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久保玲的服装设计哲学与解构主义思维分析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kfc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川久保玲是日本现代服装设计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创作理念以及服装设计的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川久保玲利用独具一格的个人设计理念融合了一定解构主义观念,将东西方文化进行了重构、融合以及创作,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可以说川久保玲的服装设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此文章通过对川久保玲的服装设计哲学以及解构主义思维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川久保玲;现代服装;设计哲学;解构主义
  川久保玲的服装设计风格主要就是基于灵活运用解构主义而闻名,具有较为显著的特色。所谓的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又称后结构主义,最早在法国起源,主要认为结构没有固定的中心,就是通过不同系列的差别构成的。在实践中,其具体的结构会随着不同差别的变化而变化,在整体上来说结构并不具有稳定性以及开放性的特征。
  一、川久保玲的设计哲学
  川久保玲1973年在日本创立了自己的品牌——COMME DES GARCONS(意为“宛若男孩”),1980年在巴黎创立了时尚沙龙。川久保玲的服装系列在整体的造型、材料、色彩以及搭配上具有一定风格,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服装的认识,因此川久保玲有“另类设计师”的称号。其主要的风格有:“反人体”化的服装造型、破烂的服装材料、神秘凄美的黑色运用、模糊身份的搭配方式等相关特征,充分地融合了解构主义观念,具体表现如下:
  (一)“反人体”化的服装造型
  服装造型的重点就是在服装以及人体之间内在关系的处理,因为东西方造型观念具有一定差异性,西方服装在设计中对形态造型的美观性较为重视,对人体曲线美更为关注,通过各种修饰以及强化方式,不断地美化人体曲线。例如,西方传统服装中通过紧身胸衣收紧腰部,把胸部高高地推起,在臀部增加填充物的方式彰显女性线条曲线之美,这些服装与人体之间空间距离相对较小;而在东方传统观念中,主要就是通过宽松造型弱化曲线,在整体上来说服装与人体空间距离相对较大。而川久保玲通过缠绕、包裹、拼接以及填充的方式对人体造型进行改变,使得其服装与建筑物结构一样具有迥异的内部空间,川久保玲的服装设计造型具有一定夸张性和“反人体”化的造型特征。可以说这是一种对人体形态表现的全新方式,有效地丰富了服装的造型,这些抽象的造型充分彰显了东方特征,凸显了日本观念中蕴含的不平衡、不确定的残缺审美意识,通过支离破碎的方式彰显了其内在艺术价值。
  (二)破烂的服装材料
  川久保玲在设计中通过一些与传统观念中服装模特背道而驰的、甚至古怪的妆容,通过杂乱无章的发型、质朴的面料,在没有任何珠光宝气的渲染、裸露与炫耀的模特身上彰显自己的设计。这些服装的款式通过一些看似破旧的设计,彰显着自己“贫穷主义”的服装精神。在后现代时期的发展之前,人们对材料的精致、华丽较为重视,通过各种考究的材料充分地凸显品位、财富以及社会层次与地位。但是川久保玲通过“乞丐装”的设计概念,对人们固有的、传统的审美观念带来了一定影响,川久保玲运用一些残破的、补丁的、接缝的材料进行服装设计,通过一些没有完成的服装裁剪元素,大胆展示了自己对各种面料的不同理解,这种全新的方式以及面料的处理方式与手段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三)神秘凄美的黑色运用
  川久保玲钟爱黑色,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黑色,通过黑色彰显自己安静、含蓄、丰富的层次与内涵,通过对黑色的重组与打碎,彰显其细腻的内在之美,给人一种压抑、凄美的情感。但是川久保玲并不是单纯地运用黑色,也大量运用了白色以及色彩程度较低的颜色,还有一些艳丽的颜色。可以说这些颜色在处理以及搭配之后,深深地刻印上了川久保玲自身的风格特征,给人们一种深沉以及震撼的感觉。
  (四)模糊身份的搭配方式
  川久保玲的设计中具有较为显著的矛盾与冲突性特征,通过对比的方式对各种设计元素进行处理,充分地讽刺了现实、纷杂的世界。在川久保玲的设计过程中一些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的元素,通过解构手法对其进行混杂搭配,重新赋予了其全新的意义。可以说川久保玲在设计中将各种因素进行重新打碎、重塑,形成了一种晦涩难懂的表象,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让人对其深入地探究分析。川久保玲的设计方式具有浓重的个人色彩,将各种熟悉的材料与元素进行重新糅杂变为全新的关系。通过叙事性的方式,重新定位穿着者的身份,充分地彰显了其内在、真实的自己。
  二、川久保玲現代服装设计的解构主义分析
  (一)有别于日本传统美学观念
  川久保玲在设计过程中,以黑色、灰色和白色为主,黑色是川久保玲的主颜色,其基于色彩的角度对现代服装设计发展进行了充分的探究分析。
  色彩、结构以及材料作为服装设计的主要因素,可以向人们传递各种审美观念。在众多色彩中,黑色给人的感觉主要就是距离感、内敛,具有一定庄重、威严、纯粹的感觉。但是在日本传统的设计过程中对白色较为喜爱,而川久保玲对黑色的运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与日本传统色彩运用观念有着一定区别,利用黑色的象征性特征以及内在含义,充分彰显了川久保玲自己理解的服装设计。
  (二)与西方传统设计观念不同的解构主义
  结构是整个服装设计的重点,对服装的整体设计风格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川久保玲主要就是从西方服装设计中汲取一定理念,与传统设计观念有一定差异的解构主义和传统东方服装设计进行充分地融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现代化的服装设计作品。
  而解构主义的服装设计自身就是一个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时装风格,在设计过程中具有一定禅宗与人文的哲学思想,通过跳跃、断裂、分割以及组合等方式进行服装设计,进而导致一些非服装结构之上的矛盾与冲突,凸显了服装的沉厚、隐秘与内涵。在1984年的时候,川久保玲创意地运用具有一定弹性的人造丝面料进行服装设计,通过不同的平面几何图案对其进行拼贴,形成不同的色块模式的组合。再通过各种毫无规律的缝线装饰表现不对称的平衡,充分地彰显了解构主义的超前设计思维。虽然川久保玲设计的服装相对较为单一,但通过服装设计中的剪裁、缝制等变化因素,强化自己的设计,这也是其最大的特点。
  川久保玲在遵循立体式结构剪裁具有独特设计风格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突破、创新的勇气。例如,在2006年的春夏新装中,川久保玲大量运用各种富有色彩的苏格兰纹饰面料,通过不同结构的互相缠绕、不同的褶皱以及层次堆叠的方式充分地彰显了自身独特的设计风格。
  结语
  川久保玲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自我性,主张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川久保玲的设计风格独特、前卫,将自己民族文化中的艺术与一些西方现代主义服装设计进行了充分地融合,具有一定意识形态的美感,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川久保玲的设计风格进行了探究,希望可以吸收、理解川久保玲的设计哲学,在一些前卫的造型中充分地感悟现代设计的价值与艺术。
  参考文献:
  [1]温馨.颠覆与融合——川久保玲的服装设计哲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3(01).
  [2]李艺.黑色解码——川久保玲服装色彩的美学诠释[J].设计艺术研究,2013(04).
  [3]周洁.川久保玲的现代服装设计哲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
  [4]徐舒靓.浅析川久保玲的解构理念[J].艺术科技,2016(06).
其他文献
【摘要】梁平竹帘,汉族民间手工艺品,已被录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北宋时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项民间文化艺术,产生于我国渝东地区梁平县,这一文化艺术被民间俗称为“三绝”之一,也称为“天下第一帘”。梁平竹帘属于精神审美层面上的工艺品,观赏价值极高,限于收集、研究和展示。梁平竹帘不能只将其文物化,而更应该生活化。让梁平竹帘在当代的生存境域中重获新生使其可持续开发,为其市场拓展及
郁达夫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细腻抒情,华其敏根据内容改编的连环画充分诠释了这部小说的意境.作品彰显着中国画特有的淡雅气韵,兼具写实主义与写意抒情,成功刻画了20世纪20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在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福建与全国发展同步,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处在全国领先地位。如在上世纪20年代,仅在闽南地区,就有两所美术学校:一为厦门美术专门学校,一为泉州公立溪亭美
班级经常会有突发“事件”。一般情况下,老师会提出要求,禁止学生这样做,但是违反要求的事仍然接二连三发生。后来,我尝试用文章和学生交流。  雨过天晴,学生把小蜗牛带进班里。我为孩子们写下了童话《蜗牛的悲鸣》:  “我的名字叫喔喔,是一只成年的英俊蜗牛。我是一个快乐的旅行家。在旅途中,我还结识了漂亮的妞妞。我们都喜欢湿润的味道。啊!真是志同道合。我的幸福人生开始了!  今天的天气太惬意了!可爱的小雨滴
期刊
2018年5月26日,北京市教委与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北京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开发中心,并在五个区设立首批研发基地,通过研发基地
期刊
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动漫产业发展迅猛.动画和动漫的融合是大势所趋,漫画具有特殊的审美特征,动画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卡通漫画创作中融入动画元素,可以提升动漫创作的
【摘要】公共雕塑作为公共艺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体现城市人文关怀、美化城市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人文精神在公共雕塑中的运用具有重要作用,实现了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的有效结合。本文从人文精神的概述、公共艺术景观及公共雕塑的含义三个方面浅析了公共雕塑的发展阶段,探究了人文精神在公共雕塑中的运用,以期为我国公共雕塑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人文精神;公共雕塑;运用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良好
孟称舜的杂剧《桃花人面》主要有两个版本,《盛明杂剧》初刻本和《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均有收录。通过梳理两个版本在结构、风格和内容安排的不同,从而对孟称舜的一些戏曲观
由于当今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的日新月异,山水画的题材内涵也在不断拓展.我们往往游离于乡村与城市之间,家乡的记忆已很遥远,城市亦是寄居,何处是归途.创作的动力源于挥之不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