其他外观问题,比如它们会改变乳剂系统中的黏性,还会让酒精类香料中出现沉淀。它让商业经营重视提供稳定的产品,理由有很多,包括避免客户不满及避免同一产品不同批次销售货架上有视觉差异。另外,化妆品法规有一条要求提供(适度)
期刊
编者按:配方技术Q&A节选自《化妆品和盥洗用品》(C&T China),在这个专栏中将会列举一些配方技术中经常被问及的问题,并请行业内富有经验的国内外专家予以解答。读者若希望提交问题寻求答案,或对本专栏及杂志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提问:为什么要在w/o乳液配方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镁?  徐良教授解答:  与水包油型乳液相比,除肤感外,制备工艺要求高、稳定性
期刊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场化妆品类商品月度监测资料显示,受五一小假期影响,2010年5月化妆品市场销售相比上年同期有所提升。5月份化妆品实现销售额18.25亿元,比去年同期上涨14.59%,其中护肤品完成销售额7.60亿元,同比上涨9.46%,彩妆实现销售额1.49亿元,同比上涨14.24%。    商场排名情况,5月份,在被统计的200多家商场中,按销售额排名位居前十位商场的
期刊
2010年7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出台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这项法规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核心只有两个字:实名。说白了,无论是买家、卖家、经销商、生产商,总之在网络购物这条生意链上的相关涉足者,都必须亮出真实面目,暴晒在阳光下。    在化妆品行业圈子里,首先欢呼雀跃的是那些本本分分与厂家合作的线下客商。这源于,一向以低价打折为“优势”的网店着实搅得他们不堪其苦。而承
期刊
现今有些女性常常为胸部平坦而焦虑,有些妇女因为乳房大小不一或缺陷而自卑。因为丰满而健美的乳房是女性人体发育良好的重要标志,是姑娘们独有的女性曲线美。为使女性保持胸部的青春健美,增添女性的风韵与魅力,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一些化妆品生产企业相继推出了各种美乳化妆品。    1991年中国卫生部颁发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对美乳化妆品的释义:美乳化妆品是指有助于乳房健美的化妆品。美乳化妆品是顺应
期刊
自然、健康的美容理念是现代都市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伴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低碳”消费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返朴归真”成为了生活中的一种时尚。    顺应回归自然的潮流,以色列IBR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化妆品和药品领域开发新颖、天然来源的活性成分。IBR独有的专利产品为化妆品带来革命性原料,公司也因此于2005及2006连续两年荣获欧洲BsB原料研发创新奖。其独特的肌肤“休眠”理念和专有
期刊
他,艰苦奋斗,在化妆品行业摸爬滚打十余载;  他,心怀壮志,一步一脚印地为明天铸造梦想;  他,破茧重生,在事业低谷之时成功实现转型。  熟悉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邱”,  他,就是本期专访的主题人物邱显荣。    CCR:当年您是怎么进入化妆品这个行业的?  邱工:我1996年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精细化工专业。毕业后进入了丽斯达(深圳)日化有限公司,初入公司,从事化妆品技术开发工作。在那段时间里,
期刊
7月14日,据香港媒体报道,成龙代言的“霸王”品牌旗下的中草药洗发露、首乌黑亮洗发露以及追风中草药洗发水,经香港公证所化验后,均含有被美国列为致癌物质的二恶烷。消息一出,危机狂潮即刻掀起,各大媒体、网站开始进行疯狂的报道。霸王股价一天之内暴跌14%,蒸发33亿港元。    直到16日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霸王”洗发水二恶烷含量水平不会对消费者健康产生危害,汹涌的质疑声才渐渐平息。与此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