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既是生产资源,同时也是资产和资本,这种特性决定了土地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然而土地也是稀缺资源,不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会造成社会效率降低和高资源代价,因此本文对土地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土地要素投入;地方经济增长;关系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3-00000-01
土地要素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成学界共识[1],而且地方政府也热衷于通过以地谋发展的模式来推动地方经济增长[2]。但土地是稀缺资源,在经济起步阶段,土地开发程度低,土地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高,地方经济可从“土地红利”中获得更多的增长动能,但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说,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不如技术、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大。实际上,过分依赖土地要素投入带动经济增长的弊端近年来已经显现,例如建设用地大量侵占农业耕地,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低水平开发、土地供给紧张和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等不利局面。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目前的重要课题,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
一、土地要素投入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对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有多种方法,大都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再结合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虽然结果较为精确,但不够直观,采用新古典理论进行分析[3],不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结论一样令人信服,现将其分析结果介绍如下。
1.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在土地要素中的分配與它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关系
我国城市化进程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以工业化驱动并不完全吻合,虽然我国经济发展中工业化因素不容忽视——多年前我国就被赋以“世界工厂”之名,然而近些年来房地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更为强劲。人们已经注意到,相对于农业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建设用地的贡献明显增加,原因何在?有人认为是地方政府为获取高额土地收入所产生的推动作用。这种情况是确实存在的,很多地方政府为推动工业化高速发展,大量低价出让工业用地并创建工业园区,而对商住用地的高价垄断性出让才是撬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杠杆。也有人认为建设用地的大幅增加与房地产过热和农村地区快速工业化有关。这些观点都有一定道理,然而缺乏理论依据。采用新古典理论建立包含资本、劳动力、土地和技术四大要素的模型,然后在经济进入平衡增长路径下求解,可以证明我国大量存在建设用地侵占农业用地的根源在于,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农业用地的贡献,所以地方政府会偏好城市建设,并推动了房地产过度繁荣。同时,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投入的比例也决定了两者的产出弹性,产出弹性大的建设用地就会分配更多。
2.土地利用技术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
首先,我们考虑农业用地数量很大、建设用地很小的情况,例如城镇化程度较低地区或欠发达地区,以下分别情况分析:(1)农业用地利用技术飞速发展,也就是农业技术进步使土地利用效率提高,这时有效农业用地投入就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显著,经济也长期保持增长势头。(2)农业用地利用技术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及劳动增长率持平,这时经济达到稳定增长状态,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不产生影响,经济将平稳增长。(3)农业用地利用技术增长较慢,人均有效土地投入增长率不足,这种情况下土地要素会制约了经济的增长,劳动生产率也有所降低,然而仍能维持人均产出正增长。(4)农业用地利用技术增长率很低,以致人均有效土地投入增长停滞,土地要素拖累经济增长,甚至有效人均产出出现负增长。
其次,我们假定建设用地数量很大、农业用地数量很少的情况,例如城镇化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也分情况分析:(1)建设用地技术增长很快,大量有效建设用地投入社会,助推经济高速增长,并保持高的增长率。(2)建设用地利用技术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及劳动增长率持平,维持人均有效土地投入不变,经济平稳增长,此时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不产生影响。(3)建设用地利用技术增长较慢,而且人均有效土地投入增长率不足,土地要素难以支撑经济增长,但仍能维持人均产出正增长。(4)建设用地利用技术增长严重不足,受土地供应不足影响,社会生产效率急剧下降,以致有效人均产出为负增长。
从上述情况可知,土地要素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基础,离开了土地的支持,不管是农业用地还是建设用地,都会影响经济增长,但建设用地产出弹性大于农业用地产出弹性表明,建设用地大量侵占农业用地主要源于经济利益的驱动。
二、合理利用土地要素的政策建议
1.土地政策不应只注重经济效益,还应兼顾环境保护、粮食安全等要素
由前面分析可知,如果只关注经济效益,那么农业用地必然会被建设用地大量侵占,不仅威胁粮食安全,还会破坏生态环境,为了可持续发展,应建立保障土地供应的长效机制,通过开源节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土地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及对不同地区所产生的经济增长贡献有别,故应实行差异化的土地政策
土地要素在经济发展初期或欠发达地区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贡献,而在经济发展以后或发达地区的贡献较小,所以各地区应实行差异化的土地政策,如发达地区应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发展中地区则应转变发展方式。
3.加强区域联系,合理规划,避免地区之间土地出让竞争引起土地低效利用和粗放型增长
分税制改革以后地区之间土地出让竞争会导向低价出让土地来吸引投资,从而带来土地的低效利用和粗放型增长,这是需要避免的,政府应规范土地出让,同时加强区域联系,合理规划,提高社会整体效率。
三、结语
正确认识土地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充分发挥土地的资产效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然而过分依赖土地经济也将导致土地资产泡沫化,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规范土地管理,深化土地利用和出让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建康,谷国锋.土地要素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8):10-17.
[2]杜雪君,黄忠华.以地谋发展:土地出让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7):40-47.
[3]赵晓波.新古典理论框架下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J].商业时代,2013(11):25-26.
关键词:土地要素投入;地方经济增长;关系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3-00000-01
土地要素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成学界共识[1],而且地方政府也热衷于通过以地谋发展的模式来推动地方经济增长[2]。但土地是稀缺资源,在经济起步阶段,土地开发程度低,土地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高,地方经济可从“土地红利”中获得更多的增长动能,但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说,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不如技术、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大。实际上,过分依赖土地要素投入带动经济增长的弊端近年来已经显现,例如建设用地大量侵占农业耕地,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低水平开发、土地供给紧张和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等不利局面。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目前的重要课题,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
一、土地要素投入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对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有多种方法,大都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再结合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虽然结果较为精确,但不够直观,采用新古典理论进行分析[3],不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结论一样令人信服,现将其分析结果介绍如下。
1.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在土地要素中的分配與它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关系
我国城市化进程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以工业化驱动并不完全吻合,虽然我国经济发展中工业化因素不容忽视——多年前我国就被赋以“世界工厂”之名,然而近些年来房地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更为强劲。人们已经注意到,相对于农业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建设用地的贡献明显增加,原因何在?有人认为是地方政府为获取高额土地收入所产生的推动作用。这种情况是确实存在的,很多地方政府为推动工业化高速发展,大量低价出让工业用地并创建工业园区,而对商住用地的高价垄断性出让才是撬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杠杆。也有人认为建设用地的大幅增加与房地产过热和农村地区快速工业化有关。这些观点都有一定道理,然而缺乏理论依据。采用新古典理论建立包含资本、劳动力、土地和技术四大要素的模型,然后在经济进入平衡增长路径下求解,可以证明我国大量存在建设用地侵占农业用地的根源在于,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农业用地的贡献,所以地方政府会偏好城市建设,并推动了房地产过度繁荣。同时,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投入的比例也决定了两者的产出弹性,产出弹性大的建设用地就会分配更多。
2.土地利用技术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
首先,我们考虑农业用地数量很大、建设用地很小的情况,例如城镇化程度较低地区或欠发达地区,以下分别情况分析:(1)农业用地利用技术飞速发展,也就是农业技术进步使土地利用效率提高,这时有效农业用地投入就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显著,经济也长期保持增长势头。(2)农业用地利用技术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及劳动增长率持平,这时经济达到稳定增长状态,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不产生影响,经济将平稳增长。(3)农业用地利用技术增长较慢,人均有效土地投入增长率不足,这种情况下土地要素会制约了经济的增长,劳动生产率也有所降低,然而仍能维持人均产出正增长。(4)农业用地利用技术增长率很低,以致人均有效土地投入增长停滞,土地要素拖累经济增长,甚至有效人均产出出现负增长。
其次,我们假定建设用地数量很大、农业用地数量很少的情况,例如城镇化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也分情况分析:(1)建设用地技术增长很快,大量有效建设用地投入社会,助推经济高速增长,并保持高的增长率。(2)建设用地利用技术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及劳动增长率持平,维持人均有效土地投入不变,经济平稳增长,此时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不产生影响。(3)建设用地利用技术增长较慢,而且人均有效土地投入增长率不足,土地要素难以支撑经济增长,但仍能维持人均产出正增长。(4)建设用地利用技术增长严重不足,受土地供应不足影响,社会生产效率急剧下降,以致有效人均产出为负增长。
从上述情况可知,土地要素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基础,离开了土地的支持,不管是农业用地还是建设用地,都会影响经济增长,但建设用地产出弹性大于农业用地产出弹性表明,建设用地大量侵占农业用地主要源于经济利益的驱动。
二、合理利用土地要素的政策建议
1.土地政策不应只注重经济效益,还应兼顾环境保护、粮食安全等要素
由前面分析可知,如果只关注经济效益,那么农业用地必然会被建设用地大量侵占,不仅威胁粮食安全,还会破坏生态环境,为了可持续发展,应建立保障土地供应的长效机制,通过开源节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土地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及对不同地区所产生的经济增长贡献有别,故应实行差异化的土地政策
土地要素在经济发展初期或欠发达地区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贡献,而在经济发展以后或发达地区的贡献较小,所以各地区应实行差异化的土地政策,如发达地区应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发展中地区则应转变发展方式。
3.加强区域联系,合理规划,避免地区之间土地出让竞争引起土地低效利用和粗放型增长
分税制改革以后地区之间土地出让竞争会导向低价出让土地来吸引投资,从而带来土地的低效利用和粗放型增长,这是需要避免的,政府应规范土地出让,同时加强区域联系,合理规划,提高社会整体效率。
三、结语
正确认识土地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充分发挥土地的资产效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然而过分依赖土地经济也将导致土地资产泡沫化,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规范土地管理,深化土地利用和出让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建康,谷国锋.土地要素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8):10-17.
[2]杜雪君,黄忠华.以地谋发展:土地出让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7):40-47.
[3]赵晓波.新古典理论框架下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J].商业时代,2013(1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