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水稻种植期间,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十分关键。因此,针对农民来说,其需要认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根本问题,积极探索病虫害防治渠道,提升病虫害的预防意识。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1水稻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1.1没有从根本上有效把握好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周期而做好预防
从整体情况来看,因为水稻种植户缺乏应有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对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规律等相关内容缺乏深入研究和认知,并没有着重做好病虫害的前期预防工作,由此导致病虫害防治效果不够理想。因为具体的发生原因和规律都没有及时掌握,因此到后期进行防治已经错过最佳时间,对水稻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此时开始防治收效甚微。
1.2水稻病虫害的种类繁多,而且分布范围特别广
从实践情况来看,水稻病虫害的种类特别多样,例如包括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螟虫等多种类型,而且生长周期特别长,有着十分广泛的分布范围,所以导致水稻的生长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防治难度日益加大,甚至有些病虫害一年之内多次反复的发生,由此导致水稻的危害程度进一步加重。
1.3病虫害防治技术不够先进,十分落后
从具体情况来看,在乡村很多种植户都是中老年人或者妇女,他们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没有高度关注病虫害防治工作,缺乏深入全面的认知,分不清什么样类型的病虫害,无法实现对症下药,相关病虫害防治技术比较落后,单一,甚至有些地方仍然沿用手动喷雾器,喷射效果较差,覆盖面小,这对于病虫害防治效果造成严重影响。
2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2.1种子处理技术
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合理配置农药,通过药剂浸泡处理或拌种处理提高水稻种子病虫害抵抗能力,常用的水稻包衣配方为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可有效提升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若水稻病虫害较轻微,可通过包衣技术减少后期叶面喷雾操作,拌种方式可选择人工拌种或机械拌种,将水稻种子放置在浸种液中反复搅拌,确保种子与拌种液充分融合,以便充分发挥药效。
2.2科学栽培
在种植水稻秧苗前,选择合适的生物营养剂进行喷施,可优化水稻抗病性能,科学的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及水肥技术可促进水稻植株的健康生长,有效去除水稻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
2.3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掌握防治最佳时期
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水稻种植区域的监测和调查,其中,不仅需要进行病虫害的点上调查工作,而且需要进行病虫害的面上普查工作,以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全面监管。当水稻一旦发生病虫害,便能够及时发现,并且能够找到最为合适的防治时间,以实现防治效果的显著增强。同时,相关人员需要及时把握水稻病虫害的变动频率及病虫害变异发展的动态,有效避免病虫害变异病菌对水稻的侵害,进而避免病菌对水稻造成大面积的损害,提升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4统一标准
为有效提升病虫害统治效果,需要进行标准的统一。其中,不仅要对水稻的品种进行标准的统一,而且还需要对防治病虫害的相关药剂进行标准的统一。具体来说,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种子的质量对于水稻整体的产量及品质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及水稻的质量,需要选择合适的水稻种子,促使其生育期大致处于同一时期,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统一防治。对于相关药剂来说,需要重点关注药剂的防治效果要好、低毒性,并保证施药后的低残留,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有效保障水稻粮食安全。
2.5诱杀技术
诱杀法在水稻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也较为普遍,常用的诱杀方式主要为引诱剂诱杀、灯光诱杀及性诱杀等,性诱杀主要针对的是稻丛卷叶螟等鸣虫类害虫,可在此类害虫始蛾期使用性诱剂诱杀雄蛾,同时能够阻止雌蛾及雄蛾的正常交配,控制下一代害虫数量。可在田间铺设性诱导剂对雄蛾进行诱杀,有调查表明性诱剂的水稻田间害虫杀除效果高达80%。灯光诱杀主要是通过频振式杀虫灯吸引并杀除水稻害虫,在实际应用时,需根据水稻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诱杀技术。
2.6合理使用农药
农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随着绿色防治理念的提出,生物农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生物农药较传统化学农药,其药效更为显著,药物作用时间更长,且安全性更高。但是生物农药也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比如不可在高温干旱环境下使用。因此,应谨慎选择用药类型及用药时间,如确需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需控制好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及使用类型,避免使用单一品种的农药,可选择低毒、高效和药效长的药物联合使用,既要保证防治效果,也要保证药物的安全性。
2.7物理与生物防治技术措施
相对来讲,化学防治技术测试更简单方便,效果更快,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防治措施虽然能够杀死病虫,对于病虫害防治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是可能导致某些病虫害出现抗药性,同时可能导致水稻作物上残留农药,对于作物和土壤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针对于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充分确保化学药剂的无害性和低残留等等,以此为基础可以更有效的应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措施,对其进行高质量的应用,这样能够进行更高层次的多元化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此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水稻作物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有效借助相关器械设施等等针对病虫害进行驱赶或者消杀,通过不同的光谱和相关防护措施,使其呈现出物理效应,如诱蛾灯,防虫网。生物防治技术措施的应用过程中,与其他的防治技术措施进行对比,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生态环保性,安全性,对于水稻作物的影响程度更小,同时操作更为简单方便,有着比较显著的防治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方式是未来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利用自然天敌的方法,对于相关虫害进行防治。比如,益鸟、青蛙、蟾蜍、寄生蝇、寄生蜂等,有效控制病虫害生长的同时将病虫害种群繁殖能力降到最低,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另外是以菌治虫、治病,利用微生物及代谢来防治害虫害,有益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来治虫,利用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等。通过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措施的有效应用,这样可以使病虫害得到更有效的防治,在确保水稻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可以使其呈现出更加良好的种植效益,同时符合生态环保的理念。
2.8加强水稻种植管理
在病虫害统防统治过程中,对水稻种植地区的土地进行管理是十分关键的。要按照科学、现代的方法对土地进行管控和管理,做好杂草清除及松土等方面的工作,有效防止和减少虫卵在土地中滋生。在杂草清除时,相关人员可进行人工清除,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杂草类型,选择合适且低毒性、低殘留性的药剂进行防治,促进水稻的良好生长。
结论
综上所述,水稻病虫害防治体系的建设对于水稻的稳收增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保障水稻品质提升及生态环境平衡的关键,需根据各地区的水稻种植情况针对性进行推广,加强宣传力度,强化政府带头作用,增加财政补贴力度,让更多的水稻种植户认识到绿色防控措施的优势,并积极配合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徐春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策略及推广实践研究[J].种子科技,2020,293(17):89-90.
[2]归连发,王新其,曹黎明,等.上海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J].作物研究,2020,167(3):65-71.
[3]赵伟东.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20(11):73.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1水稻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1.1没有从根本上有效把握好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周期而做好预防
从整体情况来看,因为水稻种植户缺乏应有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对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规律等相关内容缺乏深入研究和认知,并没有着重做好病虫害的前期预防工作,由此导致病虫害防治效果不够理想。因为具体的发生原因和规律都没有及时掌握,因此到后期进行防治已经错过最佳时间,对水稻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此时开始防治收效甚微。
1.2水稻病虫害的种类繁多,而且分布范围特别广
从实践情况来看,水稻病虫害的种类特别多样,例如包括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螟虫等多种类型,而且生长周期特别长,有着十分广泛的分布范围,所以导致水稻的生长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防治难度日益加大,甚至有些病虫害一年之内多次反复的发生,由此导致水稻的危害程度进一步加重。
1.3病虫害防治技术不够先进,十分落后
从具体情况来看,在乡村很多种植户都是中老年人或者妇女,他们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没有高度关注病虫害防治工作,缺乏深入全面的认知,分不清什么样类型的病虫害,无法实现对症下药,相关病虫害防治技术比较落后,单一,甚至有些地方仍然沿用手动喷雾器,喷射效果较差,覆盖面小,这对于病虫害防治效果造成严重影响。
2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2.1种子处理技术
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合理配置农药,通过药剂浸泡处理或拌种处理提高水稻种子病虫害抵抗能力,常用的水稻包衣配方为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可有效提升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若水稻病虫害较轻微,可通过包衣技术减少后期叶面喷雾操作,拌种方式可选择人工拌种或机械拌种,将水稻种子放置在浸种液中反复搅拌,确保种子与拌种液充分融合,以便充分发挥药效。
2.2科学栽培
在种植水稻秧苗前,选择合适的生物营养剂进行喷施,可优化水稻抗病性能,科学的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及水肥技术可促进水稻植株的健康生长,有效去除水稻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
2.3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掌握防治最佳时期
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水稻种植区域的监测和调查,其中,不仅需要进行病虫害的点上调查工作,而且需要进行病虫害的面上普查工作,以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全面监管。当水稻一旦发生病虫害,便能够及时发现,并且能够找到最为合适的防治时间,以实现防治效果的显著增强。同时,相关人员需要及时把握水稻病虫害的变动频率及病虫害变异发展的动态,有效避免病虫害变异病菌对水稻的侵害,进而避免病菌对水稻造成大面积的损害,提升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4统一标准
为有效提升病虫害统治效果,需要进行标准的统一。其中,不仅要对水稻的品种进行标准的统一,而且还需要对防治病虫害的相关药剂进行标准的统一。具体来说,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种子的质量对于水稻整体的产量及品质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及水稻的质量,需要选择合适的水稻种子,促使其生育期大致处于同一时期,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统一防治。对于相关药剂来说,需要重点关注药剂的防治效果要好、低毒性,并保证施药后的低残留,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有效保障水稻粮食安全。
2.5诱杀技术
诱杀法在水稻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也较为普遍,常用的诱杀方式主要为引诱剂诱杀、灯光诱杀及性诱杀等,性诱杀主要针对的是稻丛卷叶螟等鸣虫类害虫,可在此类害虫始蛾期使用性诱剂诱杀雄蛾,同时能够阻止雌蛾及雄蛾的正常交配,控制下一代害虫数量。可在田间铺设性诱导剂对雄蛾进行诱杀,有调查表明性诱剂的水稻田间害虫杀除效果高达80%。灯光诱杀主要是通过频振式杀虫灯吸引并杀除水稻害虫,在实际应用时,需根据水稻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诱杀技术。
2.6合理使用农药
农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随着绿色防治理念的提出,生物农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生物农药较传统化学农药,其药效更为显著,药物作用时间更长,且安全性更高。但是生物农药也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比如不可在高温干旱环境下使用。因此,应谨慎选择用药类型及用药时间,如确需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需控制好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及使用类型,避免使用单一品种的农药,可选择低毒、高效和药效长的药物联合使用,既要保证防治效果,也要保证药物的安全性。
2.7物理与生物防治技术措施
相对来讲,化学防治技术测试更简单方便,效果更快,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防治措施虽然能够杀死病虫,对于病虫害防治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是可能导致某些病虫害出现抗药性,同时可能导致水稻作物上残留农药,对于作物和土壤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针对于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充分确保化学药剂的无害性和低残留等等,以此为基础可以更有效的应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措施,对其进行高质量的应用,这样能够进行更高层次的多元化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此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水稻作物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有效借助相关器械设施等等针对病虫害进行驱赶或者消杀,通过不同的光谱和相关防护措施,使其呈现出物理效应,如诱蛾灯,防虫网。生物防治技术措施的应用过程中,与其他的防治技术措施进行对比,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生态环保性,安全性,对于水稻作物的影响程度更小,同时操作更为简单方便,有着比较显著的防治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方式是未来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利用自然天敌的方法,对于相关虫害进行防治。比如,益鸟、青蛙、蟾蜍、寄生蝇、寄生蜂等,有效控制病虫害生长的同时将病虫害种群繁殖能力降到最低,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另外是以菌治虫、治病,利用微生物及代谢来防治害虫害,有益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来治虫,利用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等。通过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措施的有效应用,这样可以使病虫害得到更有效的防治,在确保水稻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可以使其呈现出更加良好的种植效益,同时符合生态环保的理念。
2.8加强水稻种植管理
在病虫害统防统治过程中,对水稻种植地区的土地进行管理是十分关键的。要按照科学、现代的方法对土地进行管控和管理,做好杂草清除及松土等方面的工作,有效防止和减少虫卵在土地中滋生。在杂草清除时,相关人员可进行人工清除,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杂草类型,选择合适且低毒性、低殘留性的药剂进行防治,促进水稻的良好生长。
结论
综上所述,水稻病虫害防治体系的建设对于水稻的稳收增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保障水稻品质提升及生态环境平衡的关键,需根据各地区的水稻种植情况针对性进行推广,加强宣传力度,强化政府带头作用,增加财政补贴力度,让更多的水稻种植户认识到绿色防控措施的优势,并积极配合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徐春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策略及推广实践研究[J].种子科技,2020,293(17):89-90.
[2]归连发,王新其,曹黎明,等.上海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J].作物研究,2020,167(3):65-71.
[3]赵伟东.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2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