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了夏大豆新品种中豆43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技术、合理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
关键词:夏大豆新品种中豆43;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8-80-02
中豆4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夏大豆新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13013。2010-2011年参加长江流域夏大豆早中熟组品种区域试验,2a平均产量189.5kg/667m2,比对照中豆8号增产5.1%。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71.5kg/667m2,比中豆8号增产4.4%。夏大豆新品种中豆43适宜在湖北、安徽南部、江西北部夏播种植。
1 特征特性
中豆43为普通型早中熟夏大豆品种,长江流域夏播生育期平均100d,比对照中豆8号早6d。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5.4cm,底荚高度16.1cm,主茎13.4节,有效分枝3.2个,单株有效荚数43.3个,单株粒数89.3粒,单株粒重19.3g,百粒重22.6g。椭圆叶,白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微光泽,种脐褐色。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粗蛋白含量43.73%,粗脂肪含量19.75%。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地与整地 大豆對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适宜高产。大豆对茬口要求十分严格。重茬或迎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因此要求选择生茬地或轮作3a以上的地块种植大豆为宜。前茬最好是禾本科作物,如高粱、玉米等。
2.2 播种与定苗
2.2.1 拌种 拌种通常是用一些专用的药物和种子混合搅拌,来保障大豆根部养分充足及避免病虫害。一是进行根瘤菌拌种:适用于在新开垦地、重迎茬地或多年未种过大豆的地块;二是微肥拌种:根据土壤微量元素缺乏情况,可选用钼酸铵、硼砂等进行拌种。钼酸铵拌种用量为1kg大豆种子拌钼酸铵2~4g,用硼砂拌种时,用量1kg大豆种子拌硼砂1~3g。
2.2.2 播种期与播量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一般在6月上旬、中旬抓住时机及时播种,每667m2播量一般为4.5~6kg,播种深度5cm左右。
2.2.3 间苗、定苗 间苗、定苗是保证豆田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间苗最佳时期一般是在大豆幼苗期两片对单叶平展、有复叶出现时期进行,间苗时要拔除病苗、弱苗和杂苗。发现缺苗断垄应在傍晚16∶00以后及时足墒移栽,补齐苗。定苗应在第1片复叶展开时进行,每667m2可留1.2万~1.4万株。
2.3 施肥 大豆是需磷、钾肥量较多的作物之一。据测定,每生产100kg大豆籽粒,约需吸收纯氮7.5kg、有效磷1kg、有效钾3.5kg。大豆虽然能够固氮,但固氮量是有限的,而且其固氮作用主要在开花至鼓粒期,开花以前约40d左右的时间,根瘤小而少,固氮作用很小;鼓粒后期根瘤衰老,固氮作用迅速下降,在磷素不足的情况下,根瘤数量和固氮能力也随之下降。因此,大豆施肥应遵循重磷钾、适量补充氮的原则。施肥体系由基肥、种肥和追肥组成。
2.3.1 基肥 夏播由于时间紧,基肥多以化肥为主。在土壤肥力低的地块,每667m2应施氮肥6~7kg,磷肥、钾肥各10~12kg;肥力高的地块,每667m2施氮肥量宜为4~5kg,磷肥、钾肥各8~10kg,撒施后翻耕。
2.3.2 追肥 根据苗情追肥,若发现苗弱发黄,可适量补充氮肥,以防止脱肥。开花结荚期是大豆需肥最多的时期,因此重施1次追肥,每667m2可追尿素2~5kg、钾肥7~8kg,追肥期选择在开花前5d左右追施。
2.4 灌溉排水 大豆需水较多,一般在苗期不用灌溉,花荚期需水量最多,如果干旱要及时灌水,每次灌水后应进行中耕,以防土壤板结和水分蒸发。大豆耐渍性差,如遇雨季涝天,应及时清沟排渍。
2.5 化学除草 播后苗前,每667m2用50%乙草胺乳油150mL加48%的广灭灵乳油50mL,加水50kg喷雾。出苗后,对于禾本科杂草多的田块,每667m2用12.5%盖草能乳油40~50mL,加水50kg喷雾;对于阔叶杂草多的田块,每667m2用25%虎威水剂40~50mL,加水50kg喷雾。
2.6 合理化控 对密度偏大、长势旺盛的田块,在大豆始花7d后,每667m2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g,兑水40~50kg进行叶面喷雾,能合理调节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增强光合作用,控制顶端游藤,使茎秆健壮,降低株高,缩短节间长度,增加粗度,防止倒伏,增花保荚,改善品质,达到果荚盖顶之效果。
2.7 主要病虫害防治
2.7.1 花叶病毒病 于大豆第3复叶期(有翅蚜出现之前),观察田间幼苗,如发现有传病苗,须及时拔除,带出田外掩埋,以免蚜虫传播蔓延。
2.7.2 霜霉病 用50%福美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或用50%福美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进行喷施。
2.7.3 大豆孢囊线虫病 用5%涕灭威颗粒剂,每667m2用药量2.5~3kg;或者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667m2用药量2.5~3kg,于播种时施于垄沟内。
2.7.4 大豆蚜虫和红蜘蛛 用40%的乐果乳油50g,均匀拌入10kg湿润细沙土中,扬撒于大豆田间,撒毒土的次数,视害虫数量而定;或每667m2用40%乐果乳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药液量30~40kg;或每667m2用氰戊菊酯(速灭杀丁)20%乳油30~50mL兑水喷雾,药液量30~40kg。
2.7.5 大豆食心虫 在大豆食心虫成虫盛期前1~2d,用“缓释卡”(长20cm×宽3cm的油毡软纸片)浸蘸80%的敌敌畏乳油,每667m2用药量100g,缓释卡50个,均匀挂在田间的大豆植株上;或每667m2用80%的敌敌畏乳油100g,倒在装有80~90个长2cm左右的小玉米骨的塑料袋里,上下晃动,使药剂均匀吸附在玉米骨上,然后将玉米骨卡在离地面约40cm的豆杈上,约每隔2m卡1株,每隔6垄卡1垄;也可用25%敌杀死乳油,每667m2用药量20~30mL,加水30~40kg喷施。
2.8 适时收获 大豆对收获期要求比较严格,收获过早,由于籽粒尚未成熟,干物质积累没有完成,成熟不好,不仅影响粒重和蛋白质、脂肪的含量,而且因青粒多,会脱粒困难。同时因籽粒含水量较高,不耐贮藏。收获过晚,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易炸裂掉粒。因此当大豆茎秆变黄、豆粒变硬、摇动有响声时,应及时收获。
参考文献
[1]张立波.浅谈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03):7.
[2]吴久好.淮北地区夏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5):23-24.
(责编:吴祚云)
关键词:夏大豆新品种中豆43;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8-80-02
中豆4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夏大豆新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13013。2010-2011年参加长江流域夏大豆早中熟组品种区域试验,2a平均产量189.5kg/667m2,比对照中豆8号增产5.1%。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71.5kg/667m2,比中豆8号增产4.4%。夏大豆新品种中豆43适宜在湖北、安徽南部、江西北部夏播种植。
1 特征特性
中豆43为普通型早中熟夏大豆品种,长江流域夏播生育期平均100d,比对照中豆8号早6d。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5.4cm,底荚高度16.1cm,主茎13.4节,有效分枝3.2个,单株有效荚数43.3个,单株粒数89.3粒,单株粒重19.3g,百粒重22.6g。椭圆叶,白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微光泽,种脐褐色。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粗蛋白含量43.73%,粗脂肪含量19.75%。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地与整地 大豆對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适宜高产。大豆对茬口要求十分严格。重茬或迎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因此要求选择生茬地或轮作3a以上的地块种植大豆为宜。前茬最好是禾本科作物,如高粱、玉米等。
2.2 播种与定苗
2.2.1 拌种 拌种通常是用一些专用的药物和种子混合搅拌,来保障大豆根部养分充足及避免病虫害。一是进行根瘤菌拌种:适用于在新开垦地、重迎茬地或多年未种过大豆的地块;二是微肥拌种:根据土壤微量元素缺乏情况,可选用钼酸铵、硼砂等进行拌种。钼酸铵拌种用量为1kg大豆种子拌钼酸铵2~4g,用硼砂拌种时,用量1kg大豆种子拌硼砂1~3g。
2.2.2 播种期与播量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一般在6月上旬、中旬抓住时机及时播种,每667m2播量一般为4.5~6kg,播种深度5cm左右。
2.2.3 间苗、定苗 间苗、定苗是保证豆田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间苗最佳时期一般是在大豆幼苗期两片对单叶平展、有复叶出现时期进行,间苗时要拔除病苗、弱苗和杂苗。发现缺苗断垄应在傍晚16∶00以后及时足墒移栽,补齐苗。定苗应在第1片复叶展开时进行,每667m2可留1.2万~1.4万株。
2.3 施肥 大豆是需磷、钾肥量较多的作物之一。据测定,每生产100kg大豆籽粒,约需吸收纯氮7.5kg、有效磷1kg、有效钾3.5kg。大豆虽然能够固氮,但固氮量是有限的,而且其固氮作用主要在开花至鼓粒期,开花以前约40d左右的时间,根瘤小而少,固氮作用很小;鼓粒后期根瘤衰老,固氮作用迅速下降,在磷素不足的情况下,根瘤数量和固氮能力也随之下降。因此,大豆施肥应遵循重磷钾、适量补充氮的原则。施肥体系由基肥、种肥和追肥组成。
2.3.1 基肥 夏播由于时间紧,基肥多以化肥为主。在土壤肥力低的地块,每667m2应施氮肥6~7kg,磷肥、钾肥各10~12kg;肥力高的地块,每667m2施氮肥量宜为4~5kg,磷肥、钾肥各8~10kg,撒施后翻耕。
2.3.2 追肥 根据苗情追肥,若发现苗弱发黄,可适量补充氮肥,以防止脱肥。开花结荚期是大豆需肥最多的时期,因此重施1次追肥,每667m2可追尿素2~5kg、钾肥7~8kg,追肥期选择在开花前5d左右追施。
2.4 灌溉排水 大豆需水较多,一般在苗期不用灌溉,花荚期需水量最多,如果干旱要及时灌水,每次灌水后应进行中耕,以防土壤板结和水分蒸发。大豆耐渍性差,如遇雨季涝天,应及时清沟排渍。
2.5 化学除草 播后苗前,每667m2用50%乙草胺乳油150mL加48%的广灭灵乳油50mL,加水50kg喷雾。出苗后,对于禾本科杂草多的田块,每667m2用12.5%盖草能乳油40~50mL,加水50kg喷雾;对于阔叶杂草多的田块,每667m2用25%虎威水剂40~50mL,加水50kg喷雾。
2.6 合理化控 对密度偏大、长势旺盛的田块,在大豆始花7d后,每667m2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g,兑水40~50kg进行叶面喷雾,能合理调节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增强光合作用,控制顶端游藤,使茎秆健壮,降低株高,缩短节间长度,增加粗度,防止倒伏,增花保荚,改善品质,达到果荚盖顶之效果。
2.7 主要病虫害防治
2.7.1 花叶病毒病 于大豆第3复叶期(有翅蚜出现之前),观察田间幼苗,如发现有传病苗,须及时拔除,带出田外掩埋,以免蚜虫传播蔓延。
2.7.2 霜霉病 用50%福美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或用50%福美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进行喷施。
2.7.3 大豆孢囊线虫病 用5%涕灭威颗粒剂,每667m2用药量2.5~3kg;或者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667m2用药量2.5~3kg,于播种时施于垄沟内。
2.7.4 大豆蚜虫和红蜘蛛 用40%的乐果乳油50g,均匀拌入10kg湿润细沙土中,扬撒于大豆田间,撒毒土的次数,视害虫数量而定;或每667m2用40%乐果乳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药液量30~40kg;或每667m2用氰戊菊酯(速灭杀丁)20%乳油30~50mL兑水喷雾,药液量30~40kg。
2.7.5 大豆食心虫 在大豆食心虫成虫盛期前1~2d,用“缓释卡”(长20cm×宽3cm的油毡软纸片)浸蘸80%的敌敌畏乳油,每667m2用药量100g,缓释卡50个,均匀挂在田间的大豆植株上;或每667m2用80%的敌敌畏乳油100g,倒在装有80~90个长2cm左右的小玉米骨的塑料袋里,上下晃动,使药剂均匀吸附在玉米骨上,然后将玉米骨卡在离地面约40cm的豆杈上,约每隔2m卡1株,每隔6垄卡1垄;也可用25%敌杀死乳油,每667m2用药量20~30mL,加水30~40kg喷施。
2.8 适时收获 大豆对收获期要求比较严格,收获过早,由于籽粒尚未成熟,干物质积累没有完成,成熟不好,不仅影响粒重和蛋白质、脂肪的含量,而且因青粒多,会脱粒困难。同时因籽粒含水量较高,不耐贮藏。收获过晚,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易炸裂掉粒。因此当大豆茎秆变黄、豆粒变硬、摇动有响声时,应及时收获。
参考文献
[1]张立波.浅谈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03):7.
[2]吴久好.淮北地区夏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5):23-24.
(责编:吴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