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劳动人口由1982年的657万人上升到2014年的2.79亿人,在此进程中农民工举家搬迁的趋势明显,由此出现一个特殊群体:流动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在城市融入中面临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多重困境,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服务机构由以往的管理控制角度转向照顾服务角度,进而满足流动青少年成长需要。
关键词:管理控制;照顾服务;流动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流动青少年的城市融入困境
(一)户籍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也有所松动。如有些地方要求办理“暂住证”或“居住证”并实行在流入地城市或城镇连续居住满5年、有固定职业或签订劳动合同、有合法固定住所、无违法犯罪记录的暂住人口,给予办理户口迁移、落户等。尽管如此,附着于户籍制度之上的其它各项制度从各个方面对流动青少年群体在城市的就学、就业和生活造成了间接性的不利影响。
(二)教育困境
虽然《义务教育法》规定所有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并且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规定坚持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纳为主,保障青少年流动人口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而在各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中,也允许流动人口的子女到当地的学校借读,但繁琐的手续、高昂的“借读费”“赞助费”,使许多流动家庭望而生畏。并且在公立学校借读的流动人口的子女很有可能遭遇到来自城市孩子的歧视。而作为体制外的一些民办学校,其教学水平和办学条件都比较差,并且由于各种原因常常面临被取缔的危机,因此,很容易造成不平等的教育。
(三)就业困境
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国家和政府在解决流动人口就业方面问题推出不同政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流动人口的就业门槛、减少不合理限制,督促用人单位及时为流动人员办理工伤保险手续,推进工伤风险程度较高的行业参加工伤保险等。但实际上,由于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安排上的缺失,加之企业人力资源认识不足等因素,绝大多数流动青少年在面临就业选择时难以享受城市的基本福利与社会保障。
综上所述,从各级政府和各类组织对流动青少年人口的管理服务基本理念仍然是传统的“管理和控制”为主,而真正的从流动青少年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照顾和保护”流动青少年成长与发展需要的服务工作尚未到位。对于由农村进入城市的流动青少年,他们在融入城市的第一道关即是面临被管控与约束,难以获得照顾和帮助,而在生活中的利益诉求亦缺乏表达渠道,因此,往往容易诱发流动青少年群体的失范行为,而使得管理的实际效果与政策目标相背离。
二、社会工作对流动青少年的照顾服务
(一)社会工作服务流动青少年的价值理念
社会工作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与尊严,每一个人都应当得受到尊重和得到平等的对待。然而,在城市社会中,流动青少年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平等的对待。首先,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体系的分割导向作用,不能平等地看待从农村来到城市的流动人口,这种身份意识使部分城市居民倾向于跟外来流动人口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认识上对流动青少年有偏见。其次,城市政府出于维护城市居民既得利益的考虑,对流动青年在城市就业采取了诸多限制,因此,流动青年群体基本上是在非正规就业领域就业,就业环境恶劣、收入水平低,使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经济地位低下。再次,流动青少年处于城市和农村两种文化和价值观的矛盾之中,造成了他们自身的文化适应问题。无论是在语言、生活习惯、人际交往、文化程度等各方面,他们与城市居民存在巨大的差异,特别是他们在文化素质和思维方式上的显著落后性,这被相当多的城市人视为城市的“另类”,得不到基本的尊重和人文关怀。
从社会工作相信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这一理念出发,我们应该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流动青少年,尊重他们的价值,承认他们的权利。不管服务对象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也不论他有多少的所谓的缺点,社会工作着眼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人本身。对流动青少年来说,他们也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也有实现其自我价值的能力。因此,他们有权利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有权利去追求美好的生活,社会工作者就是要为提升其实现合法权利的能力提供服务。
(二)社会工作服务流动青少年的方法
作为一项助人活动,社会工作在其长期实践过程中,己经形成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方法。
个案工作的方法是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帮助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使其达成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可以为那些有明显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严重行为不良的流动青少年提供服务。
小组工作的方法是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协助,引导小组成员在小组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彼此之间建立关系,并以个人的能力和需求为基础,获得成长的经验。在流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小组工作,可以使流动青少年在小组中得到来自他人的帮助与理解,这对于他们调适失落心理、提升个人的尊严与价值,更快适应城市生活,防止他们的孤独疏离感是很有效的。
社区工作的方法是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和需求,合力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和生活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助和互助的精神。运用社区工作的方法开展流动青少年服务,可以通过组织流动青少年参与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帮助其树立社区意识,增强其与社区的亲和力,培养其对社区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流动青少年人口在心理上和文化上与社区生活的和谐,不仅有利于加强流动青少年群体与城市社区的联系,也有利于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相互适应与协调。
参考文献:
[1]曾守锤.函需加强流动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以浦东为例团.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2]张勇镰.利益剥夺与角色落差—青年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田.中国青年研究.2008,(11).
关键词:管理控制;照顾服务;流动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流动青少年的城市融入困境
(一)户籍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也有所松动。如有些地方要求办理“暂住证”或“居住证”并实行在流入地城市或城镇连续居住满5年、有固定职业或签订劳动合同、有合法固定住所、无违法犯罪记录的暂住人口,给予办理户口迁移、落户等。尽管如此,附着于户籍制度之上的其它各项制度从各个方面对流动青少年群体在城市的就学、就业和生活造成了间接性的不利影响。
(二)教育困境
虽然《义务教育法》规定所有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并且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规定坚持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纳为主,保障青少年流动人口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而在各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中,也允许流动人口的子女到当地的学校借读,但繁琐的手续、高昂的“借读费”“赞助费”,使许多流动家庭望而生畏。并且在公立学校借读的流动人口的子女很有可能遭遇到来自城市孩子的歧视。而作为体制外的一些民办学校,其教学水平和办学条件都比较差,并且由于各种原因常常面临被取缔的危机,因此,很容易造成不平等的教育。
(三)就业困境
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国家和政府在解决流动人口就业方面问题推出不同政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流动人口的就业门槛、减少不合理限制,督促用人单位及时为流动人员办理工伤保险手续,推进工伤风险程度较高的行业参加工伤保险等。但实际上,由于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安排上的缺失,加之企业人力资源认识不足等因素,绝大多数流动青少年在面临就业选择时难以享受城市的基本福利与社会保障。
综上所述,从各级政府和各类组织对流动青少年人口的管理服务基本理念仍然是传统的“管理和控制”为主,而真正的从流动青少年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照顾和保护”流动青少年成长与发展需要的服务工作尚未到位。对于由农村进入城市的流动青少年,他们在融入城市的第一道关即是面临被管控与约束,难以获得照顾和帮助,而在生活中的利益诉求亦缺乏表达渠道,因此,往往容易诱发流动青少年群体的失范行为,而使得管理的实际效果与政策目标相背离。
二、社会工作对流动青少年的照顾服务
(一)社会工作服务流动青少年的价值理念
社会工作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与尊严,每一个人都应当得受到尊重和得到平等的对待。然而,在城市社会中,流动青少年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平等的对待。首先,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体系的分割导向作用,不能平等地看待从农村来到城市的流动人口,这种身份意识使部分城市居民倾向于跟外来流动人口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认识上对流动青少年有偏见。其次,城市政府出于维护城市居民既得利益的考虑,对流动青年在城市就业采取了诸多限制,因此,流动青年群体基本上是在非正规就业领域就业,就业环境恶劣、收入水平低,使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经济地位低下。再次,流动青少年处于城市和农村两种文化和价值观的矛盾之中,造成了他们自身的文化适应问题。无论是在语言、生活习惯、人际交往、文化程度等各方面,他们与城市居民存在巨大的差异,特别是他们在文化素质和思维方式上的显著落后性,这被相当多的城市人视为城市的“另类”,得不到基本的尊重和人文关怀。
从社会工作相信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这一理念出发,我们应该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流动青少年,尊重他们的价值,承认他们的权利。不管服务对象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也不论他有多少的所谓的缺点,社会工作着眼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人本身。对流动青少年来说,他们也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也有实现其自我价值的能力。因此,他们有权利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有权利去追求美好的生活,社会工作者就是要为提升其实现合法权利的能力提供服务。
(二)社会工作服务流动青少年的方法
作为一项助人活动,社会工作在其长期实践过程中,己经形成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方法。
个案工作的方法是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帮助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使其达成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可以为那些有明显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严重行为不良的流动青少年提供服务。
小组工作的方法是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协助,引导小组成员在小组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彼此之间建立关系,并以个人的能力和需求为基础,获得成长的经验。在流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小组工作,可以使流动青少年在小组中得到来自他人的帮助与理解,这对于他们调适失落心理、提升个人的尊严与价值,更快适应城市生活,防止他们的孤独疏离感是很有效的。
社区工作的方法是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和需求,合力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和生活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助和互助的精神。运用社区工作的方法开展流动青少年服务,可以通过组织流动青少年参与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帮助其树立社区意识,增强其与社区的亲和力,培养其对社区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流动青少年人口在心理上和文化上与社区生活的和谐,不仅有利于加强流动青少年群体与城市社区的联系,也有利于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相互适应与协调。
参考文献:
[1]曾守锤.函需加强流动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以浦东为例团.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2]张勇镰.利益剥夺与角色落差—青年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田.中国青年研究.2008,(11).