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放在首位,那么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思维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每个人都有创新潜能,一个人没有创新兴趣,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曾指出:“要鼓励创新和重视实践,促进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改变那种只重书本知识,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创新思维之源头——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源头,创新思维也不例外,创新思维的源头就是学生丰富多采的生活实践。学生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知识,才会有创新的基础,也只有有了扎实的基础,创新思维才能得以萌芽、开花、结果。由此可见,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呢?
【案例1】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依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多数学生都会认人民币了),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所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老师只对描述不完整的做指导和补充,在总结时学生说出了可以从大小、颜色、数和字、图案等方面去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能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思考问题,这就是创新思维的萌芽。在最后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了现场购物的活动,让学生拿手中的人民币购物。买1元5角的物品,学生有的拿1元和5角各一张;有的拿3个5角;有的拿15个1角等等。这一活动来自学生的生活,他们很感兴趣,参与积极性高,明白了虽然拿的人民币张数不同,但面值是一样的,既巩固了人民币的换算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创新思维之门——动手操作
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动,对自己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事情,他们会想方设法弄明白,而对那些枯燥乏味的说教却不愿理会。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迎合学生的喜好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中应是参与者,参与学生的探究和讨论过程,把学习的自主权充分交给学生。教师在备课前要深钻教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思维空间,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及时给予启发与点拨,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我在教学中经常创设实践操作的教学环节,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所获取的知识才记得牢、用的活。
【案例2】在讲授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因为学生已有了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我采取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的形式,让他们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由于把探究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思维如泉涌,通过剪、拼、折等实践活动,有的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有的把一个梯形通过剪和拼转化成长方形、有的将梯形沿中位线剪成两份再拼成平行四边形,在这堂课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是活跃的,是在不断创新的,而且他们的推导理由说得相当充分。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试想如果这堂课教师只要求学生停留在拼这一层次,当然同样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很好的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却没有让学生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本节课正是由于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学生的思维才没有任何桎梏,他们的创新思维之门才得以打开,创新的方法才得以展现和闪光。
三、拓创新之路——习题延伸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设计好的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好的生活素材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给教学添彩。
【案例3】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最后设计了一个联系生活的思考题:“在一个长方形的草地上建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形花坛(圆可分成几份设计),使整个草地既具有轴对称性又美观大方。”题目一出,学生就跃跃欲试,画的画,剪的剪,有的将一个圆画在草地中间,另一个圆分成四等份分别画在四个角上;有的分成半圆设计;有的分成八分之一圆设计成菊花形状,在“分”这种思维的启迪下,学生设计出了各种美丽的轴对称图案,有的是我在课前都没想到的。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而独特的,所以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插上创新的翅膀,让他们异想天开,这样才不会将他们的创新潜能扼杀。
四、收创新之果——实践体验
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就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仅教师要善于发现,从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还要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要使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会用、会发现。
【案例4】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后,让学生回家计算自己家中厨房、厕所、客厅所贴瓷砖的面积;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什么情况下要计算表面积,什么情况下只要计算底面积或侧面积。在教学完长方形周长后,让学生测量并计算学校操场的周长;将自己家中的平面图画出来,量出有关数据,计算出所有房子的周长,并且要求量尽量少的数据。这样的实践体验,既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又要求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创新,正确区分生活中的不同情况,恰当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他们体验实践——创新——发现——再创新的过程。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十分关心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给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展示自我的空间,使他们从小就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形成创新人格。
一、创新思维之源头——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源头,创新思维也不例外,创新思维的源头就是学生丰富多采的生活实践。学生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知识,才会有创新的基础,也只有有了扎实的基础,创新思维才能得以萌芽、开花、结果。由此可见,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呢?
【案例1】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依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多数学生都会认人民币了),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所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老师只对描述不完整的做指导和补充,在总结时学生说出了可以从大小、颜色、数和字、图案等方面去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能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思考问题,这就是创新思维的萌芽。在最后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了现场购物的活动,让学生拿手中的人民币购物。买1元5角的物品,学生有的拿1元和5角各一张;有的拿3个5角;有的拿15个1角等等。这一活动来自学生的生活,他们很感兴趣,参与积极性高,明白了虽然拿的人民币张数不同,但面值是一样的,既巩固了人民币的换算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创新思维之门——动手操作
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动,对自己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事情,他们会想方设法弄明白,而对那些枯燥乏味的说教却不愿理会。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迎合学生的喜好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中应是参与者,参与学生的探究和讨论过程,把学习的自主权充分交给学生。教师在备课前要深钻教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思维空间,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及时给予启发与点拨,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我在教学中经常创设实践操作的教学环节,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所获取的知识才记得牢、用的活。
【案例2】在讲授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因为学生已有了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我采取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的形式,让他们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由于把探究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思维如泉涌,通过剪、拼、折等实践活动,有的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有的把一个梯形通过剪和拼转化成长方形、有的将梯形沿中位线剪成两份再拼成平行四边形,在这堂课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是活跃的,是在不断创新的,而且他们的推导理由说得相当充分。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试想如果这堂课教师只要求学生停留在拼这一层次,当然同样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很好的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却没有让学生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本节课正是由于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学生的思维才没有任何桎梏,他们的创新思维之门才得以打开,创新的方法才得以展现和闪光。
三、拓创新之路——习题延伸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设计好的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好的生活素材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给教学添彩。
【案例3】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最后设计了一个联系生活的思考题:“在一个长方形的草地上建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形花坛(圆可分成几份设计),使整个草地既具有轴对称性又美观大方。”题目一出,学生就跃跃欲试,画的画,剪的剪,有的将一个圆画在草地中间,另一个圆分成四等份分别画在四个角上;有的分成半圆设计;有的分成八分之一圆设计成菊花形状,在“分”这种思维的启迪下,学生设计出了各种美丽的轴对称图案,有的是我在课前都没想到的。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而独特的,所以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插上创新的翅膀,让他们异想天开,这样才不会将他们的创新潜能扼杀。
四、收创新之果——实践体验
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就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仅教师要善于发现,从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还要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要使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会用、会发现。
【案例4】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后,让学生回家计算自己家中厨房、厕所、客厅所贴瓷砖的面积;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什么情况下要计算表面积,什么情况下只要计算底面积或侧面积。在教学完长方形周长后,让学生测量并计算学校操场的周长;将自己家中的平面图画出来,量出有关数据,计算出所有房子的周长,并且要求量尽量少的数据。这样的实践体验,既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又要求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创新,正确区分生活中的不同情况,恰当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他们体验实践——创新——发现——再创新的过程。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十分关心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给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展示自我的空间,使他们从小就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形成创新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