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亨利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奠基人,他的作品编织了一个个幽默而伤感的短篇故事,有“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之称,他的艺术成就在于他独特的具有讽刺艺术的创作风格,其艺术风格的代表则是独特的反衬与隐蔽的批判,其著名的“欧·亨利式的结尾”。以他那独具风格“含泪的笑”称誉世界文坛并产生了“惊人持久的影响。”
一、从以小见大到笑中含泪, 独特的反衬无处不在
欧·亨利小说中表现出的明显的艺术特色之一是“以小见大”的反衬式的创作风格,作家擅长运用剧情以及人物的反差来映衬出“笑中含泪”的艺术效果,这种风格的养成是与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的。作家的一生十分坎坷,三岁丧母,当过学徒、出纳员,办过杂志,惹上官司,被迫逃往洪都拉斯,妻子病故,被判监禁。他以身边熟悉的小店员、医生、律师、潦倒的艺术家甚至小贩与小偷等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来作为写作的对象,为读者们展示出小人物们的真实的生活画面和他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
幽默是美国的文学传统之一。欧文的幽默是在善意的揶揄之中含有淡淡的讽刺;马克?吐温的幽默以充满俚语的口语,滑稽、俏皮的描写和极夸张的形象,揭示了生活中的真理;欧文?肖的幽默则在注重描述人物性格的幽默风趣上。欧?亨利承袭这一传统,受同时代作家的影响,加之一生经历坎坷,使得他独特的幽默与众不同——充满了辛酸的笑声,在夸张、嘲讽、风趣、诙谐、机智的幽默之中,含有抑郁、凄楚的情绪。读《麦琪的礼物》让人苦笑,读《警察与赞美诗》让人悲凉辛酸。这种“含泪的微笑”,加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
二、妙用曲笔使得隐蔽的批判如影随形
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欧亨利,他的短篇小说主要在于批判!描写小人物的苦难生活,表现他们苦难之中的人性美德,暴露他们身上的劣根性,都是瞄准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与批判。社会现实需要他妙用曲笔,来想方设法迎合出版商与编辑部的要求和通过审查制度的关卡。
欧·亨利善于营建小说的结构,能使本来看似平淡、单薄的故事通过加大情节的摆幅、拓宽人物活动的天地为小说带来故事内容的变幻,让读者产生一种审美的惊奇,将变幻莫测的艺术美感瞬间打进读者的心中,使得喜剧性与悲剧性相结合来达到形式的统一,作家这种技巧就是一种隐蔽批判的曲笔。他笔下的人物常常喜剧性的作出自我牺牲,想做好事却事与愿违,造成悲剧。然而又常常幽默地表现主人公在悲剧性的遭遇中出乎意外地流露出人情味,因而带有喜剧色彩。在《两位感恩节的绅士》中的皮特与《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苏比,这一对青年,都是当年美国千百万失业大军中的一员,都挣扎在饥寒交迫的死亡线上,这是他们共同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但他们的悲剧却又是通过相对独立的喜剧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个突出饥饿,另一个突出寒冷,然而最后却殊途同归,一个致死,一个入狱,小说又回归到悲剧的结局。作家不仅善于用喜剧来展示人情冷暖,也擅长用悲剧来揭示非人性对人性的摧残;不仅善于从喜剧中加深悲剧感染,也善于在悲剧中渗透喜剧色彩。以喜剧性的形式去表现悲剧性的内容,用悲剧性的情节来反衬喜剧性的效果,收到辛辣讽刺与隐蔽批判的效果,这正是作家曲笔技巧的妙用。
欧·亨利在创作的过程中还有一种非常隐蔽的批判技巧,既是运用的高明而又巧妙的梦幻。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由于美国严格的审查制度和资产阶级批评家的苛刻要求,作家是无法直白的批判,为此他躲进梦境,让批判现实的锋芒转移到梦幻中去发挥特殊的作用。作家在一篇名为《未完的故事》中曾直白的说过:“你能海阔天空的信口开河,而不至于遭到驳斥的只有两种话题。你可以叙述你梦见的东西;还可以谈谈从鹦哥那儿听来的话……”此文以梦开篇,小说的正文描写占九成,梦境的叙述不到一成,然而就是这不到一成的梦境,使得小说批判的锋芒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欧亨利式的结尾
欧·亨利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不像传统的美国短篇小说更注重心理描写或人物性格刻画,这也是他被称作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的原因。其作品构思奇巧,尤其以出人意料的结尾尤为著名,被人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
1.排比铺路夸张搭桥
至今没有人可以熟练的掌握“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式的结尾是“功夫在全身”,排山倒海式的排比与异想天开的夸张是成就欧·亨利式的结尾的两大功臣。
例如在《酒吧里的世界公民》这篇小说,作者排山倒海式的排比借考格兰之口将包袱抖的十足:“‘对不起’,他说到……看人要公正,不要给人贴上地区的标签。’”
一连串排比泰山压顶,咄咄逼人,在小说的结尾之前就连读者都为这名伟大的国际主义者所叹服,然而就在小说的结尾,这位先生却对别人大打出手,只因为那人说他的家乡缅因州的路和水太差,而他则一点也容不得别人说他家乡的坏话。至此这位国际主义者叶公好龙的真面目大白于天下,而又一个经典的欧·亨利式的结尾已然诞生。不难发现,没有之前那排山倒海式的排比,那么故事的结尾就将黯然失色。结尾的精彩在于前面的功夫下到了火候,是情理之中的。
2.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欧·亨利式的结尾常常是意料之外,然而分析起来又似乎在情理之中。他善于把意料之外的偶然因素与故事情节发展的必然性相结合,而绝非单凭主观想象,随便臆造。从艺术思维的角度来看,意料之外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其最大的特点是反常规性。作家正是依靠这种反常规的思维方式来赢得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这两篇小说中,前者以苏比一连串批斗性的举动埋下伏笔,以警察的听之任之的态度造成一种错觉,既苏比这个冬天肯定与监狱无缘了,然而就在结尾的两行字里,苏比却遭到了命运的嘲弄,被警察随便找了个理由丢进了监狱。后者采用了侧面刻画人物的别致手法,让一个啰啰唆唆、火气十足的“失败画家”画出那幅不朽的杰作——最后一片叶子,从而挽救了青年艺术家琼西,同时也揭示了老艺术家贝尔门的美丽心灵。前者的被捕在读者意料之外,然而被捕的理由却在情理之中,因为类似的方法苏比之前一直在实行,只是没有成功罢了;后者的去世在读者意料之外,然而他在寒风中为青年艺术家琼西创作最后一片叶子的事实却给了他染风寒去世的合理性。两个故事异曲同工,分别而又统一的显示出了欧·亨利式的结尾的艺术造诣。
一、从以小见大到笑中含泪, 独特的反衬无处不在
欧·亨利小说中表现出的明显的艺术特色之一是“以小见大”的反衬式的创作风格,作家擅长运用剧情以及人物的反差来映衬出“笑中含泪”的艺术效果,这种风格的养成是与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的。作家的一生十分坎坷,三岁丧母,当过学徒、出纳员,办过杂志,惹上官司,被迫逃往洪都拉斯,妻子病故,被判监禁。他以身边熟悉的小店员、医生、律师、潦倒的艺术家甚至小贩与小偷等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来作为写作的对象,为读者们展示出小人物们的真实的生活画面和他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
幽默是美国的文学传统之一。欧文的幽默是在善意的揶揄之中含有淡淡的讽刺;马克?吐温的幽默以充满俚语的口语,滑稽、俏皮的描写和极夸张的形象,揭示了生活中的真理;欧文?肖的幽默则在注重描述人物性格的幽默风趣上。欧?亨利承袭这一传统,受同时代作家的影响,加之一生经历坎坷,使得他独特的幽默与众不同——充满了辛酸的笑声,在夸张、嘲讽、风趣、诙谐、机智的幽默之中,含有抑郁、凄楚的情绪。读《麦琪的礼物》让人苦笑,读《警察与赞美诗》让人悲凉辛酸。这种“含泪的微笑”,加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
二、妙用曲笔使得隐蔽的批判如影随形
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欧亨利,他的短篇小说主要在于批判!描写小人物的苦难生活,表现他们苦难之中的人性美德,暴露他们身上的劣根性,都是瞄准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与批判。社会现实需要他妙用曲笔,来想方设法迎合出版商与编辑部的要求和通过审查制度的关卡。
欧·亨利善于营建小说的结构,能使本来看似平淡、单薄的故事通过加大情节的摆幅、拓宽人物活动的天地为小说带来故事内容的变幻,让读者产生一种审美的惊奇,将变幻莫测的艺术美感瞬间打进读者的心中,使得喜剧性与悲剧性相结合来达到形式的统一,作家这种技巧就是一种隐蔽批判的曲笔。他笔下的人物常常喜剧性的作出自我牺牲,想做好事却事与愿违,造成悲剧。然而又常常幽默地表现主人公在悲剧性的遭遇中出乎意外地流露出人情味,因而带有喜剧色彩。在《两位感恩节的绅士》中的皮特与《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苏比,这一对青年,都是当年美国千百万失业大军中的一员,都挣扎在饥寒交迫的死亡线上,这是他们共同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但他们的悲剧却又是通过相对独立的喜剧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个突出饥饿,另一个突出寒冷,然而最后却殊途同归,一个致死,一个入狱,小说又回归到悲剧的结局。作家不仅善于用喜剧来展示人情冷暖,也擅长用悲剧来揭示非人性对人性的摧残;不仅善于从喜剧中加深悲剧感染,也善于在悲剧中渗透喜剧色彩。以喜剧性的形式去表现悲剧性的内容,用悲剧性的情节来反衬喜剧性的效果,收到辛辣讽刺与隐蔽批判的效果,这正是作家曲笔技巧的妙用。
欧·亨利在创作的过程中还有一种非常隐蔽的批判技巧,既是运用的高明而又巧妙的梦幻。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由于美国严格的审查制度和资产阶级批评家的苛刻要求,作家是无法直白的批判,为此他躲进梦境,让批判现实的锋芒转移到梦幻中去发挥特殊的作用。作家在一篇名为《未完的故事》中曾直白的说过:“你能海阔天空的信口开河,而不至于遭到驳斥的只有两种话题。你可以叙述你梦见的东西;还可以谈谈从鹦哥那儿听来的话……”此文以梦开篇,小说的正文描写占九成,梦境的叙述不到一成,然而就是这不到一成的梦境,使得小说批判的锋芒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欧亨利式的结尾
欧·亨利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不像传统的美国短篇小说更注重心理描写或人物性格刻画,这也是他被称作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的原因。其作品构思奇巧,尤其以出人意料的结尾尤为著名,被人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
1.排比铺路夸张搭桥
至今没有人可以熟练的掌握“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式的结尾是“功夫在全身”,排山倒海式的排比与异想天开的夸张是成就欧·亨利式的结尾的两大功臣。
例如在《酒吧里的世界公民》这篇小说,作者排山倒海式的排比借考格兰之口将包袱抖的十足:“‘对不起’,他说到……看人要公正,不要给人贴上地区的标签。’”
一连串排比泰山压顶,咄咄逼人,在小说的结尾之前就连读者都为这名伟大的国际主义者所叹服,然而就在小说的结尾,这位先生却对别人大打出手,只因为那人说他的家乡缅因州的路和水太差,而他则一点也容不得别人说他家乡的坏话。至此这位国际主义者叶公好龙的真面目大白于天下,而又一个经典的欧·亨利式的结尾已然诞生。不难发现,没有之前那排山倒海式的排比,那么故事的结尾就将黯然失色。结尾的精彩在于前面的功夫下到了火候,是情理之中的。
2.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欧·亨利式的结尾常常是意料之外,然而分析起来又似乎在情理之中。他善于把意料之外的偶然因素与故事情节发展的必然性相结合,而绝非单凭主观想象,随便臆造。从艺术思维的角度来看,意料之外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其最大的特点是反常规性。作家正是依靠这种反常规的思维方式来赢得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这两篇小说中,前者以苏比一连串批斗性的举动埋下伏笔,以警察的听之任之的态度造成一种错觉,既苏比这个冬天肯定与监狱无缘了,然而就在结尾的两行字里,苏比却遭到了命运的嘲弄,被警察随便找了个理由丢进了监狱。后者采用了侧面刻画人物的别致手法,让一个啰啰唆唆、火气十足的“失败画家”画出那幅不朽的杰作——最后一片叶子,从而挽救了青年艺术家琼西,同时也揭示了老艺术家贝尔门的美丽心灵。前者的被捕在读者意料之外,然而被捕的理由却在情理之中,因为类似的方法苏比之前一直在实行,只是没有成功罢了;后者的去世在读者意料之外,然而他在寒风中为青年艺术家琼西创作最后一片叶子的事实却给了他染风寒去世的合理性。两个故事异曲同工,分别而又统一的显示出了欧·亨利式的结尾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