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027
临床资料
2008~2009年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50~72岁,平均65岁。单侧血肿4例,双侧血肿2例,偏瘫4例,智力迟钝1例,视力减退1例,脑中线结构移位<1.0cm,移位1.0~3.0cm 3例。
结 果
6例患者均经微创钻孔引流术(BHID),1例术后头痛、呕吐、烦燥加重,肢体轻瘫无改变,术后1天复查CT发现,硬膜外血肿。1例术后自觉症状减轻,但肌力未恢复至正常,术后五天发现硬膜下血肿。3例治愈出院,30~50天后同侧肢体无力。1例智力迟钝加重再次住院,CT示慢性硬膜下血肿。4例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2例再次行BHID,均痊愈。
讨 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原因:头部外伤、高血压、年龄因素,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局部凝血障碍导致包膜出血是转化的重要因素。老年人易发生原因:①老年性脑萎缩使珠网膜下腔空间增大,脑在颅腔内活动度增大;②脑血管脆性增加,使血管容易断裂。
CSDH行BHID后,再发血肿的原因:①原血肿清除不彻底,残留多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使血肿内膜缓慢持续出血再次形成CSDH;②手术过程插入导管方法,导管穿过血肿内膜损伤皮层小血管引起出血,形成硬膜下血肿;③巨大CSDH 手术时,血肿液清除过快,颅内压骤减,使脑组织快速复位,可引起对侧桥静脉的撕裂,而发生对侧硬膜下血肿;④颅骨钻孔缘及硬脑膜下血肿处理不妥当,血肿渗入硬膜外,形成硬膜外血肿;⑤血肿清除过快,颅内压骤降,硬脑膜塌陷致使硬脑膜与颅骨内板之间的小血管撕裂,形成硬膜外血肿。
预防再发血肿的方法,体会有以下几点:①术中准确定位,避免靠近血肿边缘钻孔及切开硬脑膜,要妥善止血,必要时吊悬硬脑膜;②引流管宜细、软、韧性好,骨孔处可咬斜形骨槽,便于置管,动作应轻柔,缓慢引流血肿,使颅内压逐层下降,术后颅内积气主要集中在额叶,故引流管的放置一定要兼顾排出额部的积气;③冲洗血肿时,要足量,不能用力过猛,尽可能将血肿清除干净并排出气体;④牢固固定引流管,避免病人头部活动引起引流管移动;⑤术后去枕平卧,下肢抬高20°~30°,每日输液量2000~2500ml,以生理盐水为主,增加血容量及颅内静脉压,促进脑组织膨胀,减少血肿残腔⑥术后及时复查CT,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延误治疗。
临床资料
2008~2009年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50~72岁,平均65岁。单侧血肿4例,双侧血肿2例,偏瘫4例,智力迟钝1例,视力减退1例,脑中线结构移位<1.0cm,移位1.0~3.0cm 3例。
结 果
6例患者均经微创钻孔引流术(BHID),1例术后头痛、呕吐、烦燥加重,肢体轻瘫无改变,术后1天复查CT发现,硬膜外血肿。1例术后自觉症状减轻,但肌力未恢复至正常,术后五天发现硬膜下血肿。3例治愈出院,30~50天后同侧肢体无力。1例智力迟钝加重再次住院,CT示慢性硬膜下血肿。4例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2例再次行BHID,均痊愈。
讨 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原因:头部外伤、高血压、年龄因素,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局部凝血障碍导致包膜出血是转化的重要因素。老年人易发生原因:①老年性脑萎缩使珠网膜下腔空间增大,脑在颅腔内活动度增大;②脑血管脆性增加,使血管容易断裂。
CSDH行BHID后,再发血肿的原因:①原血肿清除不彻底,残留多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使血肿内膜缓慢持续出血再次形成CSDH;②手术过程插入导管方法,导管穿过血肿内膜损伤皮层小血管引起出血,形成硬膜下血肿;③巨大CSDH 手术时,血肿液清除过快,颅内压骤减,使脑组织快速复位,可引起对侧桥静脉的撕裂,而发生对侧硬膜下血肿;④颅骨钻孔缘及硬脑膜下血肿处理不妥当,血肿渗入硬膜外,形成硬膜外血肿;⑤血肿清除过快,颅内压骤降,硬脑膜塌陷致使硬脑膜与颅骨内板之间的小血管撕裂,形成硬膜外血肿。
预防再发血肿的方法,体会有以下几点:①术中准确定位,避免靠近血肿边缘钻孔及切开硬脑膜,要妥善止血,必要时吊悬硬脑膜;②引流管宜细、软、韧性好,骨孔处可咬斜形骨槽,便于置管,动作应轻柔,缓慢引流血肿,使颅内压逐层下降,术后颅内积气主要集中在额叶,故引流管的放置一定要兼顾排出额部的积气;③冲洗血肿时,要足量,不能用力过猛,尽可能将血肿清除干净并排出气体;④牢固固定引流管,避免病人头部活动引起引流管移动;⑤术后去枕平卧,下肢抬高20°~30°,每日输液量2000~2500ml,以生理盐水为主,增加血容量及颅内静脉压,促进脑组织膨胀,减少血肿残腔⑥术后及时复查CT,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