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是跨国界配置资源的两种方式,都能有力地推动一国经济增长,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各国实践进行考察,结合当今跨国公司的活动得出结论,并从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替代;互补;互动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9-0213-01
1 “替代关系”阶段
由于早期从事国际直接投资的企业多为市场导向型,并且其投资行为通常跟随在贸易行为之后发生,因而人们习惯上认为国际直接投资是对国际贸易的替代,企业之所以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来代替出口贸易是为了寻求东道国当地更为理想的市场。对于这些市场导向型企业来说,它们往往是从国内生产和对外出口开始其国际化经营活动,然后逐渐过渡到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行为的转换是出于占领和扩大市场的需要。这又分为两种具体情形:追求低成本的市场导向型和绕开贸易壁垒的市场导向型。在前一种情况下,当企业已丧失对某项产品生产上的技术垄断优势,生产工艺已达到“标准化”程度时,继续在国内生产该产品并出口到国外市场就不如到国外投资设厂,就地生产并销售更能获利,因此企业会提出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来代替先前的出口。尤其是当国外的目标市场上存在众多同类产品竞争者时,为了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这种决策转换更显得重要。这时到国外投资生产比出口产品到国外更有利于降低成本,维持市场份额,从而企业行为会从国际贸易转向国际直接投资。
2 “互补关系”阶段
关于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互补关系,可从日本对东南亚国际直接投资的实践中求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国家实力雄厚,奠定了在资本、技术方面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但由于其国内劳动力成本较高,自然资源缺乏,所以劳动力、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处于比较劣势地位。于是日本在定位于发展本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大量向拥有廉价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的东南亚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到东道国当地兴办相应产业如资源开发、纺织品、食品、标准化零部件生产等,产品不仅返销日本,还推向其他国家市场,大大促进了投资东道国与母国日本之间的贸易增长。
3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控制下的“并重、 互动关系”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已同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的扩张密不可分,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活动的主体,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着“无国界的生产活动”。作为国际社会中经济联系和交往活动的完全行为能力主体,跨国公司个体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并非完全一致,它实现个体利益的市场规则并不完全服从于国家实现整体利益的博弈规则。因此必须重视跨国公司个体的作用,采用微观分析方法。将它们从国家背景中独立出来研究。对跨国公司而言,贸易和投资决策之间关系的重点不在于实现相互替代或相互补充,而在于如何搭配协调使企业在全球迅速获得最佳资源配置,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于是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体现为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控制下的“并重、互动”关系。
3.1 跨国公司成为世界贸易的主体和组织者
跨国公司与越来越多的世界进口和出口相关,例如,美国在1989年商品贸易近一半是通过美国跨国公司的外国子公司或外国跨国公司的在美子公司。同时,1/3以上的美国贸易表现为外国子公司与其母公司之间的公司内贸易,从而使跨国公司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主体重要组织者。
3.2 扩大了国际贸易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总体上看,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互补性大于替代性,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带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扩大。外国公司在自然资源丰富国家(主要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打破了这些国家在自然资源的投资、技术、生产与营销等方面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直接投资明显地导致了国际贸易的增加,即扩大了东道国的出口和母国或其他国家的进口。
3.3 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格局直接影响国际贸易格局,并且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跨国公司一体化的国际生产与营销网络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世界生产与贸易的组织网络,因此,一国参与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与营销网络的程度及所处的地位在不同程度上决定着一国在世界生产与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为相关国家的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扩大相关国家生产与贸易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替代;互补;互动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9-0213-01
1 “替代关系”阶段
由于早期从事国际直接投资的企业多为市场导向型,并且其投资行为通常跟随在贸易行为之后发生,因而人们习惯上认为国际直接投资是对国际贸易的替代,企业之所以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来代替出口贸易是为了寻求东道国当地更为理想的市场。对于这些市场导向型企业来说,它们往往是从国内生产和对外出口开始其国际化经营活动,然后逐渐过渡到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行为的转换是出于占领和扩大市场的需要。这又分为两种具体情形:追求低成本的市场导向型和绕开贸易壁垒的市场导向型。在前一种情况下,当企业已丧失对某项产品生产上的技术垄断优势,生产工艺已达到“标准化”程度时,继续在国内生产该产品并出口到国外市场就不如到国外投资设厂,就地生产并销售更能获利,因此企业会提出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来代替先前的出口。尤其是当国外的目标市场上存在众多同类产品竞争者时,为了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这种决策转换更显得重要。这时到国外投资生产比出口产品到国外更有利于降低成本,维持市场份额,从而企业行为会从国际贸易转向国际直接投资。
2 “互补关系”阶段
关于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互补关系,可从日本对东南亚国际直接投资的实践中求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国家实力雄厚,奠定了在资本、技术方面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但由于其国内劳动力成本较高,自然资源缺乏,所以劳动力、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处于比较劣势地位。于是日本在定位于发展本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大量向拥有廉价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的东南亚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到东道国当地兴办相应产业如资源开发、纺织品、食品、标准化零部件生产等,产品不仅返销日本,还推向其他国家市场,大大促进了投资东道国与母国日本之间的贸易增长。
3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控制下的“并重、 互动关系”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已同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的扩张密不可分,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活动的主体,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着“无国界的生产活动”。作为国际社会中经济联系和交往活动的完全行为能力主体,跨国公司个体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并非完全一致,它实现个体利益的市场规则并不完全服从于国家实现整体利益的博弈规则。因此必须重视跨国公司个体的作用,采用微观分析方法。将它们从国家背景中独立出来研究。对跨国公司而言,贸易和投资决策之间关系的重点不在于实现相互替代或相互补充,而在于如何搭配协调使企业在全球迅速获得最佳资源配置,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于是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体现为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控制下的“并重、互动”关系。
3.1 跨国公司成为世界贸易的主体和组织者
跨国公司与越来越多的世界进口和出口相关,例如,美国在1989年商品贸易近一半是通过美国跨国公司的外国子公司或外国跨国公司的在美子公司。同时,1/3以上的美国贸易表现为外国子公司与其母公司之间的公司内贸易,从而使跨国公司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主体重要组织者。
3.2 扩大了国际贸易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总体上看,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互补性大于替代性,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带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扩大。外国公司在自然资源丰富国家(主要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打破了这些国家在自然资源的投资、技术、生产与营销等方面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直接投资明显地导致了国际贸易的增加,即扩大了东道国的出口和母国或其他国家的进口。
3.3 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格局直接影响国际贸易格局,并且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跨国公司一体化的国际生产与营销网络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世界生产与贸易的组织网络,因此,一国参与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与营销网络的程度及所处的地位在不同程度上决定着一国在世界生产与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为相关国家的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扩大相关国家生产与贸易提供了重要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