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规模最大的华文书展香港书展,在台风黑雨中降下帷幕。23年来,每届入场人次屡创新高,今届原本有望突破百万人次,终因飓风暴雨而一再临时闭馆,入场人数仅达90多万。700万人的香港,逛书展的竟然那么多人。有趣的是,书展揭幕前夕,一项有关香港人阅读情况的调查发现,四成香港人根本没有阅读书的习惯。
新鸿基地产委托智库组织Roundtable的成员“圆思顾问有限公司”,最近以电话访问方式,调查了800名15岁以上市民的阅读习惯。
结果显示,受访者自我评价喜欢阅读程度的平均分为4.81分(1分为最不喜欢,10分为最喜欢)对香港的阅读风气评分,为4.77分,可见受访者认为,整体社会阅读风气尚属一般。在阅读习惯方面,在过去半年曾阅读的受访者有58.2%,而没有的占41.8%。调查机构将数据推至全港,得出每名港人在过去半年平均阅读2本书,每周平均阅读1.8小时,有阅读习惯的受访者中,过去半年阅读4本书,每周平均阅读4小时。
有阅读习惯的受访者,主要在家阅读,其次是乘坐交通工具时,再其次是在图书馆;以15至24岁为主,占74%,学历是大学或以上的人占90%。最受欢迎的书是文学类;其次是心理、旅游书籍;历史传记、教育、艺术设计则是最少人偏好的书籍。此外,电子书与传统纸质印刷书分别为12.8%及87.2%。调查中,有阅读习惯的受访者认为,阅读能提升自信(57.6%),提升气质(56.9%),解决人生或生活问题(56.9%),其次是“使我更快乐”、“改变命运”,“有助结交异性”占了22.9%。
人们常说,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当下,随着数码(数字)时代到来,传统纸质阅读受到某种程度的冷遇,鼠标点击浏览冲击抚卷闻墨香的阅读。真正的阅读,是有质素的阅读,或能浸淫感情的土壤,或能开启思想的大门。是纸质阅读还是网络阅读,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这都不是问题,关键是读什么。
互联网占据了人们的生活,似乎有了更多机会和渠道去阅读。不过,数码的读网,容易浏览式、随意性、碎片化、跳跃状,这种网读习惯将令思维弱化,最终散失文化底蕴。作为一个新闻人,我每天至少花一两小时上网搜索,但实情是太多的信息已令自己头晕脑胀。
为期一周的今届香港书展,以“从香港阅读世界——读通世情,书出智能”为主题,530家来自23个国家与地区的书商参与今届文化盛会。本届香港书展走出会展,举行“文化七月‘悦读夏季’”活动,把阅读文化之旅伸延全城。书展主办方有个理念:书展只有7天展期,但阅读和文化活动,不能局限于7天。
一生从未参加过书展活动的作家白先勇,从不愿参加书展演讲,因为怕人多,他更从来不在7月来香港,因为怕天热。此次参加香港书展,他还是第一次。他说:“总算见识到了,上百万人的人潮进入书展,简直不可思议。我真高兴,看到年轻人去会展中心,那种嘉年华式的热情,去参加一个文化活动,正是香港的一种活力。或许香港书店不多,或许平日太忙,趁这个书的大云集的机会,是一种洗礼,即使去了不买书,但能接近书海,闻闻书香,亲近书总是好事,这个书展很有意义。”
相对东京、首尔和台北地铁不少人手一书,在香港地铁看到的,永远是玩手机的远比读书的多。不过,欣慰的是,据刚刚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香港每年人均在公共图书馆的借书率为8本,数字可媲美其他世界级大都市。在香港,我喜欢在周末,去古迹荃湾三栋屋对面小巷,在露天茶餐厅大树下阅读;或者周末去黄金海岸,躺在沙滩上伴着海风阅读。静心阅读,是一种菁华滋养。
新鸿基地产委托智库组织Roundtable的成员“圆思顾问有限公司”,最近以电话访问方式,调查了800名15岁以上市民的阅读习惯。
结果显示,受访者自我评价喜欢阅读程度的平均分为4.81分(1分为最不喜欢,10分为最喜欢)对香港的阅读风气评分,为4.77分,可见受访者认为,整体社会阅读风气尚属一般。在阅读习惯方面,在过去半年曾阅读的受访者有58.2%,而没有的占41.8%。调查机构将数据推至全港,得出每名港人在过去半年平均阅读2本书,每周平均阅读1.8小时,有阅读习惯的受访者中,过去半年阅读4本书,每周平均阅读4小时。
有阅读习惯的受访者,主要在家阅读,其次是乘坐交通工具时,再其次是在图书馆;以15至24岁为主,占74%,学历是大学或以上的人占90%。最受欢迎的书是文学类;其次是心理、旅游书籍;历史传记、教育、艺术设计则是最少人偏好的书籍。此外,电子书与传统纸质印刷书分别为12.8%及87.2%。调查中,有阅读习惯的受访者认为,阅读能提升自信(57.6%),提升气质(56.9%),解决人生或生活问题(56.9%),其次是“使我更快乐”、“改变命运”,“有助结交异性”占了22.9%。
人们常说,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当下,随着数码(数字)时代到来,传统纸质阅读受到某种程度的冷遇,鼠标点击浏览冲击抚卷闻墨香的阅读。真正的阅读,是有质素的阅读,或能浸淫感情的土壤,或能开启思想的大门。是纸质阅读还是网络阅读,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这都不是问题,关键是读什么。
互联网占据了人们的生活,似乎有了更多机会和渠道去阅读。不过,数码的读网,容易浏览式、随意性、碎片化、跳跃状,这种网读习惯将令思维弱化,最终散失文化底蕴。作为一个新闻人,我每天至少花一两小时上网搜索,但实情是太多的信息已令自己头晕脑胀。
为期一周的今届香港书展,以“从香港阅读世界——读通世情,书出智能”为主题,530家来自23个国家与地区的书商参与今届文化盛会。本届香港书展走出会展,举行“文化七月‘悦读夏季’”活动,把阅读文化之旅伸延全城。书展主办方有个理念:书展只有7天展期,但阅读和文化活动,不能局限于7天。
一生从未参加过书展活动的作家白先勇,从不愿参加书展演讲,因为怕人多,他更从来不在7月来香港,因为怕天热。此次参加香港书展,他还是第一次。他说:“总算见识到了,上百万人的人潮进入书展,简直不可思议。我真高兴,看到年轻人去会展中心,那种嘉年华式的热情,去参加一个文化活动,正是香港的一种活力。或许香港书店不多,或许平日太忙,趁这个书的大云集的机会,是一种洗礼,即使去了不买书,但能接近书海,闻闻书香,亲近书总是好事,这个书展很有意义。”
相对东京、首尔和台北地铁不少人手一书,在香港地铁看到的,永远是玩手机的远比读书的多。不过,欣慰的是,据刚刚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香港每年人均在公共图书馆的借书率为8本,数字可媲美其他世界级大都市。在香港,我喜欢在周末,去古迹荃湾三栋屋对面小巷,在露天茶餐厅大树下阅读;或者周末去黄金海岸,躺在沙滩上伴着海风阅读。静心阅读,是一种菁华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