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SAS、SDS评分及心功能的影响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b398322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但观察组患者加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心功能有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心功能,这对保障整体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评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7-0120-02
  因老年人自身免疫力低下,各器官功能也在逐渐衰退,一直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多发群体。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是指多种原因影响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致使患者出现乏力、呼吸困难、液体潴留等症状[1-3]。慢性心力衰竭并不是一类单独的疾病,而是指多种心脏疾病发展至严重阶段而诱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具有预后效果差、风险性高等特点,如果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将会使其心功能遭受进一步损害,更是容易合并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这无疑加重了临床治疗难度与患者家庭负担。且很多患者因对自身疾病不了解,或过度担心自身疾病治疗效果,由于长期遭受疾病折磨,容易使其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这种情绪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干预,会直接影响到护患之间的正常沟通,也阻碍了后续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4]。基于此,临床应结合实际情况来优化护理流程,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确保整体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有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9.63±6.07)岁,观察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9.35±6.15)岁。两组患者均符合我院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通过进一步检查,排除患有恶性肿瘤、精神疾病或沟通能力较差的患者,经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详细措施如下:①科室应成立心理护理干预小组,小组长由护理人员匿名选出,选出组长后,组长要带领护理人员对患者展开全面评估,与其共同分析这类患者的心理特点,拟定心理护理干预流程。同时,组长要每周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心理护理干预概念与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识,着重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将心理护理干预概念与临床护理工作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小组长要不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工作落实情况,及时指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避免因护理操作出现失误而影响整体治疗效果。②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下载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并从中选择一些重点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健康指导手册》,制作完成后,发放到患者手中。结合患者病情评估结果与指导手册内容,来全面、耐心地向其讲述慢性心力衰竭发病原因、典型临床症状、常见的并发症与当前治疗方案预期效果,纠正患者错误的观念,鼓励其提出问题,予以解答,使其正確了解自身疾病。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还应加强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因为患者全身组织器官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代偿性红蛋白较多,血液粘稠度增加,很容易出现固执,多疑,烦躁等症状,甚至出现幻觉,白天昏昏欲睡,夜间胡言乱语,骂人,要东西吃,再加上患者在发病后心理状态会出现一系列改变,容易将自身不良情绪发泄在家属身上,部分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不足,导致家属无法理解病人的行为,劳累委屈,与患者产生冲突,甚至动手打病人,所以也应对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使家属正确认识慢性心力衰竭,理解患者的病态行为,提高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③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以便于了解其心理状态,告知其长期存在负性情绪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对免疫系统也会造成损害,与其共同分析导致其出现负性情绪的主要因素,正确指导患者认识自身负性情绪,鼓励患者合理宣泄自身情绪。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应用音乐疗法、呼吸疗法来转移其注意力,缓解其心理压力,并鼓励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介绍自己的治疗经验,使患者之间相互交流,树立面对疾病的信心。④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可以记录患者饮食喜好,在营养师的指导下,来为其设计每日饮食方案,叮嘱患者应避免摄入高脂肪、高盐份饮食,可以多食用水果、蔬菜等食物,禁止听信偏方、盲目忌口。如果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处于稳定范围,且已经过临床医生全面评估,护理人员则可为其设计适宜的运动方案,在运动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运动强度,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待患者如出院后,护理人员要定期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做好院外健康持续指导,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延续性。
  1.3观察指标 ①患者SAS、SDS评分:应用SAS、SDS量表来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上述量表满分100分,总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重。②心功能:本研究采取6 min步行实验法来对患者心功能进行评估,步行距离越长,表示心功能越好。③护理满意度评分:自拟护理满意度问卷,共有3项,分别为医院环境、护理技术及服务态度,每项满分40分。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更低(P<0.05),详见表1。   2.2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与6 min步行实验距离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6 min步行实验距离更长(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数量,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中极为常见,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表现,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5-6]。虽说我国临床医疗技术发展迅速,使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得到了有力保障,但是这类患者往往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因为该病病程长、并发症多、难以治愈,再加之很多患者对自身疾病了解程度不足,或担心自身疾病会不会给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等因素,其心理状态往往会发生改变[7]。因此,为使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安全与治疗效果得到有力保障,使其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后续治疗,加强临床心理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以往普通护理虽说效果较好,但是护理人员只是根据医生下达的医嘱来对患者进行护理,可能没有办法顾及到患者多方面的感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对整体护理效果造成影响[8]。心理护理干预则是在做好普通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心理学技术与临床护理工作相结合,以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改善其心理状态,使其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后续治疗与护理[9-12]。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了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心功能有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由此可见,将心理护理干预融入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工作中,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心功能,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由上述研究结果得知,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 赵艳玲.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10): 193-194.
  [2] 呼旭梅.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4): 283-283.
  [3] 吕素洁, 李金锋, 邢爱军, 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7, 20(4): 481-484.
  [4] 向伟华. 早期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观察[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24): 4113-4116.
  [5] 黃静.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27): 224-225.
  [6] 王静, 丁晶晶.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J]. 临床研究, 2016, 24(6): 133-134.
  [7] 杨杰. 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2): 341-341.
  [8] 常娟, 张伟, 王玉霄. 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负担生命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17, 46(18): 2271-2275.
  [9] 张焘. 循证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8, 33(4): 633-636.
  [10] 田震静, 付爱丽, 徐春爽, 等. 心理弹性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希望与睡眠质量间的中介效应[J]. 护理研究, 2019, 33(1): 6-9.
  [11] 杨学青, 张铮, 党照华, 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31): 174-177.
  [12] 张慧萍. 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中的效果[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8, 13(1): 82-84.
  作者简介:武翠莲(1963.07-),女,汉族,云南省曲靖市人,大专学历,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学。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在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疾病中应用达比加群酯与利伐沙班的临床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108例
【摘要】目的:研究麻醉复苏期间患者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对其疼痛症状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的入组时间为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共计纳入70例麻醉复苏期患者,患者经过电脑随机分组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常规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总满意度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目的 探讨使用骨髓铁染色、幼稚红细胞百分率和网织红细胞百分率诊断贫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福建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贫血患者,根据贫血的类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