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觉得‘风口论’包括‘猪论’都是充满了投机思维,所以我很不认可去探讨这个东西。”面对快速变化的产业和机遇,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在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就“风口论”提出反思,并对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融合展开了新的想象。
风口与猪:成功者说什么都是对的?
先来看看“风口论和猪论”说的是什么。2013年12月,雷军在另外一个企业家年会上用“风口论”来解释小米成功,换一个说法是“顺势而为”,雷军认为选择最肥的市场、抓住好的时机,是小米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才是团队、产品、营销等等。
当时雷军的原话是这样的:“成功靠勤奋是远远不够的,最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大的市场,顺势而为,换句比较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找一个最肥的市场,然后等待台风,就是我们讲的‘台风口’。我觉得成功,尤其是大成跟这个是高度相关的。所以,大家有时候不要羡慕那些成功者,其实他们不过就是运气好,碰到了一次‘台风口’而已。有了‘台风口’以后才会靠本事,就是你怎么能飞着不掉下来,那是本事,但是要想飞起来最重要是‘台风口’,没有台风的时候,无论怎么努力,你飞着试一试。很多人谈战略,什么是战略呢?战略就是在对的时间点做了对的事情,其实对于一般的企业家来说,做对的事情是很容易判断的,只要大家在这个行业里面有一定的经验,做对的事情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在对的时间点做对的事情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
雷军的意思是,成功的关键要选择足够大的市场、并且选择最好的时机进入。问题在于,对的时间和对的事情只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不是小米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却值得商榷,雷军这样说可能是对其厚积薄发的资源积累、执行力强的小米团队的谦虚,也可能是打太极给外界分享“正确的废话”。倘若“成功经验”是可以分享的,那么陈安之等成功学大师之流,也不会被明白人不齿了。
“风口与猪”已经被一些创业者奉为真理,成为互联网行业、大公司或者创业者信手拈来的准则。而李彦宏的声音则把大家拉回来,告诉大家不要“投机”,而是回归初心、脚踏实地,敢坐冷板凳。
为什么我们要忘掉风口与猪?
李彦宏反感“风口”是可以理解的,他的观点是,人们不能太投机,而是要从自身所擅长的、自己的初心出发去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
百度能取得今天的成功,正是因为李彦宏以及其团队最初就是想把搜索这个事情做成。李彦宏从学生时代到海外工作再到创立百度,都是在做从信息中找到答案。搜索是李彦宏和百度的初心,是其擅长。如果现在百度去找所谓的风口,就不大可能去投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这些技术,因为这些技术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成效,需要几年的投入才有显著的产出,李彦宏在本次IT峰会也说深度学习对百度收入贡献还说不清楚,5到10年后才会有非常大的贡献。总之,人工智能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风口,更不可能出现不用费力气就能顺风飞的“猪”。
互联网乃至整个世界,都有许多事情,需要有人在“风口”来之前去行动,或者一些根本没有风口的行业还是需要有人去做,可以创造价值。如果人人都想去找台风口,人人都想去做飞起来的猪,无人机、生物科学、人工智能、企业级软件、环保、供应链、物流许多偏冷、偏慢事情都没人去做了。
一个行业从萌芽到爆发,0-1的过程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是坐冷板凳;1-100的早期增长阶段会开始加速,是比速度抢时间;100-10000再不断加0则是飞快的,拼资源和基础。大家都想在100-10000这样的阶段去收割胜利的果实,谁去做0-1,1-100这个阶段的事情呢?而且,早期进入的玩家不是吃素的,100-10000的风口,大多数还是属于早期进入者,并不是每一个行业都会出现小米这样的的黑马。
就算有创业者非常侥幸,真的遇到了一个台风口被吹了起来,如果没有足够坚实的基础,没有在被吹起来的过程中学会飞翔能力,最后被重重摔在地上,同样会很惨。这样的例子并不少,史玉柱的巨人在软件时代飞过、陈一舟的人人在WEB2.0的风口飞过、模仿Youtube的6间房在视频时代飞过……
而且在一个行业起来之前,又有几个人能够知道这个行业是不是最肥的市场,这个时间是不是最佳时机呢?“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只能在事后归纳时将其作为成功因素之一,但事前是无法作为指导准则的,因为没人有预测未来的能力,谁都不能100%打包票自己选择了对的事情和对的时间,但对于一件事情,是否与理想吻合、是否是自己擅长的,却是可以确定的。
回头来看,就算创业者选对了时间和事情,其失败的几率还是大过成功:互联网、WEB2.0、移动App、智能手机、O2O、智能硬件、共享经济,哪一个市场不都是创业者扎堆进入,最后成气候的却总是少数几家?
选择对的时间和选择对的市场,是一个伪命题。
风口与猪:成功者说什么都是对的?
先来看看“风口论和猪论”说的是什么。2013年12月,雷军在另外一个企业家年会上用“风口论”来解释小米成功,换一个说法是“顺势而为”,雷军认为选择最肥的市场、抓住好的时机,是小米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才是团队、产品、营销等等。
当时雷军的原话是这样的:“成功靠勤奋是远远不够的,最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大的市场,顺势而为,换句比较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找一个最肥的市场,然后等待台风,就是我们讲的‘台风口’。我觉得成功,尤其是大成跟这个是高度相关的。所以,大家有时候不要羡慕那些成功者,其实他们不过就是运气好,碰到了一次‘台风口’而已。有了‘台风口’以后才会靠本事,就是你怎么能飞着不掉下来,那是本事,但是要想飞起来最重要是‘台风口’,没有台风的时候,无论怎么努力,你飞着试一试。很多人谈战略,什么是战略呢?战略就是在对的时间点做了对的事情,其实对于一般的企业家来说,做对的事情是很容易判断的,只要大家在这个行业里面有一定的经验,做对的事情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在对的时间点做对的事情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
雷军的意思是,成功的关键要选择足够大的市场、并且选择最好的时机进入。问题在于,对的时间和对的事情只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不是小米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却值得商榷,雷军这样说可能是对其厚积薄发的资源积累、执行力强的小米团队的谦虚,也可能是打太极给外界分享“正确的废话”。倘若“成功经验”是可以分享的,那么陈安之等成功学大师之流,也不会被明白人不齿了。
“风口与猪”已经被一些创业者奉为真理,成为互联网行业、大公司或者创业者信手拈来的准则。而李彦宏的声音则把大家拉回来,告诉大家不要“投机”,而是回归初心、脚踏实地,敢坐冷板凳。
为什么我们要忘掉风口与猪?
李彦宏反感“风口”是可以理解的,他的观点是,人们不能太投机,而是要从自身所擅长的、自己的初心出发去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
百度能取得今天的成功,正是因为李彦宏以及其团队最初就是想把搜索这个事情做成。李彦宏从学生时代到海外工作再到创立百度,都是在做从信息中找到答案。搜索是李彦宏和百度的初心,是其擅长。如果现在百度去找所谓的风口,就不大可能去投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这些技术,因为这些技术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成效,需要几年的投入才有显著的产出,李彦宏在本次IT峰会也说深度学习对百度收入贡献还说不清楚,5到10年后才会有非常大的贡献。总之,人工智能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风口,更不可能出现不用费力气就能顺风飞的“猪”。
互联网乃至整个世界,都有许多事情,需要有人在“风口”来之前去行动,或者一些根本没有风口的行业还是需要有人去做,可以创造价值。如果人人都想去找台风口,人人都想去做飞起来的猪,无人机、生物科学、人工智能、企业级软件、环保、供应链、物流许多偏冷、偏慢事情都没人去做了。
一个行业从萌芽到爆发,0-1的过程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是坐冷板凳;1-100的早期增长阶段会开始加速,是比速度抢时间;100-10000再不断加0则是飞快的,拼资源和基础。大家都想在100-10000这样的阶段去收割胜利的果实,谁去做0-1,1-100这个阶段的事情呢?而且,早期进入的玩家不是吃素的,100-10000的风口,大多数还是属于早期进入者,并不是每一个行业都会出现小米这样的的黑马。
就算有创业者非常侥幸,真的遇到了一个台风口被吹了起来,如果没有足够坚实的基础,没有在被吹起来的过程中学会飞翔能力,最后被重重摔在地上,同样会很惨。这样的例子并不少,史玉柱的巨人在软件时代飞过、陈一舟的人人在WEB2.0的风口飞过、模仿Youtube的6间房在视频时代飞过……
而且在一个行业起来之前,又有几个人能够知道这个行业是不是最肥的市场,这个时间是不是最佳时机呢?“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只能在事后归纳时将其作为成功因素之一,但事前是无法作为指导准则的,因为没人有预测未来的能力,谁都不能100%打包票自己选择了对的事情和对的时间,但对于一件事情,是否与理想吻合、是否是自己擅长的,却是可以确定的。
回头来看,就算创业者选对了时间和事情,其失败的几率还是大过成功:互联网、WEB2.0、移动App、智能手机、O2O、智能硬件、共享经济,哪一个市场不都是创业者扎堆进入,最后成气候的却总是少数几家?
选择对的时间和选择对的市场,是一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