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脾脏质地脆弱,外伤性脾破裂在腹部外伤中最常见1。2009~2011年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38例,经积极治疗、疗效满意,现将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10~65岁,车祸23例、砸伤、坠落伤8例、钝器伤4例、挤压伤3例。
脾损伤类型及时间:脾损伤程度根据2000年第六界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损伤程度分级标准,将脾损伤程度分为Ⅰ~Ⅳ级,Ⅰ级: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轻度损伤,手术见脾破裂长度≤5.0cm,深度≤1.0cm(6例);Ⅱ级:脾破裂总长度≤5.0cm,深度>1.0cm(22例);Ⅲ级:脾破裂伤及脾门部或脾部份离断或脾叶血管损伤(3例);Ⅳ级:脾广泛性破裂或脾門、脾静脉干受损(2例);复合伤18例;其中肋骨骨折8例、胃肠损伤2例、胰腺损伤2例、颅脑损伤1例、血气胸4例、肝破裂2例、肾挫伤2例、胫腓骨骨折1例。38例均在伤后15小时内入院。
治疗:非手术治疗6例、中转手术1例、手术治疗32例、其中脾切除加自体移植23例、脾修补术3例、单纯脾切除术6例。
结果
本组非手术治疗6例中1例出现继发出血入院第2天中手术治疗,术后1例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缓解,1例因颅脑损伤转上级医院,余均痊愈出院。
讨论
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①生命体征平稳;②腹腔穿刺阴性;③CT或B超提示包膜下血肿;④无或仅有轻度腹膜刺激症;⑤未合并或腹腔内脏器损伤较轻、不需手术治疗;⑥实验室检查示出血趋于停止,即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趋于稳定。本组6例患者均绝对卧床1~2周、禁食水、胃肠减压、留置导尿、补液、止血、营养支持、抗炎、心电监测、严密观察、积极处置合并症,随时做好手术准备。除1例中转手术外均治愈。对外伤性脾破裂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脾切除术。但术后易出现凶险的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血小板增多等并发症。近年来研究表明、脾脏具有较强的免疫和抗感染、抗肿瘤功能。所以脾破裂非手术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具有重意义。脾损伤后具有自行止血功能、有极好的愈合能力。但临床应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基本原则。
手术治疗:⑴本组Ⅰ级、Ⅱ级中的3例采用脾缝合保脾手术,术中关键是显露脾脏控制出血,查明伤情、清除失血的组织和凝血块。用7号丝线、中或大圆针间断缝合裂口基底部,可塞入凝胶或大网膜一起打结,打结时要松紧适度,防止缝线切割脾组织,过松又起不到止血效果,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脾破裂缝合及修补的适应证:①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保脾;②患者年龄越小越优先选择保脾;③脾被膜撕裂伤;④脾实质撕裂、但未累及脾门及大血管;⑤脾被膜下血肿、经切开清除血肿后脾实质较浅的裂口。⑵本组脾切除中行脾自体移植术,移植脾组织块大小约(2~4)cm×2cm×(0.3~0.5)cm,将备好的脾组织块置入大网膜前后叶间、均匀铺平、分别用细丝线固定1~2针,然后将大网膜前后叶的切口用丝线缝合。⑶切脾的适应证:①病情危重需尽快结束手术者;②有威胁生命的合并症;③病理性脾破裂;④胃肠穿孔或开放性腹部损伤;⑤脾严重受损者;⑥高龄及凝血机制严重障碍。
外伤性脾破裂是基层医院在腹部外伤中常见的脏器损伤。如果诊断不及时、不及时手术、可危及生命。因此基层外科医师应提高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水平,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诊治方式。
总之,在诊断外伤性脾破裂过程中把握术前、术中、术后3个重要环节。做到以下几点:①早明确诊断;②快速纠正休克、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术中迅速可靠止血;③术后严密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血液动力学及引流情况,从而使外伤性脾破裂的救治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小春,张桂英,徐小舫.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2004,16(3):200-201.
因脾脏质地脆弱,外伤性脾破裂在腹部外伤中最常见1。2009~2011年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38例,经积极治疗、疗效满意,现将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10~65岁,车祸23例、砸伤、坠落伤8例、钝器伤4例、挤压伤3例。
脾损伤类型及时间:脾损伤程度根据2000年第六界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损伤程度分级标准,将脾损伤程度分为Ⅰ~Ⅳ级,Ⅰ级: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轻度损伤,手术见脾破裂长度≤5.0cm,深度≤1.0cm(6例);Ⅱ级:脾破裂总长度≤5.0cm,深度>1.0cm(22例);Ⅲ级:脾破裂伤及脾门部或脾部份离断或脾叶血管损伤(3例);Ⅳ级:脾广泛性破裂或脾門、脾静脉干受损(2例);复合伤18例;其中肋骨骨折8例、胃肠损伤2例、胰腺损伤2例、颅脑损伤1例、血气胸4例、肝破裂2例、肾挫伤2例、胫腓骨骨折1例。38例均在伤后15小时内入院。
治疗:非手术治疗6例、中转手术1例、手术治疗32例、其中脾切除加自体移植23例、脾修补术3例、单纯脾切除术6例。
结果
本组非手术治疗6例中1例出现继发出血入院第2天中手术治疗,术后1例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缓解,1例因颅脑损伤转上级医院,余均痊愈出院。
讨论
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①生命体征平稳;②腹腔穿刺阴性;③CT或B超提示包膜下血肿;④无或仅有轻度腹膜刺激症;⑤未合并或腹腔内脏器损伤较轻、不需手术治疗;⑥实验室检查示出血趋于停止,即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趋于稳定。本组6例患者均绝对卧床1~2周、禁食水、胃肠减压、留置导尿、补液、止血、营养支持、抗炎、心电监测、严密观察、积极处置合并症,随时做好手术准备。除1例中转手术外均治愈。对外伤性脾破裂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脾切除术。但术后易出现凶险的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血小板增多等并发症。近年来研究表明、脾脏具有较强的免疫和抗感染、抗肿瘤功能。所以脾破裂非手术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具有重意义。脾损伤后具有自行止血功能、有极好的愈合能力。但临床应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基本原则。
手术治疗:⑴本组Ⅰ级、Ⅱ级中的3例采用脾缝合保脾手术,术中关键是显露脾脏控制出血,查明伤情、清除失血的组织和凝血块。用7号丝线、中或大圆针间断缝合裂口基底部,可塞入凝胶或大网膜一起打结,打结时要松紧适度,防止缝线切割脾组织,过松又起不到止血效果,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脾破裂缝合及修补的适应证:①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保脾;②患者年龄越小越优先选择保脾;③脾被膜撕裂伤;④脾实质撕裂、但未累及脾门及大血管;⑤脾被膜下血肿、经切开清除血肿后脾实质较浅的裂口。⑵本组脾切除中行脾自体移植术,移植脾组织块大小约(2~4)cm×2cm×(0.3~0.5)cm,将备好的脾组织块置入大网膜前后叶间、均匀铺平、分别用细丝线固定1~2针,然后将大网膜前后叶的切口用丝线缝合。⑶切脾的适应证:①病情危重需尽快结束手术者;②有威胁生命的合并症;③病理性脾破裂;④胃肠穿孔或开放性腹部损伤;⑤脾严重受损者;⑥高龄及凝血机制严重障碍。
外伤性脾破裂是基层医院在腹部外伤中常见的脏器损伤。如果诊断不及时、不及时手术、可危及生命。因此基层外科医师应提高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水平,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诊治方式。
总之,在诊断外伤性脾破裂过程中把握术前、术中、术后3个重要环节。做到以下几点:①早明确诊断;②快速纠正休克、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术中迅速可靠止血;③术后严密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血液动力学及引流情况,从而使外伤性脾破裂的救治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小春,张桂英,徐小舫.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2004,16(3):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