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阅读和识字是低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又以朗读、默读和背诵为主要形式。教师在朗读和背诵方面指导得法,学生就会喜欢上语言课。
诵读法是一种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眼观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全面深入理解文本的读书方法。"诵"能增强阅读的刺激量,"读"能加深阅读的理解力。作为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诵读不只是简单的"读",还侧重以声传情的朗读和深入细致的理解。"诵""读"结合,相得益彰。
诵读法运用得好,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任务就能顺利完成。因为,诵读法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和言语技能,有利于体验和理解文本材料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情感,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并有效提高其读写水平,切实减轻繁琐分析和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的过重课业负担。因此,我们必须很好地继承和发展这种教学方法。
小学低中年级学生诵读什么?诵读多少?怎样诵读?
诵读是什么。华彩段和优美简短的篇。"华彩段"指课文中语言点丰富集中的段落。它语汇丰富,句式特殊,修辞新颖,内容感人,可能是人文解读的重点段落,也可能是言语学习的理想范式。如《翠鸟》一课静态和动态描写的两个段落。除诗歌之外,低中年级的其他课文大多篇幅短小,文辞优美,可以让学生多朗读多背诵。苏都版教材安排了许多这类课文,包括词串等,特别适合学生大量诵读。
诵读多少。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习心理考虑,年纪越小,诵读量要越大。低中年级要尽可能多地朗读和背诵,这也是学习外语的成功经验。对母语学习来说,我们更要筛选语汇丰富、结构精巧、表达规范,有利于语言积累和言语训练,有利于思维培育和情感熏陶的书面语言让学生诵读和记忆。
怎样诵读。诵读首先要求有一定的数量,但并不是越多越好。"读文不必多,择其精纯条畅,有气局词华者,多则百篇,少则六十篇,神明与之俱化,始为有益。若贪多务博,过眼辄忘,及至作时,则彼此不相涉,落笔仍是故吾。所以思长窒而不灵,词长窘而不裕,意长枯而不润,记诵劳神,中无所得,则不熟不化之病也。"
下面以《翠鸟》第一段为例,简单谈谈诵读指导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1、选定精美段篇,进行逻辑阅读。主要任务是研读文本,把握主题,确定诵读基调和节奏。这个片段选自一篇状物的记叙文。原文先写翠鸟体态娇小,色彩艳丽,再写它动作敏捷,捕鱼机灵,最后抒寫爱护翠鸟,与其为友。作为文章的第一部分,本段运用静态描写,把翠鸟刻画成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语汇丰富,想象奇特,条理清楚,标点准确,是理想的描写小动物的写作范式,适合诵读,值得记忆和回味。
2、标注重间和停顿。鉴于上面的逻辑阅读,诵读本段的语速不宜太快,要给读者和听众留下想象的时间。在"真"处设定一个心理顿歇,在长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之间设定语义顿歇。逻辑重音可放在名词"翠鸟""头上"等处,情感重音最好放在描写颜色的词语中,如"红色""橄榄色"等处。详见下文: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长得可真△漂亮: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双尖‖又长的嘴。
注:逻辑重音情感重音△心理顿歇‖语义顿歇。
3、反复诵读体味。分析课文内容,把握内在联系,借助课文插图,浮现视觉印象,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在诵读中自然地流露感情。即:"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叶圣陶语)须知:"为了使语言能够传达出一定的意思,就必须在内心看到、想象到我们所说的东西。"因为"没有视像就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我们反复读着作者的稿件时,实际上是在重复着别人的话。但是,当这些话语的内容在我们的想象中,在我们创造的内心形象中产生的时候,语言本身必然变成好像自己说出来似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画翠鸟、涂颜色、看画面、诵读本段,运用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尝试回忆,学生不但语速和情感很到位,还迅速背会了课文,减轻了学业负担。
4、示范朗读、随机回味。低中年级教学,与其贴标签似地要求学生读出"喜欢""悲伤"等感情,不如让教师或学生范读和领读,言传身教,以声传情,以读带讲,涵咏体味。在准确诵读的基础上,还可与背诵、抄写、默写和仿写等有机结合,多维联想,不断口味,灵活借鉴,促进写作,从言语输入到言语输出进行全过程体验,让思想内涵、语言材料和言语技能等内化为良好的语感,让学生终身受益。本段可由教师和一些学生先借助插图示范朗读和背诵,感染熏陶其他同学,快节奏、高效率地完成朗读和背诵,再提供同题材的短文,读写结合,及时迁移,让学生熟读深思,由说到写,尽快完成一项描写小动物的练笔任务。
阅读和识字是低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又以朗读、默读和背诵为主要形式。教师在朗读和背诵方面指导得法,学生就会喜欢上语言课。
诵读法是一种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眼观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全面深入理解文本的读书方法。"诵"能增强阅读的刺激量,"读"能加深阅读的理解力。作为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诵读不只是简单的"读",还侧重以声传情的朗读和深入细致的理解。"诵""读"结合,相得益彰。
诵读法运用得好,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任务就能顺利完成。因为,诵读法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和言语技能,有利于体验和理解文本材料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情感,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并有效提高其读写水平,切实减轻繁琐分析和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的过重课业负担。因此,我们必须很好地继承和发展这种教学方法。
小学低中年级学生诵读什么?诵读多少?怎样诵读?
诵读是什么。华彩段和优美简短的篇。"华彩段"指课文中语言点丰富集中的段落。它语汇丰富,句式特殊,修辞新颖,内容感人,可能是人文解读的重点段落,也可能是言语学习的理想范式。如《翠鸟》一课静态和动态描写的两个段落。除诗歌之外,低中年级的其他课文大多篇幅短小,文辞优美,可以让学生多朗读多背诵。苏都版教材安排了许多这类课文,包括词串等,特别适合学生大量诵读。
诵读多少。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习心理考虑,年纪越小,诵读量要越大。低中年级要尽可能多地朗读和背诵,这也是学习外语的成功经验。对母语学习来说,我们更要筛选语汇丰富、结构精巧、表达规范,有利于语言积累和言语训练,有利于思维培育和情感熏陶的书面语言让学生诵读和记忆。
怎样诵读。诵读首先要求有一定的数量,但并不是越多越好。"读文不必多,择其精纯条畅,有气局词华者,多则百篇,少则六十篇,神明与之俱化,始为有益。若贪多务博,过眼辄忘,及至作时,则彼此不相涉,落笔仍是故吾。所以思长窒而不灵,词长窘而不裕,意长枯而不润,记诵劳神,中无所得,则不熟不化之病也。"
下面以《翠鸟》第一段为例,简单谈谈诵读指导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1、选定精美段篇,进行逻辑阅读。主要任务是研读文本,把握主题,确定诵读基调和节奏。这个片段选自一篇状物的记叙文。原文先写翠鸟体态娇小,色彩艳丽,再写它动作敏捷,捕鱼机灵,最后抒寫爱护翠鸟,与其为友。作为文章的第一部分,本段运用静态描写,把翠鸟刻画成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语汇丰富,想象奇特,条理清楚,标点准确,是理想的描写小动物的写作范式,适合诵读,值得记忆和回味。
2、标注重间和停顿。鉴于上面的逻辑阅读,诵读本段的语速不宜太快,要给读者和听众留下想象的时间。在"真"处设定一个心理顿歇,在长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之间设定语义顿歇。逻辑重音可放在名词"翠鸟""头上"等处,情感重音最好放在描写颜色的词语中,如"红色""橄榄色"等处。详见下文: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长得可真△漂亮: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双尖‖又长的嘴。
注:逻辑重音情感重音△心理顿歇‖语义顿歇。
3、反复诵读体味。分析课文内容,把握内在联系,借助课文插图,浮现视觉印象,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在诵读中自然地流露感情。即:"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叶圣陶语)须知:"为了使语言能够传达出一定的意思,就必须在内心看到、想象到我们所说的东西。"因为"没有视像就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我们反复读着作者的稿件时,实际上是在重复着别人的话。但是,当这些话语的内容在我们的想象中,在我们创造的内心形象中产生的时候,语言本身必然变成好像自己说出来似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画翠鸟、涂颜色、看画面、诵读本段,运用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尝试回忆,学生不但语速和情感很到位,还迅速背会了课文,减轻了学业负担。
4、示范朗读、随机回味。低中年级教学,与其贴标签似地要求学生读出"喜欢""悲伤"等感情,不如让教师或学生范读和领读,言传身教,以声传情,以读带讲,涵咏体味。在准确诵读的基础上,还可与背诵、抄写、默写和仿写等有机结合,多维联想,不断口味,灵活借鉴,促进写作,从言语输入到言语输出进行全过程体验,让思想内涵、语言材料和言语技能等内化为良好的语感,让学生终身受益。本段可由教师和一些学生先借助插图示范朗读和背诵,感染熏陶其他同学,快节奏、高效率地完成朗读和背诵,再提供同题材的短文,读写结合,及时迁移,让学生熟读深思,由说到写,尽快完成一项描写小动物的练笔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