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鄱阳湖水质现状和流域水土流失问题,分析了引起鄱阳湖环境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鄱阳湖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水质污染 生态破坏 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363-2
鄱阳湖流域位于长江中下游交界处南岸, 跨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和湖南等6 省, 总面积16.22 万km2,本流域东、西、南群山环抱, 中部丘陵广布, 盆地纷杂其间, 北部平原坦荡; 赣、抚、信、修、饶等“五河”及其支流切割山地, 连接各个丘陵、盆地, 注入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 并经湖口与长江相通。注入鄱阳湖的“五河”中, 集水面积以赣江最大, 是长江的八大支流之一。
1鄱阳湖水质现状
鄱阳湖水的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钾钠型和重碳酸钙盐型水两种。目前水质主要受下列物质的污染:DO: 年均值为7.74mg/L符合国家地面水水质标准(4 mg/L),接近我国湖泊I 级清洁水的标准,但DO 的季节变化明显, 枯水期全湖水中DO 含量较高,最高达14.1 mg/L全湖均值也达10.83 mg/L, 符合湖泊I 级水标准; 丰水期最高为8.0 mg/L, 最低为5.5 mg/L,均值为6.62mg/L;平水期最高为7.8 mg/L, 最低为6.3 mg/L,均值为7.04 mg/L[1]。从此可看出,各水期湖中水质均处于E 级之间,属清洁、较清洁水[2]。重金属元素:经对湖水中的Cu、Zn、Cr、Hg 等4 种重金属,取湖水原水、过滤水进行检测结果, 水质已存在重金属元素的污染,但目前仅限于局部范围,Cu、Zn 在洪、丰水期,高浓度区分布在昌江与乐安河交汇后的饶河入湖口一带。若按日本湖沼氮、磷标准衡量, 鄱湖水质中总含沙量在平水期已超过4 级标准约20 倍, 丰水期则超过近1 倍, 枯水期未超标;总磷含量在平水期超标1 倍, 枯、丰水期超标近1 倍。从此可知, 该湖总氮、磷含量已达一定水平,应引起重视,目前属中营养化类型[3]。有毒有害物质:目前水质受下列物质污染:酚在丰、枯水期检出率和超标率均较高,最高检出值达0.04 mg/L,均值为0.016 mg/L,超过渔业用水标准的22 倍,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氰化物在湖水中大多测点含量低于渔业用水标准,最大检出值为0.038 mg/L,油类在丰、枯水期检出值均不高、均未超标,但平水期超标率达78%[4]。
2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状况
由于人类长期对鄱阳湖流域植被的破坏,目前鄱阳湖流域的环境问题还表现为水土流失。鄱阳湖流域历史上森林茂密, 山清水秀, 但因长期以来人类活动对森林- 地形- 母岩类型的破坏,乱砍滥伐、顺坡耕作、陡坡开荒、开矿、修路、房地产开发等,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建国初水土流失面积为110 万hm2,从建国初到1983 年,本流域森林覆盖率从39. 5%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33. 1% [3]。
3鄱阳湖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3.1工农业污染排放
由于许多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 管理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设备陈旧,“三废”排放量剧增。仅赣江水系年接纳废水就达5340万t。此外,由于农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残毒对土地的污染率为24.09%。本流域虽然已关停了“十五小”企业,但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还很不够。1995年全流域仅工矿企业排放废水3.76 亿t,而达标率不到47%,这些废水最终排入鄱阳湖,污染成分主要为挥发酚、化学耗氧量(COD)、生化耗氧量(BOD) [6]。鄱阳湖流域尤其是江河源头地区的水环境问题正严重制约本流域社会经济发展。
3.2生态破坏
鄱阳湖湖区河道无序采砂活动猖獗,破坏了渔业产卵场所,大量的渔业水域被挤占、破坏。据2013~2014年鄱阳县对湖区部分采砂区域的调查,在短短5km的黄沙港,就密集了50多艘采砂和运砂船,一些水域每平方公里密布着10艘采砂和运砂船;湖区采砂船挖砂深度可达30多m,而采砂区域湖水的透明度几乎为零,彻底破坏了湖底原生生态,严重破坏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和鱼类赖以生存的食物链,并且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起来将是十分漫长而困难的过程。
3.3保障措施不健全
首先,法制不健全。,鄱阳湖水资源保护法的制定滞后于管理。法制不健全,不严格。全省已设21处湿地自然保护区,但在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时,往往各行业、各部门意见不统一,各行其是,缺乏一盘棋的思想,也缺乏管理工作的依据。
其次,管理不完善。鄱阳湖水资源的管理处于无序状态,缺乏统一的湖泊流域水资源决策与管理机制。鄱阳湖沿湖的11县、市,加上目前的共青城开发区,行政上隶属5个市,而业务上又分属不同的厅、局管理,虽有分工,但协作上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加之业务的局限,不仅不能达到合理开发和保护之目的,相反产生很多的弊病,甚至对鄱阳湖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国内外成功的经验表明,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需要有一个综合协调管理的机构和完善的管理体制。
4鄱阳湖流域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为了实现鄱阳湖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完善管理体制,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将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各种有效手段,加强对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督管理,减少对鄱阳湖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为此,针对鄱阳湖水资源的现状,结合鄱阳湖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
4.1退田还湖,恢复植被
一方面应抓紧实施“退田还湖”,将以前人工围筑的堤内农田恢复原来的湿地状态,以有效增加鄱阳湖的水域面积。
另一方面要加快鄱阳湖周边地区的森林植被恢复进度,以减少水土流失。鄱阳湖周边地区为了巩固鄱阳湖流域完整的森林防护体系,有必要在湖区周边地区宜林土地上最大限度地发展防护林、经济林和人工用材林(力争湖区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 4.2控制水质污染,加大水污染防治资金的投资力度
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入湖河流污染物的排放。严格控制五河特别是赣江南支、乐安河上游沿岸厂矿的废水排放,减轻有机物及重金属的污染,加强湖岸周围经济环境的管理,沿湖5km以内的企业排放的污水必须达到国家地表水四类标准,对违法排污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对沿湖拟建项目严格执行国家“三同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另一方面要加强沿湖及湖内污染治理。随着近年来5河及周边地区地表径流排污量的增大,鄱阳湖的富营养化程度正在向中度阶段发展,重金属污染也日益严重,仅靠湖区的自净能力难以保证其良好的水质。因此需采用人工措施提高湿地的生物修复功能。种植去污植物则是经济又有效的办法。国内学者已发现了多种有很强吸收污染物能力的植物,这些植物大部分都易于栽种,生命力强,且有一定经济价值。如风车草、宽叶香蒲等植物,对去除污水中的N、P、COD、BOD及重金属有很好的效果[7]。还可借鉴国外经验,实施一些环境保护工程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水体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发展生态经济,全面推广循环经济的清洁生产技术,提升当地经济运行的生态质量,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要建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体系,使工业、农业和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4.3完善保障体系
首先,健全法制。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是有效保护鄱阳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也是鄱阳湖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目前,需要针对鄱阳湖水资源问题,抓紧制定鄱阳湖水资源保护行动计划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现有的法律法规中与鄱阳湖水资源保护相抵触的条文进行修改,使鄱阳湖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走上法制的轨道,保证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当前,应针对鄱阳湖水资源管理的现状,组织有关力量,制定和完善“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以规范鄱阳湖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8]。
其次,加强管理。鄱阳湖面积较大,跨越11个县、市,存在流域水资源多部门分管、多同级行政区域分割的分散状况,历来管理难度很大。对鄱阳湖的资源管理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既要确保政令统一,又要依靠沿湖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管理体制务必要统分结合。应借鉴国外大江大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保护的成功经验,建立高效、权威并具有科学运行机制的流域管理机构,强化对流域的宏观调控和重大决策权力,实行流域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统一管理。确立鄱阳湖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行政新关系。湖区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要认真贯彻执行新的《渔业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产资源保护条例》、《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江西省政府颁布的《关于制止酷渔滥捕,保护增殖鄱阳湖渔业资源的命令》[9]。继续在鄱阳湖部分水域实施春季禁渔和冬季休渔制度。全面实施捕捞许可证制度,努力降低捕捞强度。加大湖区管理投入,严厉打击酷渔滥捕、无序采砂等严重危害水生生物的行为。
再次,开展宣传教育。《21世纪议程》中指出:“环境教育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可以使公众根据所接受的环境教育,采取简单的措施来管理和控制自己的环境”。湖泊水资源短缺、污染等问题的解决,需要公众广泛参与。加强环境教育,向公众宣传湖泊水资源的价值及其在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对湖泊水资源、湖泊生态系统价值的认识,才有可能使公众自觉参与到湖泊水资源保护活动中,在湖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三R”环节,即reduce (节约) 、reuse (再利用) 、recycle(再循环) 中发挥积极作用[10]。为此,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在地方,特别是在沿湖乡、镇设专职技术员,组织周边群众学习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知识与技能,唤醒民众的保护意识,才能达到真正保护鄱阳湖水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义虎. 关于鄱阳湖资源深度开发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J ]. 江西水产科技, 2004,1 : 2~7.
[2]黄国勤,王小鸿. 论鄱阳湖农业可持续发展[ J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 11~14.
[3]马逸麟. 鄱阳湖湿地的保护与利用[ J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4: 66~67.
[4]陶其辉. 鄱阳湖区渔业管理和发展的思考[ J ]. 江西水产科技,2001,1: 6~8.
[5]马逸麟,梅丽辉. 鄱阳湖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J ].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3, 14 (3) : 31~35.
[6]钱新娥,王亚民等. 鄱阳湖渔业资源现状及其环境监测[ J ]. 水生生物学报, 2002, 26 (6) : 612~617.
[7]夏雨,蔡哲. 利用湿地对鄱阳湖水环境生物修复的探讨[ J ]. 江西科学, 2004, 22 ,4 : 297~300.
[8]李淑英, 黄秋萍,兰美华,等. 江西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J ]. 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 (1) : 74~79.
[9]陈谊,李美菊. 鄱阳湖区域生态安全浅析[ J ]. 江西化工, 2004,4 : 58~60.
[10]李日志.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J ]. 江西农业学报, 2004,16(2) : 25~32.
[作者简介]任燕华(1985~),女,2008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地理教学。
[关键词]水质污染 生态破坏 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363-2
鄱阳湖流域位于长江中下游交界处南岸, 跨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和湖南等6 省, 总面积16.22 万km2,本流域东、西、南群山环抱, 中部丘陵广布, 盆地纷杂其间, 北部平原坦荡; 赣、抚、信、修、饶等“五河”及其支流切割山地, 连接各个丘陵、盆地, 注入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 并经湖口与长江相通。注入鄱阳湖的“五河”中, 集水面积以赣江最大, 是长江的八大支流之一。
1鄱阳湖水质现状
鄱阳湖水的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钾钠型和重碳酸钙盐型水两种。目前水质主要受下列物质的污染:DO: 年均值为7.74mg/L符合国家地面水水质标准(4 mg/L),接近我国湖泊I 级清洁水的标准,但DO 的季节变化明显, 枯水期全湖水中DO 含量较高,最高达14.1 mg/L全湖均值也达10.83 mg/L, 符合湖泊I 级水标准; 丰水期最高为8.0 mg/L, 最低为5.5 mg/L,均值为6.62mg/L;平水期最高为7.8 mg/L, 最低为6.3 mg/L,均值为7.04 mg/L[1]。从此可看出,各水期湖中水质均处于E 级之间,属清洁、较清洁水[2]。重金属元素:经对湖水中的Cu、Zn、Cr、Hg 等4 种重金属,取湖水原水、过滤水进行检测结果, 水质已存在重金属元素的污染,但目前仅限于局部范围,Cu、Zn 在洪、丰水期,高浓度区分布在昌江与乐安河交汇后的饶河入湖口一带。若按日本湖沼氮、磷标准衡量, 鄱湖水质中总含沙量在平水期已超过4 级标准约20 倍, 丰水期则超过近1 倍, 枯水期未超标;总磷含量在平水期超标1 倍, 枯、丰水期超标近1 倍。从此可知, 该湖总氮、磷含量已达一定水平,应引起重视,目前属中营养化类型[3]。有毒有害物质:目前水质受下列物质污染:酚在丰、枯水期检出率和超标率均较高,最高检出值达0.04 mg/L,均值为0.016 mg/L,超过渔业用水标准的22 倍,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氰化物在湖水中大多测点含量低于渔业用水标准,最大检出值为0.038 mg/L,油类在丰、枯水期检出值均不高、均未超标,但平水期超标率达78%[4]。
2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状况
由于人类长期对鄱阳湖流域植被的破坏,目前鄱阳湖流域的环境问题还表现为水土流失。鄱阳湖流域历史上森林茂密, 山清水秀, 但因长期以来人类活动对森林- 地形- 母岩类型的破坏,乱砍滥伐、顺坡耕作、陡坡开荒、开矿、修路、房地产开发等,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建国初水土流失面积为110 万hm2,从建国初到1983 年,本流域森林覆盖率从39. 5%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33. 1% [3]。
3鄱阳湖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3.1工农业污染排放
由于许多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 管理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设备陈旧,“三废”排放量剧增。仅赣江水系年接纳废水就达5340万t。此外,由于农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残毒对土地的污染率为24.09%。本流域虽然已关停了“十五小”企业,但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还很不够。1995年全流域仅工矿企业排放废水3.76 亿t,而达标率不到47%,这些废水最终排入鄱阳湖,污染成分主要为挥发酚、化学耗氧量(COD)、生化耗氧量(BOD) [6]。鄱阳湖流域尤其是江河源头地区的水环境问题正严重制约本流域社会经济发展。
3.2生态破坏
鄱阳湖湖区河道无序采砂活动猖獗,破坏了渔业产卵场所,大量的渔业水域被挤占、破坏。据2013~2014年鄱阳县对湖区部分采砂区域的调查,在短短5km的黄沙港,就密集了50多艘采砂和运砂船,一些水域每平方公里密布着10艘采砂和运砂船;湖区采砂船挖砂深度可达30多m,而采砂区域湖水的透明度几乎为零,彻底破坏了湖底原生生态,严重破坏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和鱼类赖以生存的食物链,并且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起来将是十分漫长而困难的过程。
3.3保障措施不健全
首先,法制不健全。,鄱阳湖水资源保护法的制定滞后于管理。法制不健全,不严格。全省已设21处湿地自然保护区,但在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时,往往各行业、各部门意见不统一,各行其是,缺乏一盘棋的思想,也缺乏管理工作的依据。
其次,管理不完善。鄱阳湖水资源的管理处于无序状态,缺乏统一的湖泊流域水资源决策与管理机制。鄱阳湖沿湖的11县、市,加上目前的共青城开发区,行政上隶属5个市,而业务上又分属不同的厅、局管理,虽有分工,但协作上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加之业务的局限,不仅不能达到合理开发和保护之目的,相反产生很多的弊病,甚至对鄱阳湖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国内外成功的经验表明,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需要有一个综合协调管理的机构和完善的管理体制。
4鄱阳湖流域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为了实现鄱阳湖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完善管理体制,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将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各种有效手段,加强对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督管理,减少对鄱阳湖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为此,针对鄱阳湖水资源的现状,结合鄱阳湖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
4.1退田还湖,恢复植被
一方面应抓紧实施“退田还湖”,将以前人工围筑的堤内农田恢复原来的湿地状态,以有效增加鄱阳湖的水域面积。
另一方面要加快鄱阳湖周边地区的森林植被恢复进度,以减少水土流失。鄱阳湖周边地区为了巩固鄱阳湖流域完整的森林防护体系,有必要在湖区周边地区宜林土地上最大限度地发展防护林、经济林和人工用材林(力争湖区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 4.2控制水质污染,加大水污染防治资金的投资力度
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入湖河流污染物的排放。严格控制五河特别是赣江南支、乐安河上游沿岸厂矿的废水排放,减轻有机物及重金属的污染,加强湖岸周围经济环境的管理,沿湖5km以内的企业排放的污水必须达到国家地表水四类标准,对违法排污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对沿湖拟建项目严格执行国家“三同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另一方面要加强沿湖及湖内污染治理。随着近年来5河及周边地区地表径流排污量的增大,鄱阳湖的富营养化程度正在向中度阶段发展,重金属污染也日益严重,仅靠湖区的自净能力难以保证其良好的水质。因此需采用人工措施提高湿地的生物修复功能。种植去污植物则是经济又有效的办法。国内学者已发现了多种有很强吸收污染物能力的植物,这些植物大部分都易于栽种,生命力强,且有一定经济价值。如风车草、宽叶香蒲等植物,对去除污水中的N、P、COD、BOD及重金属有很好的效果[7]。还可借鉴国外经验,实施一些环境保护工程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水体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发展生态经济,全面推广循环经济的清洁生产技术,提升当地经济运行的生态质量,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要建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体系,使工业、农业和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4.3完善保障体系
首先,健全法制。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是有效保护鄱阳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也是鄱阳湖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目前,需要针对鄱阳湖水资源问题,抓紧制定鄱阳湖水资源保护行动计划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现有的法律法规中与鄱阳湖水资源保护相抵触的条文进行修改,使鄱阳湖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走上法制的轨道,保证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当前,应针对鄱阳湖水资源管理的现状,组织有关力量,制定和完善“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以规范鄱阳湖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8]。
其次,加强管理。鄱阳湖面积较大,跨越11个县、市,存在流域水资源多部门分管、多同级行政区域分割的分散状况,历来管理难度很大。对鄱阳湖的资源管理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既要确保政令统一,又要依靠沿湖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管理体制务必要统分结合。应借鉴国外大江大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保护的成功经验,建立高效、权威并具有科学运行机制的流域管理机构,强化对流域的宏观调控和重大决策权力,实行流域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统一管理。确立鄱阳湖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行政新关系。湖区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要认真贯彻执行新的《渔业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产资源保护条例》、《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江西省政府颁布的《关于制止酷渔滥捕,保护增殖鄱阳湖渔业资源的命令》[9]。继续在鄱阳湖部分水域实施春季禁渔和冬季休渔制度。全面实施捕捞许可证制度,努力降低捕捞强度。加大湖区管理投入,严厉打击酷渔滥捕、无序采砂等严重危害水生生物的行为。
再次,开展宣传教育。《21世纪议程》中指出:“环境教育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可以使公众根据所接受的环境教育,采取简单的措施来管理和控制自己的环境”。湖泊水资源短缺、污染等问题的解决,需要公众广泛参与。加强环境教育,向公众宣传湖泊水资源的价值及其在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对湖泊水资源、湖泊生态系统价值的认识,才有可能使公众自觉参与到湖泊水资源保护活动中,在湖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三R”环节,即reduce (节约) 、reuse (再利用) 、recycle(再循环) 中发挥积极作用[10]。为此,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在地方,特别是在沿湖乡、镇设专职技术员,组织周边群众学习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知识与技能,唤醒民众的保护意识,才能达到真正保护鄱阳湖水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义虎. 关于鄱阳湖资源深度开发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J ]. 江西水产科技, 2004,1 : 2~7.
[2]黄国勤,王小鸿. 论鄱阳湖农业可持续发展[ J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 11~14.
[3]马逸麟. 鄱阳湖湿地的保护与利用[ J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4: 66~67.
[4]陶其辉. 鄱阳湖区渔业管理和发展的思考[ J ]. 江西水产科技,2001,1: 6~8.
[5]马逸麟,梅丽辉. 鄱阳湖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J ].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3, 14 (3) : 31~35.
[6]钱新娥,王亚民等. 鄱阳湖渔业资源现状及其环境监测[ J ]. 水生生物学报, 2002, 26 (6) : 612~617.
[7]夏雨,蔡哲. 利用湿地对鄱阳湖水环境生物修复的探讨[ J ]. 江西科学, 2004, 22 ,4 : 297~300.
[8]李淑英, 黄秋萍,兰美华,等. 江西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J ]. 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 (1) : 74~79.
[9]陈谊,李美菊. 鄱阳湖区域生态安全浅析[ J ]. 江西化工, 2004,4 : 58~60.
[10]李日志.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J ]. 江西农业学报, 2004,16(2) : 25~32.
[作者简介]任燕华(1985~),女,2008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