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灌云县圩区的致涝成因、工程保障体系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形成;工程保障体系;管理措施
灌云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濒黄海,西与沭阳县、东海县以傍沟河、黑龙河为界,北与海州区、云台区毗邻,南与灌南县隔新沂河相望,东西长73公里,南北宽44公里,全县总面积1880平方公里。该县自建国后按照“梯级控制,高低分开,拓宽河道,洼地强排”的治理思路,大兴水利建设,目前初步建立起“防洪、防潮、除涝、灌溉、降渍”等五套水利工程体系,基本上达到“能排、能引、能提、能控、能调”的水利建设要求。
1 水系及流域划分
灌云县境内河流属淮河水系沂、沭、泗流域尾闾河道。解放前,水系比较混乱,南部涝水主要从灌河人海,中部涝水从埒子口入海,西北部涝水从临洪口人海。解放后,经过多年治理,特别是新沂河的建成,堵塞了由小潮河经灌河排水入海通道,原来的排灌水系几经调整,目前形成以东西向河道为排涝干流的水系新格局。
古泊善后河横穿灌云县中部地区将该县分为善南、善北两个地区,善南地区自南向北以东门五图河、牛墩界圩河、车轴河、古泊善后河为干河,形成四个排涝流域,主要从灌河口、五灌河口和埒子口排水入海;善北地区以烧香河为干河,形成独立的烧香河流域,该流域涝水基本从烧香河入海。
2 圩区致涝成因
灌云县地处沂、沭、泗流域的最下游,历史上素有“洪水走廊”之称,根据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该县的洼地可分成三大类:新沂河影响洼地、古?自善后河影响洼地、零星洼地。
2.1新沂河影响洼地。由于兴建新沂河,切断了灌云县原从小潮河排水入灌河通道,迫使该县南部地区的涝水改道从埒子口人海,并对该地区原有水系进行了调整,七十年代初新开辟了五灌河人海口门,但标准较低,涝水不能及时人海,拾高了五图河内河水位,使得五图河与新沂河之间大部分农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导致新沂河尾间北部形成121.2平方公里低洼地。
2.2古泊善后河影响洼地。古泊善后河是沂北地区一条排涝高水河,1976年原淮阴地区水利局对其进行整治时,降低了设计水位,使得设计水位低于实际水位0.5~1.0米,造成农田积水无法通过河道及时排除,形成280.80平方公里的洼地强排区。
2.3零星洼地。由于受灌云县境内的东门五图河、牛墩界圩河、车轴河三条节制线上游水位雍高,使沿线农田形成82.63平方公里零星洼地。从近6年三次特殊雨型来看,这些地区受涝程度远远大于其他地区。
3 圩区工程保障体系
圩区建设以防洪与排涝、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治理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为原则,加固圩堤、圩口闸,合理配置圩内动力,协调好内外排水的关系,全面完善圩区水利工程建设。
(1)圩堤:圩堤堤顶高程是在设计洪水位上加超高1米,再根据圩堤高度、交通及圩堤稳定等要求,圩堤采用堤顶宽3~5米、迎水坡1:2、背水坡1:4、青坎宽3~5米进行加固,重要干支流河道堤防根据其任务和等级按《防洪标准》确定相应设计标准。即善后河沿线堤顶高程在5米左右,顶宽4米;新沂河沿线堤顶高程在4.5米左右,顶宽4米;零星洼地堤顶高程在4.5米左右,顶宽4米左右。
(2)圩口闸:大沟采用单孔孔径为4米封闭闸;中沟采用单孔孔径为3米封闭闸;小沟采用单孔孔径为2米封闭闸。
(3)泵站:按排涝模数为0.6m3/s.Km2标准;农田按日雨150毫米,雨后一天排出要求确定排涝规模。
4 圩区管理措施(1)组织措施:灌云县成立圩区管理部门,各乡镇成立相应的办事机构,负责本乡镇范围内圩区建设、管理工作。
(2)技术保障措施:水利部门出台相关的技术规范,综合运用各种水利新技术,将农田基本建设与土地治理相结合,与农田林网化相结合,与护岸工程相结合,逐步完善圩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运行管理措施: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健全管护制度,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明晰工程所有权,放开使用权,搞活经营权,落实管护主体,可采用灵活多变的运行管理模式,如租赁、承包等方式,不论采用何种经营方式,都要首先保证工程的安全,确保工程效益充分发挥。
5 结束语
圩区治理重点是在现有工程基础上,建立健全防洪治涝、治渍体系,兼顾灌溉、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和水陆交通,充分发挥圩区综合效益。
[关键词]形成;工程保障体系;管理措施
灌云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濒黄海,西与沭阳县、东海县以傍沟河、黑龙河为界,北与海州区、云台区毗邻,南与灌南县隔新沂河相望,东西长73公里,南北宽44公里,全县总面积1880平方公里。该县自建国后按照“梯级控制,高低分开,拓宽河道,洼地强排”的治理思路,大兴水利建设,目前初步建立起“防洪、防潮、除涝、灌溉、降渍”等五套水利工程体系,基本上达到“能排、能引、能提、能控、能调”的水利建设要求。
1 水系及流域划分
灌云县境内河流属淮河水系沂、沭、泗流域尾闾河道。解放前,水系比较混乱,南部涝水主要从灌河人海,中部涝水从埒子口入海,西北部涝水从临洪口人海。解放后,经过多年治理,特别是新沂河的建成,堵塞了由小潮河经灌河排水入海通道,原来的排灌水系几经调整,目前形成以东西向河道为排涝干流的水系新格局。
古泊善后河横穿灌云县中部地区将该县分为善南、善北两个地区,善南地区自南向北以东门五图河、牛墩界圩河、车轴河、古泊善后河为干河,形成四个排涝流域,主要从灌河口、五灌河口和埒子口排水入海;善北地区以烧香河为干河,形成独立的烧香河流域,该流域涝水基本从烧香河入海。
2 圩区致涝成因
灌云县地处沂、沭、泗流域的最下游,历史上素有“洪水走廊”之称,根据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该县的洼地可分成三大类:新沂河影响洼地、古?自善后河影响洼地、零星洼地。
2.1新沂河影响洼地。由于兴建新沂河,切断了灌云县原从小潮河排水入灌河通道,迫使该县南部地区的涝水改道从埒子口人海,并对该地区原有水系进行了调整,七十年代初新开辟了五灌河人海口门,但标准较低,涝水不能及时人海,拾高了五图河内河水位,使得五图河与新沂河之间大部分农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导致新沂河尾间北部形成121.2平方公里低洼地。
2.2古泊善后河影响洼地。古泊善后河是沂北地区一条排涝高水河,1976年原淮阴地区水利局对其进行整治时,降低了设计水位,使得设计水位低于实际水位0.5~1.0米,造成农田积水无法通过河道及时排除,形成280.80平方公里的洼地强排区。
2.3零星洼地。由于受灌云县境内的东门五图河、牛墩界圩河、车轴河三条节制线上游水位雍高,使沿线农田形成82.63平方公里零星洼地。从近6年三次特殊雨型来看,这些地区受涝程度远远大于其他地区。
3 圩区工程保障体系
圩区建设以防洪与排涝、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治理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为原则,加固圩堤、圩口闸,合理配置圩内动力,协调好内外排水的关系,全面完善圩区水利工程建设。
(1)圩堤:圩堤堤顶高程是在设计洪水位上加超高1米,再根据圩堤高度、交通及圩堤稳定等要求,圩堤采用堤顶宽3~5米、迎水坡1:2、背水坡1:4、青坎宽3~5米进行加固,重要干支流河道堤防根据其任务和等级按《防洪标准》确定相应设计标准。即善后河沿线堤顶高程在5米左右,顶宽4米;新沂河沿线堤顶高程在4.5米左右,顶宽4米;零星洼地堤顶高程在4.5米左右,顶宽4米左右。
(2)圩口闸:大沟采用单孔孔径为4米封闭闸;中沟采用单孔孔径为3米封闭闸;小沟采用单孔孔径为2米封闭闸。
(3)泵站:按排涝模数为0.6m3/s.Km2标准;农田按日雨150毫米,雨后一天排出要求确定排涝规模。
4 圩区管理措施(1)组织措施:灌云县成立圩区管理部门,各乡镇成立相应的办事机构,负责本乡镇范围内圩区建设、管理工作。
(2)技术保障措施:水利部门出台相关的技术规范,综合运用各种水利新技术,将农田基本建设与土地治理相结合,与农田林网化相结合,与护岸工程相结合,逐步完善圩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运行管理措施: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健全管护制度,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明晰工程所有权,放开使用权,搞活经营权,落实管护主体,可采用灵活多变的运行管理模式,如租赁、承包等方式,不论采用何种经营方式,都要首先保证工程的安全,确保工程效益充分发挥。
5 结束语
圩区治理重点是在现有工程基础上,建立健全防洪治涝、治渍体系,兼顾灌溉、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和水陆交通,充分发挥圩区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