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美术欣赏课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部分,是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环节,能够提升审美能力,强化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但因其通常具备一定的专业赏析角度,让不少教师难以把握欣赏课,欣赏课课堂沉闷,效率低下。其实,任何学科的课堂都需要教师的研究与创新,需要带给学生新鲜的内容和美好的体验。因此,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面,也需要融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去。
欣赏.评述教学目的不是要教师传授知识、技术,而是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主动发现欣赏学习的方法。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的基础上,我认为采用“领、扶、帮”的教学策略实施低段美术欣赏教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学习目的。美术欣赏课是专门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的课程,对学生发现美、认识美、享受美,提高审美修养,形成和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在,低年级学生的欣赏课,由于年级小,表达能力有限,欣赏课多采用教师领着欣赏为主要手段,这是比较常用的教学手段,我们现在考虑的是怎样让传统的欣赏方法更有效。我们必须在教学内容上深些功夫研究,广泛收集资料、拓展学生认知范围,增加趣味性环节,避免平铺直叙的传统做法。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涵指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那么上好一堂欣赏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呢?欣赏课“领、扶、放”的教学策略对于欣赏课的教学助力是非常显著的。
1、“领”——领进门:教师示范引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教会学生欣赏的步骤和方法。
2、“扶”——扶上路:教师扶持引导,适时点拨与启发,助其走上正路不偏颇。
3、“放”——放开手:放手学生,给其自由,挣脱桎梏与限制。只领不扶、只扶不放,将会墨守成规,依赖过甚,学生永无独立之能。
展示相关艺术形象,丰富欣赏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导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和评述。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最好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类似人类真实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同时把知识和获得与学习者的发展、身份建构等统合在一起。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概况说明: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知道了欣赏评述领域的概况,结合概况,也可以设计出丰富的检测环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人的审美过程是从审美感受开始,经过审美判断、审美理解、审美创造的環节,由感性到理性。所以在美术欣赏课中,我们应以欣赏为线索、找准评述点、体现自主性、彰显创新能力,让学生在享受美中理解美,在美的享受中获取审美方法和经验。
(大连市甘井子区九三科技小学 辽宁大连 116113)
欣赏.评述教学目的不是要教师传授知识、技术,而是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主动发现欣赏学习的方法。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的基础上,我认为采用“领、扶、帮”的教学策略实施低段美术欣赏教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学习目的。美术欣赏课是专门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的课程,对学生发现美、认识美、享受美,提高审美修养,形成和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在,低年级学生的欣赏课,由于年级小,表达能力有限,欣赏课多采用教师领着欣赏为主要手段,这是比较常用的教学手段,我们现在考虑的是怎样让传统的欣赏方法更有效。我们必须在教学内容上深些功夫研究,广泛收集资料、拓展学生认知范围,增加趣味性环节,避免平铺直叙的传统做法。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涵指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那么上好一堂欣赏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呢?欣赏课“领、扶、放”的教学策略对于欣赏课的教学助力是非常显著的。
1、“领”——领进门:教师示范引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教会学生欣赏的步骤和方法。
2、“扶”——扶上路:教师扶持引导,适时点拨与启发,助其走上正路不偏颇。
3、“放”——放开手:放手学生,给其自由,挣脱桎梏与限制。只领不扶、只扶不放,将会墨守成规,依赖过甚,学生永无独立之能。
展示相关艺术形象,丰富欣赏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导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和评述。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最好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类似人类真实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同时把知识和获得与学习者的发展、身份建构等统合在一起。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概况说明: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知道了欣赏评述领域的概况,结合概况,也可以设计出丰富的检测环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人的审美过程是从审美感受开始,经过审美判断、审美理解、审美创造的環节,由感性到理性。所以在美术欣赏课中,我们应以欣赏为线索、找准评述点、体现自主性、彰显创新能力,让学生在享受美中理解美,在美的享受中获取审美方法和经验。
(大连市甘井子区九三科技小学 辽宁大连 11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