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汇川认为,保监会“70号文”、市场主体原因、巨灾与资本市场损失、再保反推与外部资本供需条件五大原因的合力作用造就了财险业核保周期的上行。
南方4月,阴雨绵绵,春的气息却在处处潜滋暗长。24日,平安产险董事长兼CE0任汇川在深圳的办公室中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半年之前,在与记者的一次匆匆会面中,任表达了对财险行业入冬判断的认同,但提出“严冬之下也可看到一分暖意”。半年后,任对财产险行业的看法更为乐观,“目前全行业的经营状况大幅改善,即便剔除去年三大巨灾因素,2009年经营业绩也会同比有所提升”。
这是因为,近来任汇川注意到,以往手续费恶战已趋白热化的车险市场,费率正缓步上行;寡头们曾赤膊杀价的大型商业风险市场上,对手们都变得有所克制。
“与股市一样,中国的财产险市场向上反弹——但目前只是从最低的1600点反弹到2000点,国外成熟市场的情况是4000点——才刚刚开始。”任说,“所以我对2009年承保利润的判断是,会有改善,但幅度不大,行业依旧维持微利的状态。”
这位中国第三大财险公司少帅,在谈及近来的财险市场变化时,更多依据的是行业周期变化的脉动。
与寿险经营遵循的利率周期不同,财险行业的盈亏,更大程度上受核保周期起落波及。巨灾与监管收口后,困扰中国财产险行业多年的核保趋于宽松、保险费率下跌、核保利润减少等核保周期下行迹象,几乎已开始全面反转。更低的手续费、更高的费率与更严格核保条件,在2009年一季度初现曙光。
任汇川将这一核保周期重返上行之路,归结为保监会“70号文”、市场主体原因、巨灾与资本市场损失、再保反推与外部资本供需条件五大原因的合力作用。
上海车险激增暖意
在较传统渠道优惠15%的特批费率感召下,至2008年底,平安财险的电话车险业务已占该公司车险业务保费近一成。然而,平安“八五折”的电话车险,一直以来却难以撼动上海、深圳等价格战激烈的市场。
但2009年初,任汇川发现,上海等地的车险电销数量“奇快”上升。
“从某种意义上讲,某一地域电销车险的情况,是该地市场竞争规范程度的试金石。”任表示。
个中逻辑不难理解。当上海滩的竞争对手纷纷以更低的费率、更高的手续费向当地车险黄牛们“放水”时。消费者在传统渠道便可拿到比电销这一直销渠道更低的报价,后者自然无人问津。而今上海电话车险的复苏,显然是市场实际车险成交费率已向恢复到“八五折”甚至更高的水平的风向标。
任汇川提供的另一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平安产险车险承保的件均保费是2699元,较一年前提高了153元。
其他财产险领域的费率也在小幅回升。2009年一季度,平安承保的企财险平均费率为0.57‰,而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2007年,这一数字为0.58‰。
非车险领域,曾经最令财产险公司头痛的是大型商业风险项目的招标——不断被杀低的成交费率让承保者深感“鸡肋”。
然而,在近期的电站、高速公路等大项目招标中,任汇川发现,“大家没那么玩命了。今年大家的‘底线’都在提高”。
费率的企稳意味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好转,按中国保监会最新的统计数据,2009年一季度,全国产险业务同比减亏45.2亿元,产险公司利润预计总体扭亏为盈。全季产险综合成本率106%,同比下降11%。
70号文冲击波
在任汇川看来,这次财产险市场重新企稳过程中,“70号文”为代表的监管政策铁腕作用首当其冲。
“‘70号文’要求费率的报行合一、数据真实性与偿付能力监管。”这在任眼中均是有的放矢,“市场竞争情况好转,保费充足率便会提高;见费出单的要求,使公司应收保费下降,减少了资金在途成本与损失;数据的真实性,则使以往从费用或‘赔案’中挤出的手续费难于支付,隐性竞争成本下降。”
“偿付能力的监管是有效遏制市场不规范的核心。”任汇川认为,对市场真正产生威慑力的,是当前行为监管向偿付能力监管的转变。
2008年秋,“70号文”在雪灾、地震、暴雨三次大灾及资本市场急速跳水后颁布执行。任汇川认为,这一看似偶然性的时点,反而在其后成为市场主体经营思路转变的一致动力。
“巨灾与资本市场的双重损失,使得原来承保利润差、靠投资吃饭的市场主体,幻想破灭。”任表示。
他认为,偿付能力硬约束下,财险公司主动调整是促进市场秩序好转的另一大动力。
过去数年,层出不穷的市场黑马曾在不同时间成为市场费率的冲击者。从安邦到中华联合,再到国寿财险,低费率换市场的接力棒一直被这些第二集团的公司主导。
然而,如今昔日的黑马却显得格外蹒跚。中国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09年前两个月,尽管全行业依旧维持了11.56%的保费增长,但除国寿财险外,其他第二集团公司的增速却在1位数或负增长,如2008年保费规模第4位、第6位、第10位和第12位的中华联合、天安、安邦与都邦分别同比负增长3.65%、21.51%、61.77%和17.54%。
任表示,在业务增长造成的资本金需求增加与偿付能力的硬约束之下,潜在的市场冲击者,也只得在追求盈利且满足承保与偿付能力要求的前提下,执行更低的手续费、更高的费率和更严格的核保条件。
资本供需变局下的硬约束
2000年~2005年,大量外部资本站在保险业“门口”,任汇川认为,正是资本供过于求,导致竞争市场主体对业务放低要求,从而引发上述黑马的出现。
而近年来,因价格战而导致对盈利的挤压,已使不少外部资本望而却步。即便是第一集团已上市的三家公司——人保回归A股计划、中国太保登陆H股计划、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计划——补充资本金的诉求,都在资本市场的急剧变化下难以实现。
继2008年4月人保集团发行78.08亿元次级债后,其上市公司中国财险近期又提出80亿元发债计划,这已是人保系近3年来的第三次大规模举债。而平安产险则继2008年底获得集团10亿元增资之后,于近日再度发行了20亿元次级债。
巨头接连举债的目的只有一个,补齐承保业务快速增长下带来的偿付能力缺口。中国平安2008年年报披露,由于资本市场缩水,平安产险2008年末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由前一年的181.6%降至153.3%。任汇川表示,平安产险近日发行的20亿元次级债已全部用于提升公司的偿付能力,至3月末,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已回归至180%以上的较高水平。
除却前述70号文冲击、保险主体策略主动调整、巨灾与资本市场供需变化以及公司经营自身的资本桎梏外,任汇川认为,作为保险公司的外部财务支持者,再保险市场近来的变化也成为国内财产险公司“谨小慎微”,核保周期重返上行的理由。
“发生在2008年的中国三大巨灾成为再保险商加价的借口。”他说。
首先是再保容量方面,由于中国市场价格恶战下造就连年亏损,再保巨头不但在其组合中减少了对中国市场的分配,也基于以往的利润损失,在新合约中对利润提高了要求。此外,金融风暴发生后,许多再保险巨头资产受损,自身的承保能力也较以往有所下降。
再保条件方面,不但同等条件合同免赔额有所提升,分保手续费有所降低,再保险商更普遍要求国内直保公司将以往的固定手续费合同变为浮动手续费合同。后者的意义在于,国内直保商最终的赔付比例超过双方约定的限额时,再保商将减少约定支付的分保手续费比例。这无疑将倒逼国内产险公司规范经营。
不过,任汇川指出,由于平安产险的挣已赚自留保费占总保费70%左右,再保合约变动对其影响不大。任还透露,继2008年三大巨灾之后,平安在新的再保合同中继续购买了地震超赔,同时还多买了一些洪水的超赔。
中国平安年报显示,平安产险在2008年的三大巨灾中累计已决赔付8.60亿元,但扣除摊回分保部分的赔款支出为7.54亿元(含未决赔款准备金),即再僳商对三大巨灾的买单额超过1亿元。
南方4月,阴雨绵绵,春的气息却在处处潜滋暗长。24日,平安产险董事长兼CE0任汇川在深圳的办公室中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半年之前,在与记者的一次匆匆会面中,任表达了对财险行业入冬判断的认同,但提出“严冬之下也可看到一分暖意”。半年后,任对财产险行业的看法更为乐观,“目前全行业的经营状况大幅改善,即便剔除去年三大巨灾因素,2009年经营业绩也会同比有所提升”。
这是因为,近来任汇川注意到,以往手续费恶战已趋白热化的车险市场,费率正缓步上行;寡头们曾赤膊杀价的大型商业风险市场上,对手们都变得有所克制。
“与股市一样,中国的财产险市场向上反弹——但目前只是从最低的1600点反弹到2000点,国外成熟市场的情况是4000点——才刚刚开始。”任说,“所以我对2009年承保利润的判断是,会有改善,但幅度不大,行业依旧维持微利的状态。”
这位中国第三大财险公司少帅,在谈及近来的财险市场变化时,更多依据的是行业周期变化的脉动。
与寿险经营遵循的利率周期不同,财险行业的盈亏,更大程度上受核保周期起落波及。巨灾与监管收口后,困扰中国财产险行业多年的核保趋于宽松、保险费率下跌、核保利润减少等核保周期下行迹象,几乎已开始全面反转。更低的手续费、更高的费率与更严格核保条件,在2009年一季度初现曙光。
任汇川将这一核保周期重返上行之路,归结为保监会“70号文”、市场主体原因、巨灾与资本市场损失、再保反推与外部资本供需条件五大原因的合力作用。
上海车险激增暖意
在较传统渠道优惠15%的特批费率感召下,至2008年底,平安财险的电话车险业务已占该公司车险业务保费近一成。然而,平安“八五折”的电话车险,一直以来却难以撼动上海、深圳等价格战激烈的市场。
但2009年初,任汇川发现,上海等地的车险电销数量“奇快”上升。
“从某种意义上讲,某一地域电销车险的情况,是该地市场竞争规范程度的试金石。”任表示。
个中逻辑不难理解。当上海滩的竞争对手纷纷以更低的费率、更高的手续费向当地车险黄牛们“放水”时。消费者在传统渠道便可拿到比电销这一直销渠道更低的报价,后者自然无人问津。而今上海电话车险的复苏,显然是市场实际车险成交费率已向恢复到“八五折”甚至更高的水平的风向标。
任汇川提供的另一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平安产险车险承保的件均保费是2699元,较一年前提高了153元。
其他财产险领域的费率也在小幅回升。2009年一季度,平安承保的企财险平均费率为0.57‰,而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2007年,这一数字为0.58‰。
非车险领域,曾经最令财产险公司头痛的是大型商业风险项目的招标——不断被杀低的成交费率让承保者深感“鸡肋”。
然而,在近期的电站、高速公路等大项目招标中,任汇川发现,“大家没那么玩命了。今年大家的‘底线’都在提高”。
费率的企稳意味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好转,按中国保监会最新的统计数据,2009年一季度,全国产险业务同比减亏45.2亿元,产险公司利润预计总体扭亏为盈。全季产险综合成本率106%,同比下降11%。
70号文冲击波
在任汇川看来,这次财产险市场重新企稳过程中,“70号文”为代表的监管政策铁腕作用首当其冲。
“‘70号文’要求费率的报行合一、数据真实性与偿付能力监管。”这在任眼中均是有的放矢,“市场竞争情况好转,保费充足率便会提高;见费出单的要求,使公司应收保费下降,减少了资金在途成本与损失;数据的真实性,则使以往从费用或‘赔案’中挤出的手续费难于支付,隐性竞争成本下降。”
“偿付能力的监管是有效遏制市场不规范的核心。”任汇川认为,对市场真正产生威慑力的,是当前行为监管向偿付能力监管的转变。
2008年秋,“70号文”在雪灾、地震、暴雨三次大灾及资本市场急速跳水后颁布执行。任汇川认为,这一看似偶然性的时点,反而在其后成为市场主体经营思路转变的一致动力。
“巨灾与资本市场的双重损失,使得原来承保利润差、靠投资吃饭的市场主体,幻想破灭。”任表示。
他认为,偿付能力硬约束下,财险公司主动调整是促进市场秩序好转的另一大动力。
过去数年,层出不穷的市场黑马曾在不同时间成为市场费率的冲击者。从安邦到中华联合,再到国寿财险,低费率换市场的接力棒一直被这些第二集团的公司主导。
然而,如今昔日的黑马却显得格外蹒跚。中国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09年前两个月,尽管全行业依旧维持了11.56%的保费增长,但除国寿财险外,其他第二集团公司的增速却在1位数或负增长,如2008年保费规模第4位、第6位、第10位和第12位的中华联合、天安、安邦与都邦分别同比负增长3.65%、21.51%、61.77%和17.54%。
任表示,在业务增长造成的资本金需求增加与偿付能力的硬约束之下,潜在的市场冲击者,也只得在追求盈利且满足承保与偿付能力要求的前提下,执行更低的手续费、更高的费率和更严格的核保条件。
资本供需变局下的硬约束
2000年~2005年,大量外部资本站在保险业“门口”,任汇川认为,正是资本供过于求,导致竞争市场主体对业务放低要求,从而引发上述黑马的出现。
而近年来,因价格战而导致对盈利的挤压,已使不少外部资本望而却步。即便是第一集团已上市的三家公司——人保回归A股计划、中国太保登陆H股计划、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计划——补充资本金的诉求,都在资本市场的急剧变化下难以实现。
继2008年4月人保集团发行78.08亿元次级债后,其上市公司中国财险近期又提出80亿元发债计划,这已是人保系近3年来的第三次大规模举债。而平安产险则继2008年底获得集团10亿元增资之后,于近日再度发行了20亿元次级债。
巨头接连举债的目的只有一个,补齐承保业务快速增长下带来的偿付能力缺口。中国平安2008年年报披露,由于资本市场缩水,平安产险2008年末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由前一年的181.6%降至153.3%。任汇川表示,平安产险近日发行的20亿元次级债已全部用于提升公司的偿付能力,至3月末,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已回归至180%以上的较高水平。
除却前述70号文冲击、保险主体策略主动调整、巨灾与资本市场供需变化以及公司经营自身的资本桎梏外,任汇川认为,作为保险公司的外部财务支持者,再保险市场近来的变化也成为国内财产险公司“谨小慎微”,核保周期重返上行的理由。
“发生在2008年的中国三大巨灾成为再保险商加价的借口。”他说。
首先是再保容量方面,由于中国市场价格恶战下造就连年亏损,再保巨头不但在其组合中减少了对中国市场的分配,也基于以往的利润损失,在新合约中对利润提高了要求。此外,金融风暴发生后,许多再保险巨头资产受损,自身的承保能力也较以往有所下降。
再保条件方面,不但同等条件合同免赔额有所提升,分保手续费有所降低,再保险商更普遍要求国内直保公司将以往的固定手续费合同变为浮动手续费合同。后者的意义在于,国内直保商最终的赔付比例超过双方约定的限额时,再保商将减少约定支付的分保手续费比例。这无疑将倒逼国内产险公司规范经营。
不过,任汇川指出,由于平安产险的挣已赚自留保费占总保费70%左右,再保合约变动对其影响不大。任还透露,继2008年三大巨灾之后,平安在新的再保合同中继续购买了地震超赔,同时还多买了一些洪水的超赔。
中国平安年报显示,平安产险在2008年的三大巨灾中累计已决赔付8.60亿元,但扣除摊回分保部分的赔款支出为7.54亿元(含未决赔款准备金),即再僳商对三大巨灾的买单额超过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