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中信银行(601998)、建设银行(601939)、交通银行(601328)、中国太保(601601)、中海集运(601866)、中国石油(601857)、中国铁建(601186)、中煤能源(601898)等一批蓝筹股纷纷跌破发行价,连同去年以来近五成再融资公司“破发”接二连三,暴跌卷来的“破发潮”,不仅加剧了市场的恐慌,也让市场融资功能再次面临考验。
“破发”大军
“破发”分两种情形,一种是增发价破发,另外一种是首发价破发。
据聚源数据统计,2008年1月1日至7月1日,沪深两市共发行上市58只新股。以2008年7月1日复权区间收盘价计算,有13只股票跌破首发价,2008年新股破发率达22%。
在这群2008年新股“破发族”折价率中,威华股份(002240)、滨江集团(002244)和南洋股份(002212)分别以23.57%、22.94%、12.30%的折价率位列前三名。仔细观察,这次“破发潮”有几个显著特点:
中小板“破发”速度越来越快。6月10日,滨江集团最低价为19.53元,低于其发行价20.31元,创出中小板企业上市后8个交易日“破发”的纪录。6月19日,帝龙新材(002247)15.56元的收盘,低于其16.05元发行价。帝龙新材在上市6个交易日后“破发”,刷新了滨江集团的纪录。6月20日,大洋电机上市2日后,便以24.8元跌破发行价,其首发价为25.6元,又一次刷新中小板“破发”速度的纪录。
2007年沪深两市共发行了119只新股,以2008年7月1日复权区间收盘价计算,这119只新股中有13只跌破首发价,占比11%,13只“破发”股的折价率在0.03%至35.53%不等。
其中中国太保以35.53%的折价率成为2007年“破发”新股折价率中“状元”,中海集运以30.82%的折价率排行榜位列“榜眼”,东南网架(002135)以13.33%的折价率排名“探花”。
增发价“破发”比例远超过首发价“破发”的比例。据聚源数据统计显示,2007年至2008年7月1日,沪深两市共有249家公司增发,以2008年7月1日复权区间收盘价计算,有113家股票价格跌破增发价,占比45%。
再融资破发的股票折价幅度在0.83%至64%之间,其中有4只股票折价率在60%及以上,15只股票折价率在50%及以上,28只股票折价率在40%及以上,52只股票折价率在30%以上。在再融资破发的股票折价率排行榜中,宝钛股份(600456)、振华港机(600320)和航天晨光(600501)分别以63.77%、63.58%、63.28%的折价率排名前三位。
“破发”之因
首先,二级市场的持续暴跌是造成众多公司“破发”的主要原因。东方证券分析师胡世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股市的大幅下挫,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市场持续观望气氛浓重,资金流出市场情况未改,市场购买需求急剧下降,上市公司股价“破发”在所难免。
其次,股票上市时间和增发时机也是“破发”原因之一。平安证券分析师李先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2007年市场行情较好,当年公司上市的发行价格较高,现在市场低迷,股价下滑,落差易见,这是2007年新上市的股票现在易“破发”的重要原因。
再次,证券市场存在的缺陷也被认为是“破发”的原因。宏源证券分析师唐勇刚表示,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机制不健全,缺少杠杆工具调节制度,没有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制度。如果推出这两种制度,则对大盘指数有着调节的作用,不会出现牛市时疯狂上涨、熊市时非理性杀跌的情况。我们看到,在目前的弱市中,机构投资者都成了杀跌的主力,“破发”必然发生。
“破发”后的价值
上市公司频频“破发”,那么“破发”股是否存在投资机会?专家指出,增发个股出现大规模“破发”,实际上也导致众多机构深套其中;如果机构展开自救,相关公司确实可能存在机会。但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则对记者表示,这些“破发”的公司里存在一些投资机会,但应当是局部性的,而不是全体性的,因为公司增发价和“大小非”的持股成本相比还是较高的。
唐勇刚指出,在“破发”股中寻找投资机会,可以选择与同行业相比具有比较价值优势且是龙头的企业,如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龙头企业。如果市场出现阶段性反弹,这些“破发”股的增幅将会较大,但这只能做阶段性操作。
其实,在成熟市场如美国和香港,上市公司上市首日“破发”是常态。
东海证券的王兴俊认为,发行价不应该是股票的最低价,这在成熟股市早就被广为接受,投资者没有必要恐慌。其实,“破发”成为常态,~二级市场之间才能和谐发展,这是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股票跌破发行价并不意味着股市是个无底洞,只要存在实实在在的投资价值,短暂的波动之后,股票还将恢复其本来面目。
尽管未来一段时间里“破发”或成趋势,但这往往也会带来一定的套利机会。
渤海投资研究员秦洪建议,投资者可关注两类“破发”个股:一是已推出定向增发方案,但尚未实施的“破发”股;二是已实施定向增发,但由于前期大盘走势不佳已跌穿定向增发价的品种,此类个股的优势在于募集资金项目渐次投产,有望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秦洪同时强调,这仅仅是一个投资思路,一旦大盘持续疲软,个股也难以抵抗,所以,这一“破发”选股思路也将面临大盘走势的考验。天相投顾研究员王妍也提醒投资者,不少业绩预增的蓝筹股也纷纷加入本轮“破发”行列,考虑到市场综合因素影响,“破发”并不意味着就有投资价值,何况已跌破增发价的上市公司整体还不具备代表性。
“破发”考验市场融资功能
“破发潮”加速扩散了“亏钱效应”,投资者对即将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充满警惕,使得一批公司的股价低于再融资预设上限价格。据报道,太钢不锈(000825)的股价已较公开增发的预设价格上限低了30%以上,福星股份(000926)、栖霞建设(600533)、冠城大通(600067)、张江高科(600895)等一批拟再融资公司的股价也与增发价大幅“倒挂”。
据分析,这种现象还有蔓延之势,部分上市公司的既定再融资计划将难以实现,“倒挂”幅度也有被继续拉大的可能。宏源证券分析师唐勇刚对记者表示,目前的市场融资功能已经大打折扣。如果大盘继续不改目前弱势格局,将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加入“破发族”。
据统计,截至6月13日,两市有57家公司通过增发预案董事会决议,有58家增发预案通过股东大会。
某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只通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增发预案的公司,未来方案实施的可能性很渺茫。即使公司的增发方案通过了证监会批准,未来增发方案想要实施也困难重重,而对于那些增发方案还没有经过证监会批准的公司,再融资方案更是面临巨大挑战。
据了解,已经有不少上市公司调整或放弃了增发方案。如太原重工(600169)将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由不低于30.36元/股,调整为不低于26.48元/股。新希望(000876)2008年6月13日召开的股东大会,同意取消2007年度非公开发行计划。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国内股市的一路走低,参与增发的买家将越来越少,证券监管部门的审批控制也将越来越紧。
“破发”大军
“破发”分两种情形,一种是增发价破发,另外一种是首发价破发。
据聚源数据统计,2008年1月1日至7月1日,沪深两市共发行上市58只新股。以2008年7月1日复权区间收盘价计算,有13只股票跌破首发价,2008年新股破发率达22%。
在这群2008年新股“破发族”折价率中,威华股份(002240)、滨江集团(002244)和南洋股份(002212)分别以23.57%、22.94%、12.30%的折价率位列前三名。仔细观察,这次“破发潮”有几个显著特点:
中小板“破发”速度越来越快。6月10日,滨江集团最低价为19.53元,低于其发行价20.31元,创出中小板企业上市后8个交易日“破发”的纪录。6月19日,帝龙新材(002247)15.56元的收盘,低于其16.05元发行价。帝龙新材在上市6个交易日后“破发”,刷新了滨江集团的纪录。6月20日,大洋电机上市2日后,便以24.8元跌破发行价,其首发价为25.6元,又一次刷新中小板“破发”速度的纪录。
2007年沪深两市共发行了119只新股,以2008年7月1日复权区间收盘价计算,这119只新股中有13只跌破首发价,占比11%,13只“破发”股的折价率在0.03%至35.53%不等。
其中中国太保以35.53%的折价率成为2007年“破发”新股折价率中“状元”,中海集运以30.82%的折价率排行榜位列“榜眼”,东南网架(002135)以13.33%的折价率排名“探花”。
增发价“破发”比例远超过首发价“破发”的比例。据聚源数据统计显示,2007年至2008年7月1日,沪深两市共有249家公司增发,以2008年7月1日复权区间收盘价计算,有113家股票价格跌破增发价,占比45%。
再融资破发的股票折价幅度在0.83%至64%之间,其中有4只股票折价率在60%及以上,15只股票折价率在50%及以上,28只股票折价率在40%及以上,52只股票折价率在30%以上。在再融资破发的股票折价率排行榜中,宝钛股份(600456)、振华港机(600320)和航天晨光(600501)分别以63.77%、63.58%、63.28%的折价率排名前三位。
“破发”之因
首先,二级市场的持续暴跌是造成众多公司“破发”的主要原因。东方证券分析师胡世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股市的大幅下挫,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市场持续观望气氛浓重,资金流出市场情况未改,市场购买需求急剧下降,上市公司股价“破发”在所难免。
其次,股票上市时间和增发时机也是“破发”原因之一。平安证券分析师李先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2007年市场行情较好,当年公司上市的发行价格较高,现在市场低迷,股价下滑,落差易见,这是2007年新上市的股票现在易“破发”的重要原因。
再次,证券市场存在的缺陷也被认为是“破发”的原因。宏源证券分析师唐勇刚表示,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机制不健全,缺少杠杆工具调节制度,没有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制度。如果推出这两种制度,则对大盘指数有着调节的作用,不会出现牛市时疯狂上涨、熊市时非理性杀跌的情况。我们看到,在目前的弱市中,机构投资者都成了杀跌的主力,“破发”必然发生。
“破发”后的价值
上市公司频频“破发”,那么“破发”股是否存在投资机会?专家指出,增发个股出现大规模“破发”,实际上也导致众多机构深套其中;如果机构展开自救,相关公司确实可能存在机会。但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则对记者表示,这些“破发”的公司里存在一些投资机会,但应当是局部性的,而不是全体性的,因为公司增发价和“大小非”的持股成本相比还是较高的。
唐勇刚指出,在“破发”股中寻找投资机会,可以选择与同行业相比具有比较价值优势且是龙头的企业,如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龙头企业。如果市场出现阶段性反弹,这些“破发”股的增幅将会较大,但这只能做阶段性操作。
其实,在成熟市场如美国和香港,上市公司上市首日“破发”是常态。
东海证券的王兴俊认为,发行价不应该是股票的最低价,这在成熟股市早就被广为接受,投资者没有必要恐慌。其实,“破发”成为常态,~二级市场之间才能和谐发展,这是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股票跌破发行价并不意味着股市是个无底洞,只要存在实实在在的投资价值,短暂的波动之后,股票还将恢复其本来面目。
尽管未来一段时间里“破发”或成趋势,但这往往也会带来一定的套利机会。
渤海投资研究员秦洪建议,投资者可关注两类“破发”个股:一是已推出定向增发方案,但尚未实施的“破发”股;二是已实施定向增发,但由于前期大盘走势不佳已跌穿定向增发价的品种,此类个股的优势在于募集资金项目渐次投产,有望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秦洪同时强调,这仅仅是一个投资思路,一旦大盘持续疲软,个股也难以抵抗,所以,这一“破发”选股思路也将面临大盘走势的考验。天相投顾研究员王妍也提醒投资者,不少业绩预增的蓝筹股也纷纷加入本轮“破发”行列,考虑到市场综合因素影响,“破发”并不意味着就有投资价值,何况已跌破增发价的上市公司整体还不具备代表性。
“破发”考验市场融资功能
“破发潮”加速扩散了“亏钱效应”,投资者对即将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充满警惕,使得一批公司的股价低于再融资预设上限价格。据报道,太钢不锈(000825)的股价已较公开增发的预设价格上限低了30%以上,福星股份(000926)、栖霞建设(600533)、冠城大通(600067)、张江高科(600895)等一批拟再融资公司的股价也与增发价大幅“倒挂”。
据分析,这种现象还有蔓延之势,部分上市公司的既定再融资计划将难以实现,“倒挂”幅度也有被继续拉大的可能。宏源证券分析师唐勇刚对记者表示,目前的市场融资功能已经大打折扣。如果大盘继续不改目前弱势格局,将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加入“破发族”。
据统计,截至6月13日,两市有57家公司通过增发预案董事会决议,有58家增发预案通过股东大会。
某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只通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增发预案的公司,未来方案实施的可能性很渺茫。即使公司的增发方案通过了证监会批准,未来增发方案想要实施也困难重重,而对于那些增发方案还没有经过证监会批准的公司,再融资方案更是面临巨大挑战。
据了解,已经有不少上市公司调整或放弃了增发方案。如太原重工(600169)将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由不低于30.36元/股,调整为不低于26.48元/股。新希望(000876)2008年6月13日召开的股东大会,同意取消2007年度非公开发行计划。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国内股市的一路走低,参与增发的买家将越来越少,证券监管部门的审批控制也将越来越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