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初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h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应在素质教育理念与创新教育理念的正确引导下,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不断调整课堂的教学方向,利用数形结合教学方式,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探究习惯,学生掌握到更多的基础技能,构建完善的认知体系,为深层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探究打下扎实基础,这对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启发自主学习意识,有赖于教师们的努力探索与研究。本文简要总结出几点数形结合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形结合 自主学习 能力 培养策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23-02
  一、以形助数,提高学生自学积极性
  数形结合教学,可以将抽象知识直观、动态呈现出来,使抽象的文字信息具象化,帮助学生化难为易,轻松地理解文字信息的意义,简化教学步骤,丰富教学内容,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形成深刻记忆,并在思维活跃过程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厌学情绪消失殆尽,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1]。例如,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需要先下坡行驶,然后行驶一段距离的平地,然后上坡行驶一段距离,已知汽车下坡速度为30km/h,平地速度40km/h,上坡速度20km/h,这辆汽车从A地到达B地一共花费8h,在平地花费3h,在下坡花费5h,那么请问汽车从B地返回A地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这个题目内容比较多,里面有汽车的上坡速度、下坡速度还有平地速度以及返回等多个信息,为了更好地理解,可以让学生采用画图的形式帮助整理这些繁杂的信息,进而根据图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最后列式解决问题。
  二、图形设问,有效激活生本思维
  数学概念解读需要有一个过程,教师利用图形结合表达数学概念,并不能让学生瞬间掌握图形的要义,因此,教师要借助图形设计教学问题,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思考的机会,这样才能逐步建立数学概念的基础。数形结合,“数”是数学概念知识,“形”则是展示手段,借助图形设计引导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2]。教师巧妙借助图形设计思考问题,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整合、分析、概括等思维方式,逐渐形成新的数理概念,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教师将学生领到操场上,再用米尺测量出1米的距离,然后提出思考问题:这是1米的距离,1千米就是将这个距离扩大1000倍。大家估算下,这个操场的跑道一圈有多少米呢?以操场为起点,到你们家有多少千米呢?以学校为起点到南宁市有多少千米呢?学生开始议论纷纷,很快就给出一些答案。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纠正,让学生深刻领会千米的实际应用。通过让学生实地观察,就是根据眼前的形推演文本中的无形概念——千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建立了千米的认知,实现了数形结合中自学能力的显著提高。
  三、思想渗透,提升运算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掌握计算法则背后所隐含的计算原理,从而帮助学生将计算法则和计算原理有效结合起来。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运算水平,老师便可以在运算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充分利用周围生活中各种直观和真实存在的实物表示计算原理,从而帮助学生能够逐步从计算原理的理解到计算法则的应用。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自己的小棒,通过摆一摆计算19+18,并且在学生摆完后,将摆的过程用小棒图的方式再现一次,突出“9+8=17,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并且在小棒图展示这一算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这一算理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十位得数“3”得来的动态表象。通过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运算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数字运算有独立直观的了解,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运算水平,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创造环境,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善用创造数形结合的环境,把数学问题赋予在实际的例题中,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应用数形結合解决问题的思想。教学环境能很好地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数形结合的环境是比较容易创造的,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在使用。例如,教师在进行一年级的加减教学时,经常是把教材中的数用日常生活的物(形)来代替,间接说明数与数的加减关系。再如教师在介绍长、短、高、低的时候,通过画线条或者画石柱等帮助学生理解,都属于数形结合的应用,学生在这种有参照物的学习环境中自觉地就掌握了这些抽象的概念性知识,且逐渐学会用数形结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结语
  总之,数形结合在小学阶段的应用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结合实际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树立数形结合思想,进而为其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80-0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渐渐为英语教师所熟知。正在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英语学科核心素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文化品格指
期刊
【摘要】由于我国对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的课堂一改传统的枯燥乏味,变得越来越生动起来,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在课堂中运用,学生的学习效率越来越高,而且变得越来越喜欢学习。本文则针对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意义分析,突出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化模式的应用是使我国教育水平有更显著的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模式 小学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线性变换里最有趣的奥妙,就蕴含在其矩阵中。理解了这些内容,线性代数里很多定理和规则会变得更加清晰、直觉。【关键词】线性变换 矩阵  【中图分类号】O1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16-01  “矩阵是线性空间里跃迁的描述”。可是这样说又太物理,也就是说太具体,而不够数学,也就是说不够抽象。因此用一个正牌的数学术语——变换,来描述这个事情。这
期刊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货币激励对于成人日常英语训练中的影响。笔者对两所北京成人高校的英语专业22名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激励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过程的态度,而且影响他们周围的人学习英语。由于货币激励与英语学习行为的关系还没有相关文献,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语 货币激励 成人教育 中国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只有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以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08-01  新课标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
期刊
【摘要】想要在文本细读中深层次理解文章内容以及情感等,我们就必须要在以“回归文本”作为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不断积累泛文本作为教育素材,使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都能得到有效的拓展与延伸。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本细读 具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69-02  文本细读是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形式,它既能使学生在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个逻辑与推理并存的学科,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学生往往对这种枯燥的理论推理很难提起兴趣。因此数学教师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或者是讨厌数学,那么就算让学生做再多的题,也是无济于事。而且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很特殊,尤其到了中职阶段,数学中包含大量的推理论证和抽象的概念,所以,培养学习兴趣对中职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生 数学课
期刊
【摘要】翻转课堂对于打破小学数学应试教育的观念,改变“灌输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有重要意义。理清翻转课堂的内涵、特点,了解小学数学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翻转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关键词】翻转课堂 小学数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11-01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和特点  “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这一背景之下,为了使得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提升,对于学生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也在做进一步的调整。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来试着分析一下在“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教学中如何来做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习题教学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习题教学 二次函数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42-02  就像语文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21-01  一、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意角与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