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陈嘉庚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2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1978 海外华人 建设新中国的重要力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带着对祖国新生的热情和激情,广大海外华人积极回国参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对祖国命运的高度关注,对祖国建设的高度认同,使一批批华人精英从海外归国。
  他们成为了新中国打造基础教育系统、工业系统、科技系统、文化系统的重要力量,创造了许多的“中国第一”。新加坡归国的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创建了中国现代最完整的教育基地——集美学校,厦门大学;“三钱”——以留学欧美的钱学森、钱伟长和钱三强为核心,实现了中国拥有“两弹一星”的梦想;而从当时的英国殖民地香港归国的乒乓球手容国团,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真正的体育世界冠军。
  无论在新中国的工业、经济、教育、科技、文化、体育领域,都能找到许多个由归国华人华侨创造的“新中国第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前,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在新中国诞生前后那段不寻常的历史时期,他在想些什么?忙些啥呢?作为一个晚辈学子,如今只能从那一页页有些泛黄的文献资料中去追寻他那光辉的履迹。
  
  受毛主席邀请参加政协会议
  
  1949年春,全国解放在即,人民解放大军在各大战场节节取胜。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新政协)即将召开,各项筹备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伟大领袖毛主席专电邀请陈嘉庚回国参加新政协。
  对新中国即将诞生,陈嘉庚先生由衷欣慰。他内心十分关注祖国的各项建设,作为长期从事实业的商界人士,他认为与其坐而空谈,不如做些实事。鉴于他对旧社会那些官僚政客的极度反感,他为自己定下回国观光的具体计划:一是看看祖国工农业最发达的东北,经济建设究竟恢复得怎样;二是看看解放了的城市治理得怎样;三是看看各地公共卫生搞得怎样。他特意将《住屋与卫生》一文摘要成千字文,作为广告,在国内各报广告栏刊登,借以推动各地公共卫生工作。陈嘉庚始终认为,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文化程度,都能在公共卫生方面充分体现出来,所以他一生都在为公共卫生进步而努力。这也可以从福建集美鳌园的石雕群中刻有许多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的内容,充分反映出来。
  
  将科学建设列为建国首要之图
  
  


  1949年5月5日,陈嘉庚先生在庄明理陪同下自新加坡取道香港回国。6月3日到达天津,4日由专车送达北京。抵京后,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大家都诚恳要求陈嘉庚先生参加新政协 ,尤其是侨界人士,衷心拥戴陈嘉庚先生能代表海外华侨,参与政治协商。在各方恳请之下,陈嘉庚先生接受众意。15日,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的新政协筹备会上,陈嘉庚先生经过认真准备 ,作了热情、精彩的发言。随后两个多月,陈嘉庚先生到东北各地参观、考察 ,遍访沈阳、鞍山、长春、哈尔滨、大连、旅顺等10多个重要城市,行程5000多公里,对战争过后的经济恢复感到非常满意 ,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诚恳批评与建议。各地对陈嘉庚先生都予以热情接待和欢迎。他在观感中谈到 :“这次去东北,没有看到乞丐,也没有人赌博 ,娼妓已经转业,正在学习生产 ...... 工业迅速恢复与扩展,交通、文化、教育、医药各项事业都很发达。从东北看全中国,国家建设的前途一片光明。”其间,他对各地教育尤为关注 ,作为重点考察内容,看与问特别详细。他对沈阳的中国医科大学采用新教学法,组织3人钻研小组和12人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自学讨论等做法非常赞赏。在长春东北大学,了解该校学生在假期都要下乡下厂劳动,教农民读书写字;在大连,工学院的研究设备、附设工厂;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和研究所,都是他考察的重点对象。
  9 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开幕,由于当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尚未召开,政协代行人大职责,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陈嘉庚先生以华侨首席代表名义致词,表达全体海外华侨心向祖国,决心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的殷切心情。他郑重提出:祖国要富强、要发展,就要靠工业;而要发展工业 ,就要先培养人才,加强科学技术教育。科学建设为建国首要之图。他在向大会提交的7项提案中,6项是关于科学、教育、卫生方面的内容。
  
  恢复集美被毁校舍,关心福建建设发展
  
  政协大会闭幕后,陈嘉庚先生南下,顺路考察华北、华中、华南各地,至12月27日才回到集美。此时集美学区和当地正遭到国民党飞机疯狂轰炸后不久,满目疮痍,处处狼藉。第二天一早 ,他就独自一人,徒步查看集美各处情况,拟定修复计划。随后提出“重建集美学村计划”,包括:一、清理灾区、开筑道路,救济受灾村民;二、建筑新村 ,除恢复原有学校外,还将增办华侨师范和工矿学校。将集美学村安排好后,陈嘉庚先生内心非常惦记他亲手创办的厦大,尽管厦大已交给国家,转为公办大学了。
  1950年1月6日,陈嘉庚先生抵达厦门 ,当天下午就来到厦大,他详细查看了各个楼房、食堂、运动场,到宿舍内与学生促膝谈心。两天后,在全校师生员工的欢迎大会上,他作了历时3个小时的精彩演讲。畅谈回国观感,谈了对祖国发展教育与科学事业的意见。随后,他充满深情地描绘了他心目中的新厦大远景:“福建将来建造铁路,北接浙赣线,西通粤汉线,成功之后,厦门工商业发达起来 ,那时候,厦大的范围也可以扩大”,“东边至胡里山,北边到南普陀,靠市的一边到厦港深沃村 ,能够容纳学生三四万人”。陈嘉庚先生的演讲使全体厦大师生备受鼓舞。
  1950年2月中旬,陈嘉庚风尘仆仆回到新加坡,开始向海外华侨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祖国各地建设的情况,演讲、报告、发表各类文章,这时,他已是77岁的老人了。当年5月 21日,陈嘉庚从新加坡回国,此后他定居在国内,将晚年精力全部投入到新中国文化教育事业中,直至1961年(88岁)在北京逝世。在最后遗嘱中他写道:“台湾必须归中国”、“学校要继续办下去”。
  敬爱的陈嘉庚先生,从1949年他风尘仆仆走遍祖国各地的身影中,从他一生为科学教育辛劳奔波的脚印里,从留下的一本本、一页页闪耀着永恒光芒的字里行间,他给我们留下的是辉煌的思想光芒和沉甸甸的精神财富,还有厦大所有学子永远不能忘却的“国民天职”!
其他文献
整理 / 顾君盏    同舟共济,一心一意,为了一件大事!一件为着参与共同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康乐的  新中国的大事 !同舟共济,恭喜恭喜,一心一意,来做一件大事。前进!前进!努力!努力!  ——李济深    李济深 (1885—1959),原名李锦江,字任潮,广西苍梧人。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
期刊
看张崇范和他的书法    有人说,黑白色是构成书法的基本色调,可它却蕴蓄着多彩的绚丽。  友人说,写写张崇范,他这人不张扬,书法写得不错。于是,我走进了他和他的书法艺术世界。  接触张崇范,正如友人所言。中等身材的他,目光中流露出深挚与涵容。观其书作,恬适静穆,古朴浑厚,寓清丽于雄浑之中,藏秀美于宏壮之间,见灵气在笔墨之外,舒卷儒雅,赏心悦目,新意纷呈。  张崇范,1948年出生在山东高密双羊店一
期刊
第一次见到周诗元,是在他父亲周加华的办公室。在摆满画架和古董的办公室里,周加华正和两位来自澳大利亚的摄影师聊天,而这个浓眉大眼的青年乖乖地坐在父亲身边,轻声细语地做着英文翻译,决不插话,只是偶尔端起紫砂壶,给客人杯子里续上新沏的铁观音。  如果不是事先介绍,谁也料不到这个外表乖巧的20岁大男孩已经是澳大利亚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亚太区总监。在澳大利亚的4年时间里,他成功考上自己喜欢的悉尼大学艺术专业
期刊
壹基金、上海英国商会、中国法国工商会全力支援四川灾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同胞与全球华人的心,也牵动了所有国际社会在华友好人士的心。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上海英国商会、中国法国工商会等民间组织,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便投入到了地震的赈灾活动中。  记者在5月15日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举行“5.12四川地震救助情况通报会”上得知,5月12日汶川大地震
期刊
5月10日,“2008金地杯国际友好网球邀请赛”盛大开幕,近百名外籍人士在金地国际网球中心激烈角逐,争夺本次比赛的排名。据悉,本次比赛是最大规模的在沪外籍人士网球业余赛事。金地集团上海公司总经理赵汉忠表示,此次比赛为外籍网球爱好者提供了一次球技交流的机会,更使“金地网球社交圈”的规模和影响得到扩大。  此次比赛由金地集团上海公司和英国学校南翔校区共同主办,由上海外籍专业网球培训机构Pro tenn
期刊
2008年5月2日,印尼当代著名绘画大师马永强(智光)SiDiK W MARTowidiojo于华府天地展开了名为“醉笔居士逍遥韵之华府视野墨色天地”的画展。本次画展一共展出24幅画,从气势磅礴的《梦幻》、凄寞幽幽的《青松邀明月》到清丽逗趣的《恩爱》,每一幅画的各种情致都展现出了马永强先生七十而从心意的境界。  马永强自2000年起,综合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泼墨手法、汉唐的青绿山水、色彩运用的大胆手法
期刊
60年前,遥望刚成立的新中国,欧美人士议论纷纷:“一个闭关锁国300年的贫弱之躯,能否跟得上世界的步伐?”  30年前,面对刚打开大门的中国,国际社会一片质疑:“让全球1/4人口迅速摆脱孤立,与世界接轨,这种先例有过吗?”  历史总是以令人惊叹的方式创造奇迹。60年,弹指一挥间。新中国在神州大地上创造了无数奇迹: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已实现总体小康。  今日中国,生
期刊
4月17日,第一财经商界精英高尔夫挑战赛新赛季于美兰湖隆重开杆,此次活动吸引了120余位商界名流、精英参加,即将掀起新一轮商界精英高球竞技热潮。  历经三年精心打造的“第一财经商界精英高尔夫挑战赛”,现已在全国11个城市举办31场挑战赛,共有2500余人次的选手参加,成为国内商界业余高尔夫球赛的一项精品赛事。比赛充分发挥第一财经品牌优势,运用丰富有效的媒体资源,汇聚名流精英 ,打造高尔夫顶级社交平
期刊
诞生了格林的德国,是无数童话故事的发源地。如今,这个美丽的国度又成了旅游爱好者心中的理想之地。德国以其秀丽的山川风光、灿烂的文化古迹以及独特的生活风貌,向游人张开了欢迎的臂膀……对于喜欢欣赏古旧的城堡、蓊郁的森林、悠闲的小镇、美丽的莱茵河的人,对于听着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朗诵着歌德、席勒、海涅成长的人,对于许多喜爱靓车、喜爱啤酒、喜爱浪漫的人,德国成为一个可以释怀的地方。    文化艺术之都
期刊
1978—1998海外华商 中国商业时代的启蒙者  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对于那些在海外蛰伏了多年的华人华侨而言,终于等到了再次回报祖国的机会。  包玉刚、曹光标、曾宪梓、霍英东、谢国民等港商与华商成为了回国投资建厂的第一波力量。此后,在中国台湾的商界首领王永庆、郭台铭等及岛内的顶新集团、统一集团等中小企业家也掀起了“投资大陆寻发展”的浪潮。据不完全统计,从 1978年到1998年,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