杧果炭疽病菌3个果胶裂解酶基因序列特征及受漆酶基因Lac1影响的分析

来源 :热带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bne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果胶裂解酶是炭疽菌在侵染寄主过程中降解寄主细胞壁的一类重要水解酶。本研究在杧果炭疽病菌中克隆获得了3个果胶裂解酶基因Cgpel1Cgpel2Cgpel3,DNA全长分别为1 037、1 498、1 089 bp,cDNA全长分别为975、1 380、978 bp,分别编码324、459、325个氨基酸,均含1个果胶裂解酶保守结构域,均有典型的信号肽,不存在跨膜结构。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分别占16.05%、20.26%、16.92%,延伸链分别占28.09%、21.79%、29.54%,β-转角分别占5.86%、8.93%、7.38%,无规则卷曲分别占50.00%、49.02%、46.15%。Cgpel1、Cgpel2和Cgpel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C. tofieldiae(KZL77240.1)、草莓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XP-007274932.1)、C. incanum(KZL84476.1)果胶裂解酶序列相似度在93%以上。qRT-PCR分析发现,3个果胶裂解酶基因在整个侵染过程中均持续高效表达,但在漆酶基因Lac1敲除突变体中,表达均下降約90%。可见Cgpel1Cgpel2Cgpel3是果胶裂解酶基因家族成员,序列差异较大,在侵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其表达受漆酶基因Lac1影响。
  关键词  杧果;胶孢炭疽菌;果胶裂解酶基因;漆酶基因Lac1中图分类号  S432.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8.12.019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是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果树,享有“热带果王”的盛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1]。杧果炭疽病是杧果生产上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在世界杧果种植区内广泛发生,也是贮藏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重的果园减产达60%~70%,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是其主要致病菌[2-3]。该病原菌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大多数热带亚热带果树是其重要寄主,还可侵染蔬菜、花卉、中草药及各种经济作物[4]
  炭疽菌主要靠黑色素化附着胞直接侵入寄主,再分泌大量细胞壁降解酶扩展[5]。DHN黑色素在植物病原真菌中普遍存在,它在附着胞膨压产生上起着关键的作用,其合成途径中有多个关键的酶基因,其中漆酶是催化最后一步黑色素合成的酶[6]。在杧果炭疽病菌中,漆酶Lac1在菌丝的生长、发育、分化、黑色素的沉着、产孢和漆酶的分泌以及对寄主的致病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7]
  果胶酶是细胞壁降解酶中的一类,也是分解果胶质的酶总称,按其作用方式和底物类型可分为原果胶酶、果胶酯酶、裂解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8]。许多病原真菌、细菌在侵染植物的过程中都可以产生果胶裂解酶(pel),裂解高度酯化的果胶,破坏植物组织的完整性,使薄壁细胞组织软化[9-10],从而达到降解植物细胞壁的效果。Erwinia chrysanthemi strain 3937有5个Pel基因PLaPLe,其中只有PLaPLdPLe对病原菌的致病力有影响,且PLePLaPLd的作用更强,PLe突变后失去了侵染能力[11]。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12个候选果胶裂解酶基因中只有Pcpel1Pcpel16Pcpel20能够明显影响致病力[9]。可见果胶裂解酶基因多以基因家族形式存在,同一病菌中不同的果胶裂解酶基因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将杧果炭疽病菌接种至PD培养液,28 ℃、160 r/min振荡培养12 d的过程中,均能检测到果胶酶活性[12]。有关果胶裂解酶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在杧果炭疽病菌侵染寄主过程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拟利用同源克隆技术,从杧果炭疽病菌(C. gloeosporioides)中克隆pel,分析其在不同侵染时段的表达情况,及与另一个侵染关键基因漆酶基因Lac1的关系,为探究果胶裂解酶基因在杧果炭疽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揭示杧果炭疽病菌的致病分子机制打下基础。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材料和引物  杧果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Penz.)Sacc.] A2菌株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热带果树课题组提供。台农芒嫩叶采自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基地。漆酶基因Lac1敲除突变体由本实验室提供。本研究所用引物如表1所示。   1.1.2  主要试剂  真菌gDNA提取试剂盒和凝胶回收试剂盒购于Omaga公司;RNA提取试剂盒和TIANScript cDNA First-Stand Kit购于TIANG?ENE公司;E. coli DH5α、10× PCR Buffer、dNTPs、Taq DNA酶、2Taq-Mixture、DNA marker DL2000等均购于TaKaRa公司;荧光定量PCR试剂盒2xTransStart? Tip Green qPCR SuperMix购于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科技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常规试剂。
  1.2  方法
  1.2.1  Cgpel1Cgpel2Cgpel3基因DNA序列的扩增  根据橡胶树胶孢炭疽菌HBCg01全基因组信息查找果胶裂解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A2pel1-F1/R1、5A2pel2-F1/R1、3A2pel2-F1/R1、5A2pel3-F1/R1和3A2pel3-F1/R1(表1),用于扩增杧果炭疽病菌3个果胶裂解酶基因DNA序列。PCR体系为50 μL:10× PCR Buffer 5.0 μL,dNTPs 4.0 μL,引物(10 μmol/L)各1.0 μL,模板1.0 μL,Taq DNA酶1.0 μL,ddH2O 37 μL。PCR程序:94 ℃ 4 min;94 ℃ 30 s,Tm 45 s,72 ℃ 2 min,35个
  1.2.2  Cgpel1Cgpel2Cgpel3基因cDNA的扩增  以杧果炭疽病菌gRNA反转录后的总cDNA为模板,用引物对Rpel1F1/R1、Rpel2F1/R1、Rpel3F1/R1(表1)扩增3个果胶裂解酶基因cDNA序列,其余同1.2.1节。
  1.2.3  Cgpel1Cgpel2Cgpel3序列特征分析  利用DNAssist 1.0软件比对分析所獲得的Cgpel1Cgpel2Cgpel3基因DNA和cDNA序列,拼接获得全长,并找出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内含子、外显子。用Primer 5.0软件推测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用ProtParam软件分析其理化性质,包括分子量、等电点等。用MEGA 4.1软件构建进化树。用Singal 3.0软件分析信号肽位置。用TMHMM软件分析跨膜区。用SOPMA软件分析二级结构。
  1.2.4  Cgpel1Cgpel2Cgpel3在杧果炭疽病菌侵染台农芒嫩叶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以SR作为内参基因,用扩增Rpel1Rpel2Rpel3的引物(表1)检测Cgpel1Cgpel2Cgpel3在杧果炭疽病菌侵染台农芒嫩叶过程中的相对表达量。参考张贺等[13]的方法制备浓度为4×106个/mL的分生孢子悬浮液,用于接种嫩叶。用清水洗净嫩叶,浸泡于1% NaClO溶液中15 min后,用超纯水冲洗3次,置于保鲜盒中,保持RH 100%,用束针刺伤嫩叶后滴加20 ?L孢子悬浮液,28 ℃下恒温黑暗培养。接种后的取样时间点为0、6、12、24、36、48、72 h,以0 h的为对照。取样方法:用直径为1 cm的打孔器取12个接种点,按照不同的时间点取样后至于液氮速冻,-80 ℃保存、备用。每组处理重复3次。
  参照Tiangen RNA Kit中的方法提取不同时间点的病原菌总RNA,参照TIANScript cDNA First-Stand Kit试剂盒完成第一链cDNA的合成,反转录后的cDNA稀释10倍,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为10 μL:ddH2O 2 μL,cDNA 1 μL,引物各1 μL,2xTransStart? Tip Green qPCR SuperMix 5 μL,Rotor-Gene Q型实时荧光PCR仪检测。数据分析运用2–ΔΔCt法进行数据计算,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系统导出各样品的Ct值,以接菌0 h的为对照。
  PCR反应程序为:94 ℃ 30 s;94 ℃ 5 s,60 ℃ 15 s,72 ℃ 10 s,40个循环;在72 ℃时收集荧光信号。
  1.2.5  Cgpel1Cgpel2Cgpel3基因在漆酶基因Lac1敲除突变体的表达分析  提取漆酶基因Lac1敲除突变体和野生型A2总RNA,以在野生型A2中的表达量为对照,以SR作为内参基因,分析Cgpel1Cgpel2Cgpel3在漆酶基因Lac1敲除突变体中的相对表达量。其余参照1.2.4节。每组处理重复3次。

结果与分析


  2.1  Cgpel1Cgpel2Cgpel3基因DNA片段的扩增   以杧果炭疽病菌gDNA为模板,扩增获得约2 000 bp Cgpel1基因的DNA片段(图1-A)、约1 300 bp和1 400 bp的Cgpel2兩段DNA片段(图1-B),以及约1 400 bp和1 000 bp的Cgpel3两段DNA片段(图1-C)。克隆测序后,用DNAssist软件比对查找重叠部分后拼接,结果表明Cgpel1Cgpel2Cgpel3基因的DNA全长分别为2 009、2 430、2 065 bp,从起始密码子至终止密码子的大小分别是1 037、1 498、1 089 bp。获得序列与参考数据库橡胶树胶孢炭疽菌HBCg01全基因组相应果胶裂解酶基因序列碱基差异位点分别有62、0、67个。
  
  2.2  Cgpel1Cgpel2Cgpel3基因cDNA片段的扩增
  以总cDNA为模板,扩增获得Cgpel1Cgpel2Cgpel3基因的cDNA片段大小约750(图2-A)、1 200(图2-B)、750 bp(图2-C)。测序显示大小分别为764、1 209、727 bp。
  
  2.3  Cgpel1Cgpel2Cgpel3序列特征分析
  2.3.1  Cgpel1Cgpel2Cgpel3基因全长DNA与cDNA序列分析  用DNAssist 1.0软件比对分析Cgpel1Cgpel2Cgpel3的DNA和cDNA序列,拼接获得Cgpel1Cgpel2Cgpel3全长cDNA分为975、1 380和978 bp,发现Cgpel1基因编码区含1个62 bp的内含子,Cgpel2含52和66 bp的2个内含子,Cgpel3含56和55 bp的2个内含子,它们的核苷酸分子量大小分别为632.561、840.366和663.680 ku,(G+C) mol%分别是62.10、56.09、58.86(表2)。Cgpel1Cgpel2Cgpel3基因序列已提交在GenBank上,登录号为分别为MH395929.1、MH410608.1和MH423503.1。
  2.3.2  Cgpel1Cgpel2Cgpel3基因推定氨基酸序列分析  推测发现Cgpel1Cgpel2Cgpel3的CDS序列分别编码324、459、325个氨基酸(aa),分子量分别为33.09、49.02、33.71 ku,等电点(PI)分别为6.99、6.01、6.70。Cgpel1序列包括206个极性氨基酸,118个非极性氨基酸;Cgpel2包括274个极性氨基酸,185个非极性氨基酸;Cgpel3包括197个极性氨基酸,128个非极性氨基酸。Cgpel1、Cgpel2和Cgpel3的信号肽长度分别为前24个aa、前19个aa、前15个aa。二级结构中分别含有16.05%、20.26%、16.92%的α-螺旋,28.09%、21.79%、29.54%的延伸链,5.86%、8.93%、7.38%的β-转角,50.00%、49.02%、46.15%的无规则卷曲(表3)。可见3个果胶裂解酶序列差异很大。
  与C. tofieldiae果胶裂解酶(KZL77240.1)相似度达93%,Cgpel2与草莓炭疽病菌(C. gloeosporioides Nara gc5)果胶裂解酶(XP_007274?932.1)相似度达97%,Cgpel3与C. incanum(KZL84476.1)相似度达100%。利用NCBI的Blastp软件分析Cgpel1、Cgpel2和Cgpel3预测蛋白的结构域(图4),发现3个预测的果胶裂解酶蛋白中都含有一个果胶裂解酶特定的保守结构域PL-6或Pectate-lysae,说明Cgpel1Cgpel2Cgpel3都是果胶裂解酶基因。
  2.4  Cgpel1Cgpel2Cgpel3果炭疽病菌侵染台农芒嫩叶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图5表明,Cgpel1Cgpel2Cgpel3在整个侵染过程中均持续高效表达,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量高于0 h的4倍以上。其中Cgpel1在6 h时表达量最高,Cgpel2在48 h时表达量最高,Cgpel3在各个时间点时表达量都较高。可见3个果胶裂解酶在侵染的不同阶段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彼此之间存在差异。   2.5  Cgpel1Cgpel2Cgpel3基因在漆酶基因Lac1敲除突变体中的表达分析
  图6表明,在杧果炭疽病菌漆酶基因Lac1敲除突变体中,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相比,Cgpel1Cgpel2Cgpel3的表達量分别下降至0.09、0.114、0.09,下降了90%左右。说明Cgpel1Cgpel2Cgpel3的表达受漆酶Lac1影响。

讨论


  迄今为止,果胶裂解酶基因的功能已在近10个病原菌中得到了功能鉴定。Shih等在C. gloeo?sporioides f. sp. malvae中克隆了2个pel基因,在侵染过程中表达相似,都与坏死现象有关,有趣的是该研究还发现pel2对葡萄糖类培养基具有依赖性[14];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果胶裂解酶基因Vmpl4突变后,致病力显著降低[15],番茄炭疽病菌(C. coccodes)果胶裂解酶基因CcpelA 突变后,侵染力和果胶裂解酶的分泌和胞外活性均降低[16];芸苔生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icola)的果胶裂解酶基因PL1332突变后,毒力比野生型降低了约30%[17];鳄梨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果胶裂解酶基因pelB被敲除后,突变体在果实上的致病力较野生菌株下降了36%~45%[18];更为明显的是鞭毛藻丛赤壳菌(Nectria hematococca),其2个PL基因被双敲后,致病性完全丧失[19]。但也有例外,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果胶裂解酶PelA基因被敲除后,突变体在侵染小麦胚芽鞘时毒力与野生菌株无差异[20]。果胶裂解酶基因家族中的各成员致病功能差异较大。辣椒疫霉(P. capsici)的12个果胶裂解酶基因中,只有3个基因(Pcpel1、Pcpel16、Pcpel20)能够明显影响辣椒疫霉菌的致病力,其中Pcpel1对致病作用影响最大[9];Erwinia chrysanthemi strain 3937的5个Pel基因中,PLaPLdPLe对致病力有影响,且PLe影响最大,PLbPLc没有影响[11]。可见,植物病原真菌果胶裂解酶基因多以基因家族形式存在,在影响病原菌对糖类的利用、果胶裂解酶活性及对寄主的侵染力、致病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但来源不同或同一来源不同果胶裂解酶基因成员的功能存在明显差异。
  本文在前期研究中测定了PD培养液中具有果胶裂解酶的活性,而果胶裂解酶基因家族有多个候选基因,如辣椒疫霉菌有12个家族成员,其中的3个基因与果胶裂解酶的活性有关[9]。本文参照其研究思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了杧果炭疽菌中3个果胶裂解酶基因在侵染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发现3个基因在病原菌侵染杧果叶片6~72 h之间高效表达,从而推测3个果胶裂解酶基因与其活性相关。可以初步确定它们是胶孢炭疽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从聚类分析来看,3个果胶裂解酶基因被分布在了3个分支上,且在二级结构上差异很大,在侵染过程的不同阶段表达也存在差异;究竟哪个在杧果炭疽病菌致病力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今后开发农药作用的新靶标,这有待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鉴定。炭疽菌侵入寄主时,不仅要靠菌丝前端黑色素化附着胞借助膨压直接穿透寄主表皮细胞,也需要菌丝前端分泌的细胞壁降解酶辅助分解表皮细胞的组分,如果胶层[5]。漆酶是催化DHN黑色素合成途径上的最后一个酶,理论上推测应该只影响黑色素的合成,与下游细胞壁降解酶如果胶裂解酶的合成和分泌无关,但本研究发现漆酶Lac1对Cgpel1Cgpel2 Cgpel3的表达影响很大,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新现象。本研究推测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反馈性抑制,但有待后续敲除3个果胶裂解酶基因后,再通过分析Lac1在pel突变体中的表达情况来证实。
  参考文献
  1. 魏军亚, 唐  杰, 刘德兵, 等. 杧果SEPALAAT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 2017, 37(1): 74-80.
  2. 蒲金基, 张  贺, 杨石有, 等. 杧果炭疽病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测定[J].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35(12): 2 450- 2 454.
  3. 张  贺, 韦运谢, 漆艳香, 等. 温湿度对杧果炭疽病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的影响[J]. 中国植保导刊, 2015, 35(1): 10-13.
  4. 杨石有, 周慧珍, 张  贺, 等. 116株杧果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测定[J]. 植物保护, 2015, 41(3): 201-204.
  5. 王葵娣, 王文华, 郑服丛, 等. 炭疽菌附着胞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1): 265-270.
  6. 詹  旭, 曹志艳, 邢继红, 等. 植物病原真菌产漆酶菌株的筛选[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4): 723-729.
  7. Wei Y X, Pu J J, Zhang H, et al. The laccase gene (LAC1) is essential for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development and virulence on mango leaves and fruits[J].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2017, 99: 55-64.
  8. 刘晓肖, 郑学云, 梁书利, 等. 类芽孢杆菌碱性果胶裂解酶Pel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J]. 现代食品科技, 2015(11): 74-79.
  9. 付  丽. 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果胶裂解酶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12.
  10. Herron S R, Benen J A, Seavetta R D, et 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ectic enzymes: virulence factors of plant pathogen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0, 97(16): 8 762-8 769.
  11. Boccara M, Diolez A, Rouve M, et al. The role of individual pectate lyases of Erwinia chrysanthemi, strain 3937 in pathogenicity on saintpaulia plants[J]. Physiological &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1998, 33(1): 95-104.
  12. 韦运谢. 杧果炭疽病菌漆酶基因Lac1的克隆与致病相关功能鉴定[D]. 海口: 海南大学, 2014.
  13. 张  贺, 韦运谢, 漆艳香, 等. 温湿度对杧果炭疽病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的影响[J]. 中国植保导刊, 2015, 35(1): 10-13.
  14. Shih J, Wei Y, Goodwin P H. A comparison of the pectate lyase genes, pel-1 and pel-2, of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f. sp. malva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expression in culture and during necrotrophic infection[J]. Gene, 2000, 243(1-2): 139-150.
  15. 许春景, 孙迎超, 吴玉星, 等. 苹果树腐烂病菌果胶裂解酶基因Vmpl4的致病功能研究[J]. 果树学报, 2017, 34(1): 19-25.
  16. Ben-daniel B H, Bar-zvi D, Tsror L. Pectate lyase affects pathogenicity in natural isolates of Colletotrichum coccodes and in pelA gene-disrupted and gene-overexpressing mutant lines[J].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2012, 13(2): 187-197.
  17. Cho Y, Jang M, Srivastava A, et al. A pectate lyase coding gene abundantly expressed during early stages of infection is required for full virulence in Alternaria brassicicola[J]. PLoS ONE, 2015, 10(5): e0127140.
  18. Yakoby N, Beno-moualem D, Keen N T, et al.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lB is an important virulence factor in avocado fruit–fungus interaction[J].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2001, 14(8): 988-995.
  19. Rogers L M, Kim Y K, Guo W, et al. Requirement for either a host- or pectin-induced pectate lyase for infection of Pisum sativum by Nectria hematococca[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0, 97(17): 9 813-9 818.
  20. 姚昇华, 贾雷杰, 张晓伟, 等. 禾谷镰孢菌果胶裂解酶PelA的生物学功能分析[J]. 植物生理学报, 2014, 50(3): 243-252.
其他文献
摘 要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12个国家或地区的54份杧果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SRAP标记在杧果研究中的效率做了探讨。结果表明,SRAP标记在杧果种质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引物多态性条带百分比在79.31%~100%,平均为93.10%;引物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分别为1.73、0.
期刊
摘 要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比较复混肥585、780、1 170 kg/hm2在一次施肥和分次施肥处理下对华南12号木薯产量构成因素、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木薯种植中的最佳施肥方案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复混肥处理的化肥施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52.71%、36.94%和5.42%,但其株高、单薯长度、单薯粗、鲜薯重和地上部鲜重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木薯种植降低了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提升
期刊
摘 要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对珍贵树种植物N、P、K和土壤因子的影响,本文以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和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为研究对象,接种不同地区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CE1,CE2)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1,FM2)4个菌株,苗木培养4个月后收获测定其根、茎
期刊
摘 要 以瑞丽地区种植的水晶蜜柚、琯溪蜜柚、西柚、红玉香柚4个品种的柚子为试材,研究了4个品种柚子果实品质在品种间及果蒂部、赤道部、果脐部、全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果实品质差异较大,西柚单果重最小,为椭圆形,与其他3个品种单果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3个品种单果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为长圆形。琯溪蜜柚皮重占单果百分率最低,可食率最高;水晶蜜柚皮重占果重百分率最高
期刊
摘 要 为探究热带水果中植物甾醇的种类和含量。将香蕉、火龙果、木瓜、菠萝、龙眼样品进行冷冻干燥处理、索氏抽提、皂化提取、衍生,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麦角甾醇、菜油甾烷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的分析测定,并用胆甾烷醇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菜油甾烷醇、麦角甾醇均为未检出。5种甾醇的含量总和为4.05~34.89 mg/100 g,含量顺序为火龙果>菠萝>木瓜>香蕉>龙眼。 
期刊
摘 要 采用沙培方法,研究盐胁迫(300 mmol/L)对6种豇豆属植物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盐处理6 d后,贼小豆的叶绿素(Chlorophyll,Chl)含量显著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质膜透性(Electrolyte Leakage,EL)和枯叶率(Withered Leaf Rate,WLR)显著增加,而滨豇豆均没有显
期刊
摘 要 研究一种国外野生沉香乙醚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并分析其化学成分,为国外野生沉香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基础。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沉香,对提取物分别用MTT法、Ellman法、pNPG法和贝曼漏斗法进行细胞毒、乙酰胆碱酯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和杀全齿复活线虫活性测试,利用GC-MS分析提取物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该提取物对5株人体肿瘤细胞、乙酰胆碱酯酶、α-葡萄糖苷酶和全齿复活线虫均表现出
期刊
摘 要 本文依靠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白茶进行总黄酮含量的快速判别。对91份来自不同厂家、不同年份和不同等级的白茶进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并采集白茶近红外光谱图,运用TQ analyst 8.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最终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白茶总黄酮含量的定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总黄酮定量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9 77,校正均方根差为0.043 5,验证均方根差为0.180,验
期刊
摘 要 以海南省白沙县演替早期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分析了林下天然更新树种的结构、种类、多样性、种群优势度以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为优势树种的早期天然次生林下天然更新的乔灌木树种共47种,其中乔木类(大、中、小)树种24种,占更新层总株数的30.11%,占更新层总重要值的41.30%。更新层中,以银柴(Aporusa dioica)、九节(Psych
期刊
摘 要 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V)是侵染兰花的主要病毒,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CyMV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经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该病毒的RT-LAMP 检测方法,并进行LAMP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检测。该方法能特异扩增CyMV,与其他4种病毒(齿兰环斑病毒、菜豆黄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小苍兰花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