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刘三姐歌谣独具的文化内涵、美学内涵、民族特色、以歌代言、诗性思维等特征在切斯特曼的五大伦理模式共同指导和推动下走向更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切斯特曼伦理模式;刘三姐歌谣;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刘三姐歌谣”是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岭南珠江流域文化产物。当前学术界鲜有对刘三姐歌谣翻译的研究。郭林认为刘三姐山歌文化可以增进睦邻友好的国际关系,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发展[1]。有学者从语用学的视角研究刘三姐歌词的修辞法译[2]。本文从翻译伦理的视角进行探究,因为翻译伦理是翻译活动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翻译伦理和切斯特曼的五大伦理模式
“翻译伦理”概念最早是由法国当代翻译理论家、翻译家、哲学家安托瓦纳·贝尔曼于1984年初提出。然而翻译理论家的伦理主张与社会相脱节,大量的翻译实践依然缺乏伦理思想的指导,因而应针对各种形态的翻译活动,去探讨译者的伦理[3]。因为翻译活动的全过程“无不受到‘该怎么译’这一道德层面的约束和影响”[4]。其中切斯特曼提出翻译伦理的五大伦理模式,即再现的伦理、服务的伦理、传意的伦理、规范的伦理和专业责任的伦理,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5],对于刘三姐歌谣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切斯特曼的五大伦理模式视角指导下的刘三姐歌谣翻译
(一)再现的伦理主张译文必须再现原文、再现作者的意图、原文的文化
歌谣既包含劳动人民创作的民歌民谣, 又包含专业人员根据当地民歌特点创作的民族歌曲,有关刘三姐传说最早见于南宋,明清以来,有关刘三姐的传说与歌谣文献记载很多[6]。刘三姐歌谣翻译是一个复杂交错的翻译动态过程, 译员很难做到完全摆脱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 也很难将自己的思想完全和原文作者重合[7]。译者的任务是真实的、艺术的再现刘三姐歌谣和刘三姐,保持刘三姐歌谣这一岭南珠江流域涉及壮、汉、瑶、苗、仫佬、毛南等民族歌圩歌唱文化,具有歌唱神圣化的典型性、原创性和独特性[8]。刘三姐歌谣的翻译要考虑到再现其外在的形式,即相对固定的弦律、五声调式、衬腔和急性变化的旋律[9]。也要再现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即“表现壮乡人民爱歌如命、乐观生活的精神”、“表现壮乡人民热爱大自然、辛勤劳动的品质”、“反映壮乡人民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反映壮乡人民善良正直、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10]。
(二)服务的伦理指的是译员从译文的使用者角度考虑,为译文使用者提供的对原文适当调整和诠释的服务。译者应该考虑翻译的功用以及译文的使用对象谁的问题。
由刘三姐歌谣向外国语言翻译的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译文目的语的特点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再次要考虑到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特点并进行必要的诠释。
(三)传意(交际)的伦理是对信息的传递。译员作为原文和译文、原作者和译文使用者交际的桥梁、联接和纽带。译员要考虑的任务是信息传递。刘三姐歌谣文化内涵、审美文化价值、中国南方稻作民族的信仰、壮族民众以歌代言、诗性思维和以歌择配婚恋习俗”[11]、“歌”的美妙韵律和旋律和 “言”的口语性和随意性美[12]。如:
志士不从二主,烈女不嫁二夫。
凭人几好妹不图,从愿辛苦过世。
莫做同林只鸟,遇难各自分开。
要做红豆平排栽,六十仍来讲笑。
译者翻译这首歌谣时要考虑以何种方式将壮族人民通过音调来进行的思想交流有效的传递给译文使用者,让使用者体会到原文的诗情画意和美妙的旋律。
(四)规范的伦理和专业责任的伦理规范是对翻译行为或译文文本的总的约束。切斯特曼将翻译规范分为对译文文本的期待规范与对译者的职业规范。专业责任的伦理认为翻译作为一种职业,应该遵循该行业的道德准则,做一名有道德、有良心、有责任心的译者。译员翻译刘三姐歌谣时应尽译者的义务和责任以及应当体现出专业水准,以体现译者的职业操守。
三、结语
切斯特曼翻译伦理的五种模式给刘三姐歌谣翻译实践带来很多启示。译员可以在翻译时进行一定的调整和诠释。在翻译标准、道德和职业上的收到一定的规范和约束,译员既有一定的自由又须有一定的“度”。
参考文献:
[1]郭琳.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刘三姐山歌翻译研究[J].语文学刊,2016(2):83.
[2]王南颖.从语用学视角看刘三姐歌词的修辞法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204.
[3]王大智.关于展开翻译伦理研究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46.
[4]许均.论翻译活动的三个层面[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49.
[5]陈振东.翻译的伦理切斯特曼的五大伦理模式[J].国外理论动态,2010(3):86.
[6][9]罗相巧.广西宜州一带刘三姐歌谣的艺术特色和演唱魅力[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58.
[7]陈振东.翻译的伦理:切斯特曼的五大伦理模式[J].国外理论动态,2010(3):85.
[8]韦杨波.“刘三姐歌谣”考辨——兼谈作为非遗的“刘三姐歌谣”的保护与传承[J].河池学院学报,2014(1):55.
[10]彭年冬.刘三姐歌谣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与保护[J].当代图书馆,2015(4):67-68.
[11]黄桂秋.刘三姐歌谣的文化阐释[J].钦州学院学报,2012(5):17.
[12]罗相巧.刘三姐歌谣的审美文化内涵[J].贵州大学学报,2012(1):107.
关键词:切斯特曼伦理模式;刘三姐歌谣;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刘三姐歌谣”是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岭南珠江流域文化产物。当前学术界鲜有对刘三姐歌谣翻译的研究。郭林认为刘三姐山歌文化可以增进睦邻友好的国际关系,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发展[1]。有学者从语用学的视角研究刘三姐歌词的修辞法译[2]。本文从翻译伦理的视角进行探究,因为翻译伦理是翻译活动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翻译伦理和切斯特曼的五大伦理模式
“翻译伦理”概念最早是由法国当代翻译理论家、翻译家、哲学家安托瓦纳·贝尔曼于1984年初提出。然而翻译理论家的伦理主张与社会相脱节,大量的翻译实践依然缺乏伦理思想的指导,因而应针对各种形态的翻译活动,去探讨译者的伦理[3]。因为翻译活动的全过程“无不受到‘该怎么译’这一道德层面的约束和影响”[4]。其中切斯特曼提出翻译伦理的五大伦理模式,即再现的伦理、服务的伦理、传意的伦理、规范的伦理和专业责任的伦理,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5],对于刘三姐歌谣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切斯特曼的五大伦理模式视角指导下的刘三姐歌谣翻译
(一)再现的伦理主张译文必须再现原文、再现作者的意图、原文的文化
歌谣既包含劳动人民创作的民歌民谣, 又包含专业人员根据当地民歌特点创作的民族歌曲,有关刘三姐传说最早见于南宋,明清以来,有关刘三姐的传说与歌谣文献记载很多[6]。刘三姐歌谣翻译是一个复杂交错的翻译动态过程, 译员很难做到完全摆脱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 也很难将自己的思想完全和原文作者重合[7]。译者的任务是真实的、艺术的再现刘三姐歌谣和刘三姐,保持刘三姐歌谣这一岭南珠江流域涉及壮、汉、瑶、苗、仫佬、毛南等民族歌圩歌唱文化,具有歌唱神圣化的典型性、原创性和独特性[8]。刘三姐歌谣的翻译要考虑到再现其外在的形式,即相对固定的弦律、五声调式、衬腔和急性变化的旋律[9]。也要再现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即“表现壮乡人民爱歌如命、乐观生活的精神”、“表现壮乡人民热爱大自然、辛勤劳动的品质”、“反映壮乡人民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反映壮乡人民善良正直、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10]。
(二)服务的伦理指的是译员从译文的使用者角度考虑,为译文使用者提供的对原文适当调整和诠释的服务。译者应该考虑翻译的功用以及译文的使用对象谁的问题。
由刘三姐歌谣向外国语言翻译的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译文目的语的特点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再次要考虑到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特点并进行必要的诠释。
(三)传意(交际)的伦理是对信息的传递。译员作为原文和译文、原作者和译文使用者交际的桥梁、联接和纽带。译员要考虑的任务是信息传递。刘三姐歌谣文化内涵、审美文化价值、中国南方稻作民族的信仰、壮族民众以歌代言、诗性思维和以歌择配婚恋习俗”[11]、“歌”的美妙韵律和旋律和 “言”的口语性和随意性美[12]。如:
志士不从二主,烈女不嫁二夫。
凭人几好妹不图,从愿辛苦过世。
莫做同林只鸟,遇难各自分开。
要做红豆平排栽,六十仍来讲笑。
译者翻译这首歌谣时要考虑以何种方式将壮族人民通过音调来进行的思想交流有效的传递给译文使用者,让使用者体会到原文的诗情画意和美妙的旋律。
(四)规范的伦理和专业责任的伦理规范是对翻译行为或译文文本的总的约束。切斯特曼将翻译规范分为对译文文本的期待规范与对译者的职业规范。专业责任的伦理认为翻译作为一种职业,应该遵循该行业的道德准则,做一名有道德、有良心、有责任心的译者。译员翻译刘三姐歌谣时应尽译者的义务和责任以及应当体现出专业水准,以体现译者的职业操守。
三、结语
切斯特曼翻译伦理的五种模式给刘三姐歌谣翻译实践带来很多启示。译员可以在翻译时进行一定的调整和诠释。在翻译标准、道德和职业上的收到一定的规范和约束,译员既有一定的自由又须有一定的“度”。
参考文献:
[1]郭琳.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刘三姐山歌翻译研究[J].语文学刊,2016(2):83.
[2]王南颖.从语用学视角看刘三姐歌词的修辞法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204.
[3]王大智.关于展开翻译伦理研究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46.
[4]许均.论翻译活动的三个层面[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49.
[5]陈振东.翻译的伦理切斯特曼的五大伦理模式[J].国外理论动态,2010(3):86.
[6][9]罗相巧.广西宜州一带刘三姐歌谣的艺术特色和演唱魅力[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58.
[7]陈振东.翻译的伦理:切斯特曼的五大伦理模式[J].国外理论动态,2010(3):85.
[8]韦杨波.“刘三姐歌谣”考辨——兼谈作为非遗的“刘三姐歌谣”的保护与传承[J].河池学院学报,2014(1):55.
[10]彭年冬.刘三姐歌谣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与保护[J].当代图书馆,2015(4):67-68.
[11]黄桂秋.刘三姐歌谣的文化阐释[J].钦州学院学报,2012(5):17.
[12]罗相巧.刘三姐歌谣的审美文化内涵[J].贵州大学学报,201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