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汉文化的参与和渗透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学英语教法上先后推行听说法(结构法)、意念法、功能法、交际法等,这些新方法一方面推动了英语教改的进展,但另一方面它总是以欧式的教学法为轴心,我们只是被动地围绕着这个轴心作些适应性的变革。因而,我不禁要疑惑:中国人教英语,汉语言和汉文化该怎样参与和渗透?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有其“通行”的特点,而民族语言又体现着民族特点。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日常生活的交际。不论从教学过程,还是交际功能讲,都和汉语言、汉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而且要有较高的汉语言修养和汉文化修养。初中阶段是学英语年龄段的“学话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尽量摆脱汉语束缚,尽可能地创设英语环境,让学生感知、亲近英语。
  如何使学生摆脱母语干扰,又充分利用母语的知识迁移?这就需要英语教师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我们在英语课堂上常常看到学生用汉语语法套用英语语法的例子。例如:英语中的“代替”一词,学生容易混淆:汉语里“代替”是动词;而英语里“代替”的词性不固定。它既可以是动词性的“take the place of”,也可以是介词“instead of(in place of)”或副词“instead”。在“谁来代替史密斯先生去那里呢?”用“Who take the place of Mr. Smith?”或“Who will go there instead of Mr. Smith?”;而“史密斯先生病了,谁代替他去那儿呢?”用“Mr. Smith is ill.Who will go there instead?”。遇到这些问题,英语教师就要指出英、汉词法的区别(英语词性要活一些,汉语词性相对稳定,不要用汉语习惯套用英语),以消除学生的疑虑。学生在高中阶段不仅应用英语的能力有了提高,汉语水平也有了相当的基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汉语和英语相比各有哪些特点?同样的内容汉语怎样阐述,英语怎样表达?交际时各自怎样表达才算得体?它们之间有无共同规律可寻?可否变通?对这些问题,学生总是想找到明确的答案。这个答案只能在英语教师那里,课堂上要讲清,要点破。这样,学生学的是活的语言而不是教条。对于“There stands a big tree on the hill.”,学生脑子里会很快出现另一个句型——“There is …”。那么,学生紧接着就会问:为什么用“There stands”而不用“There is”?教师可以举出一个同样的用汉语表达的例子:“山上矗立着一棵大树。”“矗立”和“站”表达的目的是相同的,其特点是形象生动。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再如:对于“孩子病了母亲要给医生打电话,请求给孩子看病”,可以这样问:“Will you examine my son,doctor?”“Would you please examine my son,dodtor?”“I wonder if you can examine my son,doctor.”这三种问法都是一个目的、都很礼貌。但第三种问法更得体——它既礼貌,又表达了母亲焦急、渴望、急于知道结果的迫切心情。找准这个“得体”问题的答案,离不开汉语知识,这是确定无疑的。汉语是一种特别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富于韵律感。英语的特点是准确、具体。英、汉语的交流可求同存异,优势互补。
  站在更高的角度看,语言集中地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特点,文化素质的高低又制约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语言教学永远不能离开这根准绳。学习外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激发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最好的老师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广泛涉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内容在英语教学中都会涉及,如行为礼节、道德规范、文学、史学、军事、天文地理等。学生除了从其它的课堂学到这些知识外,还希望英语教师给他们创设一个更丰富的课堂。因此,英语教师对民族文化要有广泛的涉猎。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这里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是得到别人赞美后要说的一句话,美国人会说:“了您的赞美我非常高兴,谢谢!”而中国人则说:“其实我也很一般。”如果是美国人赞美我们,我们这样回答,他们会感到惊讶,会认为对方不友好,显出一副不理解的神情。因此,了解外民族的性格特点,首先要熟悉本民族的性格特点。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较高的本民族文化素质,那么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学好外语;同样道理,英语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本民族文化修养,那他也只能是一个“传声筒”。
  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看,我们都是为延续、创造人类文明而努力着。语言教学要求学用结合,要面对世界,面对未来。国际交流的扩大、科技经济的发展、文化事业的繁荣,使得外语教学渗透文化内容日益重要。单纯的英语语言水平是不能适应这一要求的。要求英语教师能纵览本民族文化,站在东西方文化比较的高度上,把握英语教学。如能到达这一高度,相信英语教学会达到更高更新的境界。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笔者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发现在课堂上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关键所在。  一、“激趣”在课始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
期刊
识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但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我认为更应该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俗语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学习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果。现在的教材安排了多种形式识字,目的无非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
期刊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作文素材  小学生的生活可分为学习、活动、交际等方面。学习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其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听课、作业、搞实验、思考问题、请教老师等。这些经历、体会都会对自己有所帮助、启发,只要学生认真思考总结,在学习中做有心人,生活中处处都是作文素材。  学生除了上课之外,还会参加一些活动,如:
期刊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学生数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也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
期刊
“学贵有疑。”有疑问产生是进行思考的标志,也是创新的前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孕育问题意识,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捕捉“提问的契机”,培养学生“不但敢提问、会提问,而且爱提问”的习惯。  一、以问引问  一堂课开始,教师可以以问引问,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
期刊
我从来没有想到,一些不起眼的细节竟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对事情,对生活乃至对人生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我曾经喜欢“大礼不辞小让,大行不顾细谨”的所谓“豪放”,但当我豪情满怀地走出师范院校的大门,第一次拿起教鞭走上三尺讲台时,当我面对缠绕在我身旁的或质疑或渴求或信任或崇拜的目光时,我渐渐感到我迈出的每一步都应该是谨慎而坚实的。眨眼间,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经历了一些事情,懂得了一些道理,我才发现原来“细节决定
期刊
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作为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随着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的课程标准把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数学应用意识的内涵  数学应用意识是应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心理倾向性,它是基于对数学的广泛性特点和应用价值的认识,每遇到一个现实问题就产生用数学知识、方法、思想尝
期刊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也是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特征之一。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理性的认识,导致操作上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  造成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参与度不均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学习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学生合作学习的需求没有被有
期刊
中学阶段是生命中成长最快、最富有创新能力、最需要学习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形成个性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感觉敏锐,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个性张扬,青春亮丽,渴望尊重、理解、友情,处于人生旅途上的黄金时代。面对充满活力的中学生,中学语文教学的使命就是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不断提升他们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  一、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一“老师,请看我的闪光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毫无生机,要学生“唯书”
期刊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在工业发展带给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化学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化肥、农药的利用,又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地危害人类的健康,阻碍了工业及科技的发展。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我们初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