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是一部集伦理道德、社会政治、文化教育、思品修养等内容于一的典籍。作为世界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的孔子,道德教育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他的全部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都属于德育工作范畴。用一句话概括《论语》就是述说“如何做人”的经典德育专著。所以研究《论语》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对于解决中学生德育问题,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 闻斯行诸,因材施教
《论语》中有这么一段对话,子路问曰:“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由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是多么精彩而又发人深思的对话,可谓之德育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的经典范例。告诉我们,教师要从学生思想认识、行为习惯、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进行不同的教育,从而使每个人的品德都得到发展完善。中学德育工作中,面对活生生的个性发展的学生,年龄、家庭、性别等都会造成其思想情操差异性。德育工作中,十分需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考虑到学生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要有的放矢的施行言传身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要把握学生个性特点,就能拨正其道德航帆。
二、 慎言敏行,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德育教育常见的方法。说明常通过谈话进行,通过谈话,教育者要通过对方言谈举止等全面了解学生思想情感状况、品德修养水平,有针对性地启发教育,有效的转变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常言道:“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充分谈话技巧对于德育的重要性。《论语》中有许多告诫学生“慎于言”的话。如,“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主要是从思想品德上提出对君子言行的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也不能以雄辩师的方式进行,要平等交流,“慎于言”、“讷于言”。应注意以下几点:(1)尚未想好的话不说。尤其是在批评教育学生时。(2)“三思”而后言。一思此话是否有理,二思说话的理由是什么,三思说话的功用何在。(3)不重复说教。(4)无论表扬或批评学生都要以爱心真心。
三、 汲取传统道德营养,提高道德认识水平
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任何一种道德规范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论语》:“樊迟问仁”中,子曰“爱人”,是贯穿《论语》乃至整个仁厚家学说的核心,推己及人,与人为善,是人与人相处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忽施于人”,这就是人与人相处的原则,“爱人”的起点。“爱人”对于今天共建和谐社会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充分汲取其中的精髓,有助于学生养成“关心他人,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品德,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 自我修养
孔子特别强调要从自我做起,在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上,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孔子要求学生要积极进行自我反省,这就是内省的修养方法。他的学生曾参就坚持“一日三省”的做法。“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匀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避免错误。当今学生,多么需要一些自警、自醒、自律、自励。《论语》是孔子思想的载体,我们应是其践行者。《论语》之所以成为社会伦理、文化教育、社会政治的经典法宝,更主要的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人本思想。素质教育要求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爱人”是育好人的前提,好的品操修养是“爱人”的保证。《论语》不仅从德育内容上为我们教育教学直接提供了大量素材,还从德育方法、途径上开拓了新的思路。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无愧圣人之称。其思想对世界各国已产生很大影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入德国宪法。瑞士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其实,我们还有《大学》《中庸》《孟子》等思想文化智慧,这些都是我们建构德育的不竭资源。(沂南县张庄镇初级中学)
一、 闻斯行诸,因材施教
《论语》中有这么一段对话,子路问曰:“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由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是多么精彩而又发人深思的对话,可谓之德育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的经典范例。告诉我们,教师要从学生思想认识、行为习惯、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进行不同的教育,从而使每个人的品德都得到发展完善。中学德育工作中,面对活生生的个性发展的学生,年龄、家庭、性别等都会造成其思想情操差异性。德育工作中,十分需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考虑到学生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要有的放矢的施行言传身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要把握学生个性特点,就能拨正其道德航帆。
二、 慎言敏行,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德育教育常见的方法。说明常通过谈话进行,通过谈话,教育者要通过对方言谈举止等全面了解学生思想情感状况、品德修养水平,有针对性地启发教育,有效的转变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常言道:“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充分谈话技巧对于德育的重要性。《论语》中有许多告诫学生“慎于言”的话。如,“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主要是从思想品德上提出对君子言行的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也不能以雄辩师的方式进行,要平等交流,“慎于言”、“讷于言”。应注意以下几点:(1)尚未想好的话不说。尤其是在批评教育学生时。(2)“三思”而后言。一思此话是否有理,二思说话的理由是什么,三思说话的功用何在。(3)不重复说教。(4)无论表扬或批评学生都要以爱心真心。
三、 汲取传统道德营养,提高道德认识水平
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任何一种道德规范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论语》:“樊迟问仁”中,子曰“爱人”,是贯穿《论语》乃至整个仁厚家学说的核心,推己及人,与人为善,是人与人相处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忽施于人”,这就是人与人相处的原则,“爱人”的起点。“爱人”对于今天共建和谐社会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充分汲取其中的精髓,有助于学生养成“关心他人,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品德,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 自我修养
孔子特别强调要从自我做起,在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上,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孔子要求学生要积极进行自我反省,这就是内省的修养方法。他的学生曾参就坚持“一日三省”的做法。“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匀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避免错误。当今学生,多么需要一些自警、自醒、自律、自励。《论语》是孔子思想的载体,我们应是其践行者。《论语》之所以成为社会伦理、文化教育、社会政治的经典法宝,更主要的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人本思想。素质教育要求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爱人”是育好人的前提,好的品操修养是“爱人”的保证。《论语》不仅从德育内容上为我们教育教学直接提供了大量素材,还从德育方法、途径上开拓了新的思路。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无愧圣人之称。其思想对世界各国已产生很大影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入德国宪法。瑞士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其实,我们还有《大学》《中庸》《孟子》等思想文化智慧,这些都是我们建构德育的不竭资源。(沂南县张庄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