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198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规的课堂教学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效率不高问题,因此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思考并在实践层面上尝试解决的问题。这首先要解决的是,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成效。因为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解决的方案是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和技巧。
  笔者任教高中化学多年,针对学生的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思考、积极探索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有效的课堂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还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能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善于发问,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如果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就会相对差一些。所以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1.设计的问题应富有严密的逻辑性
  设计问题要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这一节课的中心内容,并围绕核心内容进行思考。课堂提问一定要问到点子上。例如,在进行“Fe(OH)2的制备”的教学时可设计以下问题:为什么用煮沸过的NaOH溶液?为什么用新制备的FeSO4溶液?胶头滴管的操作为什么违反常规?为了能在较长时间内观察到Fe(OH)2白色沉淀,实验中可滴加什么试剂?这样的问题设计精确到位,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实验的重点内容。
  2.设计的问题应富有探究性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或者趣味实验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在有关SO2的漂白性教学时,可设计如下的探究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进行解释。(1)SO2与HClO的漂白原理相同吗?若不同,有何区别?设计实验将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再加热。现象: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来的红色。(2)将Cl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再加热。现象: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无变化,溶液仍为无色。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讲述该实验的结论:次氯酸的漂白作用是一种氧化性漂白,是不可逆的漂白过程,而二氧化硫则是与有机色素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又会分解,结果又恢复原来的颜色,是可逆的过程。从提出问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论,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则应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和迁移性
  问题的启发性就是指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迁移性是指问题能够促进学生的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例如,在讲完甲烷的化学性质之后,让学生试着推断烷烃的化学性质。又如,在学习H2O2有弱酸性、强氧化性(有漂白的能力)、不稳定性时,教师演示实验,将H2O2滴入有酚酞试剂的NaOH溶液后褪色,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说明褪色的原因是H2O2的强氧化性,还是弱酸性。
  4.设计的问题要由易到难
  设计的问题由易到难,其目的是降低学生探究的难度。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将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观察,然后提出问题:如用导线将两金属片连接将会有何情况发生?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心理。随后追问如何证明电子在导线上通过,讨论实验方案并实施,然后置疑:
  (1)电子为什么从锌片流向铜片,铜片上为什么会有氢气?
  (2)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两片上各发生什么变化?
  (3)从能量转换角度分析原电池是一种什么装置?
  (4)写出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原电池的组成、原理和能量变化。
  通过从平常处生疑,向细微处问难,引起学生惊讶,激起思维的浪花。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和实验操作的原理,顺利完成实验,又可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
  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提问要做好充分准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从收听反馈信息到讲评,都要心中有数。切不可有口无心,随意而问,把提问流于形式,把课堂当作走过场。(2)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时如何往回引导等,都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考虑,特别是课堂应变提问,更应该有的放矢,绝不能随意发问,仓促上阵。(3)只管提问,不管效果如何,那么设计得再好的问题都会大打折扣。(4)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要有层次;要不拘一格。总之,课堂提问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启迪,要使人人主动进取,使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普通课程标准高中化学(实验)》中指出:“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所以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就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中创设恰当有效的情景十分重要。
  例如,在讲原电池这节课时,首先给学生提供以下两个教学情景:
  (1)1786年,意大利生物解剖家Calvani把青蛙放在铁锅中,然后用铜线触及青蛙腿的神经,发现青蛙腿抽搐,当用铁丝触及青蛙的神经时,不会发生抽搐。当试验了多种金属之后,发现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青蛙时会发生抽搐,Calvani把它称为“生物电”。伏特在1799年仔细研究了Calvani现象之后,认为青蛙腿的抽搐不是对于电流的敏感反应,而是肌肉提供了一定的溶液,因此电流产生的先决条件是两种不同的金属插在某种溶液中并构成回路。他在1800年将锌板和铜板插在一瓶稀酸中做成了第一个电池,这种电池叫伏打电池。
  (2)一天满载着精铜砂的货轮正向日本海岸行驶,海员们兴高采烈,谈笑风生。忽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大惊失色,漏水了!当时周围没有暗礁,货轮也没有和其他船只相撞,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忽然漏水呢?
  以上两个教学情景的创设在本节课中的作用不同。情景(1)说明了原电池的基本形成条件和电池的本质特点;情景(2)说明了电化学腐蚀的现象。使得电化学这节课紧紧围绕这两个情景有趣展开。
  创设有效教学情景激发了学习的动机,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增强了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向,现在,中学化学教学已跨入了与计算机“联姻”的时代。学校也为我们提供了硬件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抽象的化学概念及原理;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微观结构;不易观察的化学现象的展示及现有条件无法完成的实验等,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利用多媒体投影演示实验以增强观察效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配备了很多演示实验,但由于现在的班学生容量一般比较大,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演示实验的现象,这时,可用实物投影仪将所演示的实验进行投影。如钠与水的反应,将其放在实物投影仪下,能清楚地看到反应的多种现象;还可以通过投影,来观察分析钠和硫酸铜反应的现象,以便更好地掌握反应原理。
  第二,应用动画课件使微观现象直观化。抽象的化学概念及原理,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微观结构,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化学变化,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模拟,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使学生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如电子云、化学键、晶体结构、有机物分子空间结构、电解池原理等,可用动画课件进行展示。
  第三,对于一些操作比较复杂、实验条件要求高的实验,如Fe(OH)3胶体的电泳实验,可采用观看录像的形式进行教学。对于不易观察清楚、危险性较大、难于操作的实验,如铷和铯与水的反应,瞬间爆炸,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录像进行教学。
  第四,当教学内容中涉及实验题时,如果教师只是在前边干吧吧讲,学生看着书上的装置图很容易走神,不如简单借助多媒体中的投影装置图,这样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也可以演示制取气体主要使用的仪器及组装顺序(可运用动画功能按组装顺序逐一显示)、反应原理(方程式)、气体制取装置与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的关系、气体的干燥、收集方法、尾气的吸收等内容。
  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课堂之所以显示出了巨大的魅力,正是由于它能够实现视频、音频的结合,通过千变万化的画面,给学生大脑皮层以大信息量的“刺激─反应─强化”,达到常规教学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我仅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感受。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不断地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做一个有魅力、受学生尊敬与喜爱的化学老师,将是我毕生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吴俊明,杨承印.化学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廖银燕)
其他文献
介绍了乳化沥青生产设备中的自控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非常准确地完成对乳化沥青生产过程中配比、温度和液位的控制,为规模化生产提供设备条件和保障.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以产品制造为主,集科研开发、技术咨询、施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防水民营股份制企业,是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建筑
海安地震台1975年建台,40年来,对测震、地电阻率、地磁和电磁波测项获得高质量连续观测资料,统计发现,海安地震台电磁异常是江苏中部,特别是南黄海地区的重要地震前兆。
2.5沥青低坡度屋面膜叠层屋面、聚合物改性沥青屋面和冷施工屋面,占当今低坡度屋面市场份额的1/3以上,值得作一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