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给北京乃至整个中国都带来了无限商机,有报道称,仅出售电视转播权一项,美国NBC广播公司、日本NHK广播公司、欧洲广播联盟、澳大利亚电视台、新西兰电视台等签订2008年奥运会电视转播权合同的标的是15.8亿美元,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从中可获得可观分成。①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转让费用仅为60万美元。②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价格已经飙升到当年的2000倍以上。那么,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的高昂价值来源是什么?在今天它如何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本文将对此加以探讨。
体育赛事的电视转播权之所以能卖出高价位,关键在于体育赛事的文化特性。这些特性大多是体育赛事天然具有的,但是它在与电视结合后,其影响力就被成千上万倍地放大了。笔者认为,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电视的转播,使体育赛事告别了场地的局限,能够跨越时空传播到世界各地,被亿万观众同时收看;其二,体育赛事是人体美以及力量、速度、智慧、激情等素质的集中体现。体育的本质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增强体质、促進人的全面发展;其三,体育比赛是戏剧性与真实性的结合,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其四,体育比赛具有强大的明星效应;其五,体育比赛是一种“没有硝烟的战争”,它寄托着人们的民族、国家、地域等群体认同感,在和平年代,体育比赛即是表达这种群体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以上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体育赛事电视转播的独特魅力,也是近年来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价格节节上涨的原因。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价格的飙升,给体育产业的发展、传媒业的发展都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然而也遭遇了与受众的“博弈”。
下面以英超电视转播权为例,谈一谈体育产业、电视与受众之间的博弈。
英超与天空电视台(BSKYB)的“双赢”神话。“为电视而生的21世纪足球联赛”——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于1992年2月20日创建,由各俱乐部联合成立的英超联盟有限公司负责经营。由于球场老化、足球流氓等原因,此前英格兰的足球俱乐部在欧洲被禁赛,正处于历史低谷,举步维艰。此前,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天空电视台试图打开英国市场,但也业绩不佳。这时天空电视台以1.91亿英镑买下5年比赛转播权,开创完全依靠电视收费体系来支撑英超转播运营的先河。从此,要看英超电视转播的观众必须向天空电视台支付收视费。
没想到这一举措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无论在广播电视史上还是体育史上都掀开了新的一页。一方面,电视转播权收益成为英超经营的经济基础,形成了体育竞技与商业收益的良性循环。英超联盟将巨额转播费全数分给英超各球队,球队有了充足的资金购买优秀球员,比赛踢得更好看了。精彩的比赛吸引了更多观众,收视率提高,从而获得了更多赞助商,也使电视转播权价格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默多克对英超的全球推广,使如今的英超联赛成为全球受关注程度最高的联赛,当每轮英超联赛进行时,全世界共有超过150个国家可以通过直播或者其他方式收看比赛。
同时,天空电视台目前已成为全球最著名的电视台之一,默多克也借此成为全球传媒界著名“大鳄”,身价在过去的15年间增长了5倍,个人财产超过110亿美元。英格兰现有超过700万户的付费电视观众,每月会为收看英超支付35英镑。天空电视台体育频道有820万个数字机顶盒,一年的收视费达32亿英镑。③
“天盛英超事件”。在中国,1994年北京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率先直播英超联赛,1997年后,上海等其他省市电视台也逐步开始转播。长达14年的转播史在中国培养了大批英超球迷。从中国球迷收看英超联赛开始,为适应各个不同时区球迷的欣赏,英超将联赛分散在周六、周日、周一进行,尽量将强队的赛事分时段,保证直播的观赏性。
但是,2007年年初,上海天盛传媒宣布以高价购得2007~2010年英超中国大陆的播出权。2007年8月后,中国球迷结束了免费收看英超的历史,英超联赛只在付费的数字电视频道欧洲足球频道播出。这一频道收费标准为:188元/月,388元/半年,588元/年,广东地区粤语解说为688元/年。④
天盛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是由国有的广东电视台和境内民营资本以51%和49%的股权比例合资成立,负责运营广东电视台的付费频道“欧洲足球频道”。⑤此前,英超在中国市场的转播权属Espn星空体育(迪斯尼旗下体育频道Espn与星空体育在亚洲的合资企业)。由于境外电视台不能在中国落地,该公司采取将转播权搭售广告打包出卖的方式,卖给地方电视台,因此球迷看球赛是免费的,实际是广告商在为球赛付费。“天盛事件”改变了中国球迷对英超的收看模式,从免费看节目到“付费买节目”,这引起了舆论哗然。在中国,一年花600元左右看英超是否符合国情,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网络上球迷对天盛的谩骂、抵制之声更是不绝于耳。而目前天盛的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它的足球转播权大都签到2010年,如果运营情况不佳,天盛将不仅面临资金回收的问题,转播权拥有者是否会继续与其合作也将成为问题。
如果说英超联赛与天空电视台的“双赢”反映了体育业和传媒的联手发展,那么“天盛英超事件”就充分反映了体育业、传媒与受众的博弈。笔者认为,对于稀缺的电视资源,付费收看是媒体市场发展难以逆转的趋势。但是,体育节目电视转播权的高昂价格建立在受众的文化认同心理基础上,必须尊重受众的权利——受众的支持才是电视业和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注释:
①马骁:《奥运会电视转播权及网络转播权的法律分析》,《电子知识产权》,2003(4)。
②骆正林:《奥林匹克运动与电视机构的半世情缘》,《体育文化导刊》,2005(4)。
③《英超付费电视历史回顾:球队患上转播权依赖症》,《体育新报》,2007年6月27日。
④张邦松:《付费英超:一桩危险的生意》,《新世纪周刊》,2007(20)。
⑤李娜:《天盛:从付费英超开始》,《IT经理世界》,2007(8)。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校:张红玲
体育赛事的电视转播权之所以能卖出高价位,关键在于体育赛事的文化特性。这些特性大多是体育赛事天然具有的,但是它在与电视结合后,其影响力就被成千上万倍地放大了。笔者认为,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电视的转播,使体育赛事告别了场地的局限,能够跨越时空传播到世界各地,被亿万观众同时收看;其二,体育赛事是人体美以及力量、速度、智慧、激情等素质的集中体现。体育的本质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增强体质、促進人的全面发展;其三,体育比赛是戏剧性与真实性的结合,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其四,体育比赛具有强大的明星效应;其五,体育比赛是一种“没有硝烟的战争”,它寄托着人们的民族、国家、地域等群体认同感,在和平年代,体育比赛即是表达这种群体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以上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体育赛事电视转播的独特魅力,也是近年来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价格节节上涨的原因。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价格的飙升,给体育产业的发展、传媒业的发展都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然而也遭遇了与受众的“博弈”。
下面以英超电视转播权为例,谈一谈体育产业、电视与受众之间的博弈。
英超与天空电视台(BSKYB)的“双赢”神话。“为电视而生的21世纪足球联赛”——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于1992年2月20日创建,由各俱乐部联合成立的英超联盟有限公司负责经营。由于球场老化、足球流氓等原因,此前英格兰的足球俱乐部在欧洲被禁赛,正处于历史低谷,举步维艰。此前,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天空电视台试图打开英国市场,但也业绩不佳。这时天空电视台以1.91亿英镑买下5年比赛转播权,开创完全依靠电视收费体系来支撑英超转播运营的先河。从此,要看英超电视转播的观众必须向天空电视台支付收视费。
没想到这一举措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无论在广播电视史上还是体育史上都掀开了新的一页。一方面,电视转播权收益成为英超经营的经济基础,形成了体育竞技与商业收益的良性循环。英超联盟将巨额转播费全数分给英超各球队,球队有了充足的资金购买优秀球员,比赛踢得更好看了。精彩的比赛吸引了更多观众,收视率提高,从而获得了更多赞助商,也使电视转播权价格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默多克对英超的全球推广,使如今的英超联赛成为全球受关注程度最高的联赛,当每轮英超联赛进行时,全世界共有超过150个国家可以通过直播或者其他方式收看比赛。
同时,天空电视台目前已成为全球最著名的电视台之一,默多克也借此成为全球传媒界著名“大鳄”,身价在过去的15年间增长了5倍,个人财产超过110亿美元。英格兰现有超过700万户的付费电视观众,每月会为收看英超支付35英镑。天空电视台体育频道有820万个数字机顶盒,一年的收视费达32亿英镑。③
“天盛英超事件”。在中国,1994年北京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率先直播英超联赛,1997年后,上海等其他省市电视台也逐步开始转播。长达14年的转播史在中国培养了大批英超球迷。从中国球迷收看英超联赛开始,为适应各个不同时区球迷的欣赏,英超将联赛分散在周六、周日、周一进行,尽量将强队的赛事分时段,保证直播的观赏性。
但是,2007年年初,上海天盛传媒宣布以高价购得2007~2010年英超中国大陆的播出权。2007年8月后,中国球迷结束了免费收看英超的历史,英超联赛只在付费的数字电视频道欧洲足球频道播出。这一频道收费标准为:188元/月,388元/半年,588元/年,广东地区粤语解说为688元/年。④
天盛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是由国有的广东电视台和境内民营资本以51%和49%的股权比例合资成立,负责运营广东电视台的付费频道“欧洲足球频道”。⑤此前,英超在中国市场的转播权属Espn星空体育(迪斯尼旗下体育频道Espn与星空体育在亚洲的合资企业)。由于境外电视台不能在中国落地,该公司采取将转播权搭售广告打包出卖的方式,卖给地方电视台,因此球迷看球赛是免费的,实际是广告商在为球赛付费。“天盛事件”改变了中国球迷对英超的收看模式,从免费看节目到“付费买节目”,这引起了舆论哗然。在中国,一年花600元左右看英超是否符合国情,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网络上球迷对天盛的谩骂、抵制之声更是不绝于耳。而目前天盛的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它的足球转播权大都签到2010年,如果运营情况不佳,天盛将不仅面临资金回收的问题,转播权拥有者是否会继续与其合作也将成为问题。
如果说英超联赛与天空电视台的“双赢”反映了体育业和传媒的联手发展,那么“天盛英超事件”就充分反映了体育业、传媒与受众的博弈。笔者认为,对于稀缺的电视资源,付费收看是媒体市场发展难以逆转的趋势。但是,体育节目电视转播权的高昂价格建立在受众的文化认同心理基础上,必须尊重受众的权利——受众的支持才是电视业和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注释:
①马骁:《奥运会电视转播权及网络转播权的法律分析》,《电子知识产权》,2003(4)。
②骆正林:《奥林匹克运动与电视机构的半世情缘》,《体育文化导刊》,2005(4)。
③《英超付费电视历史回顾:球队患上转播权依赖症》,《体育新报》,2007年6月27日。
④张邦松:《付费英超:一桩危险的生意》,《新世纪周刊》,2007(20)。
⑤李娜:《天盛:从付费英超开始》,《IT经理世界》,2007(8)。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