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闭症具有不可治愈性,自闭性儿童的康复需要漫长过程,需要家长长期陪伴,社会提供志愿服务不仅能缓解自闭症儿童家长的身心压力,而且能自闭性儿童康复就有一定促进作用。大学生是自闭症儿童康复中的优秀人力资源,应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自闭症儿童活动中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大学生志愿者;优势;长效机制
一、引言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地发育障碍性疾病,是人际社会交往障碍、言语语言发展障碍、行为刻板异常、感知觉反应异常的行为综合征[1]。目前,尚无彻底的医学应对方法。我国无专门的自闭症流行病学调查,但行业保守估计自闭症个体可能超过1000万,其中0至14岁自闭症儿童有200万到300萬,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闭症的康复干预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心力。自闭症儿童家庭不仅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而且承受着巨大的精神重压,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家庭。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自闭症儿童家长创办的自助组织不懈努力下,我国的自闭症儿童逐渐被社会看见,政府针对自闭症儿童给予了康复训练、教育等方面补贴,一些社会公益机构开始关注自闭症儿童及家庭。关爱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机构多与高校有联系与合作,很多大学生因此有机会参与到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活动中来。这些“星星的孩子”让大学生震惊,在不断接触后,对自闭症儿童的同情逐渐转变成关爱,他们把自己的爱心、热情和创造无私地倾注给了这些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甚至他们会有自己的“星”计划。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自闭症儿童的优势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成长成才的重要舞台,大学生志愿者已成为自闭症康复机构中的优秀人力资源。在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干预,缓解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压力等方面,大学生志愿者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
1.组织有序,队伍庞大。高校志愿服务活动通常由团委负责宣传组织,学生结合个人关注点及兴趣报名,由学生会或学生社团策划实施。团委工作计划具有一定连贯性,学生会及社团组织具有承继性,大学生朋友圈链接紧密,高互动性,一届一届传帮带,辐射面广,参与者多。
2.素质较高,学习力强。自闭症儿童康复干预是复杂的过程,参与自闭症志愿服务应掌握科学的方法与技巧,才能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有效帮助,可见的效果会激发参与者的成就感,激励其信心。大学生文化素养较高,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自闭症康复机构或相关组织应在他们报名志愿服务伊始,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培训,让他们信心满满、跃跃欲试地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
3.年纪较轻,优势天成。自闭症儿童首先是一个孩子,然后才是一个自闭症孩子。在孩子潜意识中,他们更愿意与年轻人打交道,年轻人会带着孩子探索未知,创造新奇。大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18到25岁这一区间,相比自闭症康复机构从业者及其他志愿服务人群,他们整体年龄偏低,这让他们在服务自闭症儿童时天然具有了沟通优势。在活动游戏中,会更有新意,更能吸引孩子,孩子更愿意打开心扉。
4.艺术加分,头脑灵活。虽经科学界大力研究,自闭症病因至今不明。为寻找治疗自闭症儿童的有效途径,艺术疗法逐渐受到业界重视。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有利于释放参加者的情感,这为利用不同艺术形式治疗自闭症儿童了提供可能。新时代的大学生志愿者不仅接受了学校的艺术教育,而且很多人从小奔波在各艺术培训班,他们有着较好的艺术修养,在艺术疗法的运用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的艺术修养加上灵活的头脑会帮助他们曲径探幽,或许能在自闭症儿童康复干预中起到不一样的作用。
三、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自闭症儿童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志愿服务自闭症儿童是传播青春正能量的重要途径,有着年龄、素质等群体性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通过完善制度加以解决。
1.建立健全保障和激励机制,引导学生确立志愿服务观
任何一项任务或活动的有效完成均需良好的管理机制。大数据时代,高校团委要利用数据库等手段做好做实大学生志愿者信息化管理工作,不仅要建立大学生志愿者档案资料,而且要详细登记志愿者历次参加自闭症关爱活动的服务时间和满意度,进行等级评定。
人的行为总是希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与管理机制相匹配,要按照等级评定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不管是精神激励还是物质激励,大学生志愿者能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被尊重,被承认,才能获得服务动力,持续性的服务才会出现。
2.增加志愿者培训环节,健全志愿者培训机制
自闭症儿童具有社交障碍,对陌生人有一定的排斥性,自闭症志愿服务者不仅要有热情,还要有一定专业技巧,才能顺利完成志愿服务。相关组织要编排培训课程,对新招募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者开展志愿活动前的专业培训,建立和完善培训机制。康复机构的工作人员与自闭症儿童接触的时间多,相处时间长 更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志愿服务开始时可安排康复机构工作人员对志愿者提供一对一的指导,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性和长期性,缩短适应期,避免康复效果波动,保证其学习生活的稳定性。
3.深度联动,建立志愿服务社团与自闭症康复机构沟通平台
有效的沟通是顺利完成任务或活动的必备条件。可以建立完备的志愿服务管理系统,以校团委为中枢,各学生组织、学生团体为枢纽,以广大师生间的联系为纽带,共同进行志愿服务建设[2]。高校团委在建立大学生志愿者档案资料时要关注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并及时把信息传到给自闭症康复机构。根据每个志愿者特长由机构提出专业指导意见,安排具体志愿活动,使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功能,提高志愿服务质量。
4.发挥大学生志愿者专业特长,重视志愿服务的衍生服务
大学生志愿者作为自闭症康复中的优质人力资源,除其年纪轻、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们分布不同专业领域。志愿服务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动的自闭症志愿服务活动能促使大学生从专业视域去思考问题,把专业发展方向与志愿服务活动融合起来,创作出与自闭症相关的艺术作品,宣传普及自闭症常识。一些大学生已从专业角度去探索自闭症康复项目,申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衍生了很多文创产品。这些衍生产品除具有宣传服务功能外,还可应用于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
参考文献:
[1]王淑荣.自闭症语言与社会交往能力训练[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2-3.
[2]王民忠,狄涛.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0):126-128.
本文系2020年大连艺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135990072)阶段性成果
项目来源:2020年大连艺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星星点灯—点亮自闭症儿童”(项目编号:2020135990072)
作者简介:
王赛楠(2000.11—),女,汉族,籍贯:辽宁葫芦岛人,大连艺术学院,18级在读本科生,学士学位,专业:日语,研究方向:语言文化研究
张朝霞(1974.05—),女,汉族,籍贯:黑龙江省宾县人,大连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大学生志愿者;优势;长效机制
一、引言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地发育障碍性疾病,是人际社会交往障碍、言语语言发展障碍、行为刻板异常、感知觉反应异常的行为综合征[1]。目前,尚无彻底的医学应对方法。我国无专门的自闭症流行病学调查,但行业保守估计自闭症个体可能超过1000万,其中0至14岁自闭症儿童有200万到300萬,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闭症的康复干预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心力。自闭症儿童家庭不仅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而且承受着巨大的精神重压,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家庭。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自闭症儿童家长创办的自助组织不懈努力下,我国的自闭症儿童逐渐被社会看见,政府针对自闭症儿童给予了康复训练、教育等方面补贴,一些社会公益机构开始关注自闭症儿童及家庭。关爱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机构多与高校有联系与合作,很多大学生因此有机会参与到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活动中来。这些“星星的孩子”让大学生震惊,在不断接触后,对自闭症儿童的同情逐渐转变成关爱,他们把自己的爱心、热情和创造无私地倾注给了这些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甚至他们会有自己的“星”计划。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自闭症儿童的优势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成长成才的重要舞台,大学生志愿者已成为自闭症康复机构中的优秀人力资源。在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干预,缓解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压力等方面,大学生志愿者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
1.组织有序,队伍庞大。高校志愿服务活动通常由团委负责宣传组织,学生结合个人关注点及兴趣报名,由学生会或学生社团策划实施。团委工作计划具有一定连贯性,学生会及社团组织具有承继性,大学生朋友圈链接紧密,高互动性,一届一届传帮带,辐射面广,参与者多。
2.素质较高,学习力强。自闭症儿童康复干预是复杂的过程,参与自闭症志愿服务应掌握科学的方法与技巧,才能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有效帮助,可见的效果会激发参与者的成就感,激励其信心。大学生文化素养较高,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自闭症康复机构或相关组织应在他们报名志愿服务伊始,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培训,让他们信心满满、跃跃欲试地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
3.年纪较轻,优势天成。自闭症儿童首先是一个孩子,然后才是一个自闭症孩子。在孩子潜意识中,他们更愿意与年轻人打交道,年轻人会带着孩子探索未知,创造新奇。大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18到25岁这一区间,相比自闭症康复机构从业者及其他志愿服务人群,他们整体年龄偏低,这让他们在服务自闭症儿童时天然具有了沟通优势。在活动游戏中,会更有新意,更能吸引孩子,孩子更愿意打开心扉。
4.艺术加分,头脑灵活。虽经科学界大力研究,自闭症病因至今不明。为寻找治疗自闭症儿童的有效途径,艺术疗法逐渐受到业界重视。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有利于释放参加者的情感,这为利用不同艺术形式治疗自闭症儿童了提供可能。新时代的大学生志愿者不仅接受了学校的艺术教育,而且很多人从小奔波在各艺术培训班,他们有着较好的艺术修养,在艺术疗法的运用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的艺术修养加上灵活的头脑会帮助他们曲径探幽,或许能在自闭症儿童康复干预中起到不一样的作用。
三、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自闭症儿童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志愿服务自闭症儿童是传播青春正能量的重要途径,有着年龄、素质等群体性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通过完善制度加以解决。
1.建立健全保障和激励机制,引导学生确立志愿服务观
任何一项任务或活动的有效完成均需良好的管理机制。大数据时代,高校团委要利用数据库等手段做好做实大学生志愿者信息化管理工作,不仅要建立大学生志愿者档案资料,而且要详细登记志愿者历次参加自闭症关爱活动的服务时间和满意度,进行等级评定。
人的行为总是希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与管理机制相匹配,要按照等级评定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不管是精神激励还是物质激励,大学生志愿者能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被尊重,被承认,才能获得服务动力,持续性的服务才会出现。
2.增加志愿者培训环节,健全志愿者培训机制
自闭症儿童具有社交障碍,对陌生人有一定的排斥性,自闭症志愿服务者不仅要有热情,还要有一定专业技巧,才能顺利完成志愿服务。相关组织要编排培训课程,对新招募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者开展志愿活动前的专业培训,建立和完善培训机制。康复机构的工作人员与自闭症儿童接触的时间多,相处时间长 更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志愿服务开始时可安排康复机构工作人员对志愿者提供一对一的指导,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性和长期性,缩短适应期,避免康复效果波动,保证其学习生活的稳定性。
3.深度联动,建立志愿服务社团与自闭症康复机构沟通平台
有效的沟通是顺利完成任务或活动的必备条件。可以建立完备的志愿服务管理系统,以校团委为中枢,各学生组织、学生团体为枢纽,以广大师生间的联系为纽带,共同进行志愿服务建设[2]。高校团委在建立大学生志愿者档案资料时要关注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并及时把信息传到给自闭症康复机构。根据每个志愿者特长由机构提出专业指导意见,安排具体志愿活动,使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功能,提高志愿服务质量。
4.发挥大学生志愿者专业特长,重视志愿服务的衍生服务
大学生志愿者作为自闭症康复中的优质人力资源,除其年纪轻、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们分布不同专业领域。志愿服务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动的自闭症志愿服务活动能促使大学生从专业视域去思考问题,把专业发展方向与志愿服务活动融合起来,创作出与自闭症相关的艺术作品,宣传普及自闭症常识。一些大学生已从专业角度去探索自闭症康复项目,申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衍生了很多文创产品。这些衍生产品除具有宣传服务功能外,还可应用于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
参考文献:
[1]王淑荣.自闭症语言与社会交往能力训练[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2-3.
[2]王民忠,狄涛.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0):126-128.
本文系2020年大连艺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135990072)阶段性成果
项目来源:2020年大连艺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星星点灯—点亮自闭症儿童”(项目编号:2020135990072)
作者简介:
王赛楠(2000.11—),女,汉族,籍贯:辽宁葫芦岛人,大连艺术学院,18级在读本科生,学士学位,专业:日语,研究方向:语言文化研究
张朝霞(1974.05—),女,汉族,籍贯:黑龙江省宾县人,大连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