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球博览
大都会歌剧院近日对外宣布,他们准备以隆重的庆典演出,回顾并庆祝剧院125周年的历史。
大都会歌剧院总经理彼得·格尔布透露,剧院将在3月5日举行盛大庆祝活动。届时,众多歌剧明星出演亮相。与125周年一同庆祝的,还有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在大都会歌剧院工作40周年纪念。届时,在这座建立于1883年的剧院,将迎来许多首演剧目比如马克·夏加尔在1967年为歌剧《魔笛》所绘制的具有历史意义布景的歌剧和大都会的“镇院”传统歌剧——古诺的《浮士德》。当然,还有庆典音乐会以及专题大都会历史回顾图片展。800多张生动的图片,一一呈现125年来,在大都会歌剧院舞台上璀璨闪烁的歌剧明星风采。
尽管,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的不利局势,大都会歌剧院在2008-2009新演出季中推出的6部新作品和18部复演作品仍然特色显著。新演出季中的其他剧目还包括在大都会首次上演约翰·亚当斯的歌剧《原子博士》,以及2010-11演出季将推出的亚当斯的《尼克松在中国》和勒帕杰的瓦格纳《指环》全剧。作为欧美歌剧院的排头兵,大都会歌剧院一直都在利用电影、因特网、DVD等媒体,不遗余力地普及和推广歌剧。
挫折中成长起来的歌剧院
在大都会歌剧院成立之前,纽约只有供富人消遣的乐府歌剧院一家歌剧院,而且包厢极其有限。在19世纪后半叶,为了让更多的殷实人士和有钱商人能够欣赏到西方歌剧,一个由富商和名流筹资近800万美元的歌剧院,在位于百老汇第39号大街与第40号大街之间建成。这就是大都会歌剧院的前身。当时,这个剧院虽拥有3625个座位,却没有固定包箱座位。
1883年10月22日,大都会歌剧院宣布落成,落成之日举行了盛大的演出活动,古诺的著名歌剧《浮士德》首演于此。当时,大都会歌剧院的首任总经理是亨利·阿贝。由于他在经营该剧院的第一季度演出中遭受严重亏损,被剧院的董事会免职。德国指挥家、小提琴家莱奥波德·达姆罗施随后担任大都会歌剧院的艺术总监。他上任后不久便去世。1884年至1891年,莱奥波德·达姆罗施的儿子瓦尔特·达姆罗施接任了剧院的艺术总监。当时,大都会歌剧院演出的是清一色的德国歌剧,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晚期的歌剧作品都首演于该剧院。
1892—1898年,亨利·阿贝重新执掌大都会歌剧院的大权。1892年由于剧院不慎失火,秋、冬两季演出被迫停止。1893年重建工程,并于11月27日再度开张以复演《浮士德》以示庆祝。1896年阿贝去世后,迫使公司改组而由格劳继任经理。1898年11月29日,《唐豪塞》一剧演出,该公司开始步入新的世纪。
黄金时代的大都会
在格劳领导之后的大都会歌剧院进入了她的黄金时代。1903年-1908年的5年间,大都会歌剧院实现了177部作品和5000多场的演出场次佳绩。1908年起,加蒂·卡沙扎接管大都会歌剧院的管理事务。在他任职期间,为大都会歌剧院做出的最大功绩,莫过于邀请了托斯卡尼尼担任剧院的首席指挥。加蒂·卡沙扎的理财本领和托斯卡尼尼享誉世界的指挥才能,构建起了大都会令人眼花缭乱的歌剧王国。两人的强强联手,让歌剧院的艺术生产和经营都结出丰硕的成果:他们立下了用原文演唱歌剧作品的规矩,确立了每年24周的演出季,几乎演遍了所有的优秀歌剧作品,其中包括柴科夫斯基的《黑桃皇后》、穆索尔斯基的《鲍利斯·戈杜诺夫》、理查德·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蒙太梅奇的《三王之爱》等。
1935—1950年,加拿大人爱德华·约翰逊出任大都会歌剧院的总经理后,由于他极力鼓励和培养美国的本土艺术家,并力邀比彻姆、布鲁诺·瓦尔特、布什、斯特尔等指挥家和歌唱家参与剧院的演出,让大都会歌剧院的阵容更加强盛。爱德华·约翰逊退休后,鲁道夫·宾格接任了剧院总经理的职务直到1972年。他使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技术现代化,并增加了国际性的演员阵容。1955年黑人头一次在大都会歌剧院登台,是饰演巫莉卡角色的玛丽安·安德逊。此外,大量现代歌剧作品陆续登上了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比如贝尔格的《沃采克》、巴伯的《瓦内莎》等。
喜迁新址 改头换面
1966年春天,大都会歌剧院迁入了新址,这是一座十层楼的漂亮的现代化大厦,位处纽约的林肯中心。新院建筑为时4年,建筑费用达4750万元美金。它一切设备全是最新最好的。这是一个舞台的宽度100英尺,深度80英尺,乐队的座席可容110名乐师,观众席有3788个座位的现代化歌剧院,其布景场和化装室的面积,比原来的旧剧院大了10倍。
1966年9月16日,大都会歌剧院新址开幕,并首演了美国作曲家巴伯专为该剧院新址开幕而写的歌剧《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1975年,詹姆士·列文接任大都会歌剧院音乐总监。当时在大约40周内,做了250次以上的演出。已经成为世界最著名歌剧院的大都会歌剧院,始终致力于呈现最高质量的歌剧演出,同时他们一直致力于拓展更多、更广的歌剧观众。每周六下午,大都会歌剧院的演出都被转播到美国各处及邻近国家,它把歌剧带到千百万人面前。
实况转播 应对挑战
由于歌剧制作成本高昂,加之古典音乐的观众群也面临日益减少的趋势,为了重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声誉、最大限度拓宽其观众数量,于2006年上任的经理彼得·格尔布在该歌剧院实施了一系列鲜明的改革措施,意图以全新的经营策略在全球歌剧演出市场中占领制高点。纽约大都会歌剧院2008年4月22日宣布,为适应全球日益增长的需求,该歌剧院的开创性之举“大都会歌剧院:高清晰实况转播”(即在电影院实况转播该歌剧院的演出)。在2008—2009演出季中,转播该歌剧院演出的电影院,从17个国家的600余家升至24个国家的800家。“电影院实况转播歌剧”是格尔布担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总经理后实施的一项最具影响力的策略。它不仅将“去电影院看歌剧”打造成为一项新潮流的时髦活动,还成为了西方歌剧业界研究和瞩目的焦点,并吸引了一大批后来者。美国旧金山歌剧院、英国伦敦歌剧院、法国巴黎歌剧院等都开始准备或已经着手实施转播歌剧的相关工作。
如今的大都会歌剧院,始终以高水准、高视角和高质量的管理运作,应对着来自外部恶劣经济环境和古典音乐听众流失的危机。他们一方面注重扩大和培养听众群,另一方面努力提高歌剧制作质量,并借助现代科技拓展歌剧发展空间,为欧美歌剧院创立了全新的现代化歌剧院管理模式。
■李瑾综合编译
大都会歌剧院+电子媒体大事一览表
1977年:“实况大都会”(Live from the MET)。在PBS电视广播中实况转播由帕瓦罗蒂和雷纳特·斯考特合作的《波西米亚人》,詹姆斯·列文指挥;1989年电视直播瓦格纳的乐剧《指环》。这种形式一直持续到了2000年。
1995年:“字幕大都会”(MET Titles)。大都会花费了270万美元在观众席间安置了独立的英文电子字幕系统。成为第一家在观众席间安设电子字幕的歌剧院。
2006年:“广播大都会歌剧”(Metropolitan Opera Radio)。与天狼星卫星广播合作推出了24小时歌剧频道每周3到4部的实况歌剧节目。
2007-2008年:“大都会歌剧院推出实况HD”的开创性之举“大都会歌剧院:高清晰实况转播”(即在电影院实况转播该歌剧院的演出)。在2008—2009演出季中,转播该歌剧院演出的电影院,从17个国家的600余家升至24个国家的800家。
大都会歌剧院近日对外宣布,他们准备以隆重的庆典演出,回顾并庆祝剧院125周年的历史。
大都会歌剧院总经理彼得·格尔布透露,剧院将在3月5日举行盛大庆祝活动。届时,众多歌剧明星出演亮相。与125周年一同庆祝的,还有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在大都会歌剧院工作40周年纪念。届时,在这座建立于1883年的剧院,将迎来许多首演剧目比如马克·夏加尔在1967年为歌剧《魔笛》所绘制的具有历史意义布景的歌剧和大都会的“镇院”传统歌剧——古诺的《浮士德》。当然,还有庆典音乐会以及专题大都会历史回顾图片展。800多张生动的图片,一一呈现125年来,在大都会歌剧院舞台上璀璨闪烁的歌剧明星风采。
尽管,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的不利局势,大都会歌剧院在2008-2009新演出季中推出的6部新作品和18部复演作品仍然特色显著。新演出季中的其他剧目还包括在大都会首次上演约翰·亚当斯的歌剧《原子博士》,以及2010-11演出季将推出的亚当斯的《尼克松在中国》和勒帕杰的瓦格纳《指环》全剧。作为欧美歌剧院的排头兵,大都会歌剧院一直都在利用电影、因特网、DVD等媒体,不遗余力地普及和推广歌剧。
挫折中成长起来的歌剧院
在大都会歌剧院成立之前,纽约只有供富人消遣的乐府歌剧院一家歌剧院,而且包厢极其有限。在19世纪后半叶,为了让更多的殷实人士和有钱商人能够欣赏到西方歌剧,一个由富商和名流筹资近800万美元的歌剧院,在位于百老汇第39号大街与第40号大街之间建成。这就是大都会歌剧院的前身。当时,这个剧院虽拥有3625个座位,却没有固定包箱座位。
1883年10月22日,大都会歌剧院宣布落成,落成之日举行了盛大的演出活动,古诺的著名歌剧《浮士德》首演于此。当时,大都会歌剧院的首任总经理是亨利·阿贝。由于他在经营该剧院的第一季度演出中遭受严重亏损,被剧院的董事会免职。德国指挥家、小提琴家莱奥波德·达姆罗施随后担任大都会歌剧院的艺术总监。他上任后不久便去世。1884年至1891年,莱奥波德·达姆罗施的儿子瓦尔特·达姆罗施接任了剧院的艺术总监。当时,大都会歌剧院演出的是清一色的德国歌剧,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晚期的歌剧作品都首演于该剧院。
1892—1898年,亨利·阿贝重新执掌大都会歌剧院的大权。1892年由于剧院不慎失火,秋、冬两季演出被迫停止。1893年重建工程,并于11月27日再度开张以复演《浮士德》以示庆祝。1896年阿贝去世后,迫使公司改组而由格劳继任经理。1898年11月29日,《唐豪塞》一剧演出,该公司开始步入新的世纪。
黄金时代的大都会
在格劳领导之后的大都会歌剧院进入了她的黄金时代。1903年-1908年的5年间,大都会歌剧院实现了177部作品和5000多场的演出场次佳绩。1908年起,加蒂·卡沙扎接管大都会歌剧院的管理事务。在他任职期间,为大都会歌剧院做出的最大功绩,莫过于邀请了托斯卡尼尼担任剧院的首席指挥。加蒂·卡沙扎的理财本领和托斯卡尼尼享誉世界的指挥才能,构建起了大都会令人眼花缭乱的歌剧王国。两人的强强联手,让歌剧院的艺术生产和经营都结出丰硕的成果:他们立下了用原文演唱歌剧作品的规矩,确立了每年24周的演出季,几乎演遍了所有的优秀歌剧作品,其中包括柴科夫斯基的《黑桃皇后》、穆索尔斯基的《鲍利斯·戈杜诺夫》、理查德·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蒙太梅奇的《三王之爱》等。
1935—1950年,加拿大人爱德华·约翰逊出任大都会歌剧院的总经理后,由于他极力鼓励和培养美国的本土艺术家,并力邀比彻姆、布鲁诺·瓦尔特、布什、斯特尔等指挥家和歌唱家参与剧院的演出,让大都会歌剧院的阵容更加强盛。爱德华·约翰逊退休后,鲁道夫·宾格接任了剧院总经理的职务直到1972年。他使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技术现代化,并增加了国际性的演员阵容。1955年黑人头一次在大都会歌剧院登台,是饰演巫莉卡角色的玛丽安·安德逊。此外,大量现代歌剧作品陆续登上了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比如贝尔格的《沃采克》、巴伯的《瓦内莎》等。
喜迁新址 改头换面
1966年春天,大都会歌剧院迁入了新址,这是一座十层楼的漂亮的现代化大厦,位处纽约的林肯中心。新院建筑为时4年,建筑费用达4750万元美金。它一切设备全是最新最好的。这是一个舞台的宽度100英尺,深度80英尺,乐队的座席可容110名乐师,观众席有3788个座位的现代化歌剧院,其布景场和化装室的面积,比原来的旧剧院大了10倍。
1966年9月16日,大都会歌剧院新址开幕,并首演了美国作曲家巴伯专为该剧院新址开幕而写的歌剧《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1975年,詹姆士·列文接任大都会歌剧院音乐总监。当时在大约40周内,做了250次以上的演出。已经成为世界最著名歌剧院的大都会歌剧院,始终致力于呈现最高质量的歌剧演出,同时他们一直致力于拓展更多、更广的歌剧观众。每周六下午,大都会歌剧院的演出都被转播到美国各处及邻近国家,它把歌剧带到千百万人面前。
实况转播 应对挑战
由于歌剧制作成本高昂,加之古典音乐的观众群也面临日益减少的趋势,为了重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声誉、最大限度拓宽其观众数量,于2006年上任的经理彼得·格尔布在该歌剧院实施了一系列鲜明的改革措施,意图以全新的经营策略在全球歌剧演出市场中占领制高点。纽约大都会歌剧院2008年4月22日宣布,为适应全球日益增长的需求,该歌剧院的开创性之举“大都会歌剧院:高清晰实况转播”(即在电影院实况转播该歌剧院的演出)。在2008—2009演出季中,转播该歌剧院演出的电影院,从17个国家的600余家升至24个国家的800家。“电影院实况转播歌剧”是格尔布担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总经理后实施的一项最具影响力的策略。它不仅将“去电影院看歌剧”打造成为一项新潮流的时髦活动,还成为了西方歌剧业界研究和瞩目的焦点,并吸引了一大批后来者。美国旧金山歌剧院、英国伦敦歌剧院、法国巴黎歌剧院等都开始准备或已经着手实施转播歌剧的相关工作。
如今的大都会歌剧院,始终以高水准、高视角和高质量的管理运作,应对着来自外部恶劣经济环境和古典音乐听众流失的危机。他们一方面注重扩大和培养听众群,另一方面努力提高歌剧制作质量,并借助现代科技拓展歌剧发展空间,为欧美歌剧院创立了全新的现代化歌剧院管理模式。
■李瑾综合编译
大都会歌剧院+电子媒体大事一览表
1977年:“实况大都会”(Live from the MET)。在PBS电视广播中实况转播由帕瓦罗蒂和雷纳特·斯考特合作的《波西米亚人》,詹姆斯·列文指挥;1989年电视直播瓦格纳的乐剧《指环》。这种形式一直持续到了2000年。
1995年:“字幕大都会”(MET Titles)。大都会花费了270万美元在观众席间安置了独立的英文电子字幕系统。成为第一家在观众席间安设电子字幕的歌剧院。
2006年:“广播大都会歌剧”(Metropolitan Opera Radio)。与天狼星卫星广播合作推出了24小时歌剧频道每周3到4部的实况歌剧节目。
2007-2008年:“大都会歌剧院推出实况HD”的开创性之举“大都会歌剧院:高清晰实况转播”(即在电影院实况转播该歌剧院的演出)。在2008—2009演出季中,转播该歌剧院演出的电影院,从17个国家的600余家升至24个国家的8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