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匪徒武装叛乱
远离哈密180公里的伊吾,是新疆的一个山城小县,东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四周高山环绕,中间是一块天然牧场。这个仅有3000多人口的小县城被称为“英雄城”。60多年前,发生在伊吾的40天保卫战因战斗惨烈、情况复杂、形势危急而闻名全国。
伊吾保卫战给这座“袖珍县城”留下了一个永不褪色的印记。在这次持续40天的保卫战中,除诞生了“钢铁英雄连”和五个特等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外,还有一匹立下特殊功勋的英雄马。
到了伊吾,笔者首先来到伊吾40天保卫战烈士陵园去凭吊英灵。伊吾40天保卫战纪念馆里,有一本发黄的《伊吾40天保卫战总结报告》,这本书还原了那场惨烈的战斗。
新疆和平解放后,因为伊吾县独特的地理位置,1950年2月至3月,第一野战军第六军第十六师第四十六团一营二连奉上级命令,在副营长胡青山的率领下进驻伊吾开荒生产,并协助改造地方政府。到了伊吾后,胡青山将二连的138名官兵部署在三个地方:30人在淖毛湖和下马崖帮助群众搞生产,108人驻守县城。
3月29日,匪首尧乐博斯勾结原国民党伪县长艾拜都拉、反动头人贾尼木汗等人发动反革命武装叛乱,杀害了在淖毛湖、下马崖的二连连长赵富贵、排长刘景德等27名解放军战士。
3月30日拂晓,驻守在县城的战士们在操场跑步。突然,从山头上射过一排密集的子弹,6名战士中弹倒地。这天,尧乐博斯纠集700余名匪徒,以伊吾北山西侧碉堡和城南各山头碉堡为据点,将二连包围在伊吾城中。占据有利地形的匪徒,向二连驻地发起攻击。战士们奋勇还击,伊吾保卫战打响了。
匪徒不但数倍于我军,还控制了县城的制高点。匪徒把全城的群众都劫持上了山。匪首扬言:“三天拿下伊吾”。二连不仅完全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同时也失去了群众的支援,情况万分危急。
由于匪徒占领了县城南北的两个山头,对二连威胁很大。副营长胡青山决定组织反击,派出四个加强班,穿过匪徒火力网,经过一番激烈战斗,终于夺回了两个山头。第二天拂晓,敌人连续几次反扑,都被二连击退。
特殊的“战士”
在伊吾保卫战中荣立二等功的杨生辉,是农十三师参加伊吾保卫战的唯一健在者。
据杨生辉回忆,他所在炮兵班一直坚守北山碉堡35天,由于我军缺乏弹药,处境十分困难。有时,战士们不得不上刺刀和敌人展开肉搏战。4月份的伊吾,三天两头刮风,还下了两场雪,他们穿的是磨得破烂的棉衣,啃的是干馍,最大的困难是缺水。
今天,站在在伊吾县城依然能看到北山峰上矗立着一座碉堡,那是钢铁二连在保卫战中留下的遗迹,该峰也由此被命名为“胜利峰”。
河南援疆干部、伊吾县旅游局副局长赵永强告诉笔者,伊吾保卫战的胜利,离不开这匹枣骝马。北山是伊吾县城的制高点,居高临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守住北山,就能保住伊吾城,反之,则会失去县城。在伊吾40天保卫战中,叛匪对二连坚守的海拔2111米的北山主峰阵地实施了密集的火力封锁,补给完全中断。
开始,连里派四班机枪手吴小牛用军用水壶送水,因遭小股叛匪袭击,加之山高路陡,无法完成供水任务。之后,又专门做了木桶,用4峰骆驼、1匹马驮水。结果,骆驼目标大,被叛匪发现,封锁了通道。送水的骆驼先后被打死,4名送水人员中一死一伤。至此,北山主峰战士们的饮水完全中断。于是,这匹鬃毛光亮、体魄彪悍的枣骝马便担起了运送补给的重任。
第一次运输时,吴小牛牵着枣骝马利用午饭后或黄昏时送水,途经开阔地带时,牵马快跑,在隐蔽地带稍事休息后,再往山上爬。这匹枣骝马很有灵性,当叛匪袭击时,它随吴小牛就地卧倒。当北山右侧主峰战士们开火压制敌人火力时,吴小牛轻轻拍一下枣骝马,它便跟着主人快速冲上主峰。见枣骝马送水上来,干渴难耐的战士们非常感激,亲切地给它擦汗。
以后,吴小牛就让枣骝马单独上山。枣骝马除了送水,还送粮食和弹药。吴小牛只要把物品捆好放到它的背上,牵到路口,矫健的枣骝马便向崎岖陡峭的北山奔去。北山主峰枪炮声不断,为了躲避子弹,机智灵活的枣骝马时而卧下,时而跃起急驰。一次,枣骝马的左耳朵受伤,鲜血滴滴答答地流淌,但它坚持完成了运输任务。在长达40多天的伊吾保卫战中,枣骝马连续40次完成了危险艰巨的运输重任。
孤军奋战40天
此次叛乱,匪徒们经过精心策划,首先破坏了交通,切断了电话,二连与四十六团失去了联系后,团参谋长王谡录带着300多人前往增援。5日,部队抵达中途时,派出带路的老乡和侦察兵去侦察。部队在白杨沟待命时,四面山头的匪徒突然向我军发起进攻,匪徒的骑兵也冲杀过来,我军伤亡惨重。王谡录带着部队冲出突围,回到哈密大本营。
尧乐博斯早已料到解放军大军会来增援,所以在沿途布置了很多由土匪装扮的老乡,散布“伊吾的解放军全被消灭”的谣言。轻易相信对方的王谡录向团长任书田报告:“伊吾沦陷,二连全体壮烈牺牲。”
第一次增援失利后,各级首长都不信二连会全部“阵亡”。第六军军长罗元发命令第四十六团团长任书田再次组织救援。
罗元发生前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对于这个消息总有些怀疑:一个红军时代建立的连队,在战斗中又多次荣立战功,怎么会被土匪全部吃掉,而无一人生还?我即命令十六师组织一支精干部队,火速去伊吾侦察,如二连尚在,支援他们,如二连不在,就歼灭伊吾匪帮,并将情况及时向我报告。”
5月7日,任书田率领两个营从哈密驰援伊吾。尧乐博斯匪帮见我大部队到了,知道大势已去,急忙撤到八大石进行负隅顽抗。八大石是哈密王过去的王宫,地势险要,进攻前任书田答应了二连全体战士的请求,命令他们参加围攻八大石的战斗。 二连战士首先冲破了匪徒的防线,歼敌200多人。残存的匪徒急忙向后山逃去,尧乐博斯只身逃出哈密后,经印度逃往台湾。
1950年秋,残余的叛乱分子在迪化(乌鲁木齐)进行破坏活动时被民兵当场抓获。1951年2月19日,匪首乌斯满在甘肃敦煌被解放军战士活捉。
伊吾保卫战胜利后,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于5月19日发电嘉勉:“四十六团副营长胡青山同志转二连全体同志:你们在伊吾保卫战的报告,我已收到。你们被乌斯满、尧乐博斯土匪包围40余日,匪众我寡,在你领导下的二连同志们,打退了土匪7次猛攻,并给予匪徒以极大的杀伤,使匪终不得逞。你们这种坚强、勇敢,能够克服困难,善于学习的精神,是不愧为人民解放军的称号。望你们今后继续发扬这种顽强、英勇的精神,彻底、干净、全部歼灭乌斯满、尧乐博斯匪徒。为保卫新疆人民的治安而光荣殉职的指战员永垂不朽!” 诞生“钢铁英雄连”
伊吾40天保卫战使二连声名远扬,二连被西北军区及第一野战军授予“钢铁英雄连”的光荣称号。
一营二连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参加过五次反“围剿”和平型关战役等战斗战役,先后荣获“战斗英雄连”、“夜老虎连”、“行军模范连”等光荣称号。这次,全连集体立功,最低个人也是三等功。胡青山立了特等功,被西北军区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还光荣地出席了西北军区和全军英模大会。
为纪念在伊吾保卫战中牺牲的烈士,1979年伊吾县建起了烈士陵园,2001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同年11月,被命名为自治区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重建的烈士陵园占地55亩,有纪念碑、烈士墓、纪念馆等。在纪念碑后面,安葬着牺牲的32位烈士。走进纪念馆内,一幅幅图画和一件件实物,让人恍若置身于血与火的战场。
纪念馆的墙壁上,有五个特等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的事迹介绍。笔者仔细一看,其中四个是河南人,他们是特等战斗英雄胡青山、贺文年和模范共产党员王鹏月、牛怀良。胡青山是河南滑县人,贺文年和牛怀良是信阳人,王鹏月是清丰县人。
胡青山是个传奇英雄,解放战争时曾一人独闯敌营,俘虏过一个班的敌人,进军新疆前他就立过六次大功。这次,他被第六军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并出席了1950年全国英模大会,是会上主席亲自接见的前八名特级战斗英雄之一。1987年7月29日,在建军60周年之际,应哈密地委、行署和伊吾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邀请,胡青山重返当年战场。登上北山主峰后,看着弹痕累累的碉堡,感叹万千。胡青山还专门看望了参加伊吾保卫战的二连炮班战士杨生辉。2002年胡青山去世,2011年被评为“新中国屯垦戍边100位感动兵团人物”。
军马荣立三等功
战斗结束后,枣骝马的故事传遍全国,它被部队记三等功。枣骝马成为我军历史上一名无人牵护、立下不朽功劳的“军功马”。在庆祝伊吾保卫战胜利的大会上,战士们集体为披红戴花的枣骝马庆功。
部队党委作出“不作退役处理”的决定,由所在的“钢铁二连”喂养、护理。从此以后,二连派专人每天按规定的饲料标准,精心护养它。
1967年11月,枣骝马因年迈衰老而死,当地政府和所在部队为它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将它厚葬于北山主峰下。
为纪念军功马,1988年8月1日,伊吾县人民政府在县城西边的圆盘山上立起一座重8.5吨的大理石军功马雕像,军功马作负重奋蹄状,昂首嘶鸣,威武地挺立于军功马纪念园的最高处。
2006年,伊吾县委、县政府在县城南的山脚下修建烈士陵园时未忘记这匹军功马,将它从北山主峰下迁葬于此,重塑了军功马雕像。雕像为汉白玉,基座为黑色大理石。雕像上的军功马驮着木桶,仰天长啸,形象威武逼真。
笔者看到,白色的军功马墓旁有一块黑色的大理石纪念碑,上写着:“伊吾保卫战中,七倍于我军的叛徒将县城团团围住,北山碉堡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叛匪对北山碉堡进行了严密的封锁,碉堡里我军补给完全中断。这匹富有灵性的枣骝马,绕过敌人的封锁,独自执行运送任务,保证了供应,胜利后被记三等功。”
为缅怀在伊吾保卫战中牺牲的烈士们,当地政府在南山修建了英雄塔。从2000年开始,枣骝马雕像和墓以及烈士陵园等地,被列入伊吾红色旅游线路。目前,这些红色旅游线路已经成为哈密地区十大旅游景区之一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在当地,人们也把军功马叫做神马,对它崇敬有加。外地人来伊吾后,当地人会向远道而来的游客讲述军功马的传奇故事,一脸的自豪。白色的墓冢,白色的雕像,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在伊吾保卫战纪念馆内,设有军功马展厅。展厅内有军功马的画像和事迹介绍和马鞍等物品。展厅还刻写着一篇《观军功马雕像有感》的文章:“匆匆,走完了生的历程,留一尊雕像供人观瞻,马背上少了一副马鞍,多了一挑水担,四蹄腾空如驾雾,鬃须飘似离弦的箭,唯有一对眼睛,含着孤寂与哀怨……”
(责编 任远)
远离哈密180公里的伊吾,是新疆的一个山城小县,东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四周高山环绕,中间是一块天然牧场。这个仅有3000多人口的小县城被称为“英雄城”。60多年前,发生在伊吾的40天保卫战因战斗惨烈、情况复杂、形势危急而闻名全国。
伊吾保卫战给这座“袖珍县城”留下了一个永不褪色的印记。在这次持续40天的保卫战中,除诞生了“钢铁英雄连”和五个特等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外,还有一匹立下特殊功勋的英雄马。
到了伊吾,笔者首先来到伊吾40天保卫战烈士陵园去凭吊英灵。伊吾40天保卫战纪念馆里,有一本发黄的《伊吾40天保卫战总结报告》,这本书还原了那场惨烈的战斗。
新疆和平解放后,因为伊吾县独特的地理位置,1950年2月至3月,第一野战军第六军第十六师第四十六团一营二连奉上级命令,在副营长胡青山的率领下进驻伊吾开荒生产,并协助改造地方政府。到了伊吾后,胡青山将二连的138名官兵部署在三个地方:30人在淖毛湖和下马崖帮助群众搞生产,108人驻守县城。
3月29日,匪首尧乐博斯勾结原国民党伪县长艾拜都拉、反动头人贾尼木汗等人发动反革命武装叛乱,杀害了在淖毛湖、下马崖的二连连长赵富贵、排长刘景德等27名解放军战士。
3月30日拂晓,驻守在县城的战士们在操场跑步。突然,从山头上射过一排密集的子弹,6名战士中弹倒地。这天,尧乐博斯纠集700余名匪徒,以伊吾北山西侧碉堡和城南各山头碉堡为据点,将二连包围在伊吾城中。占据有利地形的匪徒,向二连驻地发起攻击。战士们奋勇还击,伊吾保卫战打响了。
匪徒不但数倍于我军,还控制了县城的制高点。匪徒把全城的群众都劫持上了山。匪首扬言:“三天拿下伊吾”。二连不仅完全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同时也失去了群众的支援,情况万分危急。
由于匪徒占领了县城南北的两个山头,对二连威胁很大。副营长胡青山决定组织反击,派出四个加强班,穿过匪徒火力网,经过一番激烈战斗,终于夺回了两个山头。第二天拂晓,敌人连续几次反扑,都被二连击退。
特殊的“战士”
在伊吾保卫战中荣立二等功的杨生辉,是农十三师参加伊吾保卫战的唯一健在者。
据杨生辉回忆,他所在炮兵班一直坚守北山碉堡35天,由于我军缺乏弹药,处境十分困难。有时,战士们不得不上刺刀和敌人展开肉搏战。4月份的伊吾,三天两头刮风,还下了两场雪,他们穿的是磨得破烂的棉衣,啃的是干馍,最大的困难是缺水。
今天,站在在伊吾县城依然能看到北山峰上矗立着一座碉堡,那是钢铁二连在保卫战中留下的遗迹,该峰也由此被命名为“胜利峰”。
河南援疆干部、伊吾县旅游局副局长赵永强告诉笔者,伊吾保卫战的胜利,离不开这匹枣骝马。北山是伊吾县城的制高点,居高临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守住北山,就能保住伊吾城,反之,则会失去县城。在伊吾40天保卫战中,叛匪对二连坚守的海拔2111米的北山主峰阵地实施了密集的火力封锁,补给完全中断。
开始,连里派四班机枪手吴小牛用军用水壶送水,因遭小股叛匪袭击,加之山高路陡,无法完成供水任务。之后,又专门做了木桶,用4峰骆驼、1匹马驮水。结果,骆驼目标大,被叛匪发现,封锁了通道。送水的骆驼先后被打死,4名送水人员中一死一伤。至此,北山主峰战士们的饮水完全中断。于是,这匹鬃毛光亮、体魄彪悍的枣骝马便担起了运送补给的重任。
第一次运输时,吴小牛牵着枣骝马利用午饭后或黄昏时送水,途经开阔地带时,牵马快跑,在隐蔽地带稍事休息后,再往山上爬。这匹枣骝马很有灵性,当叛匪袭击时,它随吴小牛就地卧倒。当北山右侧主峰战士们开火压制敌人火力时,吴小牛轻轻拍一下枣骝马,它便跟着主人快速冲上主峰。见枣骝马送水上来,干渴难耐的战士们非常感激,亲切地给它擦汗。
以后,吴小牛就让枣骝马单独上山。枣骝马除了送水,还送粮食和弹药。吴小牛只要把物品捆好放到它的背上,牵到路口,矫健的枣骝马便向崎岖陡峭的北山奔去。北山主峰枪炮声不断,为了躲避子弹,机智灵活的枣骝马时而卧下,时而跃起急驰。一次,枣骝马的左耳朵受伤,鲜血滴滴答答地流淌,但它坚持完成了运输任务。在长达40多天的伊吾保卫战中,枣骝马连续40次完成了危险艰巨的运输重任。
孤军奋战40天
此次叛乱,匪徒们经过精心策划,首先破坏了交通,切断了电话,二连与四十六团失去了联系后,团参谋长王谡录带着300多人前往增援。5日,部队抵达中途时,派出带路的老乡和侦察兵去侦察。部队在白杨沟待命时,四面山头的匪徒突然向我军发起进攻,匪徒的骑兵也冲杀过来,我军伤亡惨重。王谡录带着部队冲出突围,回到哈密大本营。
尧乐博斯早已料到解放军大军会来增援,所以在沿途布置了很多由土匪装扮的老乡,散布“伊吾的解放军全被消灭”的谣言。轻易相信对方的王谡录向团长任书田报告:“伊吾沦陷,二连全体壮烈牺牲。”
第一次增援失利后,各级首长都不信二连会全部“阵亡”。第六军军长罗元发命令第四十六团团长任书田再次组织救援。
罗元发生前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对于这个消息总有些怀疑:一个红军时代建立的连队,在战斗中又多次荣立战功,怎么会被土匪全部吃掉,而无一人生还?我即命令十六师组织一支精干部队,火速去伊吾侦察,如二连尚在,支援他们,如二连不在,就歼灭伊吾匪帮,并将情况及时向我报告。”
5月7日,任书田率领两个营从哈密驰援伊吾。尧乐博斯匪帮见我大部队到了,知道大势已去,急忙撤到八大石进行负隅顽抗。八大石是哈密王过去的王宫,地势险要,进攻前任书田答应了二连全体战士的请求,命令他们参加围攻八大石的战斗。 二连战士首先冲破了匪徒的防线,歼敌200多人。残存的匪徒急忙向后山逃去,尧乐博斯只身逃出哈密后,经印度逃往台湾。
1950年秋,残余的叛乱分子在迪化(乌鲁木齐)进行破坏活动时被民兵当场抓获。1951年2月19日,匪首乌斯满在甘肃敦煌被解放军战士活捉。
伊吾保卫战胜利后,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于5月19日发电嘉勉:“四十六团副营长胡青山同志转二连全体同志:你们在伊吾保卫战的报告,我已收到。你们被乌斯满、尧乐博斯土匪包围40余日,匪众我寡,在你领导下的二连同志们,打退了土匪7次猛攻,并给予匪徒以极大的杀伤,使匪终不得逞。你们这种坚强、勇敢,能够克服困难,善于学习的精神,是不愧为人民解放军的称号。望你们今后继续发扬这种顽强、英勇的精神,彻底、干净、全部歼灭乌斯满、尧乐博斯匪徒。为保卫新疆人民的治安而光荣殉职的指战员永垂不朽!” 诞生“钢铁英雄连”
伊吾40天保卫战使二连声名远扬,二连被西北军区及第一野战军授予“钢铁英雄连”的光荣称号。
一营二连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参加过五次反“围剿”和平型关战役等战斗战役,先后荣获“战斗英雄连”、“夜老虎连”、“行军模范连”等光荣称号。这次,全连集体立功,最低个人也是三等功。胡青山立了特等功,被西北军区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还光荣地出席了西北军区和全军英模大会。
为纪念在伊吾保卫战中牺牲的烈士,1979年伊吾县建起了烈士陵园,2001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同年11月,被命名为自治区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重建的烈士陵园占地55亩,有纪念碑、烈士墓、纪念馆等。在纪念碑后面,安葬着牺牲的32位烈士。走进纪念馆内,一幅幅图画和一件件实物,让人恍若置身于血与火的战场。
纪念馆的墙壁上,有五个特等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的事迹介绍。笔者仔细一看,其中四个是河南人,他们是特等战斗英雄胡青山、贺文年和模范共产党员王鹏月、牛怀良。胡青山是河南滑县人,贺文年和牛怀良是信阳人,王鹏月是清丰县人。
胡青山是个传奇英雄,解放战争时曾一人独闯敌营,俘虏过一个班的敌人,进军新疆前他就立过六次大功。这次,他被第六军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并出席了1950年全国英模大会,是会上主席亲自接见的前八名特级战斗英雄之一。1987年7月29日,在建军60周年之际,应哈密地委、行署和伊吾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邀请,胡青山重返当年战场。登上北山主峰后,看着弹痕累累的碉堡,感叹万千。胡青山还专门看望了参加伊吾保卫战的二连炮班战士杨生辉。2002年胡青山去世,2011年被评为“新中国屯垦戍边100位感动兵团人物”。
军马荣立三等功
战斗结束后,枣骝马的故事传遍全国,它被部队记三等功。枣骝马成为我军历史上一名无人牵护、立下不朽功劳的“军功马”。在庆祝伊吾保卫战胜利的大会上,战士们集体为披红戴花的枣骝马庆功。
部队党委作出“不作退役处理”的决定,由所在的“钢铁二连”喂养、护理。从此以后,二连派专人每天按规定的饲料标准,精心护养它。
1967年11月,枣骝马因年迈衰老而死,当地政府和所在部队为它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将它厚葬于北山主峰下。
为纪念军功马,1988年8月1日,伊吾县人民政府在县城西边的圆盘山上立起一座重8.5吨的大理石军功马雕像,军功马作负重奋蹄状,昂首嘶鸣,威武地挺立于军功马纪念园的最高处。
2006年,伊吾县委、县政府在县城南的山脚下修建烈士陵园时未忘记这匹军功马,将它从北山主峰下迁葬于此,重塑了军功马雕像。雕像为汉白玉,基座为黑色大理石。雕像上的军功马驮着木桶,仰天长啸,形象威武逼真。
笔者看到,白色的军功马墓旁有一块黑色的大理石纪念碑,上写着:“伊吾保卫战中,七倍于我军的叛徒将县城团团围住,北山碉堡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叛匪对北山碉堡进行了严密的封锁,碉堡里我军补给完全中断。这匹富有灵性的枣骝马,绕过敌人的封锁,独自执行运送任务,保证了供应,胜利后被记三等功。”
为缅怀在伊吾保卫战中牺牲的烈士们,当地政府在南山修建了英雄塔。从2000年开始,枣骝马雕像和墓以及烈士陵园等地,被列入伊吾红色旅游线路。目前,这些红色旅游线路已经成为哈密地区十大旅游景区之一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在当地,人们也把军功马叫做神马,对它崇敬有加。外地人来伊吾后,当地人会向远道而来的游客讲述军功马的传奇故事,一脸的自豪。白色的墓冢,白色的雕像,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在伊吾保卫战纪念馆内,设有军功马展厅。展厅内有军功马的画像和事迹介绍和马鞍等物品。展厅还刻写着一篇《观军功马雕像有感》的文章:“匆匆,走完了生的历程,留一尊雕像供人观瞻,马背上少了一副马鞍,多了一挑水担,四蹄腾空如驾雾,鬃须飘似离弦的箭,唯有一对眼睛,含着孤寂与哀怨……”
(责编 任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