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批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学、科研与管理的新生力量,但也存在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变困难、科研能力有待提高及职业压力大、焦虑心理强烈等问题。从青年教师本身、教学学院和高校三个层面对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所遇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青年教师;成长;面临问题;解决途径
作者简介:蒋静智(1972-),女,河北阜城人,河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系,副教授;崔海亭(1963-),男,河北蠡县人,河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系主任,教授。(河北 石家庄 05001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84-02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大批青年教师走上教学和科研第一线,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成为高等学校进行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核心力量。这些青年教师具有学历层次高,活泼上进、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善于接受新知识,主动发现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成就动机强烈,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等突出优势。与此同时,由于青年教师参加工作的时间短,教学任务重,科研经验较少,职业素养和能力欠缺,关联资源少,使不少青年教师在本身成长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多种问题和困境。[1]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存在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转变的过渡期
目前高校大部分青年教师为非师范类毕业生,本科到硕士或博士持续完成,未系统学习过教育学理论,不了解课堂的教学规律,不了解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方法掌握还不到位。但由于学校教学任务重,好多青年教师一进校就要直接走上讲台授课,因此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教学组织能力、调节能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和难点的处理与把握不当这一过渡时期。他们尽管对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良好的把握能力、拥有专业知识水平,却不能发挥其自身的优势。这些不管是对教师个体本身的成长还是学校的长远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2.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科研信心不足
青年教师尽管在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过科研工作,但普遍缺乏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经验,科研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
一是青年教师对国家、地方政府的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重点缺乏了解,对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需求不了解,对各种科技计划的特点和要求不了解,往往造成对自身科研定位模糊,影响了科研选题、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实施。青年教师普遍存在选题不够准确,这与掌握的学术动态、学术信息、理论基础及基本技能不多或不够娴熟有关。同时,青年教师也存在申报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学术地位等不利因素。[2]
二是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过分关注自己能否主持科研项目,对参与的科研项目积极性不高,甚至长期游离在团队之外,这种单打独斗、散兵游勇的科研组织形式不利于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是青年教师职业时间短,关联资源少,利用环境和社会关系的经验不足,无法从有限的资源环境中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和途径,再次增加了职业的挫败感,科研信心大大降低。
3.青年教师的焦虑心理、职业倦态感强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的内部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学校内外的竞争更加激烈,使广大青年教师面临着自我成长、职业发展和家庭的三重压力。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教学工作的压力使其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基础,以适应教学工作的要求。一方面,在科研工作、撰写论文和申请各级各类项目方面,由于青年教师积累有限,申请各种项目的难度很大,尤其是国家级的项目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在职称评定时,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却占了很大比重,往往能起决定性作用。青年教师由于不占优势,职称晋级难度大,这势必会影响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许多青年教师一开始工作就面临结婚、生子、购房等问题。有些青年教师孩子小,入托、上学接送等问题也占用了青年教师的大部分精力,使得青年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3]
二、青年教师成长所遇问题的解决途径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青年教师本身、所在学院和学校三个层面探讨如何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1.从青年教师本身来说,应该苦练内功
在教学方面,首先学习先进的教育学理论和方法,在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备好每一堂课,针对自己的课程知识和特点设计课堂的互动方法,训练课堂教学的技巧,从而生动上好每一节课。另外,要争取更多的机会向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学习。一是学习老教师的上课技巧和经验,二是学习他们的师德风尚,学习他们一丝不苟、治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等,逐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在科研方面,要找准研究方向,积极融入合适的科研团队,由被动做科研向主动做科研转变,激发其科研潜力,从而快速提高科研水平。在课题组成员的团结合作中还可以从经验丰富的教师中逐步学会研究的方法和程序。另外,团队中老教师的科学思维方法、创新思维习惯等素养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青年教师应努力争取各种学术研究机会,积极申请各种基金项目,从基础研究做起,从低级别资助开始,逐渐积累自己的科研经验。学会总结和提炼科学问题,从而发现科学问题,逐步找到科学研究的出发点。[4]
2.从学院的层面来说,进行教学研讨活动
在教学方面,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学院应定期组织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老教师和历年来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一起进行教学研讨活动,为青年教师提升业务能力提供最直接的方式,促进其尽快成长。另外,也可以有效实施“传、帮、带 ”一对一指导制度。即高校让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刚入校的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这在很多学校的青年教师培养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科研方面,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烈、申报课题的创新性强,但苦于申报项目的经验不足和资源有限的限制,无法在短期内申报到课题基金用以支持项目的研究,因此从学院层面,针对确有创新且有一定发展潜力的课题可以拨付部分资金,预以支持科研课题的前期预研,形成科研基础,为课题的申报增加重要的砝码,也促进了这些创新课题的顺利申报成功。
另外,需要学院创造环境,在职称评审、课题申报、职业培训、工作评价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适当帮扶,使青年教师在适当的职业压力下能够激发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3.从学校层面来说,加强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
在教学方面,应加强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学术交流、精品课程培训和教学观摩活动,及时更新青年教师的教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
在学生评教方面,学校给予了学生过多的权力,从而给一些青年教师造成了心理负担,不敢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害怕使学生反感从而影响评教成绩,这给青年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科研方面,建议学校对那些创新性较强,确有科研潜力的课题给以前期预研的基金支持,逐步增强青年教师科研的厚度和广度,为申请高层次、高级别的科研课题打下良好的科研基础。
对于教师的评聘方面,大部分高校教学科研并重,“两头都要抓,两头都要硬”,在此制度的驱动下,许多青年教师无法安心自己的教学或科研工作,为使自己的专业技术职务能尽快提升疲于应付、急功近利,也大大影响了青年教师踏实工作的态度。因此,建议高校能更细化教师的评聘工作。有些教师专长于教学,有些教师科研表现突出,针对这种情况,在职务评聘中可以针对教学、科研方面设置不同的权重,使教学型教师更专心于教学,科研型教师更踏实于科研,由此更利于教学、科研方面拔尖人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瑞贤.高校青年教师成长道路与特点[J].中国高教研究,2008,(2):50-51.
[2]易帆.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探索[J].教育探索,2013,(4):87-88.
[3]王健.高校青年教师焦虑的背景、成因以及主动干预[J].林区教学,2013,(1):23-24.
[4]李玉学,陈建国,尚艳亮,等.高校青年教师成长途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232-232.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青年教师;成长;面临问题;解决途径
作者简介:蒋静智(1972-),女,河北阜城人,河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系,副教授;崔海亭(1963-),男,河北蠡县人,河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系主任,教授。(河北 石家庄 05001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84-02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大批青年教师走上教学和科研第一线,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成为高等学校进行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核心力量。这些青年教师具有学历层次高,活泼上进、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善于接受新知识,主动发现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成就动机强烈,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等突出优势。与此同时,由于青年教师参加工作的时间短,教学任务重,科研经验较少,职业素养和能力欠缺,关联资源少,使不少青年教师在本身成长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多种问题和困境。[1]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存在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转变的过渡期
目前高校大部分青年教师为非师范类毕业生,本科到硕士或博士持续完成,未系统学习过教育学理论,不了解课堂的教学规律,不了解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方法掌握还不到位。但由于学校教学任务重,好多青年教师一进校就要直接走上讲台授课,因此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教学组织能力、调节能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和难点的处理与把握不当这一过渡时期。他们尽管对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良好的把握能力、拥有专业知识水平,却不能发挥其自身的优势。这些不管是对教师个体本身的成长还是学校的长远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2.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科研信心不足
青年教师尽管在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过科研工作,但普遍缺乏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经验,科研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
一是青年教师对国家、地方政府的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重点缺乏了解,对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需求不了解,对各种科技计划的特点和要求不了解,往往造成对自身科研定位模糊,影响了科研选题、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实施。青年教师普遍存在选题不够准确,这与掌握的学术动态、学术信息、理论基础及基本技能不多或不够娴熟有关。同时,青年教师也存在申报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学术地位等不利因素。[2]
二是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过分关注自己能否主持科研项目,对参与的科研项目积极性不高,甚至长期游离在团队之外,这种单打独斗、散兵游勇的科研组织形式不利于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是青年教师职业时间短,关联资源少,利用环境和社会关系的经验不足,无法从有限的资源环境中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和途径,再次增加了职业的挫败感,科研信心大大降低。
3.青年教师的焦虑心理、职业倦态感强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的内部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学校内外的竞争更加激烈,使广大青年教师面临着自我成长、职业发展和家庭的三重压力。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教学工作的压力使其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基础,以适应教学工作的要求。一方面,在科研工作、撰写论文和申请各级各类项目方面,由于青年教师积累有限,申请各种项目的难度很大,尤其是国家级的项目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在职称评定时,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却占了很大比重,往往能起决定性作用。青年教师由于不占优势,职称晋级难度大,这势必会影响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许多青年教师一开始工作就面临结婚、生子、购房等问题。有些青年教师孩子小,入托、上学接送等问题也占用了青年教师的大部分精力,使得青年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3]
二、青年教师成长所遇问题的解决途径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青年教师本身、所在学院和学校三个层面探讨如何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1.从青年教师本身来说,应该苦练内功
在教学方面,首先学习先进的教育学理论和方法,在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备好每一堂课,针对自己的课程知识和特点设计课堂的互动方法,训练课堂教学的技巧,从而生动上好每一节课。另外,要争取更多的机会向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学习。一是学习老教师的上课技巧和经验,二是学习他们的师德风尚,学习他们一丝不苟、治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等,逐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在科研方面,要找准研究方向,积极融入合适的科研团队,由被动做科研向主动做科研转变,激发其科研潜力,从而快速提高科研水平。在课题组成员的团结合作中还可以从经验丰富的教师中逐步学会研究的方法和程序。另外,团队中老教师的科学思维方法、创新思维习惯等素养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青年教师应努力争取各种学术研究机会,积极申请各种基金项目,从基础研究做起,从低级别资助开始,逐渐积累自己的科研经验。学会总结和提炼科学问题,从而发现科学问题,逐步找到科学研究的出发点。[4]
2.从学院的层面来说,进行教学研讨活动
在教学方面,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学院应定期组织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老教师和历年来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一起进行教学研讨活动,为青年教师提升业务能力提供最直接的方式,促进其尽快成长。另外,也可以有效实施“传、帮、带 ”一对一指导制度。即高校让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刚入校的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这在很多学校的青年教师培养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科研方面,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烈、申报课题的创新性强,但苦于申报项目的经验不足和资源有限的限制,无法在短期内申报到课题基金用以支持项目的研究,因此从学院层面,针对确有创新且有一定发展潜力的课题可以拨付部分资金,预以支持科研课题的前期预研,形成科研基础,为课题的申报增加重要的砝码,也促进了这些创新课题的顺利申报成功。
另外,需要学院创造环境,在职称评审、课题申报、职业培训、工作评价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适当帮扶,使青年教师在适当的职业压力下能够激发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3.从学校层面来说,加强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
在教学方面,应加强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学术交流、精品课程培训和教学观摩活动,及时更新青年教师的教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
在学生评教方面,学校给予了学生过多的权力,从而给一些青年教师造成了心理负担,不敢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害怕使学生反感从而影响评教成绩,这给青年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科研方面,建议学校对那些创新性较强,确有科研潜力的课题给以前期预研的基金支持,逐步增强青年教师科研的厚度和广度,为申请高层次、高级别的科研课题打下良好的科研基础。
对于教师的评聘方面,大部分高校教学科研并重,“两头都要抓,两头都要硬”,在此制度的驱动下,许多青年教师无法安心自己的教学或科研工作,为使自己的专业技术职务能尽快提升疲于应付、急功近利,也大大影响了青年教师踏实工作的态度。因此,建议高校能更细化教师的评聘工作。有些教师专长于教学,有些教师科研表现突出,针对这种情况,在职务评聘中可以针对教学、科研方面设置不同的权重,使教学型教师更专心于教学,科研型教师更踏实于科研,由此更利于教学、科研方面拔尖人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瑞贤.高校青年教师成长道路与特点[J].中国高教研究,2008,(2):50-51.
[2]易帆.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探索[J].教育探索,2013,(4):87-88.
[3]王健.高校青年教师焦虑的背景、成因以及主动干预[J].林区教学,2013,(1):23-24.
[4]李玉学,陈建国,尚艳亮,等.高校青年教师成长途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232-232.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