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黄土高原上的六盘山,横亘宁夏南部,雄踞陇东高原,呈南北走向,绵延250公里,似一条巨龙伏卧在宁夏的泾源、隆德、固原、西吉、海原和甘肃的平凉、华亭、庄浪、静宁及陕西的宝鸡之间,层峦叠嶂如龙鳞,潺潺清流似龙脉,多种资源富藏一身,风景名胜点缀其间。最高峰米缸山位于隆德县境,海拔2 942米,犹如高高昂起的龙脊。前人诗赞其“峰高华岳三千丈,险居秦关百二重”、“关山陇坂高无极,六盘秦山共嵯峨”。作为黄土高原上现存的惟一的原始次森林地区,六盘山既是陕北、陇中两大高原的界山,又是泾河、渭河的分水岭,向来被视为集旅游、观赏、科研于一身的高原绿岛。
六盘山是一座年轻英俊的山。地质学研究表明,约17~1.3亿年前止,六盘山地区竟没有留下沉积遗迹。这就意味着在长达15亿年的漫长岁月中,在波及全球的强烈造山运动中,在周边地区处于多次剧烈的沧海桑田巨变时,六盘山地区始终湖光潋滟,水草丰美,林木繁盛。气候湿润,各种古代生物如恐龙、古象、巨犀出没其间,一派世外桃源景象。大约从1.3亿年前起,随着贺兰山系的“步步高升”,六盘山区最终塌陷成一个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的内陆湖泊。湖中所堆积的沉积物,被命名为“六盘山群”。现今能看到的最大厚度,还有3 800余米,由此可知六盘山湖的浩瀚深邃。但这样的景象只存在了3 000余万年,大约在距今约6 000万年时,“喜玛拉雅造山运动”侵袭了六盘山地区,使它再次上升,孕育了六盘山的雏形。地质学研究发现:六盘山的“主要褶皱造山时期发生于上新世或更新世纪早期”,距今一二百万年至1 200万年。若以地球迄今为止的46亿年历史相比,雄伟的六盘山崛起于这样的时代,不能不说它是非常年轻的山了。
六盘山是一座有美好传说的山。六盘山隆起为山之后,在漫长的岁月里,本无山名,只因山势险峻,奇峰插天,惟有羊肠小道旋六重可登绝顶,被古人称为“络盘道”,即络绎盘旋之意。但六盘山一带的老百姓则更愿相信“鹿攀山”的说法。相传很久以前,六盘山林木葱郁,人迹罕至。在山脚下有一座松柏竹林掩映的古庙,有一老和尚晨钟暮鼓,拜佛诵经。一日,老和尚到山下的小溪旁提水,惊动了溪边一饮水的梅花鹿。老和尚见小鹿憨态可掬,顿生爱怜之意,便放下水桶追捕。梅花鹿见有人追逐,便穿竹走林,跑跑停停,直引得老和尚追到山顶。从此,这座山便有了一个美好的名字——鹿攀山,以后又被当地居民慢慢谐音而成了六盘山……
六盘山又是一座历史悠远的山。六盘山地理位置独特,雄踞陕甘,襟带关陇,向来被称为“陇干锁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古到今,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帝王将相及杰出人物都曾惠顾此山。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20年巡幸六盘。汉武帝刘彻为加强北地边防,抗御匈奴,曾派重兵驻防六盘山下萧关古道,拱卫京城长安,并亲巡六盘地区。汉光武帝刘秀曾亲率大军北征,翻越六盘山平定西北军阀隗嚣之乱。汉魏六朝至隋唐,六盘山设关置兵,其下瓦亭关,被称为“九塞咽喉,七关襟带”。唐初太宗李世民在夺取政权后,也曾亲临六盘,至“西瓦亭观马政”。到“安史之乱”时,太子李亨从长安出行至六盘,募集马匹,招兵扩军,称帝灵州(今宁夏灵武),重固大唐一代基业。宋元时期,六盘山更成为蒙元政权的战略大后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率兵平定夏、金,曾在这里休养生息,避暑消夏,并最终殒命于六盘行宫中。其后代元世祖忽必烈又多次屯兵六盘,开城建府,操兵练武,锐意南征,并最终完成了一统江山的大业。明大将徐达在六盘山打败元军平定关中。清末林则徐、谭嗣同亦曾蹒跚踯躅于六盘古道。及至现代,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红军攀山击敌,吟诗抒怀,更给这座大山增添了历史的光彩和人文的亮色。
六盘山还是一座诗情荡漾的山。作为一座大山,六盘山也和中国不少名山一样华章盖世,佳作如云。从乐府诗《陇头歌》中的“陇头流水,流离山下”的浅唱,到南北朝诗人王褒《饮马长城窟行》中“昏昏陇坂月,耿耿露中河”的吟咏,从唐边塞诗人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中的“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的惆怅,到诗圣杜甫《近闻》中“渭水逶迤白日静,陇山萧瑟秋天高”的空寂,从明朝陕西三边总制杨一清的《固原重修钟鼓楼》中“重城列戌通三镇,万堞缘云俯六盘”的苍凉,到清末变法志士谭嗣同《六盘山转饷谣》中“朔燕一声天雨雪”的肃杀,历代诸多文人墨客对这座大山投注了温情的目光。上个世纪,毛泽东率领队伍长途跋涉攀上这座大山巅时,面对空旷的蓝天,萧瑟的秋风,南飞的大雁,猎猎的红旗,攀登的队伍,一首名扬天下的《清平乐·六盘山》横空出世,冠绝古今。于是,雄视千古的六盘山,终于有了一张诗的名片,成为一座名扬四海的诗山。
六盘山更是一座风景秀美的山。六盘山地气湿润,气候多变,四季佳景不绝。初春,山色转青,绿草茵茵,箭竹摇曳,野荷满谷,各种山花竞相绽放,清香四溢。炎夏,绿水青山,林木蔽天,莺歌燕舞,云飘雾绕,苍山翠柏若隐若现,气象万千。深秋,霜染红叶,山色斑斓,野果盈枝,松塔高悬,犹如一幅秋山秋景画,美不胜收。严冬,雪满山峦,银装素裹,松柏上冰枝如雕,白如银蛇,山腰间公路一线,恍如飘带。
今日的六盘山,已成为西北地区一处绝佳的风景名胜地。六盘山森林公园处处碧绿苍翠,峰峰鸟语花香,使人身闲、心静、意惬,忘却诸多烦恼,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山顶的红军长征纪念馆,场馆气势宏大,展出内容丰富,人若置身其中,更会受到一种醍醐灌顶般的精神洗礼;还有那浓郁的民族风情,悠扬的回族“花儿”,醇真如山泉,美妙似幽径,令人流连忘归。这座集历史文化、红色传奇、民族风情、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大山,正以它气象万千的雄浑与秀美,谱写着新世纪的清平乐。
亦雄亦秀,如诗如画,六盘山印象,实在美好。
(本文图片由隆德县旅游局提供)
六盘山是一座年轻英俊的山。地质学研究表明,约17~1.3亿年前止,六盘山地区竟没有留下沉积遗迹。这就意味着在长达15亿年的漫长岁月中,在波及全球的强烈造山运动中,在周边地区处于多次剧烈的沧海桑田巨变时,六盘山地区始终湖光潋滟,水草丰美,林木繁盛。气候湿润,各种古代生物如恐龙、古象、巨犀出没其间,一派世外桃源景象。大约从1.3亿年前起,随着贺兰山系的“步步高升”,六盘山区最终塌陷成一个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的内陆湖泊。湖中所堆积的沉积物,被命名为“六盘山群”。现今能看到的最大厚度,还有3 800余米,由此可知六盘山湖的浩瀚深邃。但这样的景象只存在了3 000余万年,大约在距今约6 000万年时,“喜玛拉雅造山运动”侵袭了六盘山地区,使它再次上升,孕育了六盘山的雏形。地质学研究发现:六盘山的“主要褶皱造山时期发生于上新世或更新世纪早期”,距今一二百万年至1 200万年。若以地球迄今为止的46亿年历史相比,雄伟的六盘山崛起于这样的时代,不能不说它是非常年轻的山了。
六盘山是一座有美好传说的山。六盘山隆起为山之后,在漫长的岁月里,本无山名,只因山势险峻,奇峰插天,惟有羊肠小道旋六重可登绝顶,被古人称为“络盘道”,即络绎盘旋之意。但六盘山一带的老百姓则更愿相信“鹿攀山”的说法。相传很久以前,六盘山林木葱郁,人迹罕至。在山脚下有一座松柏竹林掩映的古庙,有一老和尚晨钟暮鼓,拜佛诵经。一日,老和尚到山下的小溪旁提水,惊动了溪边一饮水的梅花鹿。老和尚见小鹿憨态可掬,顿生爱怜之意,便放下水桶追捕。梅花鹿见有人追逐,便穿竹走林,跑跑停停,直引得老和尚追到山顶。从此,这座山便有了一个美好的名字——鹿攀山,以后又被当地居民慢慢谐音而成了六盘山……
六盘山又是一座历史悠远的山。六盘山地理位置独特,雄踞陕甘,襟带关陇,向来被称为“陇干锁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古到今,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帝王将相及杰出人物都曾惠顾此山。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20年巡幸六盘。汉武帝刘彻为加强北地边防,抗御匈奴,曾派重兵驻防六盘山下萧关古道,拱卫京城长安,并亲巡六盘地区。汉光武帝刘秀曾亲率大军北征,翻越六盘山平定西北军阀隗嚣之乱。汉魏六朝至隋唐,六盘山设关置兵,其下瓦亭关,被称为“九塞咽喉,七关襟带”。唐初太宗李世民在夺取政权后,也曾亲临六盘,至“西瓦亭观马政”。到“安史之乱”时,太子李亨从长安出行至六盘,募集马匹,招兵扩军,称帝灵州(今宁夏灵武),重固大唐一代基业。宋元时期,六盘山更成为蒙元政权的战略大后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率兵平定夏、金,曾在这里休养生息,避暑消夏,并最终殒命于六盘行宫中。其后代元世祖忽必烈又多次屯兵六盘,开城建府,操兵练武,锐意南征,并最终完成了一统江山的大业。明大将徐达在六盘山打败元军平定关中。清末林则徐、谭嗣同亦曾蹒跚踯躅于六盘古道。及至现代,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红军攀山击敌,吟诗抒怀,更给这座大山增添了历史的光彩和人文的亮色。
六盘山还是一座诗情荡漾的山。作为一座大山,六盘山也和中国不少名山一样华章盖世,佳作如云。从乐府诗《陇头歌》中的“陇头流水,流离山下”的浅唱,到南北朝诗人王褒《饮马长城窟行》中“昏昏陇坂月,耿耿露中河”的吟咏,从唐边塞诗人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中的“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的惆怅,到诗圣杜甫《近闻》中“渭水逶迤白日静,陇山萧瑟秋天高”的空寂,从明朝陕西三边总制杨一清的《固原重修钟鼓楼》中“重城列戌通三镇,万堞缘云俯六盘”的苍凉,到清末变法志士谭嗣同《六盘山转饷谣》中“朔燕一声天雨雪”的肃杀,历代诸多文人墨客对这座大山投注了温情的目光。上个世纪,毛泽东率领队伍长途跋涉攀上这座大山巅时,面对空旷的蓝天,萧瑟的秋风,南飞的大雁,猎猎的红旗,攀登的队伍,一首名扬天下的《清平乐·六盘山》横空出世,冠绝古今。于是,雄视千古的六盘山,终于有了一张诗的名片,成为一座名扬四海的诗山。
六盘山更是一座风景秀美的山。六盘山地气湿润,气候多变,四季佳景不绝。初春,山色转青,绿草茵茵,箭竹摇曳,野荷满谷,各种山花竞相绽放,清香四溢。炎夏,绿水青山,林木蔽天,莺歌燕舞,云飘雾绕,苍山翠柏若隐若现,气象万千。深秋,霜染红叶,山色斑斓,野果盈枝,松塔高悬,犹如一幅秋山秋景画,美不胜收。严冬,雪满山峦,银装素裹,松柏上冰枝如雕,白如银蛇,山腰间公路一线,恍如飘带。
今日的六盘山,已成为西北地区一处绝佳的风景名胜地。六盘山森林公园处处碧绿苍翠,峰峰鸟语花香,使人身闲、心静、意惬,忘却诸多烦恼,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山顶的红军长征纪念馆,场馆气势宏大,展出内容丰富,人若置身其中,更会受到一种醍醐灌顶般的精神洗礼;还有那浓郁的民族风情,悠扬的回族“花儿”,醇真如山泉,美妙似幽径,令人流连忘归。这座集历史文化、红色传奇、民族风情、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大山,正以它气象万千的雄浑与秀美,谱写着新世纪的清平乐。
亦雄亦秀,如诗如画,六盘山印象,实在美好。
(本文图片由隆德县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