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我市推进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实际,对我市推进大学进园区进企业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查找出我市推进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园区;企业;朝阳
1背景
2018年,市委着力破解人才短缺、创新驱动乏力问题,确定并组织实施了“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把大学院所的人才、项目、成果引入朝阳,助推朝阳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2019年初,市委确立朝阳经济社会发展“161”重点工程,并把大学进园区进企业作为“6大战役”之一进行强力推进。
2我市大学进园区进企业现状
2.1我市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取得的成效
为破解人才短缺、创新驱动乏力问题,我市不断深化“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积极把省内外大学院所的人才、项目、成果引入朝阳,助推朝阳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2.1.1抓校企对接,促成果落地
坚持产业、企业需求导向,通过出政策、搭平台、引成果、强服务,解决好大学院所科学研究“最先一公里”和企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有机衔接问题。近三年,先后举办“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暨朝阳市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农产品深加工等五次大型校企合作对接活动,共有300余家企业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等100余所高校院所开展对接合作,新增校企合作项目450项,落地转化科技成果395项,让真正有技术、有市场的成果快速实现转移转化,取得良好成效。
2.1.2抓平台建设,促研发合作
通过搭平台、育主体等具体措施,将大学院所的人才、技术和项目更多地引进朝阳,助力产业发展壮大、企业提质增效、开发区提档升级。近三年,通过顾问指导、候鸟服务、合作研究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5062人,建立省级以上研发服务平台99家,其中国家级平台14家,进一步推动园区、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入研发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喀左县获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喀左开发区晋升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平县获批“省级创新型县”和“辽宁省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县”,北票市获批“省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县(市)”。
2.1.3抓技术提升,促科技创新
通过推进老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等举措,采取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合作经营、独资新建、科技咨询方式,帮助企业实施产品研发、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技术咨询、创新平台建设等项目合作,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和企业个性需求,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加快发展。近三年来,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44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12家(2020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6家),完成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87.98亿元。今年引进科技企业(项目)与朝阳市老企业合资合作27项。
2.1.4抓服务保障,促环境优化
制定人才项目奖励支持政策。支付用于高层次人才政策补贴、高新技术企业奖补、园区提档升级奖励等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积极向上争取平台建设、项目立项、成果转化支持资金1700余万元。开辟绿色通道,为高层次人才配偶安置、子女就学、就医就诊提供一站式服务。强化典型引领,在国家、省、市新闻媒介宣传各类人才、科技创新建设等300余篇次,推动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2.2我市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存在的问题
从全市“大学进园区进企业”推进情况看,随着“大学进园区进企业战役”深入推进,我市企业与大学院所合作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大多校企合作质量却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2.1科技资源与地方经济结合不紧密
突出表现在各县(市)区合作的大学(院所)数量越来越多,合同、协议也没少签,但大学(院所)的科技优势却没有转化为地方的经济优势。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先天存在对大学(院所)的技术需求不足,导致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弱等劣势;另一方面,大学(院所)的科技人员单纯追求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对企业需求关注不够,合作只是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多以咨询、指导方式进行,使产学研合作落不到实处。
2.2.2创新型领导企业数量少,企业创新意薄弱
与我市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相比,在推进大学进园区进企业中,主导产业缺乏像北票施可丰、凌源玻纤、朝阳县东大矿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建平兴沃等新型科技型领军企业,难以形成对全产業全覆盖、长链条、强拉动的集体效益。
全市工业企业共5900余家,其中,国家注册科技型企业(含高新技术企业)216家,占比3.8%;规上工业企业269家,其中,国家注册科技型企业(含高新技术企业)66家,占比24%;工业企业中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的115家,占比1.9%;2018年全市工业产品增加值135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28.2亿元,占比21%;从数据上看我市创新型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产品技术含量低。同时,我市资源型企业多,产业链条短,产品低端,具有开拓视野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企业家少,“等靠要”思想严重,存在着小富即安和畏惧投资失败的心理。近年来,在省政府组织的创新创业大赛中我市的参赛企业少、获奖数量低,尽管通过实施“大学进园区进企业”战役,企业创新活跃程度有所提升,今年有30家企业参赛,2家企业获得了一等奖,但是在整体认识上还存在不足。
2.2.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目前全市仅有高新技术企业61家,其中规上企业40家,而且大多集中在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生物与医药行业,既产业推动能力有限,也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来、留得住、干得好带来不利影响,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大学进园区进企业的质量和效益。
2.2.4鼓励支撑政策落实不到位
2015年以来,国家、省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科技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撑大科学装置和重大科技工程。2018年,省科技专项资金恢复,重点向重大科技项目和引领我省产业发展的支撑企业倾斜,主要支持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及产业牵动力强、经济效益明显的技术攻关。由于我市企业规模小、科技人才短缺,承担国家和省的科技项目能力不足,向上争取支撑政策的能力很弱。并且,我市适合企业创新发展的引导和激励政策提供又不足,有些政策虽然已经制定,但政策落实还不到位,比如《朝阳市科技创新“五大工程”实施意见》中就规定“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由市财政给予5万元奖励”基本得到落实,而对于“对于开展的科技合作,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给予合作合同额20%的后补助资金”等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造成引导我市企业创新发展的激励作用没有发挥。
2.2.5没有建设以落地转化科技成果为核心,推动大学(院所)合作的长效机制
一方面,企业拿不出足够的资金用于和大学(院所)开展技术研发,同时也存在担心投资失败的畏惧心理,企业与大学(院所)的合作大多处于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一把一利索的状态,没有形成双方捆绑在一起的长效合作机制。另一方面,政府在资金支持,相关联络部门对企业的宣传、服务等缺失,相当一部分合作项目仅停留在协议层面,还有的企业签完协议后,再也没有和大学(院所)联系过,导致大学进园区进企业战役不深入、不可持续。
参考文献:
[1]孙涛.东北地区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的优化研究[J].学术动态与新视点,中国软科学,2019(1):175-176.
[2]钟卫,陈彦. 政府如何促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总结[J].中国科技论坛,2019(8):171-176.
(作者单位:朝阳市大学进园区进企业服务中心)
【关键词】大学;园区;企业;朝阳
1背景
2018年,市委着力破解人才短缺、创新驱动乏力问题,确定并组织实施了“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把大学院所的人才、项目、成果引入朝阳,助推朝阳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2019年初,市委确立朝阳经济社会发展“161”重点工程,并把大学进园区进企业作为“6大战役”之一进行强力推进。
2我市大学进园区进企业现状
2.1我市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取得的成效
为破解人才短缺、创新驱动乏力问题,我市不断深化“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积极把省内外大学院所的人才、项目、成果引入朝阳,助推朝阳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2.1.1抓校企对接,促成果落地
坚持产业、企业需求导向,通过出政策、搭平台、引成果、强服务,解决好大学院所科学研究“最先一公里”和企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有机衔接问题。近三年,先后举办“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暨朝阳市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农产品深加工等五次大型校企合作对接活动,共有300余家企业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等100余所高校院所开展对接合作,新增校企合作项目450项,落地转化科技成果395项,让真正有技术、有市场的成果快速实现转移转化,取得良好成效。
2.1.2抓平台建设,促研发合作
通过搭平台、育主体等具体措施,将大学院所的人才、技术和项目更多地引进朝阳,助力产业发展壮大、企业提质增效、开发区提档升级。近三年,通过顾问指导、候鸟服务、合作研究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5062人,建立省级以上研发服务平台99家,其中国家级平台14家,进一步推动园区、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入研发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喀左县获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喀左开发区晋升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平县获批“省级创新型县”和“辽宁省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县”,北票市获批“省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县(市)”。
2.1.3抓技术提升,促科技创新
通过推进老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等举措,采取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合作经营、独资新建、科技咨询方式,帮助企业实施产品研发、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技术咨询、创新平台建设等项目合作,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和企业个性需求,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加快发展。近三年来,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44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12家(2020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6家),完成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87.98亿元。今年引进科技企业(项目)与朝阳市老企业合资合作27项。
2.1.4抓服务保障,促环境优化
制定人才项目奖励支持政策。支付用于高层次人才政策补贴、高新技术企业奖补、园区提档升级奖励等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积极向上争取平台建设、项目立项、成果转化支持资金1700余万元。开辟绿色通道,为高层次人才配偶安置、子女就学、就医就诊提供一站式服务。强化典型引领,在国家、省、市新闻媒介宣传各类人才、科技创新建设等300余篇次,推动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2.2我市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存在的问题
从全市“大学进园区进企业”推进情况看,随着“大学进园区进企业战役”深入推进,我市企业与大学院所合作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大多校企合作质量却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2.1科技资源与地方经济结合不紧密
突出表现在各县(市)区合作的大学(院所)数量越来越多,合同、协议也没少签,但大学(院所)的科技优势却没有转化为地方的经济优势。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先天存在对大学(院所)的技术需求不足,导致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弱等劣势;另一方面,大学(院所)的科技人员单纯追求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对企业需求关注不够,合作只是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多以咨询、指导方式进行,使产学研合作落不到实处。
2.2.2创新型领导企业数量少,企业创新意薄弱
与我市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相比,在推进大学进园区进企业中,主导产业缺乏像北票施可丰、凌源玻纤、朝阳县东大矿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建平兴沃等新型科技型领军企业,难以形成对全产業全覆盖、长链条、强拉动的集体效益。
全市工业企业共5900余家,其中,国家注册科技型企业(含高新技术企业)216家,占比3.8%;规上工业企业269家,其中,国家注册科技型企业(含高新技术企业)66家,占比24%;工业企业中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的115家,占比1.9%;2018年全市工业产品增加值135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28.2亿元,占比21%;从数据上看我市创新型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产品技术含量低。同时,我市资源型企业多,产业链条短,产品低端,具有开拓视野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企业家少,“等靠要”思想严重,存在着小富即安和畏惧投资失败的心理。近年来,在省政府组织的创新创业大赛中我市的参赛企业少、获奖数量低,尽管通过实施“大学进园区进企业”战役,企业创新活跃程度有所提升,今年有30家企业参赛,2家企业获得了一等奖,但是在整体认识上还存在不足。
2.2.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目前全市仅有高新技术企业61家,其中规上企业40家,而且大多集中在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生物与医药行业,既产业推动能力有限,也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来、留得住、干得好带来不利影响,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大学进园区进企业的质量和效益。
2.2.4鼓励支撑政策落实不到位
2015年以来,国家、省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科技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撑大科学装置和重大科技工程。2018年,省科技专项资金恢复,重点向重大科技项目和引领我省产业发展的支撑企业倾斜,主要支持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及产业牵动力强、经济效益明显的技术攻关。由于我市企业规模小、科技人才短缺,承担国家和省的科技项目能力不足,向上争取支撑政策的能力很弱。并且,我市适合企业创新发展的引导和激励政策提供又不足,有些政策虽然已经制定,但政策落实还不到位,比如《朝阳市科技创新“五大工程”实施意见》中就规定“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由市财政给予5万元奖励”基本得到落实,而对于“对于开展的科技合作,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给予合作合同额20%的后补助资金”等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造成引导我市企业创新发展的激励作用没有发挥。
2.2.5没有建设以落地转化科技成果为核心,推动大学(院所)合作的长效机制
一方面,企业拿不出足够的资金用于和大学(院所)开展技术研发,同时也存在担心投资失败的畏惧心理,企业与大学(院所)的合作大多处于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一把一利索的状态,没有形成双方捆绑在一起的长效合作机制。另一方面,政府在资金支持,相关联络部门对企业的宣传、服务等缺失,相当一部分合作项目仅停留在协议层面,还有的企业签完协议后,再也没有和大学(院所)联系过,导致大学进园区进企业战役不深入、不可持续。
参考文献:
[1]孙涛.东北地区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的优化研究[J].学术动态与新视点,中国软科学,2019(1):175-176.
[2]钟卫,陈彦. 政府如何促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总结[J].中国科技论坛,2019(8):171-176.
(作者单位:朝阳市大学进园区进企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