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的道德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无疑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这必须要有崇高的师德作为保障。
关键词:职业道德;师德;课堂教学
德为师之魂。师德就是从教道德,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质。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贯提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他曾说:“教师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他也曾十分中肯地告诫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由此可见,为人师表已成为教师共同遵守的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
教师的道德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因此,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无疑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创设这样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把握好“激情度”的调控、教学语言的组织和提问的技巧三个要素。而要做到以上几点,都必须要有崇高的师德作为保证。
一、“激情度”的调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激情,急于传授知识,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冷漠的态度,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然而,若激情过盛,又会使愉悦的气氛流于形式。”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教师的主动教学激情,就不会有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好激情的调控:一是自我调控,二是对学生的调控。
1.教师自我激情的调控
课堂教学氛围首先决定于教师的激情。若教师表情冷漠、呆板、情绪低落,学生的求知欲就会烟消云散,课堂如一潭死水。无声无息之后,一无所得,如何谈课堂教学质量。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进入课堂,必须容光焕发、面带笑容、充满激情,始终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学科、对学生的爱,以感染学生的情绪,唤起他们对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上进、求知的激情,营造和谐、热烈的氛围,使学生高效地学习。当然,教师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决不能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中去,教师要以敬业精神及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战胜自我,调控自己的情感,将一切烦事置于课堂之外。
2.对学生激情的调控
学生的情绪会随着知识的难易程度而发生变化,知识点的难易与学生的激情度成反比。因此,教师要很好地调控学生的情绪,必须在课前研究好学生、吃透教材,把握知识点的难度,设计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以调动起学生的激情,即把好备课这一关。
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用情绪去感染学生,巧妙运用语言、适当的提问及其他辅助手段调节学生的情绪。对于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始终处于平和的心态,心平气和地去学习,探讨每个知识点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地探求新知识。对于难度小或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使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语言的组织
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参与程度。如果教师讲课平铺直叙、没有激情、没有活力,学生就会昏昏沉沉,课堂也会变得死板、沉闷。相反,教师的语言流畅自然、绘声绘色、形象直观,则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从而主动地参与到求知和学习过程当中。
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也不失为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但是,流畅自然、富于激情、组织严密的教学语言并不是脱口而出的,它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有极大的耐心,仔细斟酌,反复酝酿。同时,它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的行为、语言评价都应该理解、鼓励与表扬。从激励学生参与、调控课堂气氛的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语言应直观形象、简洁明了。
三、提问的技巧
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欲的教学氛围,不仅只追求形式的热烈。活跃应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主动性和能动性为主。要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些都是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因素。若问得恰当,能引导学生参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师生情感交流,达到最终和谐的效果。若问得突兀,学生则不知所问。若问得难,学生不去思考,则出现自问自答式。若问得过于简单,学生冲口而出,不假思索,则问题设置失败。因此,提问恰当好处是营造融洽课堂氛围的关键,同样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不管怎样,在课堂上,学生无法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仍是时有发生。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必须要有极大的耐心,同时还应鼓励他们,相信他们,帮助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设最佳课堂教学氛围是根本。而创设最佳课堂教学氛围的关键需要有崇高的师德。因此,当代教育要求教师在充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的同时,必须要大力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建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道德;师德;课堂教学
德为师之魂。师德就是从教道德,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质。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贯提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他曾说:“教师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他也曾十分中肯地告诫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由此可见,为人师表已成为教师共同遵守的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
教师的道德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因此,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无疑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创设这样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把握好“激情度”的调控、教学语言的组织和提问的技巧三个要素。而要做到以上几点,都必须要有崇高的师德作为保证。
一、“激情度”的调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激情,急于传授知识,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冷漠的态度,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然而,若激情过盛,又会使愉悦的气氛流于形式。”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教师的主动教学激情,就不会有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好激情的调控:一是自我调控,二是对学生的调控。
1.教师自我激情的调控
课堂教学氛围首先决定于教师的激情。若教师表情冷漠、呆板、情绪低落,学生的求知欲就会烟消云散,课堂如一潭死水。无声无息之后,一无所得,如何谈课堂教学质量。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进入课堂,必须容光焕发、面带笑容、充满激情,始终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学科、对学生的爱,以感染学生的情绪,唤起他们对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上进、求知的激情,营造和谐、热烈的氛围,使学生高效地学习。当然,教师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决不能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中去,教师要以敬业精神及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战胜自我,调控自己的情感,将一切烦事置于课堂之外。
2.对学生激情的调控
学生的情绪会随着知识的难易程度而发生变化,知识点的难易与学生的激情度成反比。因此,教师要很好地调控学生的情绪,必须在课前研究好学生、吃透教材,把握知识点的难度,设计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以调动起学生的激情,即把好备课这一关。
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用情绪去感染学生,巧妙运用语言、适当的提问及其他辅助手段调节学生的情绪。对于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始终处于平和的心态,心平气和地去学习,探讨每个知识点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地探求新知识。对于难度小或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使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语言的组织
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参与程度。如果教师讲课平铺直叙、没有激情、没有活力,学生就会昏昏沉沉,课堂也会变得死板、沉闷。相反,教师的语言流畅自然、绘声绘色、形象直观,则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从而主动地参与到求知和学习过程当中。
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也不失为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但是,流畅自然、富于激情、组织严密的教学语言并不是脱口而出的,它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有极大的耐心,仔细斟酌,反复酝酿。同时,它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的行为、语言评价都应该理解、鼓励与表扬。从激励学生参与、调控课堂气氛的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语言应直观形象、简洁明了。
三、提问的技巧
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欲的教学氛围,不仅只追求形式的热烈。活跃应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主动性和能动性为主。要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些都是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因素。若问得恰当,能引导学生参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师生情感交流,达到最终和谐的效果。若问得突兀,学生则不知所问。若问得难,学生不去思考,则出现自问自答式。若问得过于简单,学生冲口而出,不假思索,则问题设置失败。因此,提问恰当好处是营造融洽课堂氛围的关键,同样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不管怎样,在课堂上,学生无法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仍是时有发生。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必须要有极大的耐心,同时还应鼓励他们,相信他们,帮助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设最佳课堂教学氛围是根本。而创设最佳课堂教学氛围的关键需要有崇高的师德。因此,当代教育要求教师在充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的同时,必须要大力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建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