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CT片去大医院,还是去影像连锁店?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c573332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中心目前扮演的角色,类似于分级诊疗政策下“社会办医”的一块“试验田”
  “医生只是让我去拍个CT,我去预约发现得排队一周,双休日还不开放。”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一位患者向《财经》记者抱怨他的经历,“我是冲着三甲医院的医生好才去的,结果卡在第一步的机器上,就觉得挺荒谬的。”
  大医院患者多,影像科医务人员和设备都有限,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7年4月1日批准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可由独立于医院的第三方运营,与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一样,允许民资进入,鼓励连锁经营。
  独立医学影像机构,通过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综合分析,出具影像诊断意见。可实现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


  “社会办医疗机构”令资本垂涎,对多点执业的医生、民营医疗集团、私立医院影像科来说也是魅力十足。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好处是不用每家都养一个影像科室,引入的竞争机制也有望减低患者的诊疗成本。然而,《财经》记者调查发现,这件看上去各方都能获益的事,在把热切的期待转化为落地行动时,仍阻力重重。
  能否与大医院形成差异化竞争,在影像市场上形成业务互补,是接下来的发展关键。

CT机: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当上述去协和医院的病人想为看病提速,咨询他的主治医生能否省却一周排队时间,改为在更低一级的医院拍CT时,他的主治医生以“可能影响诊疗结果”为由拒绝了。
  《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医疗界人士对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中心的期待,恰恰集中在对大医院影像压力的分流作用上。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影像供需紧张,基层医院的医疗器械闲置率却高企,由此,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成为调配资源落差的方案之一。
  “拿同仁医院做比方,很多病人需要排队去诊断眼底病变。如果有一个自动的分诊系统,病人挂号后,首先完成眼底照相,大概知道轻重,再去找医生。”上海长征医院眼科主任魏锐利认为,这有利于疏导当下医疗资源紧张。
  更深远的意义是,影像资源集中到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在实现与医院的数据联通后,有望加深对医学影像数据的利用程度,借此提升诊疗质量。
  国家卫生计生委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后,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区域医学影像中心342个。
  区域医学影像中心特有的价值还在于缓解资源的地区落差。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统计,中国基层医院医疗器械使用率低于40%,大量的医疗设备长期闲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秘书长白知朋在对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县级医院的走访发现,每所医院每天CT检查服务最多只有7位到15位患者。
  除去公共服务因素的考虑,中国医疗影像诊断市场本身也存在巨大的缺口,这一点可以参考发展较早、市场较完善的美国市场。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5年美国医疗影像诊断市场从46.6亿美元增长到87.1亿美元,其中,40%的市场贡献来自于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美国的独立影像中心约有6800多个。
  国金证券报告显示,中国影像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省会城市的医学影像中心规模约250亿至300亿元,县级市医学影像中心规模约300亿元。
  目光敏锐的医疗集团自然从中洞察到商机。赛道铺好,掌握不同资源优势的选手也开始入场。平安租赁是较早布局的“选手”,其志在让100家独立影像中心进入全国核心城市,同时采用加盟制发展千余家加盟店,形成连锁性的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此外,已经下场的竞争对手还有美年大健康与西门子中国联姻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华润万东旗下、背靠阿里健康的万里云影像平台。另外还有一些互联网起家的企业环伺。

入场门槛:重资产抢占线下渠道


  尽管各方布局暗流涌动,但受限于审批资格、设备要求、人才需求、数据共享程度等准入门槛,自政策推出八个月以来,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按国家卫生计生委对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配置要求,至少有超声3台,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DR)2台、16排CT和64排及以上CT各1台、1.5T及以上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1台。
  一位医学影像设备采购行业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这个标配要求相当于一个二级医院影像科规模,对打算走轻资产模式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前期能否达到这个标准会是一个小门槛。
  从已经开始运营或有成熟落地计划的“领跑者”看,重资产投入模式的影子一直都在。以2017年9月开始投入运营的杭州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为例,目前该中心配置包括256排CT、PET/MR、最新一代的PET/CT、3.0磁共振、乳腺钼靶和E10B超等影像设备,并且浙江省首臺PET/MR的设备是其一大亮点。
  即使是近年聚焦线上影像云服务平台的一脉阳光医疗集团,有20家线下连锁影像中心,采用的也是“线上+线下”“轻资产+重资产”的模式,其投资方是高盛。
  其实,在线上影像云服务成熟之前,线下渠道已经被大量抢占,留给打算先走线上模式的公司们的时间不多了。2017年12月9日,美年健康(002044.SZ)与西门子医疗宣布共同设立和运营一家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该影像中心拟落户上海,正是利用美年健康线下体检业龙头优势。
  对于已经有一定线下规模的影像中心来说,购入机器后并不意味着可以坐地收钱,“远程看片”的能力是一个关卡。
  “远程看片”有赖于影像数据量、数据处理能力,甚至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多大程度上实现数据互认、影像智能化利用,这正是业内最为担心的技术要害。医院对于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中心的态度分歧,在这一点上尤甚。   一位任职于一家广州三甲医院呼吸科的医生无奈地告诉《财经》记者,“我知道有时患者比较急,但(患者在医院外的医疗机构)拍片子的设备质量和检验人员水平难以保证,这样的影像检查结果,我们在诊疗中一般都不会采用。”
  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拍的片子能否获得医院、医生的信任,能否真正打破与医院的患者信息壁垒,直接关系到“远程看片”设想能否实现。
  “能保证这些独立影像机构拍的片子跟医院影像科拍的是一样的,我们才敢用,医院才敢实现数据互通。”上述呼吸科医生认为。
  一些尝试已经在推行。2017年2月,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宣布,安徽省区域医学影像检查中心开始试运行阶段,首批试点医疗机构包括4个省级综合医院和30个县级综合医院。该区域医学影像检查中心为患者提供独立影像诊断服务,影像检查结果在本次试点的医疗机构间达成互认。
  阿里健康旗下万里云CEO黄家祥告诉《财经》记者,万里云与中日友好医院合作建设影像大数据项目,类似一个试点,医师通过视频系统进行同步“面对面”现场会诊,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讨论,指导确定治疗方案。
  不过,目前万里云的线下影像中心仍没有具体落地,在线下影像中心开设后,设备和人员都是全新的,彼时能否实现畅通的数据互认还待观察,但万里云的提前介入显然是一个铺垫平台的动作。

未来形态:抢夺人才、启发“社会办医”


  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的竞争者们接下来的发展关键是,能否搭建与医院的良好关系。而医院的谨慎态度,还来自于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崛起后,对于专业影像人才的抢夺。
  据动脉网蛋壳研究院的数据,目前中国医学影像数据的年增长率约为30%,而放射科医师数量的年增长率约为4.1%。放射科医师的数量增长远不及影像数据的增长。
  国家卫生计生委对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的人员要求,放射科至少有8名中级以上职称、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放射科医师、技师应当具备医用设备使用相关技术能力。其中,至少有1名正高、1名副高和2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其余4名医师可以多点执业的方式在本机构执业,每台DR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每台CT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每台MRI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
  专业医学影像人才原本的紧缺状态,在一批新开设的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鼓动下进一步凸显,可能引发一轮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间的激烈人才竞争。
  一位在广州市三甲医院从业多年的影像科医师告诉《财经》记者,他在2017年初收到了两封互联网医学影像领域公司的挖角邮件,邀请他到该公司正在开设的独立医学影像机构做影像项目负责人,薪酬很丰厚,“确实有考虑过,但目前还是希望稳定,所以拒绝了”。
  一份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招聘启事显示,对眼科医生、影像科医生、放射科医生都有招聘需求,并特别注明对影像科医生的要求包括“2年以上医院影像诊断工作经验,有独立体检中心工作经验优先”。
  魏锐利2016年也有相似的被挖角经历,他告诉《财经》记者,目前AI业界缺乏医生的力量,“可以弹性工作,哪怕兼职也行”。
  医院影像公司挖角三甲医院影像科“老手”,是当下以互联网公司为首的民营资本,正尝试撬动传统医疗机构的一个缩影。然而,這些民营资本要大面积赢得影像科人才“芳心”,还不是那么容易,魏锐利的拒绝理由就很具代表性,“绝大多数医生忙不过来,对这个东西不是很感兴趣”。
  对第三方医学影像机构的认可度、对互联网公司从业风险的评估,让这些影像科“老手”们态度谨慎,因此各家第三方医学影像机构品牌认可度,是接下来人才抢夺战的重要指标。
  汇医慧影CEO柴象飞分析,目前医生对于技术相对欠缺了解,技术人才又难以深入了解医疗领域。交叉人才难能可贵。汇医慧影选择的是自己组建医生团队,据其2016年11月公布的消息,一个包括百名国际、国内及省内的专家,以及约1000名常规外包阅片医生的医生集团正在组建,负责为其影像平台提供诊断报告咨询和教学服务。
  从海外挖掘影像人才也是一条路。而与传统医院影像科工作不同,独立影像机构对人才的知识、技术宽广度要求更高,因此对跨学科人才更显得饥渴。如汇医慧影与斯坦福大学成立“全球医学跨学科优才计划”,尝试在从海外引进有医工结合背景的专业人才的同时,把国内医生送到斯坦福大学进行交叉学科的培养。
  逐步放开民营资本办医限制,也不只体现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一类。2017年8月,国家卫计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在此前批准独立设置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等五类医疗机构外,再增加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中小型眼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五类医疗机构,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实现连锁化、集团化运营。
  从目前来看,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中心扮演的角色,还类似于分级诊疗政策下“社会办医”的一块“试验田”。
其他文献
中国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接近40%,未来将继续攀升,如何确保进口天然气的稳定供应,是一个需要引起各方重视的大问题  近年来,业内人士一致预测中国天然气供需市场将维持供大于求的“低景气”周期,然而,去年入冬以来的全国大面积、大范围的天然气短供和“气荒”颠覆了几乎所有专家的判断。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府强力推动“煤改气”导致天然气需求猛增了30%左右;另一方面是一直运营良好的我国最大海外天然气进口通道
期刊
三个文件的内容没有超出此前预期,但总归落地生根,市场仍然将其视为新三板改革的乐观信号  2017年12月22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了新制定的分层与交易制度,随着“集合竞价+大宗交易+分层修订”组合拳的落地,新三板停滞的改革重新启动。  当天正值中国农历的冬至日,不少投资机构代表在参加完下午的“新三板市场年度运行分析交流会”之后,也被邀请到新闻发布会的现场。业内人士纷纷感叹,这是“好艰难的一步”、“千
期刊
入园难,入园贵,从业人员收入偏低,少部分从业者职业操守、专业伦理缺失,行政部门联动监管缺位……幼教行业问题频发。根据多方统计,全国幼教師资缺口达200万,但该职业并不因此受捧,幼教师资已经出现“低水平死循环”的隐患苗头。在“二胎”放开的大背景下,幼师人数不足,成为越来越尖锐的民生问题。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幼师的工资应该水涨船高,但事实却相反。除了和学费的鲜明对比,幼教收入在教育系统内部也没有竞争力,
期刊
机器将助力雇主克服偏见  什么人最有资格评价一个公司的职员?2018年,“人才分析”或“人力分析”会更多被拿来分析雇员的日常工作,他们会逐渐感受到这一技术崛起带来的影响。相比于其他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在利用大数据方面步伐一直比较慢,不过2018年,人力资源的家伙们将成为最热情的拥趸者,大数据将对人员聘用、薪资支付及晋升决策产生重大影响。雇员们将不得不频繁充当人力资源实验的小白鼠。聪明的雇员会在写电子
期刊
商业环境  由于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近几年内政治风险水平都将保持在最高等级。但对世界经济来说,最大的不确定风险来自中国。中国正试图压缩巨大的债务泡沫,而此举将影响国外投资者的信心。不过,鉴于通货紧缩和财政紧缩的风险降低,全球经济将实现3.3%的增长(以购买力平价计算)。虽然美国利率正在上升,并且欧盟债券购买计划正在逐渐减速,但总体上看货币政策还是会更加宽松。全球经济复苏的唯一阻碍是富国和穷国增长速
期刊
一个案子牵扯出20余家金融机构纠纷,侨兴债与广发行萝卜章一事,成为银监会重力整顿金融同业业务、影子银行风险的标志性事件  2017年12月,中国银监会公布的一系列重磅罚单,再次将侨兴债与广发行萝卜章一事,暴露在舆论之下。事涉2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和56名从业人员,罚没金额逾20亿元,这场“窝案”成为银监会重力整顿金融同业业务、影子银行风险的标志性事件。  缘起2016年末,在招财宝平台爆发的“侨兴债
期刊
蛰伏30余年,国际卡组织终于得以进入中国的支付清算市场,而今本土竞争对手已然强大,其到来无疑将加剧国内竞争,甚至将搅动全球清算市场的格局。中国居民的跨境业务将成为中外竞逐的主战场  六个月前,《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服务指南》(以下称“指南”)下发,在中国清算市场蛰伏多年的国际银行卡巨头们即将达成所愿。  指南一颁布,Visa、Mastercard和美国运通等几家巨头便开始日夜赶工,准备相关申请资料,
期刊
最终,随着年末特朗普首份国家安全报告的落地,让人不得不直面两国关系的新阶段:中国的崛起对美国来说挑战大于机遇。反复波折之间,既有特朗普本人的执政风格所致,更多的是两国的相对力量和互动模式发生了变化  2017年的中美关系走出了一个M型的波折曲线。  年初时,特朗普在竞选中对中国充满攻击性的言论是笼罩两国关系的阴云;随后两国元首在海湖庄园的会面,以及随之为落实领导人会面结出的百日计划早期成果,为特朗
期刊
强势监管已经覆盖申请首发上市、再融资、资产重组、减持、退市的上市公司全生命周期,上市公司过往一些为保壳而进行的投机取巧操作将越来越难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面临戴帽、暂停上市甚至退市风险的公司,通过债务重组、变更会计准则等手段来“护航”当年业绩不时出现,而变卖资产仍是主要手段。  增值率高达1倍、3倍甚至10倍的資产出售不时出现,预期改善公司业绩的同时,也引来了监管层的问询。  《财经》记者发
期刊
下游行业成本大幅攀升,缺乏投资热情,新动能领域的投资势头也令人担忧,技改资金和补贴可能透支了未来,居民杠杆率上升影响消费,这些因素都值得关注  2017年经济回暖大超预期,在此基础上,市场对2018年的增速预期高度一致。截至2017年12月26日,WIND中国宏观经济预测(CMF)共披露了23家金融机构对2018年增速的预测值。上述机构当中,18家预测值落在6.5%到6.7%之间,占到全部23家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