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作文能力下降原因的思考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aijj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言能力的综合表达,亦是积累生活经验、拓宽生活视野的具体体现。
  十年前,我校语文组教师在一起改卷的时候,总有人惊呼发现了好作文,于是高声的念,引得大家热烈的评论。可近年来,七八百学生的卷子改完,好像改卷的人都忘却了夸赞叫好似的,很难听到那种惊呼了。其实是学生作文中极少有真情实感的东西了。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离开了生活,文学创作就是一句空话,凭空编不出“生活”来,勉强编出来的“生活”也不会有感人的效果。究其现在学生作文质量差的原因,我们认为是多方面的。而最主要的原因,我们认为是学生“缺少生活”。
  “生活”是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指一个人的吃喝拉撒,最主要的还是包括一个人的“见识”。见识,有见才有识。所见的生活现象越多,生活积累、感情积累就越丰富,作文发挥才会游刃有余。到底是什么原因限制了学生们的“生活”,短了学生们的见识?我们分析有下列原因:
  
  一、对安全的过高期待和对封闭式教学模式的推崇
  
  一般情况下有纠纷都依靠法律来裁判,而在法律法规又尚未健全的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们是“谈安全而色变”,据说某地教育局几个副局长对谁分管安全这一块都只好以拈“纸疙瘩”来决定。我校的领导整天悬着心,而最苦的是思教主任,点点末末都须把工作做到位。在学校的草坪里发现一条小蛇,就得如临大敌地向学生发布公告:勿到草坪里去,那里有蛇。使得那些想到草坪里玩或正在草坪里玩得起劲的学生不得不“服从管教”,回到教室那个“枯燥无味”的地方;如果有学生“不甘寂寞”,翻围墙出去,那围墙能翻出去的地方,就得重新加高——这叫防患于未然。
  学生在围得铁桶一般严实的校园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少年时光,往年的春暧花开时节的春游活动被明令禁止了,可能的校外参观访问的机会和安排被“善意”地劝止了。于是学生的生活就成了三点一线:家—学校—家。最可怜的是那些住校的学生,周一进去,周五出来,出校园的机会都难得。
  许多的招生广告都以“实行封闭式教学”来吸引家长。在大人们的意识中,把学生关在围墙内,就能做到“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出安全事故,不与外面不三不四的人接触,没机会打台球,上网,谈恋爱,于是堂而皇之地把这些做法当成成果广而告之,还居然得到了几乎百分之百的家长的认可。如果在学生中搞个民意测验,恐怕一百个学生就有九十九个不满这种做法。
  设法将学生拦在围墙内,安全是安全了,可外面发生的事却被围墙阻断。外面的世界多精彩。那些精彩的东西他们没见着,那些可能的教学资源没被利用,他们作出的文又哪会精彩?
  
  二、语文教材的改革删去了不少好文章
  
  我们说这话可能有点不知天高地厚。可我们发现,事实的确如此。作为实验教材使用的地区,我们都认为最好的还是第一次使用的实验教材版本,越往后的就越不敢恭维了。第一次使用的实验教材,它所选的文章有这样的特点:多为名家名篇,艺术性强,贴近学生生活,篇数多,接近学生的阅读欣赏层次,还有一本自读本。我们认为第一次的教材版本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作教材是最适合的。就拿田晓菲写北大生活的那篇文章来说吧,作为初一年级的教材,它就有一种感召的作用,学生读了它就会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对北大的向往,安排在初一的教材上是最合适的,为什么要删了它?后来的教材走向,更多的是加入了外国的文学作品和非著名作家的作品。我们并没有说他们的作品“不够档次”的意思,而是觉得作为教材有它的缺陷。让学生了解些外国的文学艺术,原本无可厚非,可外国的文学作品从语言上就不太符合中国学生的欣赏习惯,所描写的生活也不是学生熟悉的,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不太感兴趣;对非著名作家的作品,我看相对名家作品,在艺术上还是有差距的,比如现行九年级语文实验教材上选用不是作家而是政治家的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就是一种失误,那种古老的观点真有点老古董。在现在的人看来,那种“当大总统与当清洁工同一价值”的观点就有些“站不住脚”。
  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依我们所见,一是靠读——读好的书。这就相当于学游泳,读的过程就是听讲游泳理论的过程,艺术性高的文章才能教给学生好的表现方法。二是靠练,将好的方法吸收为己有。
  
  三、教师的作文知识在退化,写作只在应付考试
  
  许多语文教师都在“吃老本”,缺少知识的升华和更新。一出学校,就认为作文只是学生的事,不是教师的事,对以往学得的写作知识,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教师桶里的水渐渐少,学生得到的怎能多?没有写作的亲身体会,安能指导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许多教师讲授作文的方法就只一个字:写,让学生一天写一篇日记,或者一周写一篇小作文,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靠老师讲得的,而是靠学生自己练得的。这种老牛拉破车式的教学如何能有高质量的作文产生?
  考试热衷于应付。不少教师都教给学生应付语文考试的“法宝”,不是教他们如何把作文质量提高,而是强求他们要把作文写完,不要离题,字数达标。这是标准的“应试教育”,如此教学,安有好作文产生?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解决学生作文能力退化的根本,一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走出去,多见识。走出去,势必会给安全带来隐患。但这不是说就毫无办法,我们可以采取名种各样的防患措施,比如减少带出去的人数,增加管理者的人数,分期分批或者择优带出去等等。总之,我们认为,要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学生扩大见识,积累生活的素材。二是在教学管理上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解脱出来,不要除了分数还是分数,造成高分低能。规模大的学校最好要建校刊,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作文水平的平台,提高他们作文的兴趣。三是对语文教师的考核,要把写作能力加进去,促使他们去学习,去探究,去提高,把那漏了的一桶水重新装满。
  (作者单位:551104贵州省息烽县九庄镇乌江复旦学校)
其他文献
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做好笔记再整理,课堂笔记最好能在当天整理好。在整理过程中,要求学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请教成绩好的同学或询问老师,也可以自己动手查阅参考资料,在整理中常常能产生新的体会,坚持当天问题,当天解决,不要拖延。这对教与学都是非常有利的。  教师要设计专门时间,引导学生及时搞好复习,增强笔记的利用率  有些学生的笔记,好比过期的期刊,时间一长就弃之一旁,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教师在
期刊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与教学过程的设计有很大的关系,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新颖、合理、周密、重点是否突出,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过程上多下功夫。    一、新课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应针对不同课时的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灵活的采取不同的方式,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一开始就能兴趣浓厚的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例如在讲七年级数学《数据收集》一节时,可先用电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发展非智力因素,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学生成才不仅要依赖于智力因素,同样也要依靠非智力因素。有人研究发现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少年时代的智商大多数不是高智商,而是中等或中上等智商。但这些创造性人才的非智力因素或创造性的人格却是十分惊人的。所以在初中阶段重视非智力因素就显得比较重要了。特别是普通中学更要如此,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期刊
九年级英语复习已经接近尾声,而学生也跃跃欲试准备迎接中考。回顾一路走来的英语复习,发现很多不尽人意之处。  首先是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缺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部分课时过于注重讲授,没有以精讲精练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导致学与练不合拍。受时间限制,语法有时被束之高阁,练习不到位。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参与,学生处于授之以鱼的状态。留给学生自疑,自悟的时间十分有限。对中考的研究不
期刊
【摘要】概念教学中启发学生揭示概念的本质,诱导学生进行反思,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辅导答疑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关键词】培养 学生 独立思考 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独立思考是指人们在对事物既有认识的基础上对某个问题进行独创性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它包括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理解能力,对数学命题、解题思路的分析能力,对证明过程、
期刊
从教以来,最令我头疼的就是作文教学了,无论你花多大功夫,总是收效甚微,用一个不恰当的词来形容那叫“枉自痴情”或是“自作多情”。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我们迎来了教学创新的春天,各种理论性的文章更是雨后的春笋,于是就想借助外界的先进的教学经验,来解除我心头的这个作文死结,我如饥似渴地查阅了网上的作文教学论文,诸子方家们见微知著的前瞻性理念确实使我茅塞顿开、叹为观止;其论也,必引古今而征中外,
期刊
【摘要】新课程实施已经五年有余,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课堂用语、评价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处在新旧变革时期的教师,仍然避免不了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我在教学中大胆尝试使用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在短短的一学期里,经过期中检测,学生的英语成绩与以前比较有了明显的进步,这得益于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坚定了自己课堂教学的信心,反思得失,总结经验,现谈几点自己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
期刊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个生物教师面前的课题,下面就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我的体会和认识:    一、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兴趣是在一种好奇的情景和需要的基础上萌发的,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
期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改与考改日趋同步,使高考命题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由“知识立意”发展到“问题立意和能力立意”。对于高考从形式到内容的变化,我认为高考复习应坚持以高考大纲和说明为依托,根据高考中题目的立意和变化,加以认真总结复习。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链和知识网    高三复习要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基准,《考试说明》对高考考什么,如何考都有具体的规定和解说,对不同知识点
期刊
在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是获得语言信息及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在初中英语考试试卷中,听力试题占有很大的份量,听力的好坏对英语成绩的高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提高英语听力能力,成为目前英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现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帮助学生过好心理准备关    在母语的环境下学英语,听力的培养最为困难,学生除了语言上的障碍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